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对称之美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规范与对称之美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5407297
作者:江才健
页数:323页

作者简介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内容简介: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是一个精彩的人,不仅在于他对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还在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在于他在战乱期间的西南联大所受到的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在于包括费米、泰勒在内的国际顶级物理学家对他的教诲,在于他在那个时代非常罕见的家庭教育背景——他的父亲是第一个获得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在于他和杜聿明将军的女公子杜致礼半个多世纪的美好婚姻,在于他年逾八旬终又找到年龄相差54岁的“甜蜜的天使”……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名声远超过了人们对他的实际贡献了解的兴趣,但对于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这种了解的缺失势必对客观完整评价杨振宁是不利的。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的作者江才健先生,历经四年时间写就《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其中有一年多在美国,对崔曼、佩斯等物理学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江才健先生是另一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传记的写作者,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这些艰辛的工作,让这本传记达成了科学家传记最困难的一点:描述了杨振宁的数学和物理兴趣及风格的形成,对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做了精当的阐释,同时,《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力求言必有据的信息采集,也超脱了大多数传记不自觉的文学性的煽情倾向。也因为如此,杨振宁自己评价《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开创了用中文写科学工作者传记的新纪元。
这部传记不仅记录了杨振宁的学术生涯、科学成就,也描绘了他的家国之思、儿女之情。由于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特殊地位,这部传记也是20世纪物理科学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众多物理学家都在其中绽放光彩。
对于持续半个世纪的杨、李之争。《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论述较详,但对于其中的是是非非,作者并没有臆断,只是以中立的视角记录。书中更提及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生活,这是杨振宁首次正面、全面回应此事。
有的人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精彩,其他人有缘分享。是传记最大的价值。现在,请翻开此书。开始一段美妙的旅程。

书籍目录

第1章  去来中国情
他回到中国的行为,不只在华人科学界,就是在美国的科学界,也都变成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行动。
第2章 早熟的童年
“杨大头”是清华园里一群儿时玩伴的孩子头,他总是有许多奇怪的想法,领着大家玩新花样。
第3章 昆明的岁月
存在只有8年时间的西南联大,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杨振宁正是这个教育奇迹的受益者。
第4章 从纽约、普林斯顿到芝加哥
虽然他很谦逊地坐在教室后面,但是很快地大家就都了解到,事实上他根本不必上这门课。
第5章 普林斯顿象牙塔
这17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美好学术生涯,其实是当时杨振宁完全始料未及的事情。
第6章 石溪新天地
虽然不建造自己的帝国,杨振宁却努力地邀请物理科学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到石溪来,以营造石溪在科学上的地位。
第7章 分合李政道
他们的科学才分和机遇,促使两人共同缔造出一个历史性的科学革命,而他们相当不同的先天气质和人格特质,也使得两人的关系注定了要落入一个爱恨交织的纠葛情境。
第8章 宇称不守恒的革命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论文中,并没有声称宇称在弱作用中确实是不守恒的。
第9章 开创规范场论的大师
杨振宁的物理风格非常优美,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正是这样一个风格优美的工作。
第10章 统计物理集大成
20世纪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就非常欣赏杨振宁的这个工作,并认为这个工作应该是他做的。
第11章 有生应感国恩宏
杨振宁说,他听说国内有对他的批评,但是很不幸的是并没有了解他真正的意思。
第12章 每饭勿忘亲爱永
对于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并且了解他自己所涵育的文化,杨振宁的心中不能说没有遗憾。
第13章 追求科学美感的独行者
半个世纪后,人们评价杨振宁的物理工作,不但认为在物理科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物理工作中所显现出来的美感,也受到普遍的赞赏。
第14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
他对于一些人和事关照得周全,也显现出他似乎有着一种天生的世故。
第15章 历史价值的信仰者
对于物理学最精粹的发展结果,杨振宁认为它们以极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第16章 何须惆怅近黄昏
当有人问他一生最大贡献的时候,他的答案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尾 声

