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皇帝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13302487
作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页数:205页

作者简介

本书发表于1978年,记录了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统治的兴亡经过,揭示了这个非洲“雄狮之王”如何从卫国英雄逐渐转变成独裁帝王乃至被叛军驱逐下台的过程。
本书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1983年,《皇帝》被评为当年最佳图书。1987年英国伦敦皇家剧院把《皇帝》改编成话剧,搬上英国舞台,受到欢迎。1989年该剧又被搬上波兰话剧舞台,在波兰上演多次。
波兰传奇——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1932-2007)
1957年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的生涯,足迹遍及五洲四洋一百余个国家,特别是深入拉美、非洲、中东等人迹罕至的蛮荒地带,亲临火线,发回弥漫着硝烟的真实报道和照片。
他一生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作为作家,获五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候选人,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的一生堪称传奇,他身兼记者、诗人、摄影家、文学家多重身份,其身前身后都为他的祖国波兰留下了丰富的财产,被祖国人民誉为“世纪记者”。
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1892-1975)
1930年政变当国,加冕称帝,统治埃塞俄比亚长达四十五年之久。掌国期间,他积极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废除奴隶制,带领埃塞俄比亚走出贫穷落后,迈入现代国家体系。二战期间,他更带领军队全力抗击意大利侵略,收复失国,保障埃塞俄比亚独立主权,被人民尊为“埃塞俄比亚之父”,享有“非洲雄狮”的盛誉。
然而统治后期,海尔•塞拉西日益腐败专权,独裁统治愈演愈烈。为保障自己的皇权地位,他无视国内经济恶化,贫富差距日渐严重。七十年代国内大饥荒,饿殍遍地,海尔•塞拉西及其贵族集团依然纵欲享乐。直至全国范围的干旱出现,穷饿的百姓在愤怒中奋起反抗,各地纷纷涌现起义军,皇帝军队也频频倒戈。
海尔•塞拉西最终在兵变政权中丧失皇权,叛军领袖门格图斯执掌新政权。1975年8月27日,临时军政府宣布海尔•塞拉西当天因病逝世,但有传言称其被反对者门格图斯用枕头闷死。至此,这位“末代皇帝”黯然谢幕,雄狮帝国颓然倾覆。

书籍目录

君主 /001
走吧!走吧!/077
崩溃瓦解 /135

编辑推荐

  解剖独裁政权的最佳标本,  从夺权到倾覆,从“雄狮之主”到“狱中废帝”,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堕入“政变”循环的一生。  作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一生传奇,六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作家之一”!

内容概要

生于波兰东部小城平斯克近郊一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遭受二战磨难。高中毕业后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考入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后转入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青年旗帜》杂志社工作,同年派往印度。1957年从日本转道北京,任特派记者。从此开始了四十余年驻外记者生涯。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其文学成就为其带来五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生命中的另一天》(1976)、《皇帝》(1978)、《伊朗王中王》(1982)、《帝国》(1993)、《太阳的影子》(1998)、《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200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卡普钦斯基抵得上一千个唯唯诺诺、耽于幻想的平庸作家。