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仓央嘉措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12500495
作者:高平
页数:301页

写着写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这样一个富有才情和浪漫思想的诗人,他的一生可歌可泣,无奈却生在皇家,最后不得所终,全篇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遗憾,尽管这样,他还是留名久远,让大家铭记。只是这本书,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剧情和文字,让人读了只知道个大概,不知道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因此只能说是还行吧。。。

仓央嘉措

由于对诗歌的兴趣不是很高,所以刻意去阅读关于诗歌方面的文章就较少,对于诗人的认识自然也不多。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听说的,足见我对于诗歌知识的匮乏。在一堂计算机课上,为方便,旁边的一同学带来自己的PC,我看见桌面是一首诗,画面唯美。我瞥了一眼,是仓央嘉措的一首诗,我向同学请教,关于仓央嘉措具体情况。他答道:“具体的我也不确定,只是觉得这首诗意境、画面都非常优美,所以就用来做桌面。”这让我决心在假期阅读他的书籍并了解他的事迹。最近几年仓央嘉措在大学群体中非常流行,但我是个不追潮流、随大众的人。就拿最近热门的电影和娱乐明星来说吧。很多同学在电影上映时会去电影院或在电脑上看《失恋33天》《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生》《金陵十三钗》《男人帮》五月天、萧敬腾、杨宗纬或许是最近热门的电影或歌星。很惭愧这些电影我一个都没看过,也没打算去看,但是偶尔还是会去听听他们的歌,也很不错。我是一个专一的人,无论是爱好亦或是情感,一旦爱上会长时专注,我的MP3已有好久未更新,一直都是张国荣、许巍、玉置浩二、轻音乐……,就如在一个餐馆喜欢吃的一直是肉末茄子,甚至一走进店里,为看菜单,老板就知道直到我会点肉末茄子,吃腻为止,有同学说这或许就是金牛的性格---执着、固执。说到爱情,让我想起一次和一女生讨论关于爱情的看法:她和一个事业稍有成就的男子在一起,我问她为什么不找一个学生谈恋爱呢?她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和一个穷学生谈恋爱浪费感情,用情太深,毕业分手,怕伤太深,和已婚男士不用感情,你情我愿,好聚好散。下面是穷学生和成功人士的区别:和穷学生出去游玩炎热夏天拼命挤公交、成功男士则有自己上百万的车子;和穷学生出去住几十块的小旅馆,成功男士则有星级宾馆偶尔还会有大牌奢侈护肤品,难道这就是现在女生的爱情观吗?最后还说何必把自己的青春花在一个毫无未来的人身上呢,何不潇洒现在。脱离话题了,有点愤青了,回归主题。我想说的是“年轻人就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老头子就和老婆婆在一起”违反社会伦理的一般都没有好的结果,就拿人类硬是把马和驴结合在一起,逼它们干那事,结果生下了骡,而骡最终不能生育后代,这就是后果。我是理科生,了解事物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仓央嘉措是西藏六世达赖喇嘛(这里要说一点我的无知,现在的达赖喇嘛是藏独人士,我一直以为喇嘛是个名称,而达赖则是这个喇嘛的名字,现在达赖喇嘛名字丹增嘉措,十四世达赖),在五世圆寂之后,第巴桑杰嘉措(第巴是个职位,桑杰嘉措是名字,就好比美国总统奥巴马)派人去寻找六世,最终找到仓央嘉措,然而第巴桑杰嘉措为了保住自己政教大权,欺骗民众和康熙皇帝说六世还健在,在15年之后才不得不公开五世已圆寂这个秘密。让我想到的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同属浪漫主义诗人,浪漫诗人所共有的特点---才华、多情、浪漫不羁。相比于仓央嘉措,徐志摩可是幸福之子,他拥有自由之身,感情可以随处释放,不必压抑,这才有后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浪漫爱情诗集供我们欣赏。林徽因、陆小曼一个个美貌与才情兼具的大众情人都和她有理不清剪不断的故事。而仓央嘉措和他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他是达赖喇嘛,是深受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又是受人监督的对象。黄教的戒律是不准有儿女私情的,一个正直青春年华的浪漫少年,受如此压抑,只能通过写诗来释放情感,诗人的最大敌人则是约束。在成为达赖之前,他和仁增旺姆相爱,在走进布达拉宫之后,仁增旺姆出嫁,这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心爱的恋人嫁给别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在仁增旺姆之后,他不断的和女人发生关系。和视财如命的贵族白珍小姐,和离婚少妇欲望及强的达娃,和不爱钱财、不图享受、不出风头,喜欢才华与情谊的美丽姑娘于琼卓嘎(后被工布地区领袖---龙夏所抢)。 对于仓央嘉措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拉藏汗在打败第巴桑杰嘉措之后,向康熙皇帝奏请“废除第巴所立假达赖”,拉蔵汗收到康熙的谕旨,将仓央嘉措送往京都朝觐,这是拉蔵汗最想看到的结果。仓央嘉措在送往京都途中,途径青海时,信使让仓央嘉措逃走。这时一个蒙面人将他推进青海湖,命丧青海湖;还有的说他逃离之后,游历甘、青、康、川、尼泊尔、印度等地,弘扬佛法。关于传奇人物的死法总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公认的死法,就像李小龙一样。信仰是件很奇怪的东西,在和陌生人交谈中千万不能聊及宗教信仰,万一攻击到对方的信仰,这会是很大的一个麻烦。我听到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据说一个基督教徒拒绝在一家摆着佛像的商店购买商品。在书中有一处提到,有一信徒在建造布达拉宫时,不信被滚落的石头砸死,母亲不远千里来到布达拉宫,第巴给了她一杯圣水,他就高兴返回,服了圣水之后就死了,这就是信仰,也是愚忠。本来后面还有的,只是被和谐了,算了吧PS:有一首我们熟知的《那一世》很多人觉得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虽然很美,但是这不是他的作品,这是几年前一位歌手的一首歌,把歌词及歌曲附上: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4%C7%D2%BB%CA%C0]&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4%C7%D2%BB%CA%C0++&si=%C4%C7%D2%BB%CA%C0;;%D6%EC%D7%D3%D1%D2;;846047;;846047&lm=-1&mtid=1&d=7&size=3145728&attr=0,0&titlekey=558418235,684762287&mtype=0 网址需要全部复制才能打开 歌词: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刻 我升起了风马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到来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得 只为投下心湖石子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气息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相见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相见

