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演讲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周易哲学演讲录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
ISBN:9787561738184
作者:牟宗三
页数:126页

作者简介

《周易哲学演讲录》是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讲授“周易”课程的记录,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讲《周易》,共二十一讲,讲于一九九二年;后半部讲《系辞传》,共九讲,讲于一九七三年。全书未经牟先生过目,系托杨祖汉与王财贵校订。由于录音带保存不完整,《周易哲学演讲录》的后半部所呈现者,并非完整的课程记录。但因牟先生除早年所撰的《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与道德哲学》(后易名为《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一书之外,并未有其他讨论易学的专书,故《周易哲学演讲录》对于了解牟先生的易学思想,实有极大的价值。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周易
第一讲 《易传》――儒家的玄思
第二讲 �――采取最开始最具体最动态的观点看事件
第三讲 乾坤代表两个基本原则:创生原则与终成原则
第四讲 乾元之道(〈乾・彖传》)
第五讲 《乾・彖》的义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第六讲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乾卦》卦辞、爻辞、《象传》、《文言》)
第七讲 道德实践是法坤(《坤・彖传》)
第八讲 厚德载物,直方大(《坤卦》爻辞、《象传》《文言》)
第九讲 《咸・彖传》、《恒・彖传》、《贲・彖传》
第十讲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十一讲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十二讲 儒家的智慧:超越而内在(《系辞・上传》第四章)
第十三讲 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四讲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五讲 然与所以然之三层解释
第十六讲 成道:显诸仁,藏诸用(《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七讲 中国式的自然哲学及西方idealism的三个系统
第十八讲 “神”的两种意义
第十九讲 圆而神,方以知(《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第二十讲 知�与尽神(《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第二十一讲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

系辞传
第一讲 乾知及良知三义(《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二讲 易简原则: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第三讲 道德与知识,自律与他律,易简与支离
第四讲 三极之道(《系辞・上传》第二章)
第五讲 幽明终始生死鬼神(《系辞・上传》第三、四章)
第六讲 即用见体(《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七讲 诚神寂感(《系辞・上传》第九、十章)
第八讲 成象效法(《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第九讲 儒家的基本精神:承体起用(《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内容概要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省栖霞县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等校教授。
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现象与物本身》、《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名理论》等译作,以上各书均收录于《牟宗三先生全集》套书中。牟先生的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牟宗三”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那么熟悉,但是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思想的当代转型的读者来说,牟宗三恐怕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头。他虽然在民国时期已经成名,与唐君毅、徐复观并称“熊门三大弟子”;但是,他真正达到思想成熟的高度,以至于可以独挑大梁撑起港台新儒家一片天的时候,应该是到港台之后的事情了。  说起对牟宗三思想的了解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个人传奇经历的影响,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出名的怪脾气,说话很直,经常弄到和很多的名流不和,诸如张东荪、冯友兰等人都受到他相当直接的批评;这似乎是得自他恩师熊十力的影响。还记得最初读他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的时候,开篇不就就直接批斥冯友兰不懂中国哲学,还顺便指摘了给冯背书《调查报告》的陈寅恪和金岳霖,说陈是搞历史的,而金只懂西洋逻辑,语意之间揶揄冯想借助陈、金二人的加持,结果却只能让行家看笑话。这对小子这种刚刚涉足中国哲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冯、金、陈三人在中国学术圈子里面可称为“巨头”型的人物。