由于他成功地把新闻和艺术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我们得以窥见他常说的那种难以言传的真实战争画面。  —— 英国著名记者萨·鲁史迪艾  当我们孩子的孩子想去了解20世纪晚期的残酷时,他们就应该去阅读和研究卡普钦斯基。  ——《华尔街日报》  他是一个用眼睛感觉和用心思考的作家。徘徊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诗人带给我们的超现实的萦绕不去的景象。因为一些奇怪的、不适宜的命运纠缠,这个诗人最终成了记者。  ——美国《金融时报》  卡普钦斯基是一个迷人的向导。他集无限的耐力、孩童般的好奇和真正智者的文化修养于一身,是闪烁着寓言和新光泽的作家。  ——《纽约时报》  卡普钦斯基的文笔精练适度,丝毫不见愤世嫉俗,体现了文学的力量和视野。  ——《波士顿环球周报》

章节摘录

  晚上,我常常去找那些曾在皇帝身边工作过或者能接近皇宫的人们,听他们讲故事。幸存在世的这些人已经不多了。其中一部分人已被枪决。另一些人则逃到了国外或者被关在皇宫中的地牢里,现在的地牢过去曾是皇宫的地下室;还有一些人逃进了深山老林,过起了隐居生活,或者出家在修道院修行。每个人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四处谋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留在了亚的斯亚贝巴。其实,那里才是最容易在当权者眼皮底下蒙混过关的地方。  每天天黑下来之后我才能去采访他们。我不仅得换开别的汽车,还得换衣服。埃塞俄比亚人疑心很重,一开始他们根本不相信我采访的目的和诚意。其实我的目的仅仅是想报道一下被第四师的机关枪改变了命运的这个世界。第四师的机关枪都被安装在美式吉普车的副座上,枪手们个个都非常专业。吉普车后座上坐的是负责接收上级命令的通信兵。无论是司机,还是枪手、通信兵,个个灰头土脸,人们只能看见他们头盔下那暗色防尘墨镜,根本看不清他们的眼睛,但仍能感觉出他们黝黑皮肤上的面容是冷冰冰的。在吉普车里的三个人都清楚,他们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于是也无所畏惧。司机开车疯快,每当车速达到极限时就来个急转弯,在逆行道上横冲直撞,那时人们所能看到的景象是,马路上的东西四处飞溅。每当此时,人们都想方设法躲避他们。因为汽车后排座上那位通信兵膝盖上放着的收音机里,随时都可能发出各种惊恐的呼喊声、紧张的尖叫声和震耳欲聋的怒吼声。谁能保证从那些杂音中不会发出开枪令?所以这种时候,最好是躲得远远的,不要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路边静静地等待。  现在,我正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刚一转弯,便上了一条泥泞颠簸的马路.仅从表面看,那儿好像是空空荡荡人去楼空的地方,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些看似悄无声息的民房周围,其实到处都是暗中监视的眼睛和身影,在我拐进这条大街时,我也跟那些被暗中监视的居民一样,早已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图书封面


 皇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联想起这部电影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00848/联想起这部电影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我的朋友,预感到这一切即将结束了。当然,有的人似乎有所察觉,有所发现,但非常含糊不清、朦朦胧胧,总的来说没有特殊预感。其实,长久以来皇帝的近臣们越来越频繁地不是在这儿就是在那儿熄灯。但是,人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于灰暗,习惯于让自己内心安宁的那种顺从,因为无论你看见还是没看见,那灯总是要熄灭的,总会变得暗淡无光,总会时亮时暗。此外,在朝廷中混乱无序的状态四处蔓延,这种混乱无序,给皇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特别是让我们的信息大臣Tasfaye Gebe-Egzy整天哭闹不安,他后来被今天的统治者判了死刑。起因是这样的。那是在1973年夏天,有一个来自伦敦电视台的记者,叫什么乔纳森·丁布尔比,他很早就来过我们帝国,拍摄过赞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电影。所以没人会想到,这记者,他开始时赞美皇帝,后来竟敢批评皇帝。