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图灵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艾伦•图灵传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35773067
作者:(英)安德鲁·霍奇斯
页数:534页

作者简介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版,印制工艺更为精美。本书是世界共认的最权威的图灵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人工智能的鼻祖,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作者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对图灵的生平有切身的体会,并实地走访调查图灵生前亲友,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写就此书。

书籍目录

作者序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序
译者序
马慧元序
第一章 他得学会合群
第二章 思考什么是思考
第三章 彼岸新星
第四章 解谜接力赛
连接两个世界
第五章 运转起来
第六章 水银延迟线
第七章 退隐山林
第八章 面朝大海

编辑推荐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世界唯一权威图灵传记。图灵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版,最传奇的数学家,科学界的哈姆雷特。

前言

艾伦•图灵是这么一个人:他7岁还分不清左右,却在24岁时发明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模型;他神情呆滞,衣着邋遢,却在二战时担任盟军的情报核心,改变了大西洋战局;他一生为人正直,眼不揉沙,最后却因为同性恋,遭到法律的迫害;他研究人工智能,想让机器有生命,而他自己的肉身,却被一颗毒苹果终结。他是一个如谜的解谜者,一个黑色的数学家,一个冷浪漫的计算机科学之父,一个哈姆雷特般的男人。他若在天有灵,恐怕不希望有这么一本书──自不量力地企图拿着放大镜审度他的灵魂,鄙夷良久,幡然醒悟,惊叹一声失敬。图灵不愿跟任何人沟通,他只求孑然一身,在数学和机器的荆棘丛中穿行,宁肯伤痕累累,也不愿出来跟这虚伪的人世打个招呼。他解读了世界上最难的密码,但他的生命却让这个世界永远无法解读。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本书。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收集了大量史料,写成这本图灵传。我从事的研究,也是图灵开创的,不敢说站在他的肩膀上,但可谓其身后一走狗。所以,我早有把这本书翻译出来的念头。一年前,在网上看到马慧元老师说:“如果我要翻译一本书,那一定是这本图灵传。”这一激励,使我开始行动了。在我完成时,我有幸请到马慧元老师作序,难得如此首尾相扣的故事,但愿图灵看在此缘不易的份上,原谅我的冒失。罗素说:“蠢货对智者的言谈所做的翻译,永远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自己能理解的东西。”在这本译作中,错误是难免的,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在将来的版本中改正。另外,计算机不是光有CPU就能工作的,这本译作的完成,也绝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及,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人,尤其要感谢编辑对我的帮助。最后,我翻译了一首诺贝尔的小诗,献给图灵,也作为拙序的结尾:你说我是个谜,其实我们都是谜,在苦痛中开始,在折磨中结束。被卑微的事物拖向死亡,把崇高的理想,背负到诸天之上。孙天齐

内容概要

安德鲁·霍奇斯,1949年出生于伦敦城郊,1972年开始研究扭量理论,这是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开创的、解决物理学根本问题的新方法。霍奇斯对艾伦·图灵如谜的人生深感兴趣,这一半是因为他们都是数学家,另一半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性恋。70年代,霍奇斯积极投身于同性恋解放运动。1977年,他决心著写一本最详尽的图灵传记,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地刻画这位天才的一生。经过多年调查与写作,本书初版于1983年问世。霍奇斯如今已重返本职,在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研究数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作者霍奇斯的冷静令人十分吃惊。