编辑推荐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2011年全新修订,中国大陆首度推出。

内容概要

江才健   1950年生,台湾辅仁大学数学系毕业。曾在《中国时报》从事科学报道和论述工作22年,为《中国时报》前主笔。
过去在世界多国采访科学家、科学实验室以及重要科学活动。1991年曾至中东地区采访海湾战争,历约旦、埃及和伊拉克等地。
近年特别关心科学在文化中的影响和定位问题,发表有论文和专文讨论,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兼任教职。
著有《大师访谈录》、《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最好的学生就是中国人杨振宁。  ——费米这个理论模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牛顿、麦克斯韦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必将对未来有着足堪比拟的影响。  ——鲍尔奖颁奖词中国人在国际科学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  ——丁肇中杨振宁的物理学已经拓展到形而上学,把诗和美包容进去。  ——熊秉明他是科学上的一个独行者,他不是一个帝国的建造者。  ——聂华桐杨振宁是一个才华四溢,又是一个非常慷慨引导别人的学者。我们不仅共享一个办公室,杨宁还让我共享了他的思想。  ——米尔斯杨振宁对于朋友人情都照顾得很好,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  ——黄昆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二十世纪物理科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物理学家  戴森这本书开创了用中文写科学作者传记新纪元。  ——杨振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这个座谈会上,杨振宁一开始就不赞成中国要花上1亿美元的代价,去建造一个高能量的加速器。当时就有人质疑杨振宁说,难道中国就一直不要发展高能实验物理吗?杨振宁的回答是:“中国去年的钢产量是2100万吨,可以等这个数字增加3倍以后再来讨论。这个数字是美国和苏联的1/6,但是美国和苏联的人口是中国的1/3。中国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但我不觉得应当就是在高能加速器方面。接着参加座谈会的物理学家包括徐绍旺、汪容、何祚庥、严太玄、冼鼎昌等一些人,分别提出中国发展高能物理需要时间培养,可以从小的、能量低的加速器做起,日本的高能加速器的发展经验,中国发展高能物理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必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实验基地等几个方向,挑战杨振宁的看法。杨振宁显然对于高能物理的发展已有他非常固定的看法,他对每个人的挑战都有相当直接而明确的答案,他反问道:“如果有1亿美元,为什么不拿来造计算机,发展生物化学,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一定要拿来研究高能加速器?”他认为当时中国的物理人才还太少,由于“文化大革命”,教育中断了,加紧培养更多的物理人才是更优先的要务。经过很长的近乎是辩论的谈话,杨振宁说:“我有个感觉,在座的有许多位赞成中国造大加速器,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对我来说,这问题是很明显的,造贵的加速器与目前中国的需要不符合。我的想法也许是错的。但据我的观察,我相信,我的想法是对的。”在这个座谈会上,张文裕并没有发表多少意见。事实上张文裕是十分主张中国自己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物理学家,而且就在那一年的秋天,由他领衔的18位科学家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提出发展中国高能物理的建议。周恩来总理很重视这个建议并亲笔批示,随后就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被任命为第一任的所长。杨振宁的物理研究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在高能物理方面更是成就非凡,他得到诺贝尔奖的工作就是在这个领域,因此对于整个高能物理的发展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也因而有着自己的一种不同于潮流的看法。