牟宗三的演讲便经常是如此充满“火药味”,很少有乡愿气味。  牟宗三虽然没有像冯友兰和胡适那样写过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但是就他一生的著作而言,倒也算是连成一个哲学史的系统。就魏晋玄学来说,他有《才性与玄理》;接下来的隋唐佛教阶段,上下两卷厚重的《佛性与般若》代表了他对佛教(尤其是天台圆教)的研究成果;对宋明理学,他以《心体与性体》专攻程(颐)朱(熹)理学一支,而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一支,还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一书也足以独步学界了。此外,演讲集子也有好几本。不过,说实话,从对牟宗三的阅读经验来说,我倒是更倾向于读那些演讲集,而非专著。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牟宗三的文字确实很难读,特别是,他借助典籍会造出一些专业词汇,例如他谈人生境界的时候,常常爱说“坎陷”一次,不明就里的人一定会被搞得一头雾水,然而若知他是借助《易经》当中“坎卦”而作的一个术语,却能够获得另一种意味;除此之外,牟的一些论证常常点到为止,主要是借助大篇幅的引文以资佐证,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各种奥义,这种引文方式确实给足了上下文的语境,也不至于片面曲解哲学思想(在这方面,冯友兰的书就明显不如牟的书有深度),但是,确实也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困难;其二,我本人的研究方向亦不在中国哲学,对于这方面的阅读纯系兴趣使然,就图个阅读享受,本来也就不打算穷根究源,只图个乐子罢了。所以,演讲集的魅力也就自然胜过牟的专著了。  这本《周易哲学演讲录》是牟宗三为香港新亚研究所所做的两组讲座系列的合集,前三分之二的内容是1992年的演讲,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1973年的演讲。说起《周易》,虽然有孔子晚年喜读《易》以致韦编三绝的记录,但是这部书真正“火”起来的时候,可能得到魏晋时期了,魏晋时期《易》与《老》、《庄》合称“三玄”,一时成为当时名士的必读书目,不过,这一时期对于《易》的阐发,并不延续儒家传统。真正发挥《易》之儒家特色的,应推宋儒,他们将《易》与《中庸》、《孟子》相结合,开拓阐发儒家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深化“内圣”之学,这一趋势代表了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主流。可以说,只有了解《易》的精神,才能真正体会儒家思想的特点,才能初步体会到“内圣”的圆融境界。时下,借助《周易》的名目出版的书籍不算少,不过多半都是些怪力乱神的算命书,根本不能内合《周易》的精神理路,这时,读读牟宗三对《周易》的解读,确实是一种享受,大有醍醐灌顶之感。特别是,牟在中国哲学领域当中,算是难得的头脑清楚的学者,特别善于“判教”,也就是,分判儒、释、道三家的异同,在这一方面,民国时期的很多名人(诸如,章太炎、冯友兰、方东美等人)远远比不上牟宗三。而且,就学术背景上来说,牟的功底确实深厚,儒、释、道三个方面皆有精到之洞见,在他们那一辈的学者中,就功底与头脑论,大陆学者当中可能只有汤用彤可以与牟一较高下(汤先生对儒家的体认可能不如牟宗三,但是就魏晋玄学和佛教来说,二人倒是不相伯仲;至于冯友兰,儒释道三个方面可能均逊于牟)。  不过,就《周易哲学演讲录》这本书的编纂安排来说,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是1973年的短篇演讲作为整本书的结尾,内容上显然不如前三分之二详实,而思想上亦不如前面来得圆融通透,给人感觉最后这一部分只是重复了前面的一些话,很少有出彩的论述。如果能够先读1973年的演讲,然后再返回开头去读1992年的演讲,想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图书封面


 周易哲学演讲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个人的自由阅读中,我越来越敬仰牟宗三先生——从关注、喜欢到敬仰。牟先生的书及文章,大多关乎人生安身立命的问题;其文字间充溢着鲁文化所特有的浑厚和典雅,极富感染力。依《易经》的讲法,每一次阅读,大概可以说是历经一个“元、亨、利、贞”的过程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静心恭听大师关于周易的哲学演讲——开宗明义第一讲,《易传》——儒家的玄思,主要是阐明《易经》的义理。“儒家两部大经影响最大,一是《易经》,一是《春秋》三传。……《易经》玄思代表儒家之理智的俊逸,《春秋》大义代表儒家之道德的庄严。”说得真好!阅读这些文字,我一下子便豁然开朗了,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岂不是体现出道德的庄严么?孔子作《易传》,实际上是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也就是先生所说的儒家道德的形而上了。乾坤为易之门户。“中国文化尊乾而法坤。……尊乾就是以创造原则为尊,为纲领,法坤就是取法于坤。终成原则代表母道,照宇宙论讲,坤是终成原则。法坤是照我们人生的修养之道讲,取法于坤就是做道德的修养功夫,道德的实践都是坤道。”从第三讲到第八讲,牟宗三先生一直为我们讲说“乾”、“坤”二卦。何谓“尊乾”?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乾·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对此,牟先生是这样解说的——“依《易传》,乾元这个概念就是顺着乾的健行之德而来的;依《诗经》,这个智慧从‘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周颂·维天之命》)而来。《书经》讲天命很具体……,原初《书经》从政权讲天命,政权是天命的。天命开始命得很具体,天不停地给你命吉凶,吉凶是由天决定的。一般地概括说,万物都是天之所与予,天地万物都是天使其如此。”孔子也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此可知,天是被赋予以道德的意义,并超自然成为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头上三尺有神明。