达赖六世

上次去甘孜州时,对藏族文化产生了兴趣,导游在途中简单讲解了仓央嘉措的影响力。所以我看了这本书。随后,我又看了一点点《藏地密码》,的却很精彩,长篇小说啊,总觉得看不完。达赖六世,仓央嘉措。透过这本书,我对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浅显的了解。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典型代表,现在仍然存在,藏传佛教是维持统治的工具。佛经即是庞大的图书馆。我们常说饱览经书,就是值得佛教藏书。佛经不仅包含神学、哲学等基本学科,也有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军事、心理学各方面的书籍,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虽然“转世灵童”的说法不靠谱,但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却是至高无上的活佛。很早以前西藏就归中原管辖,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充分应用制衡的能力,设立班禅,与达赖分权治之,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本书作者借助仅有的历史文献,通过合理的想象,试图想复原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迹和内心的情感世界。但明显看得出来,作者力不从心。仓央嘉措的诗词被藏民广为传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民众。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对于仓央嘉措的后半身,有多种传说。作者选择一直浪漫的方式,即在优美也夜空下,投入青海湖自尽。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对于藏传佛教有了一定了解,西藏原来有个苯教。苯教有点灰色性质的教派,但统领了藏族文化多年。当佛教传入西藏后,通过慢慢发展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派系,即为红教、黄教、白教、花较。仓央嘉措本身信奉黄教,但被红教传教士相中为转世灵童而成为了红教的最高领袖。说他为最高领袖,不如说是一个傀儡,他在布达拉宫生活得并不快乐,各种教义和教规令他反感。 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最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他在佛前,却被月色蛊惑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仿佛只是轻描淡写的道白,却流露出穿越生死轮回的寂美。在今天一谈及“达赖喇嘛”这字眼就会让人想到“藏独”的时代,有谁会想到,如此深情的吟唱,竟然是出自一个达赖喇嘛的笔下? 仓央嘉措,是中国历史上最惊世骇俗的达赖喇嘛,也是西藏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著名人物。 身为西藏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他最终让世人惊叹的成就,却并不是他在禅宗佛法上的修为,而是他在文学领域上的成就——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并且,这个诗人的作品,与宗教无关,与政治无关,唯独与爱情有关,与他作为一个男人的真性情有关。这显然与他的身份相悖,因此他一直倍受争议。 仓央嘉措,这个本该是在佛前研读经文的“转世灵童”,却堪不破人世间的情之一关。左手佛经,右手情诗,他一直徘徊在青灯古佛与红尘情爱之间,既未能了却情缘,也不能抛却佛缘,在矛盾痛苦的心灵挣扎之中,他写出了一首首流传世间的动人诗篇。如他自己所言,“坐在布达拉宫里,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一个跪拜在佛祖面前却不幸“被月色蛊惑的男子”。他的诗,犹如雪域高原上盛放的一朵莲花,称得上是西藏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瑰宝。他的文字,没有草原文化的豪迈粗犷,却有几分类似江南文化的婉约细腻,在秀气之间,总是偶尔会让人瞥见一丝禅定的空灵。他写的诗,总是能以一种率真而委婉的方式,直达人们灵魂深处最柔软的一个地方。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那离经叛道的性格,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仓央嘉措成长的时代,恰值西藏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第悉·桑结嘉措作为摄政王正当其政,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隐瞒了长达15年之久,在此期间,查访转世灵童的事有所耽误。因此,与其他转世灵童不同,仓央嘉措并非自小被迎请入宫,而是一直在民间成长。在仓央嘉措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14岁的少年。这个少年已经情窦初开,并且有着向往自由的叛逆天性,他内心深处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从此被别人一手安排,更何况是要忍受青春年华在与青灯古佛的相伴中虚度?然而,上天却选择了他,身为“灵童”他无可奈何。 不知是命运在故意开玩笑,还是佛祖要让他经历世间凡俗的考验,仓央嘉措在成为“活佛”之后,并未能守住清规戒律,相反却狂放不羁,迷恋于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爱情,和佛门似乎渐行渐远。传闻仓央嘉措风流浪荡,日间为活佛,夜则四出猎艳。但世人都宁愿相信仓央嘉措是一个痴心情圣,否则又怎能写出如此真挚动人、柔肠寸断的美丽诗句?玛吉阿米,是他诗中反复吟诵的少女形象,而这到底是他的一个情人,抑或只是他心中向往的一种爱情的表象?世人只能猜测,但无从得知。与其说他是活佛,不如说他是一个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的男子,世人因此而愿当他的信徒。 仓央嘉措圆寂时,年仅25岁。关于他的死因,也流传着种种不同的说法,成了一个神秘的谜。在他短暂生命的后半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在西藏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最后因“不守清规”而被康熙皇帝予以废立。仓央嘉措悲惨的的结局,说到底只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罢了。官方的说法:藏历火狗年(1706年),他被拉藏汗指为不守法规、不是真正的达赖喇嘛“灵童”,谕令解送北京,在被“解送”北京途中,行至青海纳木措湖滨时突然去世,时年25岁。也有人说他是被清朝皇帝软禁于山西五台山并圆寂于当地,还有人说他是在藏南一山洞坐化,又说是决意遁去,周游印度、尼泊尔等地。 佛门圣地,终究没有仓央嘉措的容身之所。在西藏历史上,其它历代达赖喇嘛都有灵塔供奉在布达拉宫,而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没有灵塔的达赖喇嘛。在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这一位特立独行的达赖喇嘛,从没拥有过属于自己的荼毗塔,但是他的诗却传遍了整个雪域高原,到今天,已经传遍了古今中外的大江南北。 我开始知道什么是佛缘在我胸口有一朵青莲那是经历过尘世痛苦的印记却没有想到那是你对我今生的召唤我回去寻你一定会的等着我这,似乎是一个预言,一场轮回的宿命,一桩未了的隔世夙愿。仓央嘉措圆寂后,在人们迎接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时候,大家发现灵童居然就在玛吉阿米的故乡……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应验了仓央嘉措在诗中所暗示的关于自己转世的预言?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看到一颗矛盾的心灵,一个执着的性情中人,让人黯然神伤。 他是布达拉宫的叛徒,在释迦牟尼的尊前,以爱情的名义,歌唱着自由者的叛逆。这便是仓央嘉措,一个现实版的情癫大圣,入世的活佛,出世的凡夫俗子。