他自己也是同性恋,按理说同病相怜,但他一切叙述皆从外部证据入手,一直讲到50年代对同性恋的残忍“治疗”,仍然不动声色,不妄自推测,不抒情,不悲伤。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倒真像图灵测试中那个既冰冷又诡异的回答者!慢着,难道我们这个世界不就这么荒诞么,从外部永难抵达深渊一样的真相。——马慧元这本书无需讨论。这本书只需阅读。——《新科学家》从很多角度来说,艾伦•图灵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他是1930年代的剑桥数学家,在大战期间,整个不列颠都要靠他的智力才得以生存。他是布莱彻利的天才核心,他破译了德国的谜机密码。他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也正是他开创了人工智能。遗憾的是,他战后提出的很多天才想法,在当时的官僚体制下,都无法取得成功。他是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他永远只是个小卒子。作为一名同性恋者,图灵的价值观和科学想法与国家机器处处抵触。最终,他把自己毒死了。安德鲁•霍奇斯的这本书,充满了对图灵的敬意与同情,这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观察细微透彻,理解入木三分,是最值得阅读的图灵传记。——《Time Out》杂志,理查德•瑞纳这是一本顶级的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顶级科学家的一生。很难想象,还有哪一本书,能比这一本更加充满思想和温情。——《纽约时报》书评,侯世达观察和写作都异常出色,这是对历史的一流贡献,也是教科书式的传记典范。——《自然》杂志在任何层面上看都是重磅巨作。推荐。——《个人计算机世界》杂志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艾伦•图灵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罗素:“蠢货对智者的言谈所做的翻译,永远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自己能理解的东西”。我对文本的理解,当然也只能反映我这种程度的心智水平了。如何理解文本,是个交互过程,不仅作者写地深广,还要读者自己能够理解体会。作者以数学家冷静、准确的笔调叙述了图灵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真、客观、实体、思维、智能、智慧、机械……这些词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混用。比如说道一事件为真,我们普遍认为其是存在的,客观的,当然是实体的;另一方面,我们谈到机械的,无疑机器是缺乏思维的,而思维必然是智能的。在这本书中,数学家却对此提出质疑,并对这些词汇做了深入细致的界定。在图灵之前的时代,已经有数学家对数学的基础和本质做了深入的思考:数学是自洽的么?逻辑是完备的么?所有的数学命题都是可以判定为非真即假么?图灵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4岁,他的可计算数论文,就指出,思维的底层是逻辑构架,机器是可以模拟这个构架的。而智能无法判定模拟与真实的区别。图灵之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课题迅猛发展,人是否能以自由意志通往实在之路,反而越来越不那么明朗。这一切明确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仍不清楚。而更为冷酷的一个问题是:自由意志、实在是存在的么?万物有灵VS模拟游戏图灵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上层家庭,他的祖辈就读于剑桥三一学院数学系,图灵的父母为小图灵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少年公学教育、老师的提携、朋友的鼓励,这一切可以说,图灵大脑的初始设定,对于数学家来说非常完美。诚然,图灵自幼聪慧,但也非绝顶聪明,在体制化的教育中算不得出类拔萃。他申请剑桥三一学院失败两次,在剑桥国王学院,图灵的成果也常常位居第二。这或许和他随意、散漫的个性有关吧。他最有价值的论文《可计算数》从根本上解释了如何机械地模拟人的思维。图灵对这个想法非常着迷,持续奋斗了近20年。按照图灵的设想,设定好规则,机器就能够模拟逻辑思维。归根结底,逻辑就是规则,机器通过执行规则,表现出思维形式。图灵指出,通用机(抽象中想象的机器)可以解决所有能够计算的命题,但是通用机(最完备的机械)无法判断另一台通用机的命题是否可解。也就是说,机器永远无法预判。20世纪40年度,很多人包括科学家并不喜欢机器思维这样的概念。“机器怎么能够写出并欣赏莎士比亚的14行诗”,对此图灵最有力的反驳是“大部分人也根本写不出这样的诗”。