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循环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环境科学 > 封闭的循环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01
ISBN:9787206028076
作者:(美)巴里.康芒纳
页数:307页

作者简介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美丽荒野的细致描绘、对家园毁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环境危机
第二章 生态圈
第三章 核灾难
第四章 洛杉矶的空气
第五章 伊利诺斯的土地
第六章 伊利湖的水
第七章 生态圈中的人
第八章 人口和“富裕”
第九章 技术的缺陷
第十章 各种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有关生存的问题
第十二章 生态学的经济内涵
第十三章 封

编辑推荐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作者巴里·康芒纳,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内容概要

  巴里·康芒纳——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教育家,被《时代周刊》称为一个拥有千百万人的课堂的教授;是美国60-70年代在维护人类环境问题上最有见识、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  康芒纳1917年出生于布鲁克林,193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生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47年起,在圣路易斯市的华盛顿大学任教,现已退休,著述甚丰,除《封闭的循环》外,还出版过《科学和生存》等书及数百科科学论文。康芒纳博士享有多种荣誉称号,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科学家公共咨询研究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和圣路易斯环境咨询委员会主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下届美国总统只有时间读一本书,这本书就应该是《封闭的循环》。  ——(美)威廉·香农  它是自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来的最好和最有挑战性的书之一——它也可能同样引起争论。  ——(美)《企业周刊》

