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010056142
作者:鲍永军
页数:512页

作者简介

汪辉祖是清代乾嘉时期影响比较大的良吏和学者,尽管他在史学上也曾有过贡献,特别是在史学工具书的编纂方面,还曾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今天知道的人是非常少了,即使是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也很少有人了解。当然,从汪辉祖本人来说,生前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吏治方面。他的一生在州县佐治为官就达四十年之久,因而吏治经验非常丰富,且勤于总结,留下了多部关于幕学与吏治的著作。这些著作成为幕友们必读之书,更是学幕者之必读课本而得以广泛流传,被誉为“宦海舟揖”、“佐治津梁”,居官佐幕者几乎人手一册,视为枕中鸿宝。史学大家章学诚在《汪龙庄七十寿言》中就曾这样说:“居闲习经,服官究史,君有名言,文能称旨,布帛寂粟,人情物理。国相颁其政言,市贾刊其佐治,雅俗争传,斯文能事。”可以视作当日最好的写照。所以他在当时政坛上声誉很高,是颇受尊重的名幕,是位名副其实的“绍兴师爷”。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史回顾三、主要资料四、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篇章结构第一章 时代背景第一节 绍兴师爷一、清代幕业的产生二、清代幕业的特点三、绍兴师爷的兴盛第二节 政治风气一、吏治兴衰二、督抚优劣三、幕风变迁第三节 学术环境一、考据学风二、师友交游三、师友考略第二章 生平事迹第一节 家乡家世一、萧山故里二、家世渊源三、少年时代第二节 佐治生涯一、以幕养学二、职掌书记三、江苏刑幕四、游幕浙江五、幕业成就第三节 湖南为官一、谒选入官二、政绩斐然三、被劾罢官第四节 归里家居一、乡贤风范二、著述课子三、家人家事第三章 学术活动……

编辑推荐

  汪辉祖是清代乾嘉时期影响比较大的良吏和学者,尽管他在史学上也曾有过贡献,特别是在史学工具书的编纂方面,还曾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今天知道的人是非常少了,即使是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也很少有人了解。当然,从汪辉祖本人来说,生前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吏治方面。他的一生在州县佐治为官就达四十年之久,因而吏治经验非常丰富,且勤于总结,留下了多部关于幕学与吏治的著作。这些著作成为幕友们必读之书,更是学幕者之必读课本而得以广泛流传,被誉为“宦海舟揖”、“佐治津梁”,居官佐幕者几乎人手一册,视为枕中鸿宝。史学大家章学诚在《汪龙庄七十寿言》中就曾这样说:“居闲习经,服官究史,君有名言,文能称旨,布帛寂粟,人情物理。国相颁其政言,市贾刊其佐治,雅俗争传,斯文能事。”可以视作当日最好的写照。所以他在当时政坛上声誉很高,是颇受尊重的名幕,是位名副其实的“绍兴师爷”。

图书封面


 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书为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系鲍永军博士在浙大期间所完成的博士论文修改出版。作为研究乾嘉时期幕友的代表人物的汪辉祖的研究专著,此书的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在学术成就之上也不乏对于为官为人的一些启发。我虽然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是汪辉祖本人于清代中期律学之关系,但通读全书,除此之外收获也颇为丰富。我觉得本书作为学术研究而言,有以下几个贡献:(1)系统总结了汪辉祖本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论著情况,可以为以后的对于清代中期幕友、律学、以及吏治、经世等方面有兴趣的学者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2)通过对汪辉祖个案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于清代幕友这一职业的认识。就如同作者所言,虽然学术界不乏对于清代幕友的研究,但是总体看来,多是对于幕友这一群体的研究,或是集中于清代后期的几个大幕,如曾国藩、张之洞幕府的研究,缺乏对于幕友具体个案、以及对于州县级幕友的深入研究。而对于汪辉祖的这个研究则很好的补充了这一空白。读过此书之后,我也觉得汪辉祖作为一个个案,而作为历史研究的个案来说,必须来考虑它的代表性。汪辉祖的著作往往被清代幕学研究的学者作为基本的参考书籍,但是,在读过鲍永军博士的这本书中详细记述的汪辉祖的生平之后,我不禁考虑,他作为一个幕友,到底能有多少的代表性?汪辉祖长期在州县做幕,按照鲍博士的说法,是个心地纯洁,刚直不阿的人,上不肯迎奉上司,下不肯结交同僚,如此之幕友,估计十无一二,可谓是鹤立鸡群,特立独行。与幕主讲究相敬如宾,合则留,不合则去,不肯屈节,不就高幕。在乾隆四十年,汪辉祖四十六岁的时候高中进士,可谓功成名就,是一般州县幕友不能比拟的人生。因此,虽然其著作被长期奉为幕学经典,但我猜想是否可能有些与大多数幕友心态、处事等不同之处,有可能过于理想,道德说教意味很强。另一个我很感慨的是汪辉祖的一生虽然以幕友闻名,但是他醉心科举,以读经史为高,鄙视研读律例,认为在读书之余读读律例即可,而且在断案中,强调对于经史的运用,在律例无所依之情况下,以书(礼)断案,并以此为荣。他在写作《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书籍之外,花费很长时间写作《元史本证》、《史姓韵编》等书籍,但是事实证明汪辉祖在写官箴书方面要比写考证学方面的书籍更有才华。他做幕友时候的心态,和当时很多幕友的心态一样,觉得做幕屈才损德,乃是寄人篱下,“吃儿孙饭”的行当,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幕友在清代的整个行政体系中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可谓清代政策、法律的具体施行者,但是掌握这种施行权的人,却是一群在心态上不满的边缘化的读书人。而大清律例和各部院的则例中,缺乏对于这群人的规划和监督,多数情况下是委托幕主监督,即幕宾出错,责任由幕主承担,在我看来,是一种制度上的缺失与不平衡,对于清代吏治乃至法律的运作来说,都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为何不治,难解其意,怪哉怪哉啊。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对从政极有帮助。
  •       此书为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系鲍永军博士在浙大期间所完成的博士论文修改出版。作为研究乾嘉时期幕友的代表人物的汪辉祖的研究专著,此书的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在学术成就之上也不乏对于为官为人的一些启发。
      