世上只有一个仓央嘉措

活生生的人儿,偏偏无辜的成为藏地尊贵的象征,随性的风幡,抖动着信徒的敬仰;达赖也好,平民也罢,总归还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千万莫说多情,沦为政治的牺牲者,也用诗歌载着自由与信仰,流传出一个仓央嘉措——这世上只有一个。

一声叹息

他轻信过,也轻浮过;荒唐过,也悔恨过……他向布达拉宫挑战,向生活挑战,向一切禁锢他的东西挑战。他不喜欢布达拉宫的死水无澜,他向往凡人的海洋。他是有血有肉的诗才。

滚滚红尘

不是看了《非诚2》而追的风,从西藏回来就买了这本书,搁着一直未读。路上ECHO蓝牙的《那一世》,我情愿相信是出自仓央嘉措。觉得书里的六世不够丰满,形象太薄,竟抵不过那个诗人给我的震撼。二十几岁的生命,命运,政治与情感都那么匆忙短暂。如果没有仓央嘉措,相信拉萨没有那么吸引人。makyeame,我们会再见的。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追求自我

因为那首《见或不见》惹火了这位仓央嘉措,新书回来时,还没有加工,就抢先展开来看了。庆幸他有那么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童年生活快乐幸福。在不知自己被选为达赖转世灵童,而能在佛经典籍中畅游,对他自己来说这六年的生活也是简单快乐的吧,而且还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被确认为达赖后,虽为傀儡,但自己能很快认清形势,选择过自己能过的生活,也算聪明,老天还将他幼时的朋友送了过来,让他不至太孤单,虽贵为活佛,也能乔装享受人世的情与爱,虽不是那么的自由,让他在那高高的殿堂上,为了思念自己的人儿,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真挚的诗歌,留下了一段传奇。抛弃命运的选择,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即使身被囚禁,也不能阻挡他思想的自由,难能可贵!不知高平为何方人物,语言文字平时看到的大多图书很是不同,再镶嵌上仓央嘉措的诗歌,别有一番风味!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仓央嘉措的诗与情》出版了。

仓央嘉措,西藏六世达赖活佛,西藏最伟大的诗人。他生于1682,卒于1706年,一共活了24岁。短短的二十四年中,他做了11年活佛,写了70余首诗歌,做了3年情人。后来,他的爱情流传到了前藏、后藏、山南,流传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所有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他的爱情。三百年中,他的诗歌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流传,日夜传唱,生生不息。西藏,那个男人已经?开了三百年。仓央嘉措。一个诗人,一首情歌,一段传奇。

仓央嘉措

写得比较浪漫的传记.还可以描写情节比较生动,既平淡又带有感情。觉得作者的文字有点像仓央嘉措的诗。大概是研究多年的学者不知不觉受影响仓央嘉措的诗很直接,是能传达感情的文字.我感觉作者的翻译还是到位的,配合了诗的特点.

政治?历史?诗!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这是写在封皮底的一首诗,为了这一腔情愫~~~~为了这样纯洁的甚至无知 的人~~我们没有能力去苛责他,没有资格把我们现实污浊的眼光强加在一个诗人身上~~诗人有他们的悲情和欢乐~~~仓央嘉措在坠落的过程中,在思维还没反映出死亡的恐惧的时候,在看见了心上人最后一眼后,满足的死去~~~政治、历史和诗,究竟是怎么共存的?我不知道~~~

二十四年的蹉跎

《仓央嘉措》,我在那一眼就看中的书。明月照禅心,六世达赖被记录下来的短短二十四年,流传下来的更多是他的诗歌,和他的玛吉阿米。他身为最高的活佛,身体被禁锢在高高的布达拉宫,多少经书,多少戒律,终也锁不住向往自由的心。藏人怜悯的说,他想要的,只是凡人有的东西而已。我想再走一遍拉萨,看看布宫里仓央嘉措的壁画,再走走哲蚌寺、色拉寺和大昭寺,去看看错过的玛吉阿米,那些传奇的人,传奇的事,带着了解,嘘叹他们的一生,感受着。