图灵给出的智能定义是:虽然我们无法全息地掌握大脑内部运作,但如果机器能够完全模拟人的行为,以至于人们分辨不出机器还是人。我们则可以判定,机器是有思维能力的。这样的逻辑推理,让我想起了同时代兴起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说,人生的意义取决于行动。把人比作机器,人想什么、说什么都没什么意义,关键看他如何行动。从这点说,现在大部分人的意义还真赶不上高能计算机。我们陷在沙发里吃着薯片看着肥皂剧,然后留下感动的泪水和空洞的笑声,这一切跟智慧能沾什么边呢。科学家说,没有人能真正创造什么,一切都是前面认知的再组合再深化。但如果追溯文明的源头,则莫衷一是,甚至充满神秘。书中作者对数学的发展从纵向历史演进到横向国际间交流两个维度进行叙述。图灵的个人思想成长被嵌入到整个人类的认知发展背景中。书中关于计算机原型思想的发展论述非常精彩。其实早在工业革命前已经有不少数学家思考了算法、机器计算的问题,一直到图灵的时代,一战之后,当时很多数学家比如罗素、希尔伯特都对数学的根基提出了一系列哲学思考。给我的感觉是,即使没有图灵,计算机、人工智能依然会蓬勃发展起来。正如现在依然争论的问题:数学到底是发现还是发明?人类文明究竟是杰出人物偶然灵感的产物还是大脑对信息输入的机械反映?纯真少年VS庸俗政治作者笔下的图灵只对数学、抽象模型感兴趣。他对国家忠诚,不计个人名利,鄙视官僚、权威,只是狂热地追求知识。他当然是单纯的,但从作者的描述,我也能感觉到这份单纯下面掩饰的冷漠、傲慢。图灵对圈子内其他科学家并不是很看入眼,比如当时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冯诺依曼,图灵虽然和其共事过,但双方没有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作者说,图灵更像是位独行侠,很少读学术论文,更相信自己推导的东西。而他的模式是一但了解了一个课题的基础、本质,就不屑于“技术细节”了。虽然图灵不关心名利,但作者对他挥霍才华的行为感到惋惜:比如图灵一旦证明了机械计算的理论基础(制造通用机,然后利用编程,使得一台机器实现多种目的)他就把兴趣转移到其他领域。作者说,图灵完全有能力成为第一个给出编程方案的人,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这太技术了,他不感兴趣。图灵甚至推荐了其他人接过他对计算机的科学研究,自己则转向生化科学领域。图灵本来设计出了更为先进的原型机,但如何推动组织实现这个原型机,图灵显得相当无能、幼稚。如果不是他眼中那些“平庸”、“骗子”教授们协调了难以想象的复杂人事,图灵的原型机基本上夭折了。而事实上却是,这台被制造出的原型机远远落后于图灵的设想。缺乏沟通,使得图灵的才华大大被限制了。图灵对其他学术同事、前辈的不耐烦影响了自己的学术生涯,甚至伤害了其他相关人士。图灵有几位学数学的姑娘做他的助手。从书里看,图灵并没有帮助这几位姑娘提高学术水平,相反,由于他的态度,造成了她们对自己思维水平的自卑。20世纪20年代的女性在顶级学府研究数学是非常罕见的。即使这些姑娘思维速度不及图灵,但她们都是值得被鼓励的。毕竟女性在数学之类的抽象领域的教育水平实在比男人落后了几千年,任何闯入这片男人把持领地的女性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图灵与她们的合作不甚愉快:他追求了其中一位女士,希望得到照顾、生养孩子,但解除了婚约;其他的姑娘则觉得跟图灵合作,相当可怕。当图灵被警察逮捕后,正是这些他曾经鄙视过的平庸学者和学校官僚迅速站出来声援图灵。学校为他保留了教职、很多与图灵共事的学者公正地对图灵本人的品质、为人做了证明,并发起了请愿声明,他们为减轻这件事的法律后果做了最大的努力。无辜的学术VS作恶的制度作者对二战的叙述着墨很多。学术无所谓国界,德国的科学家尤其是数学领域一直有非常深厚的传统,但是数学家是有国籍的。战争一打响,这些德国的科学家制造了最恐怖的杀人机器——他的战舰令盟国损失惨重;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加密系统——盟军的数学家们花费数年进展甚微。如果不是德国方面自己的操作失误,很难说,图灵他们究竟能否破解这套系统。作者把敌我双方的科学家比作“身处镜中”。战争对他们的意义仅仅是加密/破解的智力竞争游戏。毫无疑问,德国的科学家非常杰出,但是邪恶的制度,摧毁了这迷人的智慧。同样,图灵也是当时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作者在书的最后,回顾社会文化对同性恋态度的变迁史中,富有洞见地指出,图灵对女性的轻视,或许最终伤害了自己。作者说,图灵承受的同性恋偏见压力远远低于女性在这个世界承受的不公和偏见。而当时对于同性恋的压制根本上是源于对男主外女主内这一家庭体系的认同。图灵本身也认为女性的意义主要是维系家庭、繁衍后代。也许图灵对女性的轻慢态度,才使得他本人特别恐惧自己任何女性化的发展的迹象。其实这一切是bullshit。全息的宇宙VS暧昧的语言图灵传最令我震撼的是,作者在对图灵的描述中穿插了大量学术、历史、关联人等方面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灵成了这本书的背景,作者似乎想通过图灵向我们传达更多的东西。但那是什么呢?