显然不难看出这种人的本性,就是不懂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信仰。这个乔纳森·丁布尔比,他不但不去宣扬我们的君主是如何致力于我们国家发展和如何关心贫民进步的,而是跑到我国的北方,然后急急慌慌地、大惊小怪地回到了英国。他回英国还不到一个月,我们驻英国大使馆就发回密报说,伦敦电视台播放了这位乔纳森·丁布尔比先生在我们国家拍摄的纪录片,电视台叫它“闻所未闻的大饥荒”。这位毫无道德原则的诽谤者以低劣的欺诈手段拍摄了这部电影,在电视中播出了我国北方某省的大饥荒,片子显示有数千人因饥饿而死亡,饿殍遍野,同时还播出了我们仁慈的皇帝与官僚特权们举行盛大皇室宴会、大摆筵席的镜头,片中展现了大量的在路上行走或贫穷饥馑的人饿死在路上的»面。同时,还拍摄了我们的飞机从欧洲运来香槟酒、鱼子酱,这个»面旁边则是遍地骨瘦如柴、忍饥挨饿而死亡的人们的尸体。电影中还出现了我们的君主及仆人从端着的银盘子里拿鲜肉饲喂狗的镜头。就这样交替地播放着——豪华宴席和饥饿饥渴的民众;富足充裕和贫乏穷困;腐败贪污和悲惨死亡。此外,乔纳森·丁布尔比先生还宣称,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已经导致十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亡,还有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两倍的人不久将会死亡。大使馆密报还说,这部电影放映之后,在伦敦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给国会写信,报纸发出警告,认为这位威严的皇帝陛下应该受到谴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朋友,整个外国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他们跟这位乔纳森` ·丁布尔比先生一样,数年来一直赞扬我们的皇帝,可突然,无缘无故地就开始攻击我们的君主。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背叛和无情无义?大使馆连续发来密报说,载着大批欧洲记者的飞机从伦敦飞到了埃塞俄比亚,这些人想看看人们因饥荒死亡的状况,想了解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然后调查他们的政府以发展的名义给皇帝援助的钱款的去向和用途。简单来说,这实际上就是对埃塞俄比亚内政的干涉!皇宫的人们震惊了,大家义愤填膺,但是非凡的皇帝却要求大家保持安静和镇定。之后就有传言说,首先要调回我们驻英国的大使,是他发来这么多令人忧虑不安和引起惊恐的报告,造成了皇宫生活的动荡不安。但是,外交大臣却据理力争,他说,调回这位大使,会引起其他驻外大使的忧虑和不安,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再往国内发任何情况。而至高无上的皇帝需要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后来召开了皇家理事会会议,在会上人们要求,载着记者的飞机必须立即返回,今后不再允许任何亵渎神明的乌合之众进入埃塞俄比亚!但是,信息大臣却说,这怎么可能?如果不让他们进入埃塞俄比亚,他们会用比现在更猛烈的言辞攻击和善的皇帝!经过慎重讨论,他们决定向皇帝提出下列解决方案:让他们来埃塞俄比亚,但不许他们报道饥荒。只许他们呆在亚的斯亚贝巴,在这里向他们展示埃塞俄比亚发展的情况,只许他们写在我们的报纸上可刊登的文章。我的朋友,我们的报纸只忠实于皇帝,它们堪称榜样!说实话,我们的报纸印数也不多,我们的人口是三千多万,而我们报纸的印数只有两万五千份。因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认为,即使最亲近皇帝的报纸也不能大量印刷,因为这样会培养更多人的阅读习惯,他们由此就离思索又进了一步。众所周知,思索会造成困惑、烦恼、麻烦和忧虑。换句话说,尽管所写的文章可能是忠诚于皇帝的,但读的人未必以忠诚之心去理解,所以读者就可能走向背离皇帝的歧途,就会背离发展之路,就会走上对现状不满之路。不,不,这样可不行!皇帝陛下绝不能容许发生这种堕落现象,绝不容许受到这种干扰。为此,也就没有人产生过过分的阅读热情。不久之后,我们真的受到了外国媒体报刊的侵扰。我还记得,他们一到我们国家,就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问:“现在造成大批人死亡的饥荒问题解决得怎样了?”信息大臣回答说:“我从未听说过此事!”朋友,我得告诉你,其实他也没撒谎!首先,数百年来,在我们帝国,因为饥荒死人的事从未中断过,这就好像家常便饭,天经地义,很自然。谁也没把这当回事!老天无常,不是今年干旱,就是明年洪涝,那自然就会造成牲畜和农民的死亡,大家早习以为常,认为人力不可抵抗,这是永恒不变的事实。