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的张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思辨的张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100056311
作者:邓晓芒
页数:643页

后记

自从1971年春天,我开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啃起了贺麟先生译的黑格尔《小逻辑》,到今天已有整整二十年了。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这位西方哲人的思想,曾给了穷乡僻壤中一个挑灯夜读的学子以怎样的启迪和慰藉。当初,我是为了给阅读马克思《资本论》作准备,才决心去啃这个硬核桃的,我相信列宁所说的:“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而在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王国里漫游过后,虽然我并没有像老黑格尔所期望的那样,发现一位玩弄“理性的狡计”的上帝,但却真实体验到了人类普遍精神的思想活动那渗透到每个人内心的巨大力量,即理性的力量。面对当时光怪陆离的非理性的现实,这股力量鼓励我向一个合理的世界不断探寻,并坚信这个合理世界超越于有限性之上的存在。1979年,我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学位。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更感到了自己的浅陋。中、外哲学史教研室联合开设的“哲学史方法论”课特别使我受益匪浅,激起了我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极大兴趣。毕业留校后,我自己也参与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自那以来,辩证法和方法论的问题始终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学习期间和后来的日常业务联系和交往中,我得以经常与我的导师陈修斋、杨祖陶先生以及萧蓑父先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有机会聆听前辈们的谆谆教导。

作者简介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

导言
第一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两个起源
第一节 语言学的起源
一、语言的追寻
二、哲学语言的建立
三、语言之成为真理
第二节 生存论的起源
一、生存的突围
二、生存与环境
三、生存目的论——善
第三节 从中、西古代辩证法的比较看黑格尔辩证法起源的特征
一、生存论上的差异
二、语言学上的差异
第二章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开端
第一节 析《逻辑学》的开端
一、怎样确定逻辑学的开端?
二、逻辑学怎样开端?
三、作为开端的终结
第二节 析《精神现象学》的开端
一、《精神现象学》开端的历史辩护
二、《精神现象学》怎样开端?
三、为什么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第三节 《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方法之比较
一、间接性与直接性
二、“怀疑之路”与“真理之路
三、语言学的杠杆与生存论的杠杆
第三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否定
第一节 否定与肯定
一、黑格尔“否定”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与目的性
第二节 否定与主体性
一、否定作为自我意识
二、否定作为自由
三、否定作为理性及其异化
第三节 “否定”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地位
一、否定作为飞跃
二、否定作为矛盾
三、否定作为概念发展的圆圈
第四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反思
第一节 “反思”概念的内涵
一、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反思的一般含义
三、黑格尔“反思”的特殊含义:“对反思的点
第二节 反思与理性
一、反思作为知性
二、反思作为否定的理性
三、反思作为肯定的理性
第三节 反思的逻辑功能
一、反思与颠倒
二、反思与必然性
三、反思与综合
第五章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学、认识论、
本体论的统
第一节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一、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二、辩证逻辑与体验
三、辩证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第二节 黑格尔的辩证认识论
一、辩证理性的含义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
1.生命
2.真
3.善
三、辩证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一致:论黑格尔
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学说
1.存在是思维
2.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3.思维产生存在
第三节 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
一、实体作为本体的根据
二、主体作为本体的生成
三、辩证本体论与逻辑学一致
1.自由和必然
2.现实的与合理的
3.历史的与逻辑的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编辑推荐

《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

前言

本书初版于1992年,在1998年重印过一次,也早已脱销了。说起初版,我还要再次感谢湖南教育出版社的龙育群先生,是他在那个学术著作出版极为艰难的时期,毅然决定出版这本没有几个人读得懂、注定要赔的书,不仅不要作者垫付出版费用或承担发行,而且还给稿费。中国出版界若没有这样一些脊梁在顶着,大批的书稿都得藏之名山了。幸好,书出来之后,反响还不错,印数虽然不大,但在学术界已得到承认。多年来,有无数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向我要或买这本书,没有断过。这次承蒙商务印书馆惠然再版,也算是对学界朋友们有了一个交代,我庆幸自己遇上了一个终于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冷板凳”的时代。这次再版作了一些修订,除了改正了个别字句和印刷上的错误外,主要是恢复了在本书初稿中本来就有,但在定稿时被删去了的部分。删去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将初稿送给杨祖陶先生审阅时,他担心会因为篇幅过于庞大而影响出版,建议我尽量压缩一下。这在当时那种不景气的出版环境下是不得不考虑的。这些被删除了的材料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一章的第三节,即关于中西辩证法的比较的部分,这部分的分量比较大,约有近三万字,后来我从这些材料中整理出两篇文章,即《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和《论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分别发表在《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和《江海学刊》1994.年第3期上。

