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代帝王 >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020069590
作者:张宏杰
页数:349页

作者简介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讲述了:乾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他一生拥有多重角色——既是政治家,又是学者,同时还是诗人、旅行家和猎入。他的性格也非常复杂——他风度翩翩,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泪;他有时又像野兽一样野蛮,任战争中进行种族灭绝。张宏杰饶有兴趣地向读者屣示了乾隆性格中的多个侧面。当然。在众多面孔中,政治家是他的基本面目。他的最大成就是将康乾盛世推上了顶峰。然而,在这个盛世背后,却藏匿着多重玄机,更何况,一个封闭的王朝已经埋下了备遭列强凌辱的种子。

书籍目录

序 一言难尽的乾隆第一章 宝座上的新面孔  第一节 与祖父相处的半年   第二节 宝座上的新面孔   第三节 翻案风 第二章 大权独揽  第一节 亲情、友情与权力   第二节 驾驭大臣 第三章 变脸  第一节 长恨歌   第二节 风暴 第四章 张廷玉的侥幸结局   第一节 张廷玉的过人之处   第二节 凜冽袭来 第五章 盛世之巅  第一节 为灾民流泪   第二节 开疆拓土   第三节 盛世的四个理由第六章 盛世文治  第一节 乖戾的“祖父”   第二节 乾隆为什么要制造文字冤案   第三节 消灭记忆   第四节 净化戏曲舞台   第五节 由驯身到驯心 第七章 盛世的崩坍  第一节 尹壮图的奏折   第二节 皇帝老了   第三节 那些贡品   第四节 和坤与议罪银  第五节 腐败大潮   第六节 君臣赌局   第七节 也说盛世 第八章 乾隆与鸦片战争  第一节 英国人的礼品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种子   第三节 待客之道 第九章 他真的是“千古完人”吗?  第一节 传位大典   第二节 “千古完人”   第三节 太上皇生活 第十章 他的儿子: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  第一节 诛和珅   第二节 新政  第三节 接班人心态  第四节 缘木求鱼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跋 乾隆的外表、性格及传说

编辑推荐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比小说更好看。乾隆职业生涯本名弘历,姓爱新觉罗,庙号清高宗。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于北京,属兔。身高一米六六左右,有81.25%的满族血统,6.25%的蒙古族血统和12.5%的汉族血统。九岁到二十五岁,是皇家私塾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十七岁(一说十六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结为夫妇,伉俪情深;后又陆续添置配偶二十八人,育有子女二十四人,其中十六子,八女。二十五岁登基,正式开始皇帝事业——给父亲雍正的政敌们平反,豁免了全国的农业税,博得宽大仁慈的美名。四十九岁,平定新疆,威名远播,达到其个人职业生涯的顶峰。工作六十年之后,八十五岁,为了不超越其祖父康熙工龄六十一年之数,办理了离休手续,在他禅位后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八十九岁去世,最后一个职务是太上皇。去世四十一年后,当年曾受过他接见的英国人小斯当东推动英国议会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提案,掀开了中国百年耻辱史的序幕。

前言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内容概要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199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现就职于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等多部作品。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传记家的本分不是赞美,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事实。    ——《维多利亚名人传》作者 利顿·斯特拉奇很多张写史的人都是在制造传奇和幻觉,哄得读者眉飞色舞,而宏杰一直在打破幻觉,我为此佩服他。    ——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导演 新版《三国演义》总导演 高希希张宏杰写历史,文字里没有学术腔和作家腔。思想也未被流行色所污染。他在从容懦雅的叙述里,拷问出我们躯体里的鬼气。其间未尝没有五四的情调,在穿越历史盲区的那一刻,沉重与快感相间,忧思和期盼杂糅。自由的阅读与自由的书写,使他找到了自己的园地。    ——鲁迅博物馆馆长 孙郁历史比什么戏剧都前卫,张宏杰写历史也插前卫,有时候,前卫最容易接近真相。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琥珀》导演 孟京辉历史在张宏杰笔下变得雷厉风行,活灵活现,故事讲来排出倒海,高潮迭起,点评精干帅气,针针见血。很多史实让人读来倒吸凉气,触目惊心,和着他的文字,我情不自禁地轮番表演着愤怒、震惊、无奈、可笑、赞许……    ——网友 余思·余乐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宝座上的新面孔第一节 与祖父相处的半年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得正艳。雍亲王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老皇帝欣然应允。老皇帝愿意到胤稹家里来坐坐,因为在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当中,只有这个四阿哥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也似乎没有参与任何与竞争储位有关的阴谋。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四,擅长草书,精研佛法,在别的皇子为皇位打破头的时候,他却坐在书斋中修身养性,一派闲云野鹤之姿。不过,四十四岁的雍亲王也并非平庸之辈。