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2779757
作者:戴春山
页数:626页

作者简介

《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油气地质特征对比,西太平洋边缘的东海和南海盆地群呈现向洋逐次裂离的演化特点,专家思维在盆地早期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海上油气资源区域综合评价技术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论
第2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及其特征
第3章 中国东部大陆及邻近海域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
第4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群及其勘探
第5章 油气成藏理论与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构成
第6章 综合地球物理盆地描述技术
第7章 地震层析成像为主的盆地描述技术
第8章 层序地层学盆地描述技术
第9章 以油气运移聚集为主的盆地模拟技术
参考文献
结束语
编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是我国海上油气地质的一本最新著作。    本书第一作者戴春山先生是一位资深石油地质学家,他积40余年之实践,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的这部著作,把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评价技术结合起来,系统总结了中国海域油气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见解。

内容概要

1943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现任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充所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区域地质室副主任、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石油学会理事。并曾被聘任为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校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章节摘录

  3.3.2.1区域构造演化的背景  华力西一印支构造旋回为最终形成超级亚洲大陆的构造演化时期,总体表现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裂解和西伯利亚或后来的古亚洲大陆的向南增生,而沿加里东期聚合形成的华南古陆东侧为晚古生代的陆缘的活动带。任纪舜研究认为,“晚古生代阶段,中国及邻区的大型构造单元自北而南为:西伯利亚大陆及其结构复杂的大陆边缘、古亚洲洋、冈瓦纳大陆及其结构复杂的大陆边缘,后者包括古中华陆块群。”东秦岭一北准阳为陆内裂陷槽,中朝、扬子、印支陆块为古陆沉积环境。印度一澳大利亚的东冈瓦纳北缘为被动边缘,处于拉张应力场背景之下,导致藏滇一马来活动带于晚泥盆世一早石炭世开始产生一些裂陷带,堆积了海底喷发的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浊积岩等深水沉积,二叠纪东冈瓦纳陆缘裂离加剧明显向北漂移,形成金沙江(中、北段)的洋盆和澜沧江构造岩浆活动带,以及其后的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洋盆的打开,上述陆缘裂离和洋盆形成的时间具有自北而南逐渐变新的趋势。与此相同,古亚洲大陆自北而南向南增生也是由老至新的变化,其中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陆块之间残留的古亚洲洋,于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闭合形成天山一兴安华力西造山系,二叠纪茅口期末期的东吴运动(260Ma),形成了秦岭一昆仑、金沙江和澜沧江等晚华力西造山系,使各陆块初步连续在一起。其后的印支挤压造山运动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山带,包括秦岭一大别、苏胶一千里岩、松潘甘孜、金沙江、澜沧江和印支陆块东、西褶皱带等印支造山带,使中国大陆至中南半岛除藏滇一马来活动带之外进人大陆环境,海水退出,超级大陆最终形成。  据目前资料推测,海域中现今的琉球一台湾一菲律宾至加里曼丹岛弧系可能为晚古生代时期的陆缘活动带,它当时分布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华南大陆的东缘;其中,台湾台东纵谷以西的大南澳群,晚古生代是位于浙闽沿海冒地槽外侧的优地槽沉积,岩性为一套深度变质岩系,主要为黑色、绿色片岩和硅质片岩、总厚度为1700~5600m,含蜒科化石,时代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其上不整合覆盖有含白垩纪菊石类与软体动物化石的蚀变砂岩和玢岩,称之为“碧候群”,为陆相火山岩与碎屑岩建造。菲律宾群岛出露的最老地层为石炭纪一二叠纪,以基底残块形式大面积分布于巴拉望、民都洛和三宝颜等地,前二叠纪为角闪片岩、片麻岩、细碧岩、绿片岩等,并在新近纪地层的砾石中见石炭纪珊瑚化石;其上为不整合接触的二叠纪重结晶灰岩,含蜒科化石。位于南海南部边界上的加里曼丹岛出露的最老的地层为泥盆纪一早石炭世的老板岩系,分布于古晋一纳土纳带,为强烈褶皱变质的绿片岩相的云母片岩,其上不整合覆盖着石炭系一二叠系特尔巴特组的灰岩、硅质岩和页岩,反映为晚古生代活动带之特征。资料表明,在晚古生代时期,华南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属华南板块,处于当时的陆缘活动区,后经燕山一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东海和南海的裂离扩张,才漂移至现今位置。

图书封面


 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