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05871748
作者:燕晓飞
页数:318页

作者简介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内容简介:在中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非正规就业成为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伴随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将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构成主体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这个群体不仅人力资本存量低,而且缺少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低下的劳动力素质严重阻碍了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个人和家庭境况的改善,放大了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制约了经济发展,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这一群体的素质与技能提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当前,中国针对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理论尚属空白,教育培训实践尚不成熟,教育培训体系与制度尚未形成。由此可见,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将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纳入教育培训市场供求的理论框架之中,以全面剖析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主体、教育培训产品、教育培训市场自身的性质和特征为逻辑起点,重点考察了政府、非正规就业者、用人单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主体在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中的行为模式与特点,得出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供求主体的“理性经济人”性质、教育培训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教育培训市场的“混合经济”性质等基本结论,并以此作为全书分析的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进一步探究了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供求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制度与政策根源,提出了化解矛盾,解决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难题的制度设计与模式构想。
全书共八章,除第一章导言之外,分为四部分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由第二章构成。主要阐释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处于弱势地位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重点研究该群体的教育培训问题。
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奠定全书的分析基础,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从教育供求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市场基本要素的性质,揭示政府担负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责任的理论依据。在考察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分析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需求与教育培训选择的行为特征与行为诱因。
第三部分为问题挖掘与根源探究,由第五、第六、第七章构成。通过对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考察,揭示出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供求总量矛盾、供求结构矛盾和供给模式缺陷等深层次问题,并从劳动力市场分割、教育体制与政策层面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
第四部分探讨问题的解决路径,由第八章构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的设计思路,构建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供给模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教育培训理论综述 四、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理论评析第三章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市场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供求的基本理论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的性质分析 三、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分析第四章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需求与教育培训选择 一、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需求层次 三、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需求愿望与需求能力的矛盾 四、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需求函数第五章  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历史回顾 一、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回溯 二、改革开放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三、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第六章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供求总量矛盾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产品缺陷 三、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供给模式的缺陷第七章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制度与政策根源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微观主体的投资制约 二、教育体制与政策根源 三、社会培训机构参与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 四、非正规就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教育培训动机与能力综合评价第八章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制度设计与模式构建 一、完善市场就业制度——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一元化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制度设计 三、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供给制度 四、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法律保障机制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致谢

内容概要

燕晓飞,女,1970年3月出生,吉林省洮南市人。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先后在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主攻经济学专业,在华中师范大学主攻教育经济学专业,并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经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非正规就业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非正规就业”的统一定义,大多是就它的特征和范畴做出描述。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未对非正规就业进行明确的解释。概念的混乱反映了人们对现象认识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将在对各家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本书中所要探讨的“非正规就业”概念做出界定。  在谈到“非正规就业”这个概念时,常常会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非正规部门”、“非正规部门就业”和“灵活就业”等概念,因此,本书中也会涉及这几个概念。  1.国际劳工组织及国外、我国港、台地区学者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  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在考察肯尼亚的就业状况时发现,在类似的发展中国家中,主要问题不是失业,而是存在着大量“有工作的穷人”。之后,在其题为《就业、收入和平等:肯尼亚增加生产性就业的战略》的报告中将这样的就业组织称为“非正规部门(informal sector)”,从而第一次提出了“非正规部门”这一概念。1991年,国际劳工组织在其《局长报告:非正规部门的困境》中进一步对非正规部门做了如下界定:“非正规部门是指发展中国家城市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报告还指出,这些单位往往没有固定的场所、收人、作息时间;大部分由独立的自营就业者组成,少数单位也雇佣少量工人或学徒;经营资本少;技能和经营水平较低;就业很不稳定;绝大多数没有被官方统计;很少有机会取得贷款、接受正规培训和教育;也很少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图书封面


 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