图书封面


 封闭的循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评判一本书,先要问问自己,评判它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把这本书放在1970‘s那个时代,它发出了时代的先声。但此时(2011年)、此地(China),如何对它进行评价呢?如果我现在是环保运动的前辈,我会推荐后辈来读《封闭的循环》么?玩环保的前辈曾经告诉我,这本书是“经典”。 好吧,我供着这本“经典”几年,偶尔翻翻,每次都能看的我潸然泪下────太枯燥了,都困的我流眼泪了。Why? 因为没意思,废了老大的力气,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比如,第六章,伊利湖的水,讲了大半天,不就是解释一个现象“富营养化”么?再比如,第四章,洛杉矶的空气,讲了半天,也就是说尾气的事情。说来说去,连个化学反应式也不给。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这本书,确实没啥看头,原理啥的初高中都学过。实际,也确实没啥看头。 本书语言不是那么通俗、通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吧),看起来老费劲了。但是,如果按照我上面的思路来评价这书,就有失公允了。 我们初高中课本中学到的“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等等“事实”,是怎样由“未知”变为“已知”的呢?人类在初次“享受”现代化的“反噬”之后,怎样由慌乱或漠视,逐步的理性思考,逐步反思的呢?《封闭的循环》,就是那个混乱年代的启蒙产物。1970年代,环境危机的开始爆发的年代,也是环境保护运动爆发的年代。这本书就是那个百家争鸣、鱼龙混杂年代的产物。从种种现象厘清一个思路,揭示种种环境问题的根源,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我现在是环保运动的前辈,我会推荐后辈来读《封闭的循环》么?我想,不会的。时代已经变了,本书的“启蒙”价值也渐渐降低。想要启蒙,我们有更直观的纪录片、电影、网站、案例,我们不需要这样一本枯燥的书。如果说要了解科学原理,我们有更为强大的学科(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更为先进的环境检测手段。本书从启蒙性与科学性上,已经毫无光芒可言。我在这里批判《封闭的循环》、宣布它的淘汰,是在褒扬它,还是在诋毁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褒扬。 《封闭的循环》,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第一波环保启蒙。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封闭的循环》了; 这个时代的环境保护的斗争,更为复杂、更为直接、更为惨烈、更加有智慧性。这个时代,我期待更好的作品的出现~
  •     对这个问题我无解。我们现有的生存环境是由我们中的大多数的人改造而来的,而这大多数的人是逐利者,结果就是为了更高的利润更多的物质被创造出来。这些物质从环境循环中来,却无法回到环境循环中去。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切,没什么稀罕的,再过十万年随手挖出个塑料瓶也能跟新的一样。所以最后原生的物质被耗尽,人造的物质却没有在现有环境的去处(因为过剩或因为是人造的而没有办法自然降解),整个环境的循环将停止。这样的日子离大家还有多远呢?依作者看来,这取决于我们破坏环境循环的技术有多发达。很可怕的是,大家已经发现技术这玩意儿,能迈开腿自顾自地就往前跑,”技术变成有自主权的了,它把一个遵循着其本身规律的世界变得无所不收,使这个世界抛弃了一切传统。技术一步步控制着文明的一切因素,人类自己也被技术击败,而成为它的附庸。“(P142-143) 偏偏新技术带来新物质而新物质带来高收益回报这一点是大多数的逐利者所乐见的,于是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新技术带着大家一起奔黄泉而去了。有些人说打破了一个平衡自然会出现下一个平衡,打破了一个循环兴许也出来个新循环吧。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人类在这种新平衡新循环的环境中怕是活不了的。耗尽了能源,离开了外力的帮助,人在自然界称霸的本钱真是少得可怜了,跑得快?跳得高?劲儿大?耐寒耐暑?耐饥耐渴?耐酸耐碱?耐富氧耐贫氧?不好意思,有些动物能生存在这些极端环境下,但绝不是人类。那等着进化、变异、或上月球上火星待着去?够乐观的,等大家进化到吸着粉尘吃着塑料瓶还觉得生活多么美好的那一天吧。对于我们中的非大多数的人来说,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呢?书中是有一些美好的愿景的。可惜资源的使用总是大多数的逐利者来决定的,所以那些愿景离成书都好几十年了,推行起来还是步履为艰。但是书中给到的生态学的四个基本法则还是应被非大多数的人所牢记,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有了对环境利用的决定权的时候(希望不要已是人类文明最后的一刻了),我们会清楚做哪些正确的事情可以拯救自已。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可以以此来告诉大多数的人,环境是因为什么而被他们搞砸的。一: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二: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三: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四:没有免费的午餐
  •     经典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讲的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的事实已经被现代的人们所熟知,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过时了。但从对整个生态的系统性分析思考,它所揭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本质,仍然毫无异议称得上环保书籍的经典。它追溯了生命的本质,污染的起源,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环保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科普意义。现在对于塑料制品习以为常的人们,对其危害性认知到底有多大?洗涤用品对坏境的影响、某种人造化合物对生态的影响怎样,这些无论如何都是非常现实而仍然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当作熟视无睹,习以为常,那是连环保基本意识都没有的,还有什么资格评价一本书。他真正揭示了污染的本质来自技术,难道不是吗?每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同时代表了人类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和增强,太空技术已造成外太空污染,每天抬起头,大气层外数亿片垃圾碎片在我们头顶萦绕;转基因技术又不知把人类带向哪处不可返回的深渊。我也一直想弄清楚对于技术的弊端,如何才能消除;关于人类的发展难道只能是一次自杀式的路径吗。可惜书中没有这种答案。也许真的要借助宗教信仰,道家思想不失一种解决之道,前提是牺牲人的欲望与所谓人类发展。也许正像甘地所说,地球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无法填平每个人的欲望。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太无趣了。但是那个中国政府的声明倒是个史料:我们当前的人口问题并没有使我们为难,但是,按照目前人口增长的比率,在下个世纪到来之前,肯定会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诸多问题...政府将采用可行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强制的手段,一切遵循自愿的原则
  •     如何生存下去?
  •     太生涩了。。。
  •     在40年以前确实很厉害很厉害,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还没有达到这本书的高度,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已经为人所数息。
  •     挺好的一本书,内容逐渐深入,由简单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直至最后讨论有关自然、人类与技术的根本问题,思路比较清晰,也能给人以启示,不枉一读。
  •     现代工业\化学农业与环境
  •     运动第一枪~
  •     : X3/0242
  •     技术的发展使生态环境恶化,但是人类提升生产率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改造自然,显然这是一个悖论。
  •     课程书目
  •     高中读的
  •     自然是循环运动,人类是线性发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