图书封面


 规范与对称之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杨振宁的老友黄昆说他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正常”也就意味着杨振宁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他取得累累硕果背后的原因,不去探讨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独特的科学发展之路,不去挖掘堪称教育奇迹的西南联大如何培养他与众不同的物理品味,不去分析包括费米、泰勒在内的国际顶级物理学家对他的教诲,而只是在意他的不完美,不但对杨振宁来说有失公平,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     微博上,看到马丽春老师谈《规范与对称之美》:他们俩(杨振宁和李政道),毕竟有过十几年亦师亦友的关系,俩人合作写过六十篇论文,对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远比太太而深入,有过很多很多非常美好的时光,但一变脸,却变成了彼此心中最大的痛。读他们,其实也是读我们自己。朋友与敌人,有时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
  •     读过这本书之后很同意标题这句话,作者确实是为这本书下了大工夫的。作者本身有着非常好的国文功底,这是一般的大陆传记作家所不具备的,书中的文字十分流畅,阅读的过程真的是一种享受。作者有过写吴健雄传记的经历,对于传记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作者拿捏得也十分到位,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但也没有回避传主的职业的相关内容,毕竟如果对于杨振宁的专业背景没有了解的话是不可能写好他的传记的。书中多次提出杨振宁的科学品味的问题,并且专有一章写杨振宁对于科学探索的认识,确实很符合专业读者的口味。作者专门采访了很多人,书中列的参考也不少,真的可以说是内容翔实。这本传记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杨李之争有了正式的描写,这在中文读物中还是很少的。以前读过杨建业的那本杨振宁传,那本算是不错了,这本比那一本更胜一筹。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充实,对主人翁的主要事迹能分门别类的出篇章,真不错,让我对主人翁的认识提高了不少。一开始时只是对他的婚姻比较了。
  •     杨振宁,真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啊,但无可厚非,他物理做的很好很好啊。。值得学习
  •     人生是精彩的华美的更是曲折的。
  •     感觉很不错,印刷精美!
  •     看了,觉得不错
  •     试读了一部分,觉得很不错,有些自己迷茫和困惑之处似乎有了一点明朗,人物类的书会让人觉得打了鸡血。
  •     老公看的,学物理的人与物理学家的对话,我这个对物理超级不感冒的人不懂。书的质量很好。老公有给念叨过杨振宁的生平。
  •     休闲喜欢看看书
  •     全书行文朴实无华,有大量史实照片,想了解杨振宁的读者,值的一读。
  •     半本流水账,杨应该自己来写自传,水平不知道比这些半吊子新闻工作者高到哪里去。
  •     台湾作家的传记作品比较客观公正,是一本很好的书。
  •     传记的范本
  •     当年他们那么近,如今他们这样远;当年他们情同手足,如今他们形同陌路。他们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他们也上演了科学史上的悲剧。杨振宁李政道的恩怨、合作与分裂,让国人关注,并为之叹息。江才健的这本《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揭秘了两人的分合,读来有新的认识。
  •     书本是16开的 在家里阅读不错 在地铁里阅读就不大适合了拿着有书本的感觉不过有点重书本纸张感觉也挺好的 不过好像字体印刷有点浅 不过不影响愉快地阅读
  •     专业造诣不用质疑,对人无感,
  •     杨振宁:在创造性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里,一个人的品味,加上他的能力、气质和际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进一步决定了他的贡献。 看此书更能深刻体会此话。
  •     可能是因为仅剩库存的缘故,书外面的塑料封已经破了,如果要送人,可能只能去掉塑料封了,这样给人的感觉不好。临近年关,22日定的,29日送到,还算可以吧。但书本身是很不错的,值得一读
  •     纸质比较好
  •     品相很好,物流也很方便
  •     还未来得及阅读,读后一定分享!
  •     大致翻了下,觉还行
  •     作为一个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其贡献是值得敬佩的;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其争议是值得关注的;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其感情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读了这本书,虽然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得到释疑,但是其中丰富的史料却有助于我们理解的更多。
  •     本书还是有一定的偏见!可以看的一本书!
  •     旧作新出,加了一个新的后记,文字和内容都平淡流畅,翻翻即可。
  •     降价后便宜了不少很值!!
  •     对于李政道的叙述和评论都不够公平!
  •     参见《李政道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问》http://tdlee.ccast.ac.cn/tdcv.html 看这个应该会对本书有更深入的了解
  •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记录的是一个精彩的人的学术生涯、科学成就,也描绘了这个精彩的人的家国之思,儿女之情。
  •     一本很好的关于杨振宁的传记!
  •     本书是一位物理学家推荐的。因为不是小说,得慢慢的仔细看,还没有看完。讲的是世界顶级科学家的故事,和世界及国家的大事件相关联,有让人心潮澎湃之感。
  •     老杨做学问是没话说的,我想他做人也差不到哪里去,
    社会上有诸多人对他心存偏见,关键是没有多少人去深入的了解他
  •     杨李之争,在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所有得主中,在科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为什么是杨李获得诺贝尔,一点都不难理解。但为什么是他们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原来情同手足合作结出硕果,后来又争论不休、斤斤计较?两人在荣誉的光环下,为何不能像爱因斯坦那般淡定?两人的分合与恩怨,难道是宿命般的不可避免?