内容概要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当过插队知青和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研究生,师从陈修斋、杨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1989年任教授,现为武大哲学学院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德国哲学》主编。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上成就斐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独树一帜。

章节摘录

黑格尔还提到了另一种可能的意见,即要求从“事实”(diesa-che,中译本作“事情”)开始。根据上述同样的理由,他也驳斥了这种一开始就想把握住具体范畴(事实)的幻想。除此之外,黑格尔更为重视的是费希特的做法,即把“自我”作为开端。他看出,费希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出自经验意识的直接性要求,即“我”在我的意识经验中是最直接的。但他认为,这种经验意识只有经过加工,扬弃和净化掉它的个别性和具体性,才能上升到纯粹知识或客观知识一…一这正是他自己在《精神现象学》中所做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黑格尔的“纯有”也正是一个普遍自我(因为有本身是主客观自在的同一,既是对象的有,也是自我的有),但他认为以自我作开端有可能引起一种误解,即把这个最抽象的普遍自我习惯性地看作个体经验的自我(顺便说说,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如他自己承认的,“有”本身也可能,而且实际上已被误解为具体“存在着的东西”、“实存”);此外,普遍自我本身固然是够抽象的,它表达的是“纯知”,但与“纯有”比起来仍然“是一个具体物,一个自身包含着各种规定的东西”①。通过这样一些讨论,黑格尔牢牢地确立了:开端只能是有,而不是其他什么。这甚至是“开端本身的本性”②。但这并不是说,他这时就已经给自己择取有作为开端提供了完备的根据了。在他看来,要真正辨明其根据,并不是事先就可以完全做到的,还有待于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待于整个逻辑学体系的完成。