皇帝偶尔交给他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安排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他都完成得迅速周到,给皇帝留下了颇溼的印象。康熙晚年,经常到四阿哥的赐园中去散心游玩。据《清圣祖实录》统计,皇帝晚年共幸临胤稹的赐园圆明园十一次。除了胤祉外,其他皇子从来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恩荣。这当然是因为四阿哥的家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愉快。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雍亲王精心策划的一个步骤。不过康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在父子闲聊之际,胤稹闲闲地提起:“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机会见到圣颜呢。”老皇帝随口答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得很好。把他们俩叫出来我看看。”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过目难忘。这孩子相当与众不同。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刚才行礼的时候,皇帝注意到他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不慌不忙,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跟在他身后的同岁的弟弟弘昼就明显拘束很多。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老皇帝确信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慈爱地招招手,让弘历站到自己面前,询问起他的功课。弘历落落大方地背了几段经书,从头到尾清晰地讲解了一遍。一阵喜悦攫住了康熙的心脏。他见过的所有孙子当中,这一个无疑是最出色的。过了几天,老皇帝派太监来到圆明园,命雍亲王写下弘历的“八字”,呈皇帝亲阅。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吃了一顿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清圣祖实录》、《乐善堂全集定本》)二在康熙众多的孙子中,弘历本来是极不起眼的一个。他于康熙五十年(1711)诞生于北京城内的雍亲王府。母亲是二十岁的普通格格钮祜鲁氏。曾经有许多历史学家误以为乾隆的生母是大家闺秀,是因为她姓“钮祐鲁氏”。确实,有清一代“钮祜鲁氏”被列为“八大家”,是最有名的姓氏之一。这个姓氏名臣辈出,也出过许多后妃。然而,“八大家”之中的“钮祜鲁氏”,确切地说,是指开国元勋额亦都一支。而乾隆的母亲之先祖,只是额亦都的一个命运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额亦腾。这一支开国以来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到了乾隆母亲的祖父一代,甚至沦落成了一介白丁。乾隆的外祖父凌柱,最高官职也不过是“四品典仪”,估计是父随女贵而取得的闲职。从种种迹象推断,十三岁的钮祜鲁氏进入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干些端茶倒水之类的杂活。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某一天,精力十足而又无所事事的雍亲王不经意间发现这个人府六年的、广头已经长大成人——十九岁的她高大健壮,虽然面貌不过中人以上,但是身材异常丰腴饱满,青春光彩难以掩抑。三十二岁的亲王感觉自己身体里突然腾起一股犀利的欲望。土地很肥沃,第二年就结果了。乾隆皇帝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玉牒》)。因为母亲身份太低,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关注。但是这孩子的八字却有些不同寻常。清代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总督年羹尧人京办事,皇帝命他找京城的“名算”罗瞎子推算某事。年听说这个罗瞎子为人四处招摇,且有病在身,就没去找他算。皇帝在他汇报此事的折子上批道:“此人原有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掌故丛编.年羹尧折》)可见,皇帝是这个瞎子的老主顾兼粉丝。“八字”推命即是以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来推断人生发展的结果。在今天来看,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可是,在过去,这些迷信往往在偶然中决定了历史之车的走向。乾隆的八字即是如此。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人批语。内容如下: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批语: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书云:子午酉卯咸大格,文武经邦,为人聪秀,作事能为。连运行乙未。甲午,癸巳身旺,泄制为奇,俱以为美。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很明显,这个批语是算命先生写的。中国古代的命相之理,有一套固定的推算方法。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也许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八字让康熙做出了将弘历养育宫中的决定。“养育宫中”对于康熙时代的皇孙来讲确实是极大的“恩遇”。在弘历之前,近百个孙子中,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这个皇孙极为康熙所喜爱,以至于在康熙晚年太子两立两废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割舍不了这个弘皙。朝鲜使臣回国后向国王汇报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云。”又说:“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云矣。”