  •     当看到杨振宁与李政道十六载兄弟情,在获大奖后不久,却最终分了手。这种分手的荷尔蒙效应,与恋人之情变毫无两样,甚至更甚。他们俩的感情,比太太深呢。这是杨振宁自己说的。李政道也说,决裂那一年,一提起这事,他的手就会发抖。
  •      这本很美
  •     好就好在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杨的成长历程,更告诉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更告诉我们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我们还需要大师的话。建议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读读!
  •     再次领略你的风采,尽管别人的口诛笔伐,你就是我最崇敬的人
  •     大师写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字字都有味道。非常值得看的书,有些地方不太容易懂,需要一定的学历。
  •     内容丰富 但是有些太专业了
  •     买了 包装还好吧 不是我喜欢的外壳 爸爸不给我看。。。你们喜欢的可以看看
  •     深入了解了杨振宁
  •     李杨有关部分写得不太好,难符客观.
  •     很好,书的质量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
  •     杨振宁是我最崇拜的物理学家,这本书写的让我很满足,当然硬件也很好,多谢当当网。有一点就是价格比较贵,希望当当通过薄利多销来惠普,对自然科学家传记便宜点,这对我们数理迷一族是殷切期盼的
  •     杨振宁是中国值得骄傲的物理大师,本人非常喜欢他。
  •     初衷还是对杨和帆的关系感兴趣,看过之后,感慨良多!内容还是比较丰富。
  •     了解不一样的人生。。。。
  •     内容还没看,但基于目前杨振宁传很少,这本书是有价值的。不过,这书的纸张也太厚太重了,沉甸甸的,老大,能不能印得轻便一点啊?你这不是逼着我以后选择电子书吗?
  •     杨振宁传记中最详细文笔最好的一部,强烈推荐!
  •     有生應感國恩宏,每飯勿忘親愛永。傳主的功績與貢獻在哪兒?
  •     作者是數學專業出身,又是《中國時報》主筆,能夠用文字準確的表達出楊振寧科學的精妙,而非塑造、神化一個偶像。從這本傳記中不僅能瞭解楊振寧的生活軌跡,還能學到楊振寧在科學上能夠成功的方法,瞭解到楊振寧的科學成就到底在哪兒。而且全書如學術論文,所引用的話語必有出處,非常嚴謹。
  •     给上四年级的孩子买的,不适合。适合成人看。小孩子不感兴趣。
  •     书拿在手上很有质感,支持正版书,内容通俗易懂
  •     书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杨振宁,有爱恨情仇,敢爱恨情仇。
    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一个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些名字经大学教师之口已经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究竟是其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人才,还是人才创造了所处的环境?这个问题已萦绕在我脑海久矣。在杨振宁的周遭全是些顶尖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费米、爱因斯坦、周培源。。。或许正如牛顿所说“我只不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支持一下哦
  •     很不错的一本传记 比起以前那些后人意淫前人的传记小说有价值的多
  •     杨振宁乃书香门第之家,一代大科学家,能耐得住寂寞,这些又是我们年轻人所欠缺的。
  •     书的纸张很好;作者的笔触自然流畅。杨振宁先生成为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之路颇多曲折。
  •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     杨振宁传 规范与对称之美(2011修订)
  •     值得一读,看一段路程,学一种思路
  •     科学家天生就是天才!
  •     规范与对称之美
  •     所卖CD没有演唱者介绍
  •     书本写的不错,虽说有些段落是写的有些专业,但是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
  •     发过来的这本书有明显的勒痕,后面有泡过水的痕迹,或者说是太潮留下的粘页现象,第一回遇见这样的现象,不知道怎么回事...
  •     纸张很好。内容更不用说了。值得一买。
  •     好几个朋友想买的书,看来”大家“是有魅力
  •     还未读,走进非凡人
  •     希望物流快一点了,7、8天才到。
  •     写得不容易
  •       抛开杨李恩怨,就江才健的这本传记而言,写得很科学又很通俗,很文学又很历史,作为一部传记,很值得读的。当然,为人作传,不可避免受传主的立场的影响,传记有倾向性,我觉得和新闻的客观性一样,都带有作者个人的判断、情感和价值倾向。江才健也想采访李政道,但李回绝了。
  •     杨的现在大家非议众多,但杨在学术上真的是二十世纪的物理大家。书中你会看到年轻时的杨智力非凡、求学美国荣获诺奖、中年壮大石溪、晚年回归清华。杨是一个最正常最普通的天才。书中有几节物理学的章节对于文科生太难了,so我直接跳过。
  •     比较客观的传记,比写叶企孙的「最后的大师」好很多。
  •     这本书非常厚重,是世界一流物理学家的正传。
    所以这本书花了很多笔墨来写杨振宁的童年生活、家庭教育、西南联大的生活、留美生涯等。
    我读这本书时,常常生出羡慕感。其实杨振宁也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天资聪明。他就如愿以偿在他兴趣领域,获得了最高荣誉。有多少人,空有天分,却缺乏成就自己的机缘啊。
    这本书行文非常优美、大气、深邃,读的时候想一口气读完,读完了还想继续读。
  •     内容很客观,引用了很多文献,讲述杨的一生。
  •     真是一本好书,强烈推荐!
  •     还是找到这本书了,由于时间不够,就只看了前面的照片。
  •     看过不少传记,夸大的,激愤的,谈来谈去谈自己的,很多。这本用简单干净语言,写一个人的一生,说着前因后果,说着功与过,有争议有思考,是难得一读的好书
  •     虽然之前对罗素等人的自传早有期待,但是江才健的文笔也同样值得一读。
  •     读江才健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关注杨振宁李政道恩怨。杨振宁于80年代回顾两人的科学上的合作和友谊的机缘时说:“总得来说,这是我生命中一个值得回顾的篇章。一点不错,这中间有着痛苦,但是人生中与人相关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少有是全无痛楚的。”
  •     很好的书,读着很受启发和鼓舞,杨先生90大寿,可惜离北京太远不能前去膜拜
  •     只读了一些传记,没有读到什么关于专业的部分
  •     作者写的非常好!
    文字非常简练。

