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人物丛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

出版社:范福潮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9-02出版)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7216059015
作者:范福潮
页数:217页

作者简介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是作者潜心研究多年撰写的一组清末民初人物故事。
作者并非人云亦云,他在深入发掘国内外最新史料的基础上,选定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将相关的史料铺排串连起来,或横或纵地透彻解析,使之重现历史真相。所持之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掩卷遐思,令人感悟殊深。

书籍目录

序言
难为李鸿章
一、初办交涉,条约甫订,日本即侵台湾
二、日本使臣森有礼说:“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著条约……以后恐不免要打仗。”
三、“壬午事变”后,日本利用中法战争之机。阴谋策划“甲申政变”,清军平叛,击败日军
四、中日撤兵朝鲜: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订立《天津条约》
五、中日备战,争夺朝鲜
六、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想起了王照
孙中山的筹款历程
焦达峰之死
一、湖南的立宪派与会党
二、焦、陈起义,光复长沙
三、“焦大哥做了都督,今天是我们洪门的天下了!”
四、会党与立宪派的矛盾
五、梅馨兵变,焦、陈遇难
六、“秘密会党无存在民国之理由”
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一、蒋介石回国,协助黄郛促成浙江新军起义
二、杭州起义担任敢死队长,指挥进攻巡抚衙门
三、反对汤寿潜任浙江都督
四、帮助陈其美组织沪军都督府,训练军队
五、刺杀陶成章
陶成章案与光复会的灭亡
一、光复会与同盟会历史上的恩恩怨怨
二、上海光复,陈其美、李燮和争夺沪军都督
三、陶成章策动浙军反对黄兴
四、光复会的灭亡
枭雄陈其美
一、沪军都督府的枪声
二、事起徐绍桢
三、联军攻克南京
四、林述庆抢功争权
五、枪毙陶骏保
秘使蔡廷斡
朱尔典斡旋南北停战
唐绍仪南下议和
大元帅之争
南北议和:伍、唐第一次会议
一、资深外交家伍廷芳
二、伍、唐初会
三、南北议和第一次会议
南北议和:伍、唐第二次会议
一、南北议和第二次会议
二、六国驻沪总领事向唐绍仪、伍廷芳递交照会
三、唐绍仪公开转向共和,英、日两国调整对华政策
四、袁世凯迫使皇室亲贵接受召集国民会议表决国体
秘使廖字春
孙中山回国
一、孙中山抵达上海
二、孙、宋之争: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
三、选举临时大总统
四、日本人的介入
南北议和:伍、唐第三、第四、第五次会议
一、伍、唐第三次会议
二、伍、唐第四次会议
三、伍、唐第五次会议
四、唐绍仪辞职
五、南北议和受挫的原因
议和功臣伍廷芳
一、孙中山不信任伍廷芳
二、驻沪洋商团向奕勖、栽沣递交请愿书,迫清帝退位
三、孙、袁之争,孰是正统?
四、孙中山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
五、伍廷芳请辞议和全权代表
“民国产婆”赵凤昌
一、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南方策士
二、“惜阴堂”的秘密
三、运筹帷幄,折冲樽俎
孙中山与汉冶萍借款
一、日本人对孙中山的影响
二、汉冶萍借款内幕
三、盛、孙交换利益,以汉冶萍借款保家产
四、密商租借满洲。换取日本援助
五、舆论哗然,群起攻之
六、孙中山推卸责任,逼盛宣怀与日废约
《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一、从《军政府暂行条例》到《鄂州约法》
二、从《鄂州约法》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三、南京克复,孙文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四、为约束袁世凯,孙中山仓促制订《临时约法》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文笔流畅,史料新颖,写作风格独特,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本。