还一个真相

因为网上炒得厉害,有必要研究一下.情诗的历史一定是风花雪月的历史.因为书不够厚,所以故事情节不够紧凑起伏,但是历史的真相.作者够认真,考证了差不多相关的历史资料.我所想象的诗人定是初恋也是一生的恋情,才会写出打动万千人心的诗作.而实际上却不是,诗人不停地恋爱,不停地写出动人的诗篇,按我完美主义的标准是不够完美的,但也是真实的.哪会有如一的爱情呢.纳兰似乎如一.作为诗人,仓央是成功的,人们记住了他的诗篇,传唱他的美丽.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失败的.忧郁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是个所谓的失败者,古今难两全.这本书是西藏原汁原味的,有西藏特有的言语风格,跟曾经流行的阿来的风格不尽相同,是彻底的藏文化,有如汉人的诗经一样,优美不乏生活哲理,而且西藏人皆出口成章.这也许是初始文明的特色吧.

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个哭泣的孩子。

你看到了我么?你听见了我么?——题记一切都是宿命吧。当幼年时那个来自远方的僧人借宿家中,他一生的愁苦悲欢由此刻注定。那个万人景仰,高高在上的位置,并不由得他自主选择。失去亲爱的阿爸阿妈,孤苦漂泊,习读经书之际,遇见单纯明艳如格桑花一般的心上人,她那样清新美丽,嫁给眼前这个心地善良才华横溢的少年是一生所愿。然而他的命运是被更多的人牵着走的,注定了不能拥有完整的爱情。被卷入政治宗教斗争的漩涡中,被迫与初恋的情人分离,失去自由的孩子,日复一日地向往雄伟宫殿外的生活。他被执迷的宗教信徒、朴实的西藏人民推上信仰的最高位,他们敬他,爱他,惜他。然而他是无法赐予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幸福的,正如他无力握紧自己的幸福。关于仓央嘉措自传体式的书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在对于这位六世达赖诗歌的造诣进行肯定时其他书籍多数推崇了曾经盛传的《那一世》。然而在此书中,作者未曾有只言片语提到过六世达赖创作过这一作品,并且在后来的附录中提出质疑:《那一世》绝非达赖六世的作品。并阐述了可靠论据。其实对于此事一开始我也有过同样的质疑,这种诗体更倾向于现代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因其内容形式才能在今天被广泛接受并喜爱吧,而那个时代由仓央嘉措打破传统格律率先创作的诗体并无一首与此诗的结构相吻合,我希望最开始发现这首诗的人能够现身说法,拿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其确为仓央嘉措的作品。对于本书作者的严谨求实我是十分钦佩的,而其他那些没有认真查阅过史书典籍仅仅靠着脑海文艺的构思把一首都不确定是否为这个人所创作的诗歌搬入传记的首页,实在是配不上为一颗历史上永不陨落的诗人编写传记。关于第巴桑结与达赖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文字拿捏十分恰当,见解与剖析具体全面。仓央嘉措对于第巴,既有着像对长辈般的尊敬,却又恨他为稳固自身权势和地位而限制剥夺他追求幸福的权力。而这位聪明一世的第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觉到对这个孩子深深的懊悔和歉意。然而为时已晚,长期以来与蒙古拉藏汗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皇帝对他的不复信任,在第巴被秘密处决之后又殃及到无辜的仓央嘉措。昔日被众星捧月般供奉在布达拉宫最高处的活佛今日却又沦为带上枷锁应大皇帝之召“进京”的囚犯。终于在途中遇害(亦有传闻在途中逃脱后四处神游)。这位满腹诗才,情深意重的达赖六世,就这样成了政权斗争下的牺牲品,可悲可叹!书中最让人泪崩的一幕是当仓央嘉措被押送出西藏时,无数的百姓蜂拥而来,军队被人潮席卷,民众们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哈达、珍宝,奉献给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活佛。他们为他祈祷,哀求,痛哭流涕,坚定执着的信仰叫人心酸。最为心痛的还是仓央嘉措,他深知自己无力为这些善良的百姓赐福,更不知自己何德何能能承蒙这些贫苦劳动人民如此相待,深重的懊恼与绝望令他痛苦地闭紧双眼……在向众僧告别,面对敏珠活佛慈爱的面庞落泪的那一瞬,有谁懂得他内心的委屈?人们都道他是才子,是诗人,是转世的灵童,在世的活佛,然而他们不知,在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如普通的人们一般对于亲情的渴望,对于爱情的向往,对于自由的追求。能够和心爱的人自在地生活在天之涯海之角,放牧耕作,相亲相爱相依为命,就像水和奶交融,金勺子也无法分得开。在这短暂的一生,多蒙你如此待承!不知来生少年时,能不能再次相逢?2012.10.2623:46

此心可照明月

即使加了不少想象,原本跌宕起伏的剧情仍未体现出该有的扣人心弦。或许因为作者是一名学者吧。书中的仓央嘉措,基本上只是个多情的诗人,是一个至真、至美的情人。此心可照明月。

同样的命运,不同的归宿

跟着那一首山寒诗,找到了这本小说,没怎么仔细看介绍就败了。原以为是一本诗集,结果是关于六世达赖的生平小说。也是第一次看高平的作品。象美丽的西藏一样,小说的语言也很美,写出美丽的人物,美丽的风情,美丽的人生悲剧。有机会一定要去西藏看看,接触一下这个神秘的佛的国度。对于仓央嘉措,我一点也不同情和挽惜,小说把他描写成一个有情的人,向往自由的生活。但我觉得他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深情一点的花花公子,满拉萨找女人,送情诗,并没有什么值得称戴的地方。虽然同为被别人左右过命运,但比起他的大老板康熙来说,他就差太多了,我觉得他连一个普通人都比不活。一个人只沉浸在自己的爱情里,那是因为衣食无忧,如果真象他希望的那样去做个自由的牧羊人的话,估计也只不过和凡人一样,只为温饱了。所以会有了一个杯具的结局这是理合理的。基实看完了我也觉得有个疑问,他到底是不是五世达赖的转世啊?爷俩距离也太大了点吧!避开男主不谈,真的是一本好书,写得很好。