图书封面


 思辨的张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有人用一生来黑中医,有人用一生来黑转基因,有人用一生来黑杨幂,邓晓芒老师则用一生来黑中哲,这些都是真爱。不过这也难怪,在我初中的时候逛论坛,比如上百度贴吧的老子吧道家吧,经常看到有人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没什么了不起,咱们中国老祖宗早就知道辩证法的精髓了。还有写哲学108将的哲学段子手,专门编排说黑格尔躲在家里偷偷看易经不敢让别人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邓晓芒老师对此表示呵呵后。于是在这本书里火力全开:中哲那玩意儿叫也辩证法?世界上一切民族最初都产生过朴素的辩证法,这本身没什么稀奇。老子的道,就是因其无形无限,而能有,无为而能无不为。这跟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是一致的。泰勒斯推崇水,阿纳克西曼德推崇阿派朗(就是“无限”的意思),阿那克西美尼推崇气,都是因为水、阿派朗、气都是无形无限,所以能够化生万物、变动不居。但问题是,古希腊很快从这种朴素辩证法中,发展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逻各斯,一个是努斯。这就是邓晓芒老师认为的黑格尔辩证法的两个根源,他称之为语言学的起源和生存论的起源。(二)逻各斯从古希腊词源来看,意思就是“说、展示”的意思。最早提出逻各斯的哲学家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他说万物就是一团生生不息、运动不止的活火,它在不停地燃烧变化着。但它的变化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逻各斯的精神。也就是说,万物虽然从无限变得有形(从无生有),但这个变化的过程却是有迹可循的,找到了变化的规律,万物就不再是“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言而非也”了。所以逻各斯的精神,就是要用语言(思维)去把握(定义)无限无形的道(古希腊叫做始基),使其能够被理解和掌握。用不变的逻各斯,去掌握变动不居的道。所以赫拉克利特之后的巴门尼德说:“能够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是存在”、“我不允许你说,也不允许你思想存在来自非存在,因为非存在是既不能被表述,也不能被思想的”、“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也不能将它说出来”。如果用黑格尔的话来表述,古希腊哲学这时候就经历了一个正、反的过程。米利都学派推崇“无”(水、阿派朗、气),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则推崇“有”(可以被说、可以被表述、可以被思想),接下来就等着“合”了(亚里士多德把前者称为质料因,把后者称为形式因)。但中哲没有逻各斯这个中间环节。道隐无名、圣人行不言之教。因为语言是人化自然,是人去定义自然,而不是顺从自然。这与老子的主张是相违背的。道是离开言之外的东西。儒家也一样。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天何言哉。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绝对不去定义仁(就像老子不去定义道),而是举例,让你从人与人之间具体而个别的关系,来体会无处不在的仁(老子则是比喻,让你想象一下水,就大概猜到什么是道了)。在整个中哲系统里,语言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语言不被视为主客观相联系的媒介,而被视为天人合一的障碍。所以我也曾跟别人抱怨过,中哲比西哲难学。西哲的概念是清楚的,一个概念确定下来后,大家可以在一个既有的框架内去讨论、发展一个论题。本体论、认识论,一点点解决掉。所以西哲脉络特别清晰。中哲不同,中哲的语言始终停留在“不定形”的阶段,它没有任何一个概念是确定的。对于每一个概念,每个时代的每个新学者,都可以进行自己的阐释和发挥。因此你很难找到一个脉络出来。(三)努斯的古希腊词源是心灵。提出努斯的古希腊哲学家是阿那克萨戈拉,之所以提出这么个概念,是为了解决亚里士多德所谓“动力因”的问题。前面的哲学家讨论世界是从无限到有形,但到底是谁推动了无,使其变化出有呢?是内力还是外力?老子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道生万物,这是自然而然的,用不着去找什么第一推动者。但古希腊哲学家把这看做是一个大问题。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埃利亚学派认为运动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推崇“有”,反对“无”。运动是“变”,变就是似有似无、既存在又不存在。所以芝诺用悖论来证明运动是荒唐的。但这明显与我们的现实经验相违背。我们能感知到世界是在运动变化的,你怎么能说运动是不存在的呢?有一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从机械论上去解决运动的问题,比如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世界的运动就是这些原子无规律地撞来撞去。但亚里士多德还是要问,那最初推动这些原子撞第一下的,是什么呢?所以机械论解决不了运动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就从精神的角度去解决。