前言

春雨淅沥,数日不止。父亲不能到院里活动,心中憋闷,敞开屋门,靠在枕上。静静地看雨。天晴了,父亲到院里散心,桃花开了,椿桥绿了,一群麻雀在枝头飞来飞去。我上树摘了一把香椿,母亲说,醪糟做好了,今天吃春饼。父亲回屋。伏案写道:“暮雨朝晴气象新,病中又过一年春,但使家酒天天有,管他青塬向黄昏。”父亲让我把诗笺送到史家,请史大夫来我家吃午饭。十一点,史大夫来了,他拄着拐杖,背着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之类的东西。他先给我父亲量血压,接着询问病情,嘱咐一些服药、保健方面的事。然后喝茶聊天。抗战时,史大夫是军医,右脚被炮弹炸伤,复员后,他在城里开了一家诊所,父亲从那时认识他,交往三十多年了。他没孩子,老伴儿去世后,一直独居。去年我去他家拜年,见门上贴着一副奇怪的对联:上联是“,”,下联是“!”.横披是“?”。回家我问父亲:“史伯伯的对联是什么意思?”父亲不答。今年我去拜年,临走前,父亲说:“你猜猜,史大夫今年怎么写对联?”我猜不出。父亲给我一个信封,要我交给史大夫。到了史家,见门上的对联,上联是“!”。下联是“?”,横披是“……”。史大夫取出信,见白纸上写着这三个标点符号。他会心一笑,在下面题道:“乱世无隐者?国破复家贫。平生论知己,如君有几人?”父亲对史大夫说:“我的记性一天不如一天,恐怕讲不完《史记》,脑子就坏了,以后让三儿跟你念书吧。”史大夫当即应承,望着我说:“我这人不讲究。你随时可以来。”

内容概要

范福潮,作者是《南方周末》。专栏作家,著有《书海泛舟记》(重庆出版社)。 作者从事清末民初历史研究多年,颇有心得。已在《南方周末》发表专栏文章《孙中山的筹款历程》、《想起了王照》、《难为李鸿章》、《陶成章案与光复会的灭亡》等多篇,深受读者好评。

章节摘录

想起了王照三光绪帝亲政十年,内政外交,一无建树。甲午战败,马关签约,割地赔款,几近亡国。慈禧太后还政之后,碍于祖宗家法,她并不愿过多插手政事,只在暗中调控,时而放权,时而揽权,给了光绪帝足够大的权力空间。如果光绪帝的政绩再好一些。驾驭朝臣的手段再圆熟一些,控制政局的能力再高超一些,依太后的岁数,她不会再走上前台。慈禧太后对于“变法”的态度,时人普遍认为:“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当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此论不失厚道。恭亲王在世时,声威昭著,他在调和两宫、平衡君臣矛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鼎力支撑着将倾的大厦。在光绪帝诏定国是的前十三天,四月初十,恭亲王病逝,清廷失去一位老成谋国的重臣。“王明于政治,大臣多从夙望,群小不得妄进,德宗亦有所惮,王在,莫敢为戊戌政变之事。”恭亲王一去,两宫之间、朝臣之间失去了一位德高望众的调和者,政局急剧动荡,终致失控。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光绪帝受尽了失败的屈辱。他心里憋着一股怨气,发奋重整乾坤,强国富民。当他从奏摺、报刊、朝臣那里知道了康梁的“变法”之道,犹如一个濒死的病人,突遇神医,立刻被康有为开出的拯救大清的灵丹妙药所迷惑,一股脑尽数吞下,立盼起死回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四月二十六日,光绪帝第一次(百日维新期间)赴颐和园诣慈禧太后,请安驻跸,在园中住了两天。帝、后这次见面,决定了几件对今后政局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人事安排:一、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稣开缺回籍:二、调离直隶总督王文韶,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三、谕“嗣后在廷臣工如蒙赏加品级及被授文武一品暨满汉侍郎,均须具摺诣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同”。