情种仓央嘉措

喜欢仓央嘉措的诗,每一首都直触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尤其是《那一天》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些诗句每每读来都让我无限神往,那个神秘的地域,那段神秘的往事,就连拜佛都有了虔诚的理由。于是就想读一读六世达赖,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情种。关于仓央嘉措的书有很多,我随便找了一本评价不错的,高平的。读完才知道,盛传的那些美到极致的诗句或许不是出自仓央嘉措的手笔。之后再翻其他关于六世的书籍,里面布满了这些我喜爱的诗句,但我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我不了解藏教,不了解藏族习俗,对于六世这个人,只能说他是权利操纵的牺牲品,也许开始的时候他也被达赖的名号吸引不懂拒绝,当他想拒绝的时候已经太难了。一个心怀万千情种的悲哀。

部分还原了真实的仓央嘉措

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比较了大约六个不同的版本,选择了高平所著的这本。花一周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客观评价,颇有收获,值得一读。(以下有少量情节透露)首先,选择高平,在于他发表过多部作品和在西藏工作生活过的经历,读完该书后,发现作者遣词用句上非常讲究,对史实尊重,尽量还原了真实的仓央嘉措。一、仓央嘉措的经历与他的诗巧妙地融合,可以相互验证,读来既感觉轻松,又在推敲情节后觉得严谨。二、读了西藏历史上动乱情节,对当下理解西藏有很大的帮助。三、作者对敌对双方首脑人物心理描写和康熙心理的描写,有一定的深度,有助于理解那一段历史。以上三点是高平能力的体现,也看出高平下了功夫。当然,该书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1、对仓央嘉措佛性的描写不多,太侧重于人性的解读。事实上,仓央嘉措死前的几年经历大的变故,好友被害、情人被抢、桑结兵败、自己被押解等,我想,这些变故必然纠结了仓央嘉措的佛性。该书描写的仓央嘉措死前的最后几个月仿佛还在等待与情人相逢的状态,感觉不全面。2、仓央嘉措可以轻易离开布达拉宫,为什么在几次大的变故中没有考虑隐居或云游?这点交代清楚也比较关键。故,该书部分还原了真实的仓央嘉措。然,瑕不掩瑜,该书不失为一部好书,具有相当的水准。

我情愿他是一个老头,让我们敬仰,不愿他是那个少年,反衬我们的脏

一如果不是在路上,我想我总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点书。在看了一小半《歌德谈话录》后,我开始读读仓央嘉措。发现很多人都在读他,别人告诉我是活佛写的情诗。我开始坏笑,差点把题目定为“和尚要恋爱,尼姑想嫁人”。我又马上想到了日本的淫僧一休,参禅玩妞两不误,一手抱着妓女,一手运笔写佛经,那是何等的痛快与香艳。但当我看了仓央嘉措的传记,才知道,我错了,他原来只是个孩子而已。二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五世达赖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掌握黄教实权,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仓央嘉措。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时他在家乡已有一个中意的姑娘,终日相伴,青梅竹马。进入布达拉宫后,还日日思念,忍不住夜夜爬出与之相伴。世间哪来的两全法,一天早晨,下大雪。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脚印一直延伸到仓央嘉措的寝宫。铁棒喇嘛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情人处死。他虽然是傀儡,但需有不傀儡的样子;他无法改变命运,但不用改变坚持。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三若不是当活佛,他不会渴求爱情;若不是临绝境,他的爱不会如此纯净。他喜欢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义与少女幽会,而不是以神王。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爱情比权力更让他高兴,他必须刻苦修行,不为成佛,却为爱。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带着一种恋爱的姿态去诵经拜佛,很想一看他的表情。是笑,或是平静。四翻看诗集,我不停的在想,现在谁要一个这样的仓央嘉措?有多少人会举手?那手能撑多久?他爱你,只想见你一面,结果你露出了整个胸;他想轻碰你的指尖,结果你想灵肉交融;有两种传说,一说,他在被押送到北京的途中,秘密杀死,年仅24岁;一说,他决然遁去,周游各地,终年64岁。我情愿他是一个老头的模样,让我们敬仰,不愿他是那个少年,反衬我们的脏。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婆娑世界——憾亦永恒

