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大系·蒋氏宠臣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民国人物大系·蒋氏宠臣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4
ISBN:9787311011215
作者:黄亦兵
页数:276页

作者简介

  《蒋氏宠臣:陈诚》传主陈诚,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对稳定国民党在台统治作用甚大。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中正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民革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年时代家世与童年求学生活入保定军校南下广东第二章 投身黄埔特别官佐随军东征再次东征选择何方第三章 崭露头角参加北伐接替严重龙潭之役执掌十一师第四章 随蒋“讨逆”讨桂讨冯讨唐参加中原大战编练第十八军第五章 江西“剿共”师疲无功驰援赣州乘机扩充遭到痛击重整队伍再次“围剿”第六章 抗战前夕整理全国陆军修筑武汉城防出任行营参谋长率中央军援晋两广事变与西安事变第七章 血战淞沪准备赴沪抗日抗击登陆日军坚守防御作战最后退却阶段第八章 卫戍武汉担当重任身兼要职终日忙碌江南阻敌第九章 卸去重担专掌政治部参与指挥长沙会战督战粤北桂南临危受命赴宜昌第十章 主政湖北恩施上任建设“新湖北”湖北的统治者反攻宜昌与鄂西会战第十一章 抗战后期边陲领兵调任第一战区司令执掌军政大权第十二章 内战三年操军令实权指挥全面进攻督师东北战场悄然赴台主政第十三章 台岛岁月整治社会秩序继续土地改革第二号人物后记

编辑推荐

  陈诚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一生追随蒋介石,地位稳步上升,到台湾后,成为仅次于蒋的第二号人物。纵观其一生,经历丰富,声名显赫。然缺少辉煌业绩,亦无甚惊人之举,似乎又是一平常之人。陈诚才不出众,貌不惊人,何以能获蒋之宠信?相信读者读完《蒋氏宠臣:陈诚》后,定会对陈诚其人有一全面认识,功过之处,自有判断。

章节摘录

  求学生活陈诚出生与成长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历史动荡不安的变革前夜。在他来到人世的半个世纪前,列强的坚船利炮已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廉价的洋货连同“夷人”的思想文化一齐涌进华夏大地,扰动着封闭已久的古老社会。新与旧、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无时无刻不在中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然而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生活秩序的转变又是缓慢的。童年的陈诚在上人生第一课时,也没能逃脱旧式教育的内容与方式。1905年,8岁的陈诚开始随堂伯父陈桴谦上私塾,父亲也不时亲自督教。尽管这一年,清廷下诏:“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画上了句号,由私塾而科举这条路已彻底地行不通了,但在乡村,除了私塾,还能有什么别的教育机构吗?私塾没什么统一教材,可教授的,无非《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和《四书》、《五经》一类,似乎是约定俗成。旧式教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学的内容,而是学的方式,即死记硬背,背不出就罚,罚站、罚跪,直至打手心、打屁股、打脑袋。顽皮好动的陈诚,身上没少挨板子。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往往铭心刻骨、难以忘却。对于上私塾以求取功名的人,陈诚算是幸运的,只读了三年私塾,便转到了叔公陈一鹏创办的高市养正小学堂。科举停止后,新式教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青田自停科举后,创建了十余所新式小学堂。高市养正小学堂创建于1908年,设在高市底村一座青石为墙圆木盖顶的平房之内。当时的小学是“四四制”,初小四年高小四年(民国元年改为“四二”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开设修身、习字、读经、史学、舆地、算学、缝纫、体操、手工、图画、音乐等课程,以读经为主课。陈诚天资聪明,加上又是长子,家中寄以希望,父亲时时督促,所以读书成绩优良。读书以外,陈诚或是和堂兄弟们及其他村童上山玩耍,下河游戏;或是帮家中砍柴、放牛,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过着平静而悠然的日子。然而此时,中国大地革命浪潮日渐高涨。浙江也是革命团体光复会的发源地,一批有志之士曾走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前列,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清王朝,这一切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浙南的那个山村。一次,陈诚和同学游石门山。石门山是陈诚经常去的地方。石门山入旗、鼓两峰,豁然开朗,宛然洞宫,内有十余处胜景,如飞瀑、观瀑亭等。陈诚虽每每为家乡的美景所陶醉,但最吸引他的,却是明初刘伯温告老还乡,在石门洞隐居,留下的那些遗迹——刘伯温读书处、国师床、国师桌、藏书室等。有关刘伯温的传说,陈诚是百听不厌。对刘伯温的才学人品、一生建树非常崇敬。此次游石门,观景抒怀,题诗一首:“鼓旗对峙镇山门,昔日文成策主勋;安得驰驱旗鼓出,青天之下扫除氛。”1912年夏,15岁的陈诚初小毕业。乡中的孩子,上完初小,大都回家务农,能继续上学的寥寥无几。陈诚也不例外,因为父亲希望他留在家中学做小本生意,以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陈式文与村中中药铺的掌柜有交,替儿子谋了个学徒职业。可陈诚却不愿与商人为伍,他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读过几年书,世道又处在巨变之时,不谈治国安邦的大抱负,即使是青年人常有的对个人前程的憧憬,也使他很难甘心在村中碌碌无为地耗费青春。于是,他拒绝去当学徒,宁可留在家中,一边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干田里的农活,一边等待机会。此时,清廷刚刚被推翻,民国初立,政局不宁。陈诚年纪尚小,还没有出门闯荡的勇气和资本,因此继续求学是他唯一的选择。居家一年中,他白天劳作,晚上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读书,盼望有一天能重返学校。1913年春,陈诚瞒着父亲,步行百余里到丽水,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站到父亲面前时,陈式文只好改变初衷,让他继续求学。陈诚在省立第一中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不打算上了。原来,陈诚家的生活,虽不能说很艰难,但也只是个温饱型的。陈式文民国初在县城的敬业小学任教,一个人微薄的收入要供养三个上学的儿子,常常捉襟见肘。陈诚是长子,深知父亲养家不易,而且上中学的花费在当时可以说是比较大的。陈诚上学较迟,上私塾又耽误了好几年,上小学时已过10岁,所以他上中学时,两个弟弟也即将升入中学。一个小学教员的薪金要供三个儿子上中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陈诚愁眉不展。五叔公陈一鹏知道此事,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想办法转人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是公费,家境不好的青年,求学常上此类学校。陈诚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可以继续求学,又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于是,上了一个学期中学的陈诚,自动休学。同年又考上了设在丽水的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光阴如梭,四年的师范学校生活过得很快。陈诚,这个身材矮小、眉目清秀的学生,似乎没太引起师生的注意。要说特殊之处,就是他喜爱体育,单杠、双杠、木马、足球,没有他不玩的,棍棒更是每天清晨都要舞上一番。陈诚在师范读书时,沉默寡言,除了几个知心要好的青田同乡外,不大爱交往。有材料说,陈诚此时有赌博的陋习,有时私出校门,深夜才归。是否属实,有待旁证。1918年春,陈诚从师范学校毕业。按当时的规定,师范毕业生必须教书两年,才能从事其他工作,这也算是对公费上学的一种补偿吧。陈诚上师范学校只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没有当小学教员的愿望。所以一毕业,便陷于苦恼之中,当教师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可不找个事做,年过20的他,还要靠父亲供养,也于心不安。思前想后,左右为难。  ……

图书封面


 民国人物大系·蒋氏宠臣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