也就是说,因为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废太子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朝鲜李朝实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人认为,喜欢弘历,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一个理由。我们很难说,胤稹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父亲,不是老谋深算的一步。对于胤稹来说,这一举动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坏处。首先,这是试探老皇帝态度的一个机会。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列入继位的候选人行列,那么必然会关心自己的子息。因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多算几步。退一步来讲,即使老皇帝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候选人行列,那么使祖孙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自己的政治安全,无疑也大有好处。事情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雍亲王的期望。三康熙六十一年夏秋两季五个多月,避暑山庄中祖孙两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康熙批阅奏章的时候,小弘历就在旁边磨墨写字。老皇帝时常站起来,走到孙子身边,手把手教他写。吃饭的时候,祖孙两坐在一桌,爷爷不断地给孙子夹菜。甚至接见大臣讨论军国大事,康熙也特批弘历可以留在身边。弘历此时总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大气都不敢出。乖巧的孙子给康熙一生中的最后岁月带来了巨大的欢乐,短短半年之中。祖孙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夏天的一个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庄湖上,弘历正在山上玩耍。远远望见御舟驶来,就满心欢喜地跑下山来。老皇帝见了,生怕孙子跌倒,急忙跑到船头,朝弘历大喊:“慢点跑,别摔了!”祖父焦急的声音深深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还在御制诗《晴碧亭忆旧》中提及此事。

图书封面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欲知大道,必先读史。 一口气读完张宏杰两本书,读完真是欲罢不能,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张老师的书啊。 文笔流畅、情节生动、人物有血有肉,还有什么好说?正如你自己所言:历史比小说更好看。 最重要的是,这些书不是小说,而是被尽量还原的真实历史,加上张宏杰的人性化的心理分析,让我觉得这更象是一本张宏杰博览群书而写的读后感。
  •     拜访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见他捧此书研读,且评价甚高,于是卓越上买来,花时间读完。满清和朱明,都是中华文明下坡路上的两个集权朝代,尤其满清,我对它向无好感。这本书,加深了我的这种认知。钱穆先生的观点,历史是连续发展的,的确如此。黄仁宇先生写万历15年,明的覆亡,他认为在万历一朝就打下了基础。满清的灭亡,乃至今日的中国的林林种种,很大程度上在乾隆时代就打下了基础。人口基础。宋以前,水稻未普及,以面食为主的中国人口,多则7、8千万,少则一两千万。经历明代大力推广水稻,到了康雍乾,人口上升到了几个亿。这本书的最后写道,川陕鄂的原始森林山区,在乾隆末,也已经被移民开垦,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口压力,在乾隆一朝,已经到了极限。满清政府不知道学习欧洲政府的移民经验,如果当时鼓励和支持海外殖民,现在满世界应该都是黄种人的地盘,满清也很可能不会灭亡。版图基础。现在的政府喜欢说某地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实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很春秋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新疆的大部,是乾隆打下来的,而且手段卑劣,采取的是种族灭绝的方式,其卑劣程度不亚于满清入关对扬州、湖广、四川等地汉人的大屠杀。乾隆时代,内外蒙都在中国政府直管之下,一直不服管的云贵川土司,也被教训得比较服帖,西藏青海的情况比较特殊,这本书里写得也很少。总之,那片海棠叶,当时还是很饱满。很多现在的小孩子成天叫嚣要穿越到汉唐,其实就算汉唐,稳定时期的版图都是远小于乾隆时代的满清。人文基础。为什么说乾隆奠定了今日的人文基础?首先乾隆培养了中国官场的奴才文化,唯上、集权、独裁——似曾相似吧,今日官场依然如此。其次,乾隆通过文字狱,消灭了汉民族知识分子在赵宋朱明两代好不容易积累的一些儒学气节,没了,消灭了,人活着不是为了心怀天下关注民生,不再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汉民族,已经被乾隆抽掉了精神的脊梁骨。满清从头至尾都没有摆脱“小偷”的心态,因为这个江山其实是趁人家内乱偷窃而来的,尽管他们的皇帝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满清得天下之正”,这就跟现在最常听说的那句“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某某某”一样滑稽。满清偷来的江山,自然也就怕被别人再偷去,那要如何防止下一次的改朝换代的发生?于是对内,愚民。对外严防死守。所以英帝国那么有诚意的希望开启自由贸易,骄傲而又心虚、庞大而又事实落后的乾隆政府,却全盘回绝了他们的请求。政治制度的基础。满清其实是落后民族,最大的落后就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朱明后期事实上已经形成的准“君主立宪”体制,虚位元首不咋涉及政治决策,内阁主政的这么一个事实上先进的政治制度,到了满清,到了乾隆朝,整个没了。这种独裁、集权的政治体制,桎梏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与行动活力,在当时已经是落后于欧美,后来、到如今,事实更证明了这种集权政治体制的失败。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这类书籍应该让现如今的年轻人多看看,我们在十来二十岁的时候,看不到这样的书籍。我们当时接受红色教育,什么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等,认为洋人没事找事、欺凌中华,满肚子都是对洋鬼子的仇恨。事实上如何?在鸦片战争前的一百年时间,洋人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那才叫尊严全无、受尽欺凌。想想看,历史其实很公平,很多人觉得不公平,通常因为这些人还没看清真相,或者视野还不够宽广。