读仓央嘉措是在又一次读纳兰容若之后。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但却因为是一样的至情至性,同样的令人释卷嘘唏喟然长叹。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3月28日 ,死时年仅24岁。他无意于政治角逐,渴望爱情,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他不断遭受打击,像一只不得自由飞翔的鹰,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用沉重的脚步走了不长的路途,却给了这个世界很深的震动……因为他是布达拉宫里最大的王,所以他接受着万民的敬仰,无力地与宿命在抗争,在难以承受的佛门制约和政治掌控里煎熬;因为他的多情执着,所以又是流浪于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无论他是布达拉宫里的仓央嘉措时,还是变身为市井中的宕桑汪波时,那些柔婉的诗句,总是不经意地触动了我们心底的某个地方。人生试炼,涅槃如火。于佛礼他必须放下,于情他偏就不肯低头,卓然不群的他,执手写下雪山顶最亮的诗篇,印证了他短暂的一生。从十四岁开始荣光万丈于佛堂又万般辛苦奔走市井的他,就是十年这样的生活成就几百年后的今天世人对他的痴迷与慨叹。他的情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一样的珠玑字字,朴素清新,率直吐露,深憾人心————1、 花开季节过了 玉蜂可别惆怅 相恋的缘分尽了 我也并不悲伤 2、 天鹅流连池沼 想多停留一会可那湖面结了冰 叫我意冷心灰3、面对大德喇嘛 恳求指点明路 可心儿不由自主 又跑到情人去处 4、默想的喇嘛面孔 很难来到心上 不想的情人容颜 心中却明明亮亮 5、 想她想的放不下 如果这样去修法 在今生此世 就会成个佛啦 6、 问问倾心爱慕的人儿: 愿否作亲密的伴侣? 答道:除非死别, 活着永不分离! 7、珍宝在自己手里 并不觉得希奇 一旦归了人家 却又满腔是气 8、对于无常和死 若不常常去想 纵有盖世聪明 实际和傻子一样 9、虽然肌肤相亲 情人的真心却不知道 不如信手在地上画画 能算出天上星星多少 10、守门的老黄狗 心比人还灵 别说我夜里出去 天明时才回来 11、夜里去会情人 早晨落了雪了 保密又有何用雪地里留下了脚印 12、把帽子戴在头上 将辫子撂在背后 一个说"请慢坐"* 一个说"请慢走" 说:"心里又难过啦 " 说:"很快就能聚首" 13、柳树爱上了小鸟 小鸟爱上了柳树 只要双双同心 鹞鹰也无隙可乘14、大河中的金龟能将水乳分开我和情人的身心没有谁能拆开背后的凶恶龙魔没有什么可怕前面的香甜苹果舍命也要摘它……………………他生平虽不惧龙魔,却终因龙魔而命终!他的真情万人传唱,他的诗歌百年流传————这样的仓央嘉措依然是活在藏民心中的佛,这样的宕桑汪波已幻化几百年之后的无数少女心中渴望的情郎。 这首《见与不见》,有人说这是仓央嘉措的所作,有证又不是他的作品,无论是与不是,人们在传唱着,喜欢着,相信这就是经久不衰的魅力……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可怜的人儿~

一直为仓央嘉措的诗作而痴迷 认为他是幸福的人 可是度过这本之后觉得他的人生很可怜 很可悲~~别人将幸福寄托在他身上 他确实是世界上最无助的人……我觉得他可怜是可怜他没有报复 不知道他那么多年的经书都是怎么读的~因为年轻无知?为什么没有济世的思想呢……佛教不是仁慈的么……

仓央嘉措

一首《那一天》让我知道了这个诗人的名字,唯美的文字澄澈的情感,读完这本书才了解这位生不逢时的达赖一声悲苦的生活……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出现在错误的地方,充当一个错误的角色,最终为他人政治斗争的错误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一本纪传体的小说,文字明白晓畅,只是其中大篇幅都在讲述仓央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征,讲述仓央在西藏的傀儡生活,却较少涉及他的才情,依然觉得差强人意……

我说

其实,对于喜欢佛教的人,喜欢诗歌的人,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那一年》虽不是仓央嘉措所写,但是,确实他的风格所在。佛说的因缘殊胜,在爱情上面,仓央嘉措切实因缘不具,并没有得到佛陀的护佑。或许,这也是这个诗情丰满的才子的命运

唯物主义的解读

作为老一辈我党文艺工作者,作者显然对于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解读一位敏感的宗教历史人物显得颇为吃力。可以看出全文为了将主人公仓央嘉措在神学中诗意盎然的一生时刻与中央意志保持高度一致而下了不少功夫。他的浪漫被赋予了“摆脱宗教束缚”的无产阶级革命色彩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于是一个错位的人物诞生了,摆脱了神学思维的仓央嘉措时而眼中只有花花世界,时儿又对着大昭寺的汉藏碑忧国忧民。。。只有DL喇嘛是最可恶的角色。但在传达这种官方意志时,为了控诉喇嘛阶层对底层信众的精神控制,又过多渲染了藏族民众对DL喇嘛的绝对精神依托。哪么这是不是民众内心最真实的意愿?这一问题又将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带入了悖论的泥潭。但本书也有可读之处,作者1951年入藏,对西藏有相当深厚的了解和感情,具有严谨的历史态度,史料详尽可靠,多出自《清史》,《清实录》等正史史料。较为清晰地展示了仓央嘉措的人生脉络。附录中有作者对一些历史遗存的独到见解和客观评价,值得一看。

世界只有一个仓央嘉措

活生生的人儿,偏偏无辜的成为藏地尊贵的象征,随性的风幡,抖动着信徒的敬仰;达赖也好,平民也罢,总归还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千万莫说多情,沦为政治的牺牲者,也用诗歌载着自由与信仰,流传出一个仓央嘉措——这世上只有一个。

悲情的诗人

2016/01/03《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24岁的生命最后沉寂在青海湖的水面;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悲剧,对于西藏而言,这更是他们佛爷的悲剧。首先,说说我们所看到的仓央嘉措的一生;他的父母为了爱情,毅然的选择了离开家乡;也这正是这种浪漫、深情的基因遗传到了仓央嘉措的身上。一个刚刚成立的年轻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爱情开始有了幻想,同时深深的激发起他身上诗意的才华。是爱情成就了伟大的诗歌,诗歌也见证了仓央嘉措爱情的历程。一个人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注定是漂浮的,身不由己的。一个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坐在布达拉宫的六世达赖。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也许是宿命的呼唤,他入座了布达拉宫,一种他曾未想想过的生活。西藏,在这个充满了信仰,又是割据统治的土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他无心权利和教政、追求着他这个年纪所向往的爱情,诗歌成为了感情宣泄的寄托;也正是这些一首首动人的诗歌,让他永远的成为了藏人心里的六世达赖。他的一生是可悲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没有几次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被政客们推到历史的舞台,他无力挣扎,在这风雨飘摇的动荡中,用诗歌寄托自己对爱情的膜拜。