图书封面


 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这个历史写作几乎成为全民写作,各种正说、细说或戏说充斥坊间的当下,范福潮先生的这本历史读物,却注定是一本寂寞的书。这不是因为他谈论的历史太冷门,晚清史乃至辛亥革命前后的近代史,可以说是这几十年来的显学,当代中国几乎所有问题的症结,似乎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源头;也不是因为他讲述的内容太陈腐,且不论其中对诸如王照、焦达峰以及光复会的精彩挖掘,即便如孙中山、蒋介石这样的熟面孔,这本书里披露的故事,至少对我而言,也是先前完全不知道的。我说的寂寞,更多地是指向这本书的写作风格。1928年,陈寅恪曾对弟子陈守实讲过一段话,成为后来治史者时常引用的名言:“整理史料,随人观玩,史之能事已毕;文章之或今或古,或马或班,皆不必计也。”联想起傅斯年提出并流行于民初的“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我们不能孤立地评判他们这种治史方法的对与错,而要看到,当外族入关的清王朝出于恐惧而对历史真相层层抹杀和伪造,当来自西方的以论带史和疑史的研究风气蔚为大观,当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历史竟已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在民初一代诸如陈寅恪和傅斯年这样的历史研究者看来,有多少独特观点,或者文章好看与否,眼下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准确地接近真实,而最真实的历史,存在于准确的史料本身。因此,他们的文章,往往不避冗沓,不求剪裁,少疏通推论,多直引大段材料,这样的文章,一定不会好看,但在认真的读者看来,却更有力量。而本书作者心仪的,似乎也正是此类历史写作。“史是真,治史即为求真。”“民国无信史,辛亥以来,事无巨细,人无贵贱,记言叙事,党见甚深,几无公正可言,稍有新意,即便不陷文字狱,也难免招惹是非,足令史家,思而却步。”这两段本书序言中的话,几可视为作者的文心所在。在书中“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一节,作者亦开章明义地指出:“对史家来说,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价值高于对其行为的道德判断。‘文革’前编纂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史书,对‘反动’、‘反面’人物,凡是引用1949年之前的旧文,极尽删削;而亲历者在1949年之后发表的回忆录,亦讳莫如深,以至某些特殊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事迹在史书中被蒸发了,蒋介石就是一例。”关于为什么要写《春秋》,孔子的回答是:“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然而,当“行事”也可以眼睁睁地被大量蒸发或删改,它本身具有的博深切明,自然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然而历史已经消失,剩下的永远只是关于历史的记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严肃的历史写作者,在“见之于行事”之外,只好“见之于纸牍”了。这本书选择引用的大量材料,全都来自近五十年来国内外的公开出版物,倘若本书的读者有心,那么这本书会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眺望到一段相对准确和真实的近代历史。
  •     在中国历史上,清末民初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乱世,尤其是民国时期,今人评价这一时期通常使用的词就是内忧外患。我们知道,乱世之中,豪杰、英雄、大盗、枭雄、悍匪、毛贼等三教九流之士远多于和平稳定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些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的人物不断粉墨登场,使乱世的历史画面又比治世显得丰富与耐人寻味。清末民初这段时间,因离今较近,许多人物、事件仍为今人所津津乐道,从而造成此一时期的史实、传说流散传播远多于其他时期。但也正因离今太近,因某些忌讳,又使某些人物、事件流散传播得似乎不太够。范福潮通过检阅清末民初史料,选择了一些对民国时局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描摹叙述,写成了《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选择的人物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的,比如王照、焦达峰、陈其美、蔡廷斡、赵凤昌,不管这些人物是我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由于他们对当时混乱的时局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世间对他们的行为和行事都有或多或少的评论,但多数评论往往集中在这些人物在参与较重大事件上的表现,因此造成对他们的评论或偏颇、或虚饰、或歪曲。比如李鸿章,由于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背上了卖国贼的名声。