由于大家都没把这当回事,认为这早就司空见惯,是永恒不变的事实,所以也就没有任何达官贵人敢把这件事提出来向皇帝报告,说某省有人因为饥饿而死亡,以致转移皇帝的注意力。当然,仁慈的皇帝曾亲自下各省去视察。但是,他没有在贫穷的地方——饥荒蔓延的地区停留的习惯。此外,在这种正式的参观安排内,他又能看到什么呢?而皇宫中的官僚显贵也不会下省视察。因为,一旦人离开皇宫,就可能有人在背后散布流言飞语,打小报告,等回来之后,他很可能早已被他的宿敌挤进街角了。所以,我们怎可能知道,在北方发生了大饥荒?“那我们能去北方看看吗?”记者们问。“去北方,那不可能!”大臣回答,“因为路上到处都可能遇到强盗!”在这里,我还得强调一句,其实他说的也不离谱!因为,人们对皇权的不满与日俱增。记者招待会之后,大臣就带他们到首都周围转了转,让他们参观了工厂,他大加赞扬了国家的发展。而那些人呢,不想听发展,而一直要求了解饥荒问题。他们根本不想知道别的事,只想知道有关饥荒的问题!“不!”大臣说,“你们不会挨饿的,既然一切都在发展,哪里来的饥荒呢!”在这里,我的朋友!又发生了新的情况。我们这些反叛的学生们派他们自己的代表去了北方。带回来很多照片和关于大饥荒的耸人听闻的故事以及死亡人数等消息。他们把这些情况私下偷偷地给了这些外国记者们。接着就出现了丑闻。不能再说饥荒问题不存在了!记者们又开始进攻了,他们手里晃着照片问:“政府在解决饥荒问题上都做了些什么?”“至高无上的皇帝,”部长回答说:“给予了这件事以极大的关注。”“请说具体一点儿!说具体一点儿!”这帮可恶的乌合之众粗暴地大声喊叫着。“我们的皇帝,”大臣不慌不忙平静地说,“在适当的时候将会宣布他的决定,发布指示和命令。因为我作为大臣决定不了这样的事情,也无权决定这样的事情!”最后,记者们乘飞机离开了亚的斯亚贝巴,他们没能看到饥荒的现实。就这样,这件事平息了,圆满地解决了。我们的报纸声称,这是我们的胜利!部长总是能把握大方向,把问题解决得很好,把事情办得很成功,很圆满。但是我们却开始担心,一旦明天大臣消失不见了,那我们除了悲伤还能做什么呢?后来,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反叛者们把他推到了死角。我亲爱的朋友,你想想看,这也就是我们之间说说罢了。饥饿,这对维持良好的秩序和保持贱民们的恭敬从命也不是什么坏事。贱民嘛,就得骨瘦如柴,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我们的宗教也规定,我们在一年当中得有一半的时间严格恪守斋戒。我们的宗教戒律也说,谁要是打破戒律,那就会罪孽深重,受到重罚,就会入地狱,遗臭万年。在斋戒期间,人最多只能吃一顿饭,这顿饭只能吃一片没用发酵粉的略加调料的面饼。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给我们留下这么残酷的规矩,让我们禁欲?那是因为,人之初,性本恶。因为每个人都有因诱惑变恶的过程,所以恶要受到诅咒。这些恶就是傲慢违抗、桀骜不驯、强占欲和纵欲。人的灵魂中交织着两种贪欲:强占欲和说谎欲。如果你不让他伤害别人,那他就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不对他人说谎,那么他就会在自己的心里说谎,说谎能令人产生快感。在我们经书中说,人撒谎多了就会习以为常。面对可怕的造物主,我们作为人能做点什么呢?怎么驯服他和安抚他呢?怎样控制和征服这头怪兽呢?办法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耗尽人的气力。就是说让人耗尽生命活力。如果人失去了生命活力,那就无法作恶了。斋戒是耗尽人的活力的最佳手段,因为饥饿能让人失去力气。这就是我们阿姆哈拉人的哲学,我们的父辈也一直这样教诲我们。这一切都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处于饥饿状态,那他是不会反抗的。在我国的北方从未发生过暴乱,在那里没有人会抬高声音或者手舞足蹈地说话。但是,一旦这些贱民们吃饱喝足衣食无忧了,而此时有人要想夺走他们的饭碗,那么他们就会奋起反抗。所以,饥饿的益处是,让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一心只想着面包,一心只想着怎样填饱肚子,他不想因为思考而失去剩余的精力,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思考,也就不愿意去寻找反抗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欣慰和愉悦。再想想看,是Ë摧毁了我们的王朝?是谁毁灭了我们的王朝?不是那些最富有的人,也不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正是那些拥有一点点的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谨防那些拥有一点点的人。因为,这些人最坏,最贪婪,他们会不辞劳苦地一直向上攀。