我只读了一遍,书又太厚,我看不清这些信息是依据怎么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围绕图灵的一生串联起来的。如果我能仔细看清整个信息结构,体会肯定会更加深刻。世界是全息的。但我们无法全息地把握世界。甚至我们无法全息地描述一粒沙子。现代物理已经证明人的观察是有界限的;而现代数学又证明了,必然有一些事情,数学既无法证明也不能证伪。科学已经证明,或者说,人凭借自身的理性已经证明,理性本身是不能全息地把握这个世界的。从某种意义上(表达的意义上吧),文明史是符号表达的历史。语言、艺术、科学都可以看做是符号。因为人性不断追求清晰的表达,所以人需要抽象这个世界,通过符号描述世界。按说,数学符号是通用符号,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应该是没有障碍的,逻辑规则已知、符号是通用的,为什么在学术领域还有那么多的纷争呢?就连量子物理的创始人都说,一个理论的胜利不是因为理论本身有多麽正确,归根结底是因为支持这个理论的人活地够久,声音更大,胜过了另一个理论的支持者。这么说来,科学发展中,我们岂不是错过了很多真理?又有多少真知灼见埋没于历史的尘埃。图灵无疑非常聪明,但他却无法令别人理解自己。这种沟通的障碍发生在一群最聪明的人身上,的确令人非常震撼。图灵的得意论文《可计算数》当时发表后,理解者寥寥无几,令图灵非常失望。连最聪明的人之间都无法心意向明,人类之间真的还有彼此理解的希望么?思维显然是有界限的,不同人的思维状态更是千差万别。从人睁眼看世界以来,自然界就是这个样子,已经全息地摊开在人的面前。而人居然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才一点点的认识我们的世界。这是多麽缓慢啊。而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明晰、不断抽象的过程,我们只能离散地一个个地思考对象。但是世界却是连绵案不断的发展着。我们的理性又如何填充这些离散对象中间的缝隙?这需要另一种能力弥补吧?心灵的感受——虽然我表达不清晰但我感受到了。所以宗教中的开悟显得如此独特,无法言说。自由意志VS历史决定虽然是图灵的传记,但是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自己所理解的那个时代,科学界、战争、阶层、政治……这一切塑造了图灵也毁灭图灵。如果问这一切是为什么?答案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层次。科学探索自然的方法是不断抽象得出模型然后泛化。但抽象和泛化的边界在哪里?如果真理可以无限抽象,那么人类只要找到模型,输入数据,这个真理就可以幻化出千姿百态的世界。一切取决于初始输入。没有自由意志,只有规律。模型能够如此泛化么?混沌学,随机数,量子古怪的测不准特性……似乎抽象的规律不那么决定论呢。那么我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呢?正如书中反复引用的托尔斯泰历史观“历史不反映人的意志,恰恰相反,时代中的人体现了历史的意志”。我是历史的棋子还是推动者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突然取得重大突破。物理上,有光电理论、量子理论、牛逼闪闪的相对论;化学上,元素周期表、新元素不断被发现;数学上,哥德尔第一次发现了无穷的意义,证明了数学的边界;哲学上,逻辑开始向形式数学靠近,哲学发生语义学转向;技术上,两次工业革命、印刷术、潜艇、坦克、原子弹……人类演化了几万年,从树上走到陆地;又演化了几千年从钻木取火到农耕文明;却在短短百年取得了以上成就。人类的认知从太阳中心到牛顿的经典力学系统用了几千年时间,却只花了几十年就奠定了所有现代科学的重大理论基础。这种历史发展的不均衡,似乎昭示着人也许正是生活在虚拟游戏中——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演化。也许19世纪末20世纪初,设计者厌倦了这种缓慢的演化,加速了一点点进程,于是人类文明实现了重大突破。悲哀的是,人的心智演化似乎无法承受这种天启的智慧,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也遭遇了2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人类社会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就自然科学发展来说,确实乏善可陈,黄金时代似乎如惊鸿一瞬的流星划过蒙昧的星空,复归沉寂。设计者不再加速进程,人类演化的节奏又趋于缓慢。也许慢就是快,慢就是善。有一天,人不再被自身束缚,社会不再党同伐异,政治不再挥起规训与惩罚的大棒,我们的心智还会迎来又一次重大突破。
  •     先看完电影《模仿游戏》,对图灵的生平有了大概的了解,意犹未尽,遂决定要找本书来看看,充实一下对图灵的了解,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这本原著。书大致快速的看了一遍,印象就是主要的情节与我看的电影没有太大的出入(这不废话嘛,不然能叫原著。呃,咳咳。)大幅的篇章用来详尽的描述图灵制造图灵机,破解谜机的过程,介绍了很多原理和方法。重细节轻情节。