他不是情圣

突然之间在大街小巷都看到仓央嘉措的名字以及传说中他的世界上最美丽的情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虽然我读的诗歌不多,可是这首典型的现代诗让我产生很大的怀疑,怎么可能是生活在1683年康熙年间的一个喇嘛写的诗。在2009年大一的时候在一个80后作家的文章里看到一首仓央嘉措的诗歌作为引言,就是那首“洁白的仙鹤 请把双翅借我一飞 不会远走高飞 直到理塘一转就回“。当时觉得这首诗歌通俗易懂却又清新美丽,一看诗人是仓央嘉措,他的名字就在那个时候刻入了我的脑海中。但是一直以为他是一个日本现代女作家,没有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了解。去年在漓江畔的刀锋书店,我又再一次看到了一本关于他的书,大概是传记。我心想,这个日本诗人还挺红的,翻开一看才知道是一个中国人,还是六世达赖喇嘛。从那之后我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网上关于他的消息也仅仅是百度百科加上一些资料。略略读了他的诗歌,能够背下来的也只有那两首,《见与不见》的原版和大一时候看到的那首。因为《非诚勿扰2》被广为传诵的仓央嘉措似乎成为了文物被挖掘出来了,我把他的诗歌重新细细地看了一遍。在诗集的导言,译者把仓央嘉措的生平事迹介绍了出来,还建议读他的诗歌需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刚好在昨天就在校内网看到一篇分享叫做《是谁误读了仓央嘉措》,作者指出最近很流行的《见与不见》是讹传,还有最近很流行基本上都是。我们总是把他看成情圣,他的诗歌是情诗,其实适合仓央嘉措的更多的是其他标签,烦闷,孤苦,超度,洒脱,各种,但是情圣绝对不合适他。最初以为是他出生的家族信奉宁玛派(红教),这个派别是允许娶妻生子,但是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是禁止成婚,接近妇女的,于是仓央嘉措受不了这样的规定,于是借着诗歌抒发这样的愤懑。我们更应该把他看做是一种疏解整个人生命运的悲催之作。就像藏传佛教高僧对他的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其实从这次再看 一次仓央嘉措的诗集,了解到他的事迹,对于误传的事件,让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也就是余华说过的一句话:那些轻易发表看法的人,很可能经常将别人的知识误解成自己的,将过去的知识误解成未来的。然后,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笑话。

茫茫青海湖,留下你的魂!

第一最好是不想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最深厚真挚的感情,在他的笔下用最简单的话便可以表述出来,读起来又让人感悟深彻,难怪几百年后,当人们不再记得当年的什么第巴、拉藏汗时,西藏人民还代代相传他的情诗…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一个本该和妻儿安分过日子的普通人却因为命运的阴差阳错而成为西藏人民心中的神——达赖喇嘛;一个对无心于政治军事的人,却被迫要以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的形式参与其中,最终成为牺牲品;一个本对爱情充满了向往的人,却始终无法享受应该属于自己的爱……自由,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那首“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每个人都会说,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呢?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想象一下失去自由的情景,才会觉得那有多么可怕! 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最高位的人却没有了属于他的最基本的自由。细想一下,现实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自由的枷锁……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不是六世的诗已不再重要了,因为他的故事已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读后感

我是无意中看到了《仓央嘉措》这本书,为作者特殊的描写方式所吸引,我一直以为作者是臧族同胞,但看完书后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八十一岁的汉族老人。这就更加让我钦佩作者对臧族文化的精通。对仓央嘉措的描写很吸引我,他的爱是那样的纯洁、真执而又充满少年的激情,无论在爱情中、在亲情中还是在对友情中都表现出了他的纯真和诗人的浓浓的情感。其中的诸多谚语表现出了臧民族的生活智慧。同时政治势力间斗争的也体现了西臧社会的复杂性。

一半佛祖 一半歌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3月28日 ,死不详。他是住在布达拉宫里最大的王,也是流浪于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一眼望去,却发现那颗飘荡于俗世尘缘中的凡夫俗子之心。仓央嘉措,他的出生就带着某种意念的牵连,仿佛掌控他一生的不是那个阴谋的桑结甲措,而是人生的无常以及无法言说的偶然性。一半阿旺嘉措,一半仓央嘉措。14岁的分界如同一把剪刀,剪掉过往的身份连带回忆,瞬间被从生活的周遭拉入残酷的政治社会化轨道,14岁的仓央嘉措幻化为布达拉宫的至高点,可以超脱于社会结构的价值排序——金钱、地位包括名望,他就是人们心目中神秘的“转世灵童”。万人仰慕之下,又有谁可预料?是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抑或那佛祖?一颗性灵之心终难接受命运安排,其终身永无免疫的带来一生的慨叹。证明自己存在及价值是人类最深刻的需要,一个被社会体系早已预设且压干了的“自我”注定了是悲剧的主角——他摇摆于理想与现实、真诚与阴谋间,他游走于体制内外,他坐卧于佛堂又踏足于街头,他在睡梦中幻生幻灭又沉迷于现实无力抽身。佛说要放下,他偏不,谈何放下?人生试炼,涅槃如火。他一生卓然不群,甚至于人们忘却他是活佛,而只记得他是西藏喜马拉雅山上最亮的那个诗人。马克思以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然而自我呢?沉闷的佛堂终锁不住一颗至纯的灵性之魂,一曲尘世挽歌唱了几代而百盛不衰。 风马旗,转经筒,玛尼堆,酥油茶,青稞酒。氧气稀薄的青藏,仓央嘉措的传奇,缘起缘灭的轮回,天涯咫尺的故事。拨开历史的阴霾,唯有西藏民歌反复浅唱低吟——“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