  •     拉斯特法里运动(Rastafari movement),又被称为拉斯特法里教(Rastafarianism),是1930年代起自牙买加兴起的一个黑人基督教宗教运动。该运动信徒相信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是上帝在现代的转世,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重临人间。拉斯特法里(Ras Tafari)一名即是对海尔·塞拉西的指称,其中Ras是阿姆哈拉语中“首领”之意,Tafari是海尔·塞拉西即位前使用的名字。雷鬼乐深受拉斯特法里运动影响,同时,随着雷鬼音乐风靡全球,拉斯特法里运动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现在,据估计全球拉斯特法里信徒已经超过100万人。在其发源地牙买加,有5%-10%的国民自认为拉斯特法里信徒。拉斯特法里教(Rastafari movement),也使用基督教的《圣经》,但仅限于必要之时,因为,他们认为《圣经》有许多部分由白巴比伦人(white Babylon)所写或所改写,而白巴比伦人是权力结构中的施圃贿。 Rastafarianism 的至上神称为 Jah,同时也信仰 Selassie,Selassie 曾是古代埃塞俄比亚的国王 Ras Tafari,保护非洲后代子孙。 Selassie 死后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每个诞生的新生命都分享著 Selassie 的神性,借由生命的轮回再生而永存。   Rastafarianism 认为非洲(尤其是埃塞俄比亚)是地上的天堂, 因为祖先触犯了 Jah,因为被流放到牙买加,成为奴隶,故等待神降启示以重回地上的天堂,而这个信念主要来自 Marcus Garvey 的「 重回非洲」(Back to Africa)运动。   Rastafarians 只食用 I-tal 食物,I-tal 食物是指无任何化学成份的添加和非罐头类的天然食物,要求烹调的尽量简单,不使用盐、佐料和防腐剂。故虽无素食之要求,许多人却选择素食;而食肉者,则以猪肉为禁忌,因为猪为食腐动物,因为这种原因禁忌对象还包括蟹、小虾和龙虾;鱼类不在禁忌之内,但限於不超过十二英吋长的鱼。饮料偏爱茶类,认为酒、奶、咖啡等等皆非天然食物(更遑论汽泡饮料了)   Rastafarianism 最为人知的象征就是颜色了:红、黑、绿、黄。红色象征教堂的胜利和 Rastafarianism 的血泪史。黑色象征非洲(牙买加 98% 人口的祖源)。绿色象征衣索比亚的美与植物。黄色则象征地上天国的富有。而蓄长发绺象征了其根源。  Rastafarianism 根源于非洲,但主要信仰人口在牙买加(Jamaica),特别是为较为贫穷的黑人所信仰,除了宣扬其信仰之外,也大声疾呼如贫穷和压迫等的社会问题的解决。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从苏北利亚,到国王鞠躬,再到皇帝,受够了这样压抑的阅读氛围。下次选书一定谨慎。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可读性相当强,内容也相当新。你感受不到对昔日独裁者大肆的抨击和批判,呈现的只是其身边人的如实纪录:他们看待皇帝仍然仰视的姿态。精妙之处就在于,这份"仰视"需要读者自己去玩味。
  •     对于一个很有争议又影响深远的人物,采用谈话体作传,确实有意思。
  •     第三人称描写不错,皇帝最后时光描写的很好,仿佛就在塞尔维亚待着!
  •     作者很客观、很公正的写了赛拉西皇帝的一生,赞!
  •     浮想联翩。本书所刻画的不止是皇帝
  •     给同学买的,不懂
  •     其实没有把塞拉西的故事讲得很清楚 比较是那种印象式的表达
  •     需要用心才能看到他的标本意义,像我们的邻国。
  •     开篇不错,很有卡夫卡的味道。
  •     独特的文体,作为传记来读未免单薄,更应该看作是对独裁专制(尤其是非洲背景下的)的一次样本解剖。
  •     看封面以为是小说,看简介以为是传记,看开头以为是报告文学,看到一半以为是历史,看完才发现说的是现实
  •     各种推荐啊
  •     在专制政体之下,一个国王或者皇帝能否永远廉洁圣明,公允公道呢?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史学界甚至政界对华盛顿的高度赞扬不止是因为他领导美国民众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更因为他的自觉性 - 自觉放下总统职务,自觉维护共和政体。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国家初期领导人的表现就逊色的多,在某种程度上竟是封建专制的复苏。
  •     独裁者终将一无所裁!
  •     读那一段历史,塞拉西一世还曾到过北京访问,看今日政治。
  •     只看到了奴仆眼里皇帝的种种神武和怪癖,却不知道他怎么崛起,又为何垮台?