  •     除了题目以外的文字都很生涩,不流畅,读完的感受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理科生在磕磕巴巴的描述另一个更加不善言辞的理科生。到头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理解艾伦图灵。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叔本华曾经总结:“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从本书看,图灵并不孤独,也并非玩世不恭,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公众的群罢了。该书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但坚持读完,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
  •     这种书也能叫人物传记吗?真正与图灵生平相关的内容不超过20%,通篇都充斥着各种数学与计算机的专业理论,根本就不知所云
  •     资料很详尽。但是作者的写作技巧真的是吐槽无力。完全木有起承转合,一直在流水账,没有重点,材料没有很好的组织起来。比起电影中塑造的人们心中臆想的geek天才应该的样子,真实的图灵更加amazing。For Alan Turing.
  •     速度还行吧,感觉书像盗版的,不过字挺大,还不错
  •     首先说说内容, 这当然是由原著决定的. 原著内容很杂, 涉及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如宗教,历史,哲学,政治,公学教育,军事,科技等等等等. 再加上图灵本人的兴趣非常广泛. 所以如果你不是对英国当时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了解, 亦或与图灵的兴趣不是完全重合, 那么你注定会遇到大片让你觉得非常无聊乏味的段落的. 阅读更多
  •     计算机的师祖
  •     太专业,文科生读起来好头痛
  •     终于啃完了…辛辛苦苦啃但其实那些什么什么机的原理我是一点都不懂…只是看出了图灵是个很可爱的人~但生命的最后又很孤独,倒不如说,自始至终他都很孤独吧…这个天才生错了时代,这个世界欠他太多,但其实他也不在乎世界欠不欠他,只想有个安静做自己的环境吧…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下下就好了…QAQ看了这本,物理还真和哲学挂钩呢。。。
  •     He dreamed of machines
  •     了解图灵的好书
  •     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是伟大的主宰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却哑口失言。
  •     我是很喜欢赛博朋克的书,所以自然连人工智能的爸爸的传记,是必须的看滴。推荐一下
  •     基佬嘛
  •     艾伦图灵最权威的传记
  •     我读硕士的时候研究过一阵自动机,对自动机的数学理论非常感兴趣,当时达到痴迷程度。期间接触过图灵机,印象中当时好像没怎么搞懂。那时候已知道图灵对可计算性和密码的贡献,崇拜备至。后来看了其它一些关于图灵的资料,都推荐去阅读这本书。这书我从05年就开始寻找,试过各种途径,未果。怀疑中译本已绝版。不想在这里找到了。虽然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已不再是自动机(自动机目前是非常成熟的理论,其前端是死领域,已没有研究的空间,所以我在博士期间就转换方向了),但对图灵本人仍有极大的兴趣,他对数学的那种直觉反应真是令人敬畏,始终认为他是天才中的天才,整个20世纪没有几个人能与其比肩。与圆滑世故、极力追求功名的冯·诺依曼不同,图灵纯真率直,满身棱角,不被官僚青睐。若不是有这部传记,他的事迹恐怕至今鲜为人知。图书质量还好,翻译水平很高。软皮精装,只是没有图片上的那圈黄围带。
  •     第一章简直就是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后边慢慢好点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有些珍贵的史料。
  •     计算机界最伟大的人的自传
  •     港真,要是我聪明到能够完全读懂了就好了。
  •     神就是神
  •     一直喜欢在亚马逊购书,但是前两次收到的书包装很是糟糕,拿到手的书都是脏兮兮的,反映给亚马逊了。没想到这次收到的书就改为纸盒包装了,这真是个意外惊喜,亚马逊的服务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关于退换货,从来还没出现过刁难。书正在阅读,应当不会让人失望的。
  •     书一般,但是为了图灵打五星!