    科研工作才都应该读一下,会有帮助的。
  •     抛开杨李恩怨,就江才健的这本传记而言,写得很科学又很通俗,很文学又很历史,作为一部传记,很值得读的。当然,为人作传,不可避免受传主的立场的影响,传记有倾向性,我觉得和新闻的客观性一样,都带有作者个人的判断、情感和价值倾向。
  •     接触大师的人生,感悟自己的道路
  •       微博上,看到马丽春老师谈《规范与对称之美》:他们俩(杨振宁和李政道),毕竟有过十几年亦师亦友的关系,俩人合作写过六十篇论文,对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远比太太而深入,有过很多很多非常美好的时光,但一变脸,却变成了彼此心中最大的痛。读他们,其实也是读我们自己。朋友与敌人,有时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
  •     cool book
  •     读过两遍
  •     前物理系、现数学系学生表示杨振宁大神数理双修,简直就是开挂了。
  •     刚开始看,挺好的一本书!
  •     比想象的要好,挺喜欢!
  •     读这本书可以大概了解杨振宁先生那个时代高能物理的发展状况,以及杨振宁先生的物理探索之路,他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我们学物理的来说有许多地方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     买来就从头看到尾,没休息,作者对杨振宁真的很了解,不仅是他的科学,还有他的人格。
  •     柳州太热,除中午吃饭庆祝生日外,在朋友家里读完这本书。这本书还算客观评价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        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为何反目,如果按着现在通俗的说法,无非是发表论文谁是第一作者之争。这一本来只会在学术圈子里引起关注的现象,却因为当事人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引发了几乎整个世界的“围观”。
       这样的事情既令人感到遗憾,而又有些不齿,两人作为科学家的美誉在功名之争中已经削去大半;再加上,杨振宁在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这一接近“八卦”效果的新闻事件,人们对于杨振宁到底为物理学贡献了什么倒是不再关心了。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名声远超过了人们对他的实际贡献了解的兴趣,但对于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这种了解的缺失势必对客观完整评价杨振宁是不利的。”江才健写作本书的最大目的便是,试图通过他的这部传记来为杨振宁“正本清源”。
       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数学系的江才健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多年进行科学报道的新闻功底,花费了相当的笔墨阐释杨振宁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功绩。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文字并不枯燥,也没有涉及高深的物理学知识。在这一点上,江才健是成功的。
       不过,为人写传,不可避免地要“平铺直叙”出主人公自孩提至年老的经历,而正是在这一基本流程的撰写上,本书最终成为了一本保受争议的名人传记。个中原因可以从李政道对此书的评价中得出:
      “此书对我和杨振宁在物理研究上的合作,以及对我本人人格的很多描述都与事实不相符合。杨振宁是想通过此书重写历史,通过对我进行诬蔑和贬低来索取根本不属于他的荣誉。在一本传记中对别人进行如此集中的歪曲和诬蔑是非常罕见的。我读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
       李政道作出这样的评价并不奇怪,因为在江的笔下,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一直受到杨振宁的提携、帮助。从进入普林斯顿选课、住宿,杨为李指点迷津,到杨引领李进行科学研究,杨无疑不是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在裂隙二人出现之后,杨振宁一直保持克制,并且是在李政道“到处宣扬自己被不公平待遇”之后,才克制地进行了回击。
       这样的写法,不免会让读者生疑,是否江才健的写作带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公正评判?难怪李政道会作出如此评价。
       当然,李政道本人在这个问题上也绝非清白,比如他曾很多场合公开表示:“事实是,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我在1956年4月上旬独立地做出的,与杨振宁无关。”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已成无头公案,而且两位当事人依然健在,或许要等百年之后才有定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于2002年已在台湾出版,大陆版2011年4月才得以上市,并有大量删节。
      
