河南直翅类昆虫志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 河南直翅类昆虫志

出版社:河南科技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534927447
作者:王治国,张秀江
页数:556页

作者简介

《河南直翅类昆虫志:螳螂目 蜚蠊目 等翅目 直翅目 目 革翅目》主要内容:直翅类昆虫是重要的经济昆虫类群,与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志书记载了螳螂目、蜚蠊目、等翅目(白蚁)、直翅目、(虫脩)目(竹节虫)和革翅目等6个目的41科、150属和320种。各目分概述和分类两个部分,重点介绍每个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等。编制了分总科、分科(亚种)、分属(亚属)和分种检索表,附有精致分类特征图1000余幅,反映了分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是河南省第一部记载种类最多、资料详实准确、文图并茂的直翅类昆虫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螳螂目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分类第三节 螳总科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蜚蠊目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分类第三节 蜚蠊总科第四节 硕蠊总科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等翅目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河南白蚁的分类附录:中国白蚁名录与分布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 直翅目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直翅目亚目、总科的分类第三节 蚱总科第四节 蜢总科第五节 蝗总科第六节 蚤蝼总科第七节 蝼蛄总科第八节 蟋蟀总科第九节 螽蟖总科第十节 驼螽总科第十一节 沙螽总科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 (虫脩)目第六章 革翅目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拉丁学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螳螂目  第一节 概述  一、形态特征  螳螂目昆虫体小型、中型或相当大型,为陆栖性捕食性昆虫。体较扁平(图1—1),少数种类呈棒状,表皮坚硬。头呈三角形或近五角形,活动自如。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复眼较凸出,表面常光滑,少数具刺或呈尖锥状。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复眼之间着生1对触角,触角呈丝状、念珠状或栉状。通常雄性触角较粗,雌性触角较细。前胸细长,能活动。前翅为覆翅,前缘域较窄,前缘具齿、刺、纤毛或光滑;后翅膜质,飞翔力不强,静止时翅折叠于腹背上,雌性后翅常退化。前足适于捕捉,股节及胫节下方具有锐利的强刺。中、后足细长,善于行走,足之基节均较大,跗节分节较多,4节或5节常无中垫。腹部11节,第11节退化,仅剩1对附肢(即尾须)。第1节腹板较小。雌性第7腹节(或雄性第9腹节)腹板扩大而构成下生殖板;第8、9、10节腹板退化,部分构成膜质结构。雌性产卵器较退化,由3对骨片构成,并由第7腹节包住。雄性外生殖器不对称,起明显的抱握作用。尾须呈锥形、棒形或扁平而呈明显的叶状,多分节。雄性下生殖板末端通常具尾刺。  螳螂类昆虫内部结构较简单。唾液腺较发达;消化道弯曲或较直,具发达的嗉囊和较小的砂囊;中肠较短,具8条较长的胃盲囊;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着生80—100根马氏管(Henso,1944);后肠具1对直肠瓣(Oschman et a1,1969)。腹神经索有3个胸神经节及7个腹神经节。胸气门2对,腹气门8对,气管具气管连锁。雄性具1对精巢。雌性卵巢管为无滋式;1对卵附腺较发达。附腺开口于生殖腔中。  二、生物学特性  西方古代学者常把螳螂称为祈祷者(praying mantis),这是因为螳螂常举起前足如祈祷者而得名,更有迷信螳螂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所以又得名预言家(soothsayer)。我国对螳螂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螳螂拳”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螳螂各种姿态的模仿,也是对东方武术的贡献。另外,螳螂步行时,以中、后足着地,从容昂首信步,酷似骏马,故有“天马”之说。

图书封面


 河南直翅类昆虫志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