  •     上一本和珅的书还在嘲笑人家繁复,遇上这本逻辑感较强的书,顿时没头绪了吧!丢不丢人啊你。。所得一,正所谓,我们终究会变成最不想成为的人。乾隆即位25岁,对其父严厉作风很不以为然,少年天子叛逆的一改父亲作为,实行对臣宽待,不准进贡等一系列政策举国上下沐浴在新政的春风中,给青年乾隆五星好评。然13年后,借着老婆去世情绪不定之机,迈入中年的乾隆提前迎来中年危机,大变脸的严待大臣,拆除朋党,好在鄂尔泰死的早,雍正的好朋友张廷玉就惨的多,被往死里整成个可怜的老头。大兴文字狱,举国上下陷入恐慌。晚年,对腐败之象听之任之,甚至鼓励各方进贡,致使清王朝奔走往灭亡的路上。乾隆终于成为了和父亲一样的人,因为活的太久还落了个晚节不保,实际上还不如他爹,至少,他爹留给他的是个稳固江山,而他留给儿子的却是个大烂摊子。所得二,文功武略确实对得起风流天子的传言。由于母亲的遗传,乾隆身体极好,八十余年来甚少生病,也颇为长寿,精神熠熠。当年正是以文武双全博得了康熙爷的喜爱。十分爱好诗文字画,以诗文记日记,屁点大事都要吟诗一首,可想质量。喜好游玩,多次出游。十分孝顺,对母亲十分有感情。感情也很专一,与皇后感情很好,可惜因连生2子都幼年夭折,皇后终伤心成疾去世,乾隆十分伤心还性情大变。外貌协会,喜好外表好看之臣,和珅在列。所得三,腹黑,智商情商都为上成。从即位新政到中年变革再至晚年昏庸,乾隆的所作所为似乎很情绪化却极为符合他的政治路线,以改立基,以变固权,以庸卫名,成就了他看似完美的执政生涯。晚年与英使节的来往中被描述为十分有社交天赋的绅士型人物,废话啊,天平座啊。。。晚年以极为巧妙的方法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禅让是一,得不恋位之美名,又没放弃军政大权。重用和珅是一,乾隆实为虚荣之人,特爱排场,无奈顾及明君之称,且又有个不会赚钱理财的内务府,日子过的很是压抑。利用和珅赚了大笔零花,还让和珅背黑锅。所得四,没有永远的幸运儿。尽管从家事到个人事业,终身成就,再到驾鹤西归,乾隆都展示出了非凡的好运,但不难看出,子嗣正是他命运中的薄弱环节。钟爱的嫡子皆幼年夭折,不小心又吓死一个,最后选的继承人虽说不上差,但也实在强不到哪去。所得五,所谓盛世,不是有钱,而是疆域大,人口多,文字狱下文一统,内无臣乱,外无侵略。虽站在历史角度看可能颇具意义,但对我们普通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失望。前人短浅的眼界,直接激怒了奋起直追的西方世界,为之后屈辱的近代史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君主专政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正是使中国错失力挽狂澜之机的主要原因。一人之国必有诸多缺陷,乾隆又正好是个能干的控制狂,他的每一步决策都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而步入老年的乾隆或许已不再有创功立业的激情与精力,正是这样一个想要安享晚年却又不肯放权的老人,在两眼昏花之际无力再看清世界的风云变化,也正是老年乾隆的固执与骄傲阻断了中国前进的道路。所得六,可见延迟退休多么要不得!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有收获
  •     乾隆后期的衰弱,恰恰是因为这个帝国的强盛。
  •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张宏杰还原了历史,并不加以评述,展现了一个十分鲜活的乾隆的形象,而好坏自有读者自己评判。从这本书,更加了解乾隆,他在年轻时候勤奋读书,展现了过人才能,在位期间勤政,而后又对朋党的形成以严厉打击、对百姓无可厚非的犒赏,但又钟情于等级制度的严谨。这本书中,也有他不那么传统的一面。比如他的专情于孝贤皇后,而又喜作诗,对百姓仁厚,施政却猛于虎,尤其对待外族赶尽杀绝,可以说乾隆皇帝有着无数张面孔,但是不得不说,这些面孔造就了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也造就了康乾盛世的顶峰。有人评判乾隆没那么成功,而我认为作为皇帝,他的举措都是顺应时事而进行的,正是说明了他很有主见。从书中你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作为皇帝,巩固政权在所难免,而看结果,乾隆还是很成功的。
  •     张宏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一向鞭辟入里
    对乾隆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性剖析得很深刻
    让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帝王鲜明的荣誉光环下那复杂的隐秘和无奈
  •     张宏杰的书我是必买来看的。看此书的感觉有意思:最开始拿来觉得是老一套,没什么新意,都是我知道的东西;越往后看,就觉得值得品味,尤其是有一些乾隆时期的场景总觉得熟悉,是在描述现代社会,这大概就是以史为鉴吧。
  •     读历史不枯燥,不晦涩难懂。很喜欢~~
  •     所谓的千古一帝,相生相伴的是最专制,最集权的愚民统治。
  •     正在看,很吸引人!
  •     确定不是网文么,无趣也就算了,还没什么深度;没深度也就算了,文笔也不好。不堪卒读
  •     1、皇帝这个位子不能做的太久,假如乾隆在去位十多年,清朝的下坡路可能还会晚点。 2、康乾盛世乾隆最后十几年其实不算,清朝的衰落也是在这一时段开始的,奈何继位者嘉庆能力不佳,未能挽回颓势。清衰自乾隆末年始,嘉庆年间已成定局。 3、清王朝二百年的严酷统治,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可以说摧毁了士人和整个民族的精神脊骨,作为文字狱最不遗余力的统治者,某种意义上乾隆真的是罪莫大焉,别在给他戴高帽了。 4、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中最长的盛世,当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最差的盛世,没有人们吹捧的那么光鲜。
  •     笑疯了!!抛开历史意见,现实各种猎奇,有一个叫噜的游民组织,雍正给弘历吃了块肉丫居然就明白自己是储君了...
  •     张宏杰的书,一直很耐读,受益匪浅!
  •     一个皇帝的无奈,眼界的局限性。一个帝国过于高傲,无视一切。最终的结果总是不会太好。谦虚是美德。
  •     写得很好,很有深度和撕开,读完之后让我回味无穷!