  •     有失偏颇。写李、杨之争时完全偏向杨。其余部分不错。
  •     这一切不能像科学那样精确分析,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人的悲剧,与中国的传统文

    化、国民性格有关系。当然不是“窝里斗”“不团

    结”所能概括的。我们看惯了许多夫妻共患难却不

    能共享福的中国式离婚,看惯了不少家族企业同创

    业却不能同抗风险的中国式分裂。杨振宁李政道将

    这一幕悲剧,搬到了美国上演。破解并疗救中国人

    骨子里的积习、心理的阴暗面、性格中的不阳光,

    也许比获得诺贝尔奖还难。
  •     写的相对比较客观
  •     看得奖的杨振宁.
  •       读过这本书之后很同意标题这句话,作者确实是为这本书下了大工夫的。
      作者本身有着非常好的国文功底,这是一般的大陆传记作家所不具备的,书中的文字十分流畅,阅读的过程真的是一种享受。
      作者有过写吴健雄传记的经历,对于传记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作者拿捏得也十分到位,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但也没有回避传主的职业的相关内容,毕竟如果对于杨振宁的专业背景没有了解的话是不可能写好他的传记的。书中多次提出杨振宁的科学品味的问题,并且专有一章写杨振宁对于科学探索的认识,确实很符合专业读者的口味。
      作者专门采访了很多人,书中列的参考也不少,真的可以说是内容翔实。
      这本传记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对于杨李之争有了正式的描写,这在中文读物中还是很少的。
      以前读过杨建业的那本杨振宁传,那本算是不错了,这本比那一本更胜一筹。
  •     杨振宁的老友黄昆说他是一个“最正常的天才”,“正常”也就意味着杨振宁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他取得累累硕果背后的原因,不去探讨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独特的科学发展之路,不去挖掘堪称教育奇迹的西南联大如何培养他与众不同的物理品味,不去分析包括费米、泰勒在内的国际顶级物理学家对他的教诲,而只是在意他的不完美,不但对杨振宁来说有失公平,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