他说,导致的是两种精神性的力量,就是爱与恨。爱让水、火、土、气(所谓四根)组合起来,恨让它们分开。于是世界就在生生灭灭中无限循环。阿那克萨戈拉正是在恩培多克勒的基础上,提出了努斯。因为爱与恨毕竟是一种情感。就像毛主席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与恨的背后依然可以进一步去追问一个原因:为什么爱?为什么恨?而努斯,则是一种意志、一种心灵。它引起了运动,而且它回答了:为什么要运动?努斯这个概念一旦提出,古希腊哲学就必然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走向目的论。运动不再是循环,而是一种发展:向着“善”运动。亚里士多德把事物的状态分成潜在和现实。所有事物都是从潜在向现实不断运动发展着,比如一颗种子是树木的潜在,而树木则是种子的现实。现实对于潜在而言,就是目的。比如树木就是种子的目的。这样,目的既外在于事物,作为事物发展的目标;目的又内在于事物自身之中,每个存在的事物都只是潜在的,它必须向着自己的现实不断发展、不断迈进,才能接近最后的善(上帝)。古希腊哲学就靠着努斯这个概念,赋予了每个事物以内在的能动性。努斯既是超出于世界之上的神,又内在于每一个事物里面,因此,每个事物才能运动发展。而对于人类而言,努斯就是我们的灵魂。努斯赋予了我们向上发展的生存本能,用柏拉图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努力摆脱经验世界的遮蔽,去追寻理念世界的至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则是要从潜在进入现实。(四)但中哲却没有这种生存论上的蓬勃向上,反而处处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化解和放弃。在道家,道不仅无形无相,而且无为。没有努斯这样强烈的意志和向上冲动,而是自然的静观和无知无欲。在儒家,个体的人必须被放入“关系”中,才能被理解。没有自我封闭的个体人格概念,儒家的“人”是一个关系概念,所以“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在邓晓芒看来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孟子的性善是群体性的善,在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没有这些群体性的善,人就不是人,“非人也”。荀子的恶,是个体性的恶。所以孟子荀子,都是赞扬群体性、贬斥个体性。古希腊讲人神关系,董仲舒也讲人神关系。古希腊的人要接近神,是从有限到无限、从潜在到现实,需要不断向上、竭力发展。而董仲舒则强调“天人感应”、“同类相动”,人只需要顺应自然则够了,而无需努力地向上发展。邓晓芒最后得出结论说:这样一种生存动力,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是进取性的,而是保守性的;不会冲动型的,而是岿然不动型的。它的力量不在于动,而在于保持不动。这个结论倒是跟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对中国乡土熟人社会结构和长老政治的观察结论相一致:中国的社会结构导致我们更强调经验和熟悉,而不是创新和冒险。(五)所以邓晓芒老师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充其量就是米利都学派的那种最最朴素的辩证法。它既忽视语言的中介作用,使得这种辩证法不能摆脱直观而上升到概念;同时,它又缺乏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性原则,不能激发个人自身内在的生存论冲动。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很多著作封面做的“好”,但内容很差。我本人觉得主要是你怎样去体验。
  •     书到手后没有马上读。后来也只是看了书中中西方哲学对比部分,因为西方哲学的“门派”太多了,说的我不知所云。书的内容很好。不过我这种水平的小学生只能一边慢慢查资料一边读,很累。
  •     意识形态
  •     总算知晓了邓大师天天念叨的“逻各斯”“努斯”的来源。但总体来说,这种技术性的分析让人觉得悲凉,似用精湛的手术刀去发掘理智的起源。(对的,我还是没看完
  •     帮人买 的,
  •     很有分量的一本书,推荐精读。
  •     曹佳說的好,我們真是悲哀啊,黑格爾的書看不懂,鄧曉芒寫黑格爾的書還是看不懂,只能是周玄毅講鄧曉芒寫黑格爾的書我們才有資格聽懂……回憶武大,最難忘莫過於師從周帥,跟隨他那麼多的課程,起先以為這樣重複而無知,直到大四聽完這個德國古典哲學的課程,才衷心對周玄毅欽佩,甚至想師隨他一生。
  •     经典好书,值得购买,推荐
  •     必读的一本哲学书。很有用
  •     读了三周,因其艰涩几欲放下,但没多久又会读到一段精彩醒神的段落!把我带进了黑格尔的世界,动魄惊心!
  •     内容深,可读性不高,纯学术性
  •     但还是很喜欢,如果邓晓芒能多出些视频就好了,文字变成口语后更容易理解。另外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句读怎么还没出版
  •     读起来真是费劲啊。。。
  •     学习研究黑格尔哲学不可不读之书。另外,我对它还有更宏大的理想。
  •     就个人的浅薄,鄙陋,无知来讲,我是很久没看见国内有这样的大作!真是快活!老看外国的东西不是办法,我们要"预流",同时也要能坐冷板凳,弄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