  •     我很不喜欢看清史,缘于特讨厌满清统治的腐朽和残暴。至于这些年电视上播放的辫子戏更是从不看。乾隆这个人好像对他好评的还是不少,但是我认为他也不是什么好鸟。坏事干了不少。还有人说什么康乾盛世,真有吗?笑话,纯属所谓的正史编造的假相,借以给满人统治歌功颂德。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奴性真正因归功于满清统治期间,满人对汉人的奴役和迫害。一个小族群统治一个大族群,可想而知会是咋样?现在还值得史学家去吹捧那段历史吗?目的何在?前面说很讨厌清史,之所以买来看这本书是冲着张宏杰写过的一本《中国人的性格历程》,对作者有一定的好感。看完这书觉得更清楚地认识了所谓的盛世是什么。还历史以真相,这才是研究历史的人历史责任。至于那些打打闹闹、哭哭笑笑的辫子戏,最好再别误导我们的国人,特别是下一代。中国的近代的衰落难道是从1840年吗?其实从满人统治开始就已经开始。
  •     可以拿来消遣。不是特别严谨,像是作者先有了自己的观点再在《清高宗实录》里找例子。
  •     因为买了作者的另一书《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所以也买下了这本,作者还是那样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掀开了历史的一角,窥视一番,你会感叹:啊,原来是这样的啊!唉,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作者的文字很流畅,笔法纯熟,不是戏说,而让你也不禁动情,历史真的比小说更精彩啊。
  •     写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张宏杰老师,日前推出大作《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买来看看。该书序言在编辑过程中调整修改了若干,俺从责编手中要来原文,贴在下面。一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佣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二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结出的总结性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原因是,乾隆时代的普通英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十四世纪,欧洲人并不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经济的质变,欧洲人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笔笔皆是。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三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应答了。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一幕让英国人不寒而栗,在欧洲这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这仅仅是英国人一连串吃惊的一个开始,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事还在后面。在船只行使于内河时,英国人注意到,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这显然是不合算的,许多百姓并不想要这份工资,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出来加入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们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乾隆盛世的秩序原来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四而同时代的欧洲,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将另一个人置于脚下。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宫,叫无忧宫。没想到这个无忧宫却给他带来了麻烦。原来他的这个王宫选在了一个平民百姓的风磨边上。在修建期间,磨坊主向法院起诉国王,说新建的王宫挡了风,不利于风磨转动。最后国王不得不屈膝让步,同意对磨坊主陪偿。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人何以对乾隆年间中国人的人权状况如此吃惊。
  •     跟另一本《饥饿的盛世》90%文字相同
  •     迄今为止,张宏杰的每本书都值得一读
  •     从这本书里确切了解了乾隆朝民众生存状态 和吴思的书结合来读 觉得作者故意写的浅显以迎合市场换销量 没办法 不能说 不敢说 夹缝中求存
  •     衰落不是他的错,但是推一把就不对了。
  •     有文学的笔法描绘有趣的历史,值得一读。
  •     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好的出发点和完全不一样的政策效果,演变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不能期待圣人的永恒智慧,万事万物回到本来的样子
  •     欲知大道,必先读史。
    一口气读完张宏杰两本书,读完真是欲罢不能,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张老师的书啊。
    文笔流畅、情节生动、人物有血有肉,还有什么好说?正如你自己所言:历史比小说更好看。

    最重要的是,这些书不是小说,而是被尽量还原的真实历史,加上张宏杰的人性化的心理分析,让我觉得这更象是一本张宏杰博览群书而写的读后感。
  •     女儿六年级,暑假期间看过这本书对乾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她很喜欢这本书,推荐!估计上了中学对历史应该很喜欢~~~~
  •     流行读物 汇多书内容集成
  •     很好的一本书,看到了乾隆皇帝不同的侧面,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看到了乾隆皇帝不仅是我们理想中的皇帝,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着真实感情的人。
  •     这本书比较公正的写了乾隆的几个侧面,挺好看的。其中第八章“乾隆与鸦片战争”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专制制度对中华民族的摧残真的是灾难性的。中国人缺乏自尊心,缺乏独立人格,因为政府从来没有把百姓当成成年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儿童和奴隶。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奴隶。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这些话让我不能不陷入沉思。
  •     了解乾隆帝的治国方略 乾隆一朝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读物
  •     十全老人的十张面孔!如此复杂的人生集中在他身上:温情背后有残忍,宽厚的面具下面有薄情,是他创造了盛世?还是将中国带入了挨打的境地?值得看和回味的一本书!