      我虽然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是汪辉祖本人于清代中期律学之关系,但通读全书,除此之外收获也颇为丰富。我觉得本书作为学术研究而言,有以下几个贡献:
      (1)系统总结了汪辉祖本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论著情况,可以为以后的对于清代中期幕友、律学、以及吏治、经世等方面有兴趣的学者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2)通过对汪辉祖个案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于清代幕友这一职业的认识。就如同作者所言,虽然学术界不乏对于清代幕友的研究,但是总体看来,多是对于幕友这一群体的研究,或是集中于清代后期的几个大幕,如曾国藩、张之洞幕府的研究,缺乏对于幕友具体个案、以及对于州县级幕友的深入研究。而对于汪辉祖的这个研究则很好的补充了这一空白。
      
      读过此书之后,我也觉得汪辉祖作为一个个案,而作为历史研究的个案来说,必须来考虑它的代表性。汪辉祖的著作往往被清代幕学研究的学者作为基本的参考书籍,但是,在读过鲍永军博士的这本书中详细记述的汪辉祖的生平之后,我不禁考虑,他作为一个幕友,到底能有多少的代表性?汪辉祖长期在州县做幕,按照鲍博士的说法,是个心地纯洁,刚直不阿的人,上不肯迎奉上司,下不肯结交同僚,如此之幕友,估计十无一二,可谓是鹤立鸡群,特立独行。与幕主讲究相敬如宾,合则留,不合则去,不肯屈节,不就高幕。在乾隆四十年,汪辉祖四十六岁的时候高中进士,可谓功成名就,是一般州县幕友不能比拟的人生。因此,虽然其著作被长期奉为幕学经典,但我猜想是否可能有些与大多数幕友心态、处事等不同之处,有可能过于理想,道德说教意味很强。
      
      另一个我很感慨的是汪辉祖的一生虽然以幕友闻名,但是他醉心科举,以读经史为高,鄙视研读律例,认为在读书之余读读律例即可,而且在断案中,强调对于经史的运用,在律例无所依之情况下,以书(礼)断案,并以此为荣。他在写作《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书籍之外,花费很长时间写作《元史本证》、《史姓韵编》等书籍,但是事实证明汪辉祖在写官箴书方面要比写考证学方面的书籍更有才华。他做幕友时候的心态,和当时很多幕友的心态一样,觉得做幕屈才损德,乃是寄人篱下,“吃儿孙饭”的行当,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幕友在清代的整个行政体系中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可谓清代政策、法律的具体施行者,但是掌握这种施行权的人,却是一群在心态上不满的边缘化的读书人。而大清律例和各部院的则例中,缺乏对于这群人的规划和监督,多数情况下是委托幕主监督,即幕宾出错,责任由幕主承担,在我看来,是一种制度上的缺失与不平衡,对于清代吏治乃至法律的运作来说,都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为何不治,难解其意,怪哉怪哉啊。
  •     可以一读,意趣兼备
  •     书后页有点有被踩过的痕迹,很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