  •     生动的独裁者侧面肖像。
  •      
      《皇帝——一个独裁政权的顷覆》(波兰)雷沙德*卡普钦斯基著,乌兰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5月1版,定价22元,当网14.7元。新星出版社越来越成为一个很有眼光的新锐出版社,值得表彰下。本书作者是具有国际声誉的波兰籍文学大师与历史学者,一生亲历27场革命和政变,4次死刑,40余次被拘关押,创作了20余部文学作品,被译成30余种文字,50项国际国内大奖,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本书记叙了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从“雄狮之主”到“狱中废帝”的传奇生涯,从而被评价为“解剖独裁政权的最佳标本”。
      每一个独裁者都有一个小丑型的病态人格,那就是极度的不安全感,从而又导致了对世界极度的疏离、憎恨和冷酷残暴。
  •     本书简述埃塞尔比亚王朝终结的过程。其中着重围绕最后一位皇帝展开描述。埃塞尔比亚是非洲相对偏僻和收到最少西方影响的国家。在1974年前,其王朝统治可追溯到以色列的国王所罗门时代,事实上以后的皇帝都是所罗门的后代。当然,本书不仅叙述历史,更解释了一个封闭独裁王朝如何垮台。详见书评。
  •     正在看,还好研究的朋友值得一读。
  •     封面挺酷!
  •     独裁者必亡之事后分析。
  •     文字散漫,情节也不紧凑,常常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     此书被吹得神乎其神,但老夫看得昏昏欲睡。
  •     好久没看过这样一本传记式小说,让自己边看边叫绝。这是一本比较偏门的书,是看到蒋方舟推荐才买的。把一个独裁皇帝的心理和行为描写得入木三分,精彩绝伦。难得的好书!
  •     讲述独裁皇帝的兴衰
  •     【京东 自购】对于不了解背景的我来说,谈话总算是拼起了一幅图,但画面太陌生。
  •     真实,有趣,引人深思。
  •     让所有的独裁者都见鬼去吧,让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本书告诉我们独裁者的下场
  •     他的故事,是独裁的影子
  •     通过在埃塞俄比亚不断的暗访,卡普钦斯基完成了这个讲述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故事。书中大量内容都来自于皇帝身边的人和宫里的大臣,但在这些故事都并不新鲜,也许是因为民主国家各有各样,而专制独裁大都无比相似吧。
  •     像一场大梦 作者将新闻写得像小说 同时不具鲜明立场 很厉害
  •     口述史体裁纪实小说。不仅是埃塞俄比亚君主制衰亡的纪实,也是独裁政权如何灭亡的政治寓言。独裁者的腐败、奢侈,精明与荒唐跃然纸上
  •     既是小说又是诗的纪实文学,卡普钦斯基的每个字都是金子
  •     无法吸引人读下去。买这本书第一是想比较一下中外独裁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极致的中国皇权制度下,其他都是小巫见大巫了;第二想欣赏一下卡普钦斯基,但是好像并不合我意。
  •     如此看来,这世上的每一个独裁者的成功与失败都基本来源于一点,那就是无限沉醉于无比的自恋与疯狂的猜忌。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万变不离其宗呀。
  •     视角独特、零碎而单一。
  •     书送来的时候被整残废了
  •     非常有趣,而且有似曾相识之感。荒谬,庄重和有趣,有时仅仅在于观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反过来看,对我们自己文化认识,也有打开眼界的感觉..
  •     十分还行
  •     没怎么看懂。。。来看还需磨练文学修养
  •     可笑又可悲
  •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处于饥饿状态,那他是不会反抗的。”
  •     写的比较深刻 不错
  •     此书已送人
  •     从无数个采访对象的直接描述中,让读者了解了那个让人窒息的社会。如果只是想看故事,会有点失望,这种采访对象叙述的方式,虽然真实,但是还是觉得有点拖沓了。
  •     名记者的好书,关于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的纪实作品。
  •     书本身没有我想的那么牛,译者更是弱,比如“三千年前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肯定是“所罗门”嘛
  •     在nonfiction被国内媒体瞎折腾之前很久。卡普钦斯基已经在自由写作了。
  •     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民众都认为最高位的人具有神性,是他身边的官宦坏,蒙蔽皇帝,鱼肉百姓,实际上,只有最高位者才决定着所有事情的可能发生。译本粗糙…
  •     好书不需要多说,自己去感受吧!