  •     算是从去年8月到现在,完全看完的一本书,还适当做了笔记,难得。好看,罗胖推荐,图书馆有的,对历史,很感兴趣。
  •     超级好书
  •     最喜欢的章节是“鸦片战争"和"嘉庆"部分。
  •     了解了乾隆皇帝一生不同时期的心态,执政理念。自己看着纯属于娱乐
  •     是人物的历史解读,但分明是借历史人物写当代建言。张宏杰的历史,其实是醒世恒言。
  •     这本书就是《饥饿的盛世》改个名,张宏杰的这本书我是觉得很赞
  •     在看过张先生的两部作品后,我曾对其他同学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历史随笔写的最好的作家,那么非张先生莫属,至少我认为是这样
  •     历史比小说好看,而且还是真实的。
    以史为镜,更好的知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现在和未来。
    很喜欢这本书
  •     张宏杰的文笔流畅、生动,好看程度不输于《明朝那些事儿》,而他在作品中表露出的“史识”和“史论”,则是当年明月无法企及的。但他的这本书只印了三万册……这是一个人们只知道易中天,不知道黄仁宇;只知道当年明月,不知道张宏杰的时代;真正的美文敌不过评书和故事会,国人智识如此,悲夫……
  •     对乾隆朝初期和中期的介绍非常详细;对乾隆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也有助于理解其决策
  •     历史好烂的理科生 算扫盲嘛
  •     现如今还是如此,怪圈走不出
  •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电视上(也就是昨天,11月4日),那时是一位女主持人在介绍这本书(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CCTV10”频道里的一个节目)。听着主持人的介绍,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我很想知道乾隆皇帝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物。那时,单看封面,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于是,我就上“当当网”订了这本书。这不,昨天下的订单,今天便送货上门了,比去书店买省了5元,真是“足不出户,便可得书”。虽然,我还没看这本书,不过从昨天的介绍来看,这本书会很不错,值得一看!
  •     作者除于很公正的立场来写,没有百家讲坛上那样的吹捧
  •     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的历史书并不多!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     乾隆皇帝非常不得了!
  •     通俗易懂,论点都有引用作为佐证,可见作者对于乾隆史研究下了很大的功夫;看古人的文章大费周折,虚头巴脑的东西太多,不开门见山,不有话直说,累,今天的官样文章也是如此。
  •     犹记饥饿的盛世,明朝和满清一起扼杀了整个民族最后的气节
  •     感觉和饥饿的盛世有些重复啊
  •     书的内容非常的详细,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乾隆皇帝,把任务塑造的非常丰满。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在历史散文中,当属浓墨重彩型,其中抒情或议论,无不逞才使气,以酣畅淋漓为旨归,毕竟,写作此书的大部分篇章时,张宏杰才二十多岁。十多年过去了,因为岁月的历练,作者的心态,无论对史,对人,对事,或许也发生了大变化,所以读《乾隆》,亦能感觉到此中差异。在《乾隆》里很少见到华丽饱满的词藻,然而能见出张宏杰对历史的耐心、理解力与天然兴趣,他娓娓道来,貌似平淡的细节,扎实细致的材料,却能引人入胜。此中的张不再以一腔热血胜出,却像太极高手,绵密有力而后劲无穷。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的、野路子的写史者,张自有其优势,没有受过系统科班的训练,他反而能摆脱专业的桎梏,因而不易产生圈内人常有的职业倦怠和枯竭感。在搜集资料上,张下过很深的功夫,其识见与功力,并不亚于专业出身的作者。若非出于兴趣,起于热爱,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甚嚣尘上的时代,还会有青年人以这样的耐心埋首故纸堆中。人们常说,中国人在世俗生活的享受方面似乎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张宏杰似乎是作为一桩反例而存在,从投资管理专业毕业,在银行工作,感兴趣的却是历史,后来索性从建行调到了高校,这无疑是一条逆潮流而动的路线。现代社会,物欲滚滚,已经很少有人追问“我所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吗?”。张宏杰不仅问了,而且付诸行动,不屈不挠地将爱好变作了专业。因此,我们才有机会读到这些文字,它们真正源于探究历史,探究人性的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章:张廷玉的侥幸结局,在极权制度下,乾隆这样智商情商极高的太平盛世之主,张廷玉这样无比谨小慎微,懂得韬光养晦的老臣,最后却落得一个近乎惨烈的结局。张宏杰将这一段君臣之交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看完不由得让人感慨:历史的确比小说更好看顺便说一句,书名有自我重复的嫌疑——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除了数量短语,好像没有更妥帖的书名?呵呵……另外,封面装帧也有些平庸。
  •     这本书谈到中央也是讨厌上访的。嘉庆治不了的腐败,习大大能治吗?