但范福潮君在《难为李鸿章》一文中,仔细梳理了李鸿章在清末时期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实际上李鸿章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并不是一味软弱退让,其中不乏强硬坚持之行动,比如在日本侵略台湾、日本利用中法战争阴谋策划“甲申政变”、日本侵略朝鲜等事件中都表现出了不退让的原则,也正是这种不退让的原则,使日本在中国获取利益的机会被推迟到甲午战争之后。另外对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焦达峰、陈其美、陶成章等人的事迹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前后,一时俊彦的风云际会,同时督抚将军、士绅商民、会党兵匪也如走马灯似的来回变换,你方唱罢我登场,督抚将军之间、会党兵匪之间争权夺利、会党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纠葛,真实再现了这一乱世的特点。其实对于这些较为重要并对时局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其活动、交往都较为复杂,人物之间勾连缠结,事件之间缠绕往复,因此人物的形象并不一定那么清晰,对其判断也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过多地进行道德的评判。范福潮的《清末民初人物丛谈》通过挖掘批阅国内外最新的史料,将相关的史料铺排串连起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这些人物在人际交往中、在关键事件中的行动,其实乱世之中的关键人物,往往有其多面性,因此越是这些人物越应谨慎评论,这样才能对这些重要人物的形象有清晰的认识,才能理解这些关键人物的行动和当时的时局与历史。通过阅读这本书里的十几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一书描写的是风云激荡的时期,刻画的是影响时局的人物,但范福潮的笔触是非常克制的,其在本书的序言中说“史是真,治史即为求真,如侦探破案,先要置身事外,不存偏袒之心,尽力搜罗证人证物,查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即可”,所以我们阅读本书时,感受到的始终是一种平和的叙述口吻,这也是范福潮在序言中宣称的“对史家来说,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价值高于对其行为的道德判断”。虽然范福潮君的书题名为《清末民初人物丛谈》,但从其选择的人物和事件上看,基本是围绕辛亥革命前后的人物事件进行的。对于史家来说,这段时期的历史是很难研究的,一方面是因为资料丰富,人物事件头绪纷繁,难免挂一漏万;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距今较近,涉及到较多敏感人物,多数史家下笔时均有所忌讳,正如范福潮所说的,“辛亥以来,事无巨细,人无贵贱,记言叙事,党见甚深,几无公正可言,稍有新意,既便不陷文字狱,也难免招惹是非,足令史家,思而却步”。但范福潮严守一个史家的职业特点,始终抱持客观研究的心态来叙述这一时段的人物事迹。所以我们能读到李鸿章在经受国内或国际双重压力的艰难时局中的左冲右突;孙中山为了革命奔走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南洋各国筹款的艰难历程;蒋介石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果敢表现;会党与会党之间、会党与立宪派之间的无序争斗;南北议和时各方人物为了公益和私利的斗争与妥协;对民国建立起了关键作用的却是无甚名气的赵凤昌在南北议和过程中的运筹帷幄;以及在今人看来树立了“民主”“共和”形象的《临时约法》在民国混乱局面中的反作用。其实这些人物和事件对于民国政局的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以前的历史文章中,这些名人大事却竟告阙如或语焉不详,因此范福潮通过翻检关于这些名人大事能够看到的史料,并不吝笔墨,对这些名人大事进行了充分的细节描写,以重现当日之历史真相。民国历史,以乱世始,以乱世终,“党同伐异,割据称雄,外患频仍,内战不止”,但也正是此一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孕育了中国未来的历史走向,这一时期推翻了满清帝制,改良与革命思潮涌现,立宪成为政治制度改革的利器。但对于这段时期的历史,无论是史家学者、还是政党,都应以平常心来对待,否则我们很难穿透层层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客观评价这段历史。(来自:《南方都市报》 [2009年8月23日] 作者:张君卓)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历史的真相永远未知,但历史的细节只会越来越丰满。
  •     看了后,你会发觉此书作者是多么的厉害,几乎把所有的史稿都查完了。 里面有很多摘录的段子,我觉得还是很有用处。至少用在我以后写文章方面,哈哈。
  •     不错, 内容丰富。 有可读性。
  •     非常扎实、有趣的一本书
  •     纯是对范福潮感兴趣,而对范的兴趣又来自于他的《书海泛舟记》。
  •     辛亥革命100周年就快到了,看看这本书能了解一下清末民初的那些事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