  •     当初不知道卓越是怎么发货的,一眼就看见书的侧面漆胶得不够。无法预测这本新书能挺多久……真不知道发货的人是怎么想得,他是不是不看别人的商品评论的?新换的不仅还是胶不够,而且书外皮没原来整洁!现在换还是不换,这是个问题。次次换,次次给一样的货。
  •     终于趁放假把这本翻完了,基本上是不懂,有些地方也许似懂非懂,总之目前理解不了,等过段时间再看看吧。
  •     读到两百多页……
  •     老师推荐读的,有点难~但会认真读的
  •     邓晓芒先生是我的乡贤,是他的著作引领我热爱上以德国古典哲学为重心的西方哲学。近年关注先生的著作出版,此书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早已不觅,商务的新版满足了哲学爱好者们阅读晓芒老师扛鼎之作的愿望。其以相对独特的角度与思路重新审理了黑格尔理论形成的根源及其理论基础,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和理论的独特性。但阅读前最好对古希腊哲学有些基础。有一些读者说邓晓芒先生的中国古典哲学的积淀不足,在论及中国古代哲学时有些偏颇(如本书第二章)。特别是对道家哲学的老子与庄子有些误解。但结论多少还是不算偏离的,即中国古代到如今都忽视了个体的存在性。你可以不同意并与之商榷,却不得不承认这一理解有深刻之处,尤其是将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比较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反省自身文化。 再提一句:北京大学出版社早几年前出过一册晓芒先生的《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如今也寻不着了,可能只有某些大图书馆才能借阅得到。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思辨的张力》的通俗本。比起《思辨的张力》,此书读起来饶有趣味,处处让人感受得到那种邓老师正在讲课的强烈的现场感。如果读者有条件,可以先读这本讲演录。总之,《思辨的张力》是比较难读的,你对它的理解程度与你自身的学养有密切关系。 插一句题外话,此书的封面设计真的不敢恭维,像滥俗的成功学励志学的书皮,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商务书的封面出色的很少,如同那套汉译名著既朴实又隽永的封面已很难看...到,远不如三联书店的精良装帧。封面虽说是面子工程,但也不能不重视,要知道读者买不买这本书有时同封面是否吸引自己有直接关系。 阅读更多 ›
  •     极好!
  •     读邓晓芒的书一定要超拨出来,否则会中毒。用一种看似辩证的方法下一些不辩证的结论,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懒汉。比如前面关于nous和logos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两大来源的分析,偶是非常不愿意接受的。一个如此精密复杂的体系,被简化成激情和理智两样东西,是毫无意义的。除了激情和理智,还有什么呢?
  •     關於黑格爾的辯證法再好不過的論著。鄧曉芒事我一直以來看康德和黑格爾最信賴的譯者何論者。商務印書館也是我最信賴的出版社之一。
  •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     邓老师的书,前不久看了《中西文化十一讲》,觉得写得易懂,所以,这本书自然买来看了,比较好。。
  •     导读性教材,个人认为,看完这个才可以去看小逻辑
  •     思辨与张力
  •     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力作,值得仔细研读
  •      要真正理解“否定之否定”很难, 看完之后有点头痛。不过透过这本书应该也可以猜到如果邓晓芒要写自己的哲学书,其里面大概的论点将会从此书基础上发展、扩展、延伸开来。黑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人禁不住赞叹!用他的“否定之否定”来考察“进化论” 是很有价值的。
  •     读过的最难的一本书,断断续续用了一年时间才看完
  •     我喜欢黑格尔
  •     天杀的邓晓芒,你给我签了一个名,合了一张影,我又读了你的书,六百多页!依愚见,中西比较这一节莫若删却为妙,呃,对我讲的就是“妙”,任何严格的对立比较都必然矫枉过正。至于讲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则和霍尔盖特所谓的自由无预设的具(备形)体大致类似,也大致把握了黑格尔的精髓。其实马恩列也精通老黑得很,但要说超越老黑则不必然,毋宁是细化与强化了实践环节,将哲学的人间成分发扬光大,老马直接是个黑主义者,恩的自然辩证法可结合爱因斯坦与诺曼·莱文重估之,列宁动不动就在黑格尔的某个观点后面批注“这是对的!”也是简直了!黑格尔的哲学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最强大地统一了西方努斯精神与逻各斯精神,否定是其内容而自否定是灵魂,反思是其形式而思辨是张力顶峰,故杰姆逊真的后了。不懂真理,只因不懂老黑
  •     扎實的學術著作,奮進到第三章,他朝再努力。
  •     刚开始看还好,觉得很深奥,看到后面介绍西方哲学的时候就直接晕了
  •     一本黑格尔没看过 以后重看
  •     七个月,总算是翻完了……
  •     这是等最具学术含量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得潜下心来才能读进去,一直无法读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