  •     拿到书,先是看到封面上的人物,似曾相识。欲知大道,必先读史。对史书一直很喜欢,不过读的很泛,不成系统。很感触作者张宏杰的几句话:英国人分析说,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他们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看清史不但看它曾经的繁荣,也看它的败落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世界在改变,我们的国家在改变。我们的创造力在改变,社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经济在强大,国防也在加强。期盼着我的国家更加繁荣,人们安居乐业,和谐共建未来。
  •     虽然有演绎,但是不枯燥的历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作品,近四百页的书对得起这个价格,厚厚地拿在手里非常踏实,文字朴实有力,是了解乾隆的一本好书。
  •     好大的乾隆哥,在书中能学到点知识。
  •     昨晚看完此书,张的作品仅余《五种皇帝性格》未看,当当网目前断货。一向非常喜欢张宏杰的作品,对其个人经历也非常好奇,作为曾经的银行工作者,竟能有如此笔力和精力,令我佩服万分。跟当年明月一样都是“不务正业”,不过实力比明月强很多,尽管他的书也非常好看,只不过用通俗语言翻译了一遍文言文罢了。此书从十个方面描绘了乾隆这位十全老人,虽然都是点到为止都已清晰展示了乾隆的一生,并兼对其文治武功做了评论。其文韬武略、学识眼光、帝王心术皆趋于臻化,令人叹服。中华帝国在其任内疆域扩大、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民族融合等,创造了康乾盛世。但也仅仅是丰年吃饱肚子而已,远未人们想象中那么好。看到乾隆的焚书禁书文字狱令人痛心,此节之前我并不太清楚,此刻才惊觉乾隆之狠之毒,不知多少珍本善本惨遭荼毒,文化遭到禁锢,贻害万年,中华文明几乎断绝。及至建国后的运动,莫不如是,统治者为何都是如此心态啊!至于乾隆后期的朝政紊乱、贪污横行,积重难返,终止酿成鸦片战争,丧权辱国。其情形犹如美英对付伊拉克、利比亚,真是活该。一个随意役使国民、奴化国民、专制保守的政府,岂能得乎人心。看完此书,对乾隆再无丝毫好感,对专制集权更是痛恨。
  •     有关帝王将相的书太多,最值得看的莫过于高阳,其余不过将史书白话文化而已,读之浪费时间
  •     历史小说,比较活泼
  •     古代史读到乾隆这一朝,作为中国人的无力感特别让人难受,张宏杰先生写的平实全面,更加重了这种感受,乾隆一朝可以算作中国官僚专制社会的发展顶峰,单同时也是西方世界开启现代化将中国远远甩开的一道大分水岭,中国彻底变成了一个笨拙自负的半瞎老人,看《停滞的百年》时是这个感觉,看宏杰先生的本书更是感受痛切。让人更加痛心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在有些方面仍然是一套闭关锁国刚愎自用的路数,一轮一轮的盛衰轮转难道真是我们这个民族不能逃开的宿命吗?
  •     刚开始看没太大感觉 都有些看不进去
    但是再后来才是精彩的 它会让你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理解意义!
  •     不多评论,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盛世的历史书,谢谢张宏杰。
  •     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把一个不完美但真实的乾隆皇帝展现在读者面前。
  •     对乾隆皇帝全新的解读。
  •     就是历史读物,作为入门知识还是不错的
  •     张宏杰的说史总是引人入胜
  •     品读《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后感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享年最高、创作诗歌总量最多、福气最好的一位皇帝。他25岁即帝位,在位60年,做太上皇4年,实际掌握朝政64年,享年89岁。他雄才大略,责任心极强;他抚爱百姓,宽仁执政;他重教兴文,编修典籍等等。但反过来看,乾隆帝同样也是位集专制于一身的君主。他岁仁爱百姓,但对百姓的起义残忍镇压;他虽编撰了很多的典籍,但同时也烧毁了很多所谓的“禁书”、“反书”;他虽宽仁执政,但同时也制造文字狱案,禁锢思想,残害了很多的读书人;他虽然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他同样也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早期的乾隆帝崇尚俭朴,而晚年的乾隆帝却贪婪成性,积极敛财。上行下效,乾隆朝后期风尚浮华、骄奢淫逸,腐败之事比比皆是,贪官横行,所谓的“乾隆盛世”也不过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比如乾隆帝晚年最信任的宠臣和珅,可以说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据保守估计,和珅所有的家产值银八亿两之多!而当时清朝的年收入最多为八千万两。和珅一人之财产竟然抵得上整个大清皇朝十年的最高年收入!可见乾隆朝后期政局是多么的混乱!
    我喜读清史,对康、雍、乾三朝的历史极喜钻研,对康熙帝的研究情有独钟。当然,清朝是个整体,看了前边的也得看后边的。对于康熙帝的书我读的还算比较多,对雍正帝、乾隆帝的涉猎就相对比较少了。在一次逛书店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名叫《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的书,先翻了几页,甚觉有趣便买了回来。兹既读完全书,不觉发些感想,写些文字。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宏杰先生。张先生之前的作品我没有读过,现在后悔不已,后悔以前怎么没去读这么好的文字。张先生写作手法深动、流畅,丝毫无枯燥之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通过十个章节详细介绍了一代明君乾隆帝的一生,对乾隆帝一生中所做过的重大事情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概括。
    我个人认为此书中写的最好的是第二章“大权独揽”和第五章“盛世之巅”。这些文字令人读了以后振奋无比,不禁称赞好文字、好文字。强烈建议喜欢历史的朋友不妨一读。
    当然,无可避免的是此书中也存在着些小的瑕疵。如第8页中写到乾隆帝在位64年,实际上乾隆帝在位60年,实际掌握朝政时间是63年多一点。严谨点说,乾隆帝在位时间是60年。比如在第16页中写到雍正年间雍正帝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囚禁处死时,作者说在雍正帝之前“满洲皇族内虽然也纷争不断,但从来也没有撕破脸到亲兄弟相杀、相囚的程度。”其实,这倒也不是绝对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亲手杀死了他的弟弟舒尔哈齐。比如在第291页中写到康熙帝共有32子20女,实际上康熙帝共有35子20女。
    当然,瑕不掩瑜,这些小差错是无法掩盖住这本好书的光芒的。十年磨一剑,要写出一本好书实非容易,然而,如果要永远维持住这本好书的光芒,那就更难了。愿以此言与天下爱书人共勉。
  •     此书,不是乾隆传,但从主要的十个方面论述了乾隆的一生,有史实,有趣闻,有故事,多方面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了乾隆盛世,值得一看。
  •     十全老人!