只所以关注仓央嘉措是因为在读纳兰词的时候偶然看到提到他!对他的评价很高,忍不住看了一下他写的诗,《仓央嘉措》确实很值得读,决定读一下。

普慧。罗布藏。仁青。仓央嘉措

英年早逝,政治的牺牲品。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记实事部分不是很详细,主要就是想表达六世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善良,纯净又美好。整本书2天不到就看完了,看之前以为是历史类书籍,看完了有点唏嘘不已,才情横溢又悲情的人

藏香依旧,可是你在何方?

依然是藏香萦绕的经堂,可是你却消逝在青海湖畔,再也不听 一宿梵唱; 仍旧是经桶转个不停,可是你一去不复返,却再也触摸不到你指尖的温暖; 洁白的仙鹤想把翅膀借给你,让你飞向理塘,可是你却隐遁在远远的远方; 东山再次升起皎洁的月亮,可是,你可曾看见了于琼卓嘎满脸抹不去的幽伤? 藏香依旧,可是在布达拉,再也找不到仓央嘉措;在山下拉萨,再也看不见宕桑旺波。 月光下,于琼卓嘎还在静静地守候她世间最美的情郎!

蒙蔽

书中作者竭力否认我们熟知的仓央嘉措六世的各种作品如那一夜 见与不见我无语买书就是冲着这个去的不知道那本不负如来不负卿怎么样

仓央嘉措,于琼卓嘎,一个是尘世的佛,一个是佛的尘世

“岁月的流逝并不能使真正的亲友彼此疏远,使人疏远的是所谓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与不同。”幸好,仓央嘉措还有塔坚乃。“大山是朝拜的地方,大人物是乞求的对象。您只是赐福与人,并不有求于人,这正是您的高贵之处。”自勉。施比受更有福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性的东西好比草原,理性的东西好比雪山。没有草原,雪山就无处站立;不登雪山,也就望不清草原。”感性是产生理性的基础,理性可以更好地帮助人升华感性。因为感性,所以,可以很自然地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启动自己思想的机器,从而产生理性的认知,成为自己思想宝库里的一部分,在以后用的时候就可以打开思想的大门,直接获取。从而为以后遇到感性的事情的时候,更能容易地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判断。活得明白。活得进步。“不必记恨,不必难过。这算不了什么。大人物常有大不幸。”自勉。大人物才常有困难。熬得住。“多情的人大概都少不了四样东西:善良,忧愁,诗歌和酒。”仓央嘉措先生,一样都不少。“坦率的性格是人一生的宝贝。戥(deng三声)子可以量轻重,言语可以两人品。弓越弯越好,人越直越好。”嗯,不错。保持。( ^_^ )“央宗与其说是一位女商人,不如说是一位交际家。她把虚假的内核缩得很小,人们看到的是热诚的果子。她使肤浅的人感到满足,愚钝的人深为敬佩。她用自己的随和保持平衡,不致在沸腾的人海中遭到沉没。她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也没有过高的欲望,只不过生存的本能发挥得更加充分一些罢了。她知道得很多,对于孤陋寡闻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位深明世故的人。她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八面借风,四方助雨,多数人觉得她有益,少数人也感到她无害。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年长的能领略到几分女性的温存,年轻人能承受到她几分母性的柔爱。”这是一个情商高的人的为人处世之道。给了我对人的内心的评判标准,七等人。我欣赏她的为人处事的作风,但是,到此为止的话,四等稍上,仍归四等,鉴于她冒死为仓央嘉措于琼卓嘎的守义之举,二等人物。一等人有善心行善行,二等人无益心行善行,三等人有善心无益行,四等人无益心无益行,五等人有害心无益行,六等人无害心有害行,七等人有害心有害行。嗯···慢慢体会这样认为人的等级好不好吧。 “死后到了地狱,阎王有照业的镜子;人间是非不清,镜中不差毫厘。”

幸福而又悲伤的仓央嘉措

接触仓央嘉措是从“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诗而开始的,本来想要读的是他的诗歌,结果却是一本讲述仓央嘉措生平的书。从书中了解到了仓央嘉措的短暂的一生,他只活了24岁,便离开时人世,好多人认为他的一生比较悲剧,在我看来,也算是比较精彩的,他有幸能够成为达赖的转世,并可以学习到文化与知识,还有很丰富的感情生活,又为后世留下了他的美好的诗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欣赏的。为什么后世很多人喜欢他的诗歌,我想不仅仅因为他是达赖喇嘛,而是现代人在看他的诗歌时很多时候能引起共鸣,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就好像对于他无法解释也无法解决的矛盾,他是众生的活佛,是众生的指引,那他的活佛是谁呢?多么悲怆。可能这就是现实,不仅是他,也包括平凡人的我们,对于某些事的无能为力,在得到一些的时候,必须舍弃掉另一些,无论你愿不愿意,在命运的转轮下,我们都只能默默接受,无法选择。但他又是幸福的,他在对自身命运的反抗中得到了友情,爱情和亲情——神的奢侈品,所以他很幸福。这篇书评写的不知道是什么,看来还得多看书啊!


 仓央嘉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