  •     书的内容很好,就是价格太坑人了。
  •     谜一样的人物,令人茅塞顿开的智慧,相当不错的人物传记!!!!
  •     那些正用键盘敲下反同恶语的人,你们面前的电脑曾经都有一个名字叫做Christopher。卷福呃《模仿游戏》把图灵演绎得让人心疼,可惜原著50%以上都关于学术。
  •     苦逼刷论文,也得找点甜点。|记叙式的文章能大致呈现这个人的一生轨迹,就像简历,但未免太过干涩。四星为这个神一般的人。
  •     讀得太辛苦了
  •     看过模仿游戏找来看的。在每一门学科之前都有历史介绍部分,几句话带过的人物介绍从来不觉得走心,可是深入了解才会知道xxxx之父几个字里面有多少深意。总有伟大的人,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     文科生读这本书难度到底有多大,关于理论的部分完全不懂。而故事却很值得了解,1月份看的模仿游戏感触很深刻,但是影片中对艾伦图灵的性取向的暗示相当隐晦。我不是很喜欢马慧元老师对本书的部分评论:我见过冷静的作者,但没见过这么冷静的作者。他自己也是同性恋,按理说同病相怜…这种无知的话还是不要当作序论的好。书还没有看完,感受已经很深刻。艾伦图灵不像我们以为的一贯的数学家,只懂思考,只埋头研究,在这方面我觉得电影还原的也不真实。艾伦图灵是典型的巨蟹座,他爱社交喜欢运动(为了健康的身体)情商也相当高,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段内容,那些科学研究事业成功的人真的智商高,情商低吗。并不是,只不过通常在我们看来是这样而已。
  •     理论部分本渣渣实在理解无能 但对人工智能还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     看过电影迫不及待就买来看了。
  •     祖师爷的传记
  •     相当冷静的叙述,感觉就像图灵本人一样。时不时和冯·诺伊曼的对比更令人感慨,虽然作者并未流露任何倾向。最后关于图灵死因--社会偏见的分析读来实在齿冷。惟一遗憾的是,非专业人士,数学逻辑计算机什么的看得头疼,只好跳过。
  •     虽然文笔带有技术宅自说自话的微妙感,还是很让人澎湃的一本书和一个主人公。回想起了学微机原理编CPU的那段岁月,原来离图灵大神的思想那么近过...图灵最后出于纯科学的角度对于思维和智能的思考竟然如此富有哲学性,而自身在科学和个人生活上的追求形成奇妙的对照,这两者都令人玩味。
  •     重细节,请情节+1
  •     计算机之父的八卦
  •     专业、人性
  •     一颗毒苹果。
  •     啊,天才的悲剧。
  •     今年是图灵诞辰100周年,这个改变世界的天才比乔布斯更伟大,但是他却鲜为人知,很好,至少还有人记得他,为他写一个百年今年版。感谢图灵!
  •     “所有人都得救了,除了图灵”TAT
  •     内容很好,是我想要的。装订也很好,书内页虽然纸比较软,但是是正版的。很满意。
  •     书里面有很多地方还是看不懂,对最后一节同性恋也没兴趣,但是读完以后,有冲动,想重新读读过的书,想深入了解完整的学科体系。
  •     本书的内容和翻译都没得说。但与平装本相比:1、外包装多了一圈黄色的横围2、封皮还是软皮,不是硬纸。3、字数完全一样,之所以页数多了、书重了,估计只是字大了点而已。所谓“百年诞辰纪念版”并没有新增内容,性价比不高。推荐购入平装本。
  •     思想/心理
  •     好书,对文科深得我来说虐深奥
  •     内容很喜欢,写的也不错
  •     很不错的书,质量不错,还没看。
  •     翻译的不好,读起来很枯燥。图灵是天才,这个世界天才很稀少,我们要宽容天才爱护天才。
  •     翻译后行文稍显涩,可能和英文原作者的风格有关。但绝对值得一读。
  •     计算机界最伟大的人的传记
  •     从可读性来说,想打四星,太多专业理论了,读不太懂。作者是数学家,可能思维方式与图灵相似,觉得这些是必须的,没有顾及外行读者的理解能力。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图灵,是一个“自由追随内心的人”,这比他所有的科学成就更打动我。他不在乎自己的特立独行不被世人理解,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没有任何世俗动机,保持灵魂的相对纯粹。敬佩他,为此打五分。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模仿游戏》,只截取了他生命中的一段内容,且改动很大,戏剧性更强,更符合一般观众的“好看”需求,但那并不是真实的他。读完此书,感觉剑桥、公学以及英国精英阶层的同性恋比例似乎远高于普通民众,是否跟男性为主的环境有关呢?