  •     风流酒风流
  •     十全老人,十张面孔,对帝皇术的极致运用与发挥,但对于中华文明来说却是一种不打折扣的倒退与灾难。三星半。
  •     十全老人骨难全
  •     乾隆,专制皇权所需的所有素质能力集于一身,可谓千古一帝。然而一帝功成,众生皆毁。千年专制集权盛于乾隆,物极而反,其衰也盛焉。
  •     张宏杰的书,一直都很喜欢!
  •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在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康乾盛世,以及他三下江南了。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本书对乾隆帝写得十分透彻,把他的多面性写得淋离尽致。写人物传记,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才能真实的反映人物的本质。
  •     保持了张老师的一贯水准!!!
  •     出色的历史需要出色的讲述。
  •     好看自不必说了,文字流畅,读起来非常舒畅,只要没有杂事,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不觉累。好用是因为读史有“资治通鉴”之用。作者花了大量功夫在数据搜集和素材整理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实则花费了大量心血。尽管如此,作者也不掉书袋,就这样信手拈来,很自然。作者是很有潜力成为“流行”史学家的,希望保持水准,不求出书数量。
  •     因为作者写过曾国藩所以才拿来读,这本书更适合对清史有了解的人,而于我,就像一些八卦随笔,作者考证颇多但仍不免有自己的态度。如果历史能倒退,如果乾隆能早死几年,也许能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后面的走向也就不一定了。20150623
  •     了解很多
  •     这个中国皇帝,十全老人也有无奈也有局限
  •     读历史书这方面继钱穆和余英时之后,现在又沦为张宏杰的脑残粉……对我这种大俗人来说,柏杨的历史读了很开心但是连续读就会厌世,历史观被摧残得七零八落;黄仁宇的读了很受教育但极细致,连续读比较费脑;红人这边,易中天太散;吴思太黑;袁腾飞么……从来不感兴趣。总的来说,我喜欢简单平实的写史人,综合下各路资料,从头到尾,有一定倾向,拿几个重点来说说,就很好呀。喜欢张宏杰的文字节奏,也不晦涩,总之还蛮愉快的,以后多找几本读读。这本的话,情感层面说到张廷玉、说到乾隆衰老时的两段最让我心有戚戚;政治权力层面戏曲“改良”和平定边疆以及鸦片战争章节个人比较喜欢。其他的可能我改天写点东西再深入说说感想吧……
  •     写的还不错 更了解了乾隆皇帝统治下的社会
  •     盛世下的积重难返
  •     读了有进步,细节很生动,史料很充足,文章很饱满
  •     读了张先生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感觉不错,于是买了这本书,但看完感觉不怎么样?可能,一个人不管如何多姿多彩,总不能与一个朝代想比较吧。
  •     非常不错。
  •     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对乾隆皇帝的生平性格心理等私人特征描写细致入微又不乏整体把握;此外结合进现当代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说理论评述乾隆一朝之政策措施,也对诸般社会经济背景有所还原,更将中国情况放置于大的国际环境当中予以比较考量。就统治手段与强度来说,乾隆一朝达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之高峰,专制力度之强,专制设计之巧可谓集大成。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性危机已经显现,可惜当时的统治者的见识眼界难以看清更难于处理,传统框架下的君主素质再强、工具手段再巧,也难于根本处理新条件下的社会政治问题,制度优势发挥殆尽,制度空间已经难以再容纳新的社会势力,消解新的社会矛盾,而变革又因为专制之僵化强化难以发生,盛世孕育着衰世基因。人权空间挤压殆尽,人才变奴才。较之《饥饿的盛世》无甚差别,不明白为何要分成两部书书写。
  •     嘉庆章节在乾隆后面,还真是乾隆阴影下的皇帝啊
  •     张宏杰写的历史,有故事,有分析,有数据,有类比,有古籍出处,有人性剖析,是很难得的非历史专业的奇才
  •     书读多了,也挑剔了,不精彩的书看不下去。张宏杰的书都看过,这本一如既往的好。“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在于此。
  •     这才是历史还原
  •     当资料书看的。结合史料又有自己的发挥,趣味性很强,基本上可以当小说看了的感觉。其实不止十张面孔了,作者选的切入点基本覆盖到了整个乾隆时期。关于文人以及张廷玉的部分太感慨了
  •     是一本好书,好评。不好意思,一直忘了给评价了。
  •     还原了一个相当伟大皇帝的皇帝,从不同角度来剖析一个完整的乾隆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自负,高己卑人的性格是绊脚石。
  •     写的细腻深入浅出···不错不错
  •     写得好,值得一看
  •     题材很新鲜,文字也很有味道。
  •     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张宏杰,他细致易读目光也独到,一点不大空。本来想借《饥饿的盛世》,图书馆只有这本,也是借的最后一本。所谓盛世,实乃奴性镇压的全面胜利,尹壮图之情事亦是首次听闻,原来千年莫不如此。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