  •     这是一本看上去十分亲切的书,虽然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相距万里之遥,民间的传统也很不一样,但看皇宫里的那点事,还真都是差不太多的。比如愚民政治,比如武大郎开店,比如相互倾轧,等等,都是那样的似曾相似。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海尔@塞拉希到后来居然成了一个两面派。他既支持那些大官,也支持那些造反的小官。当然,想一想,似乎我们也有这样的皇帝。谁让我们历史长呢,谁便一寻思,找一找,就能找个差不多的。

    后面有一段挺出人意料的。就是那些低级军官的反对派,他们并不敢真正地动皇帝。或者说,并不敢真正光明正大的动皇帝。原因居然是,皇帝已经成为神了。所有民众都认为民不聊生是大臣的错,皇帝没有错。所以,他们去搞大臣的时候,可以随便搞,但是搞皇帝就不行了。不过,作者也分析了,说他们之所以不敢搞皇帝,是因为他们搞了大臣,但是并没有想要把好处分给穷人百姓。他们不过是要取那些大臣而代之。这个说法好像很有道理。我觉得,孙中山那个时候,虽然很想搞掉皇帝,但是有一个作用力在里面,那就是民族这个事情。皇帝是外族人。要不然,他不会提什么距除鞑虏的口号。如果,他对自己的三民主义,对所有的百姓都有信心的话,他不挑民族这根弦。

    再一个,就是我要敬重卡普钦斯基了。他怎么就能找到那么多人,又让他们开口了呢?
  •     我的旧书摊看完就卖http://shop.kongfz.com/181215/
  •     适合闲暇的适合看看。读一下人性,也可以对照文莱的皇帝想想这一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     这人名翻得……
  •     读了以后印象最深的细节是有一位仆人,他终身的工作是在皇帝落座的时候,迅速根据不同宝座的高度在皇帝脚下放下一个高度恰恰合适的脚垫,他以这份工作为荣,他也热爱他所保管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脚垫。也正如他所说,他是整个帝国里最擅长此项工作的人才。但是当皇帝死去,王宫废弃,他的这项才能,除了在记忆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重新发出光芒?
  •     记者笔下的传记,不露个人声色,却描绘的栩栩如生
  •     较为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塞拉西不大为人所致的统治
  •     独裁政权的最佳标本。
  •     描写的太形象了
  •     "没有任何人的蜡烛可以一直亮到黎明"...
  •     是对皇帝身边人的访谈录,不是记传体。
  •     如果你对非洲陌生,又对非洲的政治感兴趣本书值得一看,作者文笔流畅,思想性强,译者用词精准,可读性较强
  •     独裁者的下场如出一辙。
  •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王朝的陨落,它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皇帝周围多是奴才,就是因为在独裁专制体制下,所有发生的一切都需要那一个人爱觉得,因此只有奴才才能成为官宦的条件,儿君主也是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自己的宠儿。
  •     看了推荐来买的,写的不错,值得看看!
  •     《皇帝》,五星推荐。读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贫穷真的是滋生独裁的好土壤。
  •     书中的埃塞俄比亚跟现实的中国非常相似,官僚体系的腐败、学生知识分子的离心,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海尔塞拉西帝国的覆亡过程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书的纸张也很不错,推荐
  •     看到蒋方舟的围脖,跑来当当收了一本,是不错的书呵呵
  •     通过不通人物真实的体现不通角度下,不通角色对独裁的看法。
  •     独裁政权
  •     同样是口述史,和S.A.阿列克谢耶维奇比起来,差距立现。题材虽好,但文学化勾兑的痕迹比较重,哪能个个采访对象都那么善于堆砌一把把的形容词啊……
  •     民主各有所异,但独裁都一个尿性。
  •     我的身体里面有一个什么动物呢,飞行着的灵魂问,死神指着立在他们面前的好大人物说,这人头上罩着各色荣光,但是他心里却藏着一双动物的脚,一双孔雀的脚,他的荣光不过是这鸟儿彩色的尾巴罢了
  •     新星出版社的东西就是好...
  •     想要了解独裁统治,看这本书就没错了!