  •     翻译负分
  •     图灵的一生孤独而又传奇,我因为电影而对他的个人经历感兴趣,看了他的传记,发现这个天才在那个时代痛苦的挣扎着,他的天才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一颗毒苹果,终结了一切的秘密。
  •     值得尊敬的天才
  •     还没看完,书还不错。
  •     高中时看了三遍,非常非常喜欢,作者是用心去写的,将图灵的生活和思想交织在一起,我觉得比电影要好看很多。可能因为是理科生,对其中技术讨论的部分也非常感兴趣。现在上大学还是会经常拿出来回味某些片段。还有,文笔真的很好,做过很厚的摘抄。
  •     22岁生日礼物O(∩_∩)O
  •     这本在kindle上面读的书,为啥我就死活读不下去了呢?一直在想会不会是Kindle的排版出了问题,导致阅读体验这么差。
  •     专业性有些强,作为传记读起来有些吃力,基本都跳着读,最后感受不深。只为图灵多加一星
  •     与现实格格不入和超凡脱俗的必杀技(比如智商或创意)是牛人的标配。看了罗胖的推荐才买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不过罗胖写出了那么好的推荐,我大概能想象会,遇上一本对的好书是什么样体验了。PS:作为一个外行人,专业领域的东西看得云里雾里……
  •     翻译的不好。干净的灵魂,上学的时候很喜欢数学,是那么严谨,浪漫的一个学科。读书动机一点都不单纯。
  •     绝对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的传记,内容非常多,政治、历史、军事、体制、文化、社会、同性恋、科学等等。
  •     無耐心者難為繼,沒有一鼓作氣看完,再看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     价格比较优惠呢,虽然是精装版不过是软皮的,排版也不是特别舒服,感觉阔了一点,阅读时不太方便吧。不过好像只有这个版本,凑合着看吧,希望内容精彩。
  •     「他像白雪公主一样死去,咬一口苹果,蘸着女巫酿造的毒汁。」
  •     花了20几天读完,抄了十几张纸的笔记。原本并不熟悉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因阅读这本传记开始喜欢上这个人,可能像所有的天才一样与众不同,也有细腻敏感的一面,有率真可爱的追求。战后当局对他“身份”的质疑侧面说明了战时对他的“尊敬”有多么的虚假。纯理论的部分有些扫过没仔细研究。
  •     唉……
  •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像是盗版的,书拿着很没有手感,书是比较厚的,但软塌塌的
  •     内容不错,就是没感觉到精装有多精,性价比一般.
  •     是模拟游戏这部电影激发我去读他的传记。一个天才,在人工智能上所作的奠基性工作足以让他与牛顿、爱因斯坦同列。但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他的爱情,他的社会交往,他的信仰,他的生死,多么迷人的一生,同时正如他的工作一样,多么谜人的一生。 解谜游戏,数学,文学,阐释学,人类文明的传承,都是一个一个解谜过程。看这部传记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书读完了》和《暗算》。
  •     除了题目以外的文字都很生涩,不流畅,读完的感受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理科生在磕磕巴巴的描述另一个更加不善言辞的理科生。到头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理解艾伦图灵。
  •     前后章节是看的重点!数学白痴中间看得好吃力!图灵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出生在那个背景那个家庭允许他追求科学,然而下场如此,自杀与阴谋论之间我倾向于后者,读完全书我有理由相信他不至于自杀
  •     理论部分实在太特么难懂了,几乎都被我跳过了,期待有更容易理解的版本。
  •     翻译得太随意了,如idealism,翻译成“理想主义”,应是“唯心主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