    这本书能够通过作者的多个视角(皇帝的近侍,大臣和老百姓)了解独裁者是怎么样通过对不同人的利用,来了解和掌控这个国家,最后导致灭亡的。
  •     一个皇帝的日常——其实也蛮无聊和艰辛的
  •     专制总是很相似
  •     内容还好,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富充实
  •     书有趣。翻译之糙实属罕见。
  •     补马
  •     卡普钦斯基选取的发言者几乎都是保皇派,虽然读来会因为其叙述的偏激和不可靠而震撼人心(很多段落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官僚权力世界),可远远没有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视角丰富,感觉像是一个人在说话。末代皇帝塞拉西,出乎意料,有种谜样的优雅和失落。「独裁的忧伤」?
  •     ”每个国家尽管有一些人很无知,但是千万不能得罪他们 ......“
  •     抗意英雄塞拉西皇帝的悲剧性结局,发人深省。独裁者们视权力为禁脔,一丝一毫都不容他人分享,重视臣下的忠诚甚于其他,官僚普遍能力低下,贪污腐化成风,普罗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社会,永远缺乏稳定性,独裁者们永远处在恐惧之中,普通老百姓心中则总是怨气难消,一有风吹草动,社会极易动荡。
  •     作者生活经历还真是丰富,用非洲人的幽默(P55,“皇帝代表尊严,但必须有谦卑的环境作依托。”P86,“尽管,我们的皇帝并不喜欢身边的人太过廉洁自守,但他还是接受了他的这一缺点,原谅了他。”P86、87,“我们的皇帝一直主张要嗅觉灵敏,可是当你的嗅觉灵敏到能嗅到一切时,那么一切都会是臭的,这是真的。”)写成了一本有些无聊的书。突然想起有本书叫《政变指南》……译文似乎有些不准确,如同一个时间段P38为“分配工作钟头”,P40“授权命令的一个钟头”(该短语本身似乎就是一个病句);P64“财政钟头”到了P75是“钱箱钟头”;再如P44“国相XXX”,P45为“国君XXX”(P44应该是正确的)。
  •     只是带有“幻想”色彩的散文,可能很多人会感到读过之后“很不过瘾”。
  •     翻译挺好的,了解帝王思想、行为另一视角。。
  •     交错式的描写,有点复调式写作的感觉。不知道,阿列克谢耶维奇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她在《二手时间的写法与此书颇有几分相似。
  •     好的非虚构题材总是有超现实的意味。译本里成语未免太多了点。
  •     伴君如伴虎
  •     哈哈。相当喜欢的一本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制度。字体比较大。看起来比较轻松。很快就看完了。
  •     需要很认真去看的一本书
  •     皇帝有很多有意思的观念,例如,第二个口袋原则:老百姓从来就不会因为负担太重或剥削而反抗,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没有剥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当然也不知道什么剥削。他们拿起斧头奋起反抗是因为有人试图突然一下子在他们的背上加上第二个沉重的袋子的时候。读完这本书后,我这个以前总各种看不惯政府的激进的年轻人,动摇了,或许政府是对的。我还是太年轻,不懂事,不能胡来。
  •     这本1978年发表的纪实性小说表面上记录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从卫国英雄逐渐转变成独裁帝王乃至被叛军驱逐下台的过程,其实写了一部政治独裁的寓言。这里的每个人都像一个恒定的角色,你在每个独裁专制的地方都能对号入座。言多必失,只节选一段话:他以最残酷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他认为自由选举是有毒害的物质,对他来说政权就意味着一切,他必须蛊惑人心,举行各种仪式,大讲发展等问题。所以这个不幸的愚昧无知的国家被折腾的如此空虚。
  •     有很大气味,只能在通风处看。
  •     翻译一本正经地耍流氓
  •     独裁是独裁者不可承担之重。一切合乎逻辑的独裁都必须建立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其实还想再说两句,根本没有写海尔塞拉西的转变过程好不好,一出来就是万世独尊的帝王了。
  •     传记用访谈的形式展开,皇帝大臣,管家之类的,呈现了大家眼中的埃塞俄比亚末代帝皇的生活,内容很散,没什么动力让我读下去。
  •     刚收到书,快递服务很周到,比以前当当的快递好了很多
  •     纸张质量一般,感觉对不起价格
  •     写的妙极了,完全可以当作教学案例使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