在对天的敬畏中,古人处处将人事与天象对应起来,对天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模仿,以为只有法天而行才能得到天的保佑和庇护。敬畏天命,几千年来都是如此,那是一个“天”统治一切、决定一切的世界。于是,皇帝就叫“天子”,代表“天”来统治天下苍生百姓——任何学术思想,如果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往往就会变了样,成为少数人的主观受用了——当“天下苦秦久矣”的时候,捣乱的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没出息的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分别,二人的骨子里都是不畏天命的角色。发展到近代,天下黎庶自以为“觉醒”过来,变得无所畏惧、不知敬畏,孔夫子就遭殃了,孔家店就被打砸了!但不管世道如何变化,“敬畏天命”的观念依旧强势地主宰着华夏子民的心。当然,“尊乾”绝不仅仅是体现在敬畏天命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文精神的的信奉,体现在对“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变化莫测的中国龙的崇拜……这些都是老话,不用赘述。何谓“法坤”?“君子变化气质,作道德修养总要以厚德载物为标准……”,“一切东西都有目的,而人是最后的目的,人的目的是最高善(圆善)”。这就是“法坤”。牟先生说:“一切道德修养的完成都在《坤卦》、《坤·文言》里……”,我觉得最为精彩的是先生对《坤卦》爻辞“六二”和“文言”的阐析:“‘敬以直内’就是以敬来直内。‘内’就是内心,代表内部生命。以敬来使你的内心直起来,你才能站起来。所以,人不能随便放肆,要站在文化教养上说,不能只注意法庭上合法不合法。……‘义以方外’,就是拿‘义’来方正外在的社会、外在的世界。人要过社会生活,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敬表示生命的凝聚。’……只有儒家讲‘敬’的工夫,道家、佛家不讲敬。”换言之,这就是儒家的“内明”之学。到后来,曾子就把它具体化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儒者,基本上都有是循着这条路走过来的。“一个人在人生现实生活的过程里面,能够表现直,表现方,表现大,这是很难做到的。谁人能够真正表现直、方、大呢?……”读其书而想见其人。为满足自己的兴味,我在网上下载并阅读了牟先生的自传——《五十自述》(可惜的是,这本书大陆好象没有出版)。我深深地感受到,先生的生命“安土敦乎仁”,敦厚而质朴,真正表现出“直、方、大”!先生是讨厌乡愿的——“乡愿,德之贼也”,先生推崇的是“狂狷入圣”。——虽然先生说过一些让某些人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但绝不尖酸刻薄。书还没有读完——舍不得快快读完。阅读经典绝不能把它当成文化快餐。好东西需要慢吞细嚼,才能使之气化,在潜移默化中流注入生命个体之中……。遗憾的是,这些课程记录并不完整,使我们未能了解到牟先生易学思想的全部。人生处处有缺憾——始终处于“未济”状态之中,何况读书呢?
  •     这本书算是我的启蒙书,关于儒家和中国古典哲学。原本以为这类的书枯燥,晦涩,根本读不下去。可是,每天在图书馆里读上几讲,渐渐地被里面的世界迷住了,甚至有些地方还会觉得很感动。第一个是“幽明”的概念,儒家里不讲生死和有无的概念,而是转化成了幽明。张横渠说,生死是大来大往。生是大来,死是大往。像聚散一样,大往就是往幽那里去。并非不存在,只是归化到气化之大流中去了。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聚在一起了,就是明,也就是生。一阵风吹来,消散了,就是幽。而在这聚散的变化之中,道若隐若现。从宇宙行程看,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它是个充满。从这个角度来想生死,温柔了许多。第二个是“简易”。“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可以说,这两句话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小小困惑。我也认为,最好的东西和方法一定是简洁的,简洁是种最高层次的美。但是有时候,繁复与曲折也令我着迷。在追求生活的简单与丰富之间,倒是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冲突。而其实,简易确实是至美至纯之道,但它也是最终极的道,并非我所理解的普通意义上的简单。在达到简易之前,也会有无数的险阻。如果为了追求此刻的简易而放弃努力去突破这些险阻,其实是拒绝了真正的简易。第三个是两个哲学理境——“方以智”和“圆而神”。这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精神是圆而神,它需要方以智的精神撑开。就像一个圆,没有一个十字架在里面撑开,它可以很大,也可以缩小到一个点”。很令人深思的说法。过于追求形而上的道而没有下面的逻辑分析推理等知识体系支撑,就如空中楼阁。不知怎么,想象自己生命的起点是一个点,慢慢地用各种知识思想感情填充成一个圆,这个过程很有画面感。最后一个就是关于“神”的论述啦。“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宇宙最后的真实是寂感真僟,它是存在,同时也是活动。一片丰富的寂静。
  •     本来冲着周易的神秘主义和占筮而来,却得到了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的东东。没有失望,有一些温润的东西盈盈于心。列子御风而行,飘飘然非常潇洒,但还有待于风,所以不到最高境界。有待就是依他起性,待缘而生,所以缘起性空,无自性;无待是什么呢?无待暗合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就是用“敬”让自己的“根儿”直起来,有点“随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有点“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胸怀。说句大实话:无待就是堂堂正正做人。道德的有待必然会堕入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比如说,你有吃辣椒的道德,我有吃大蒜的道德,究竟哪个更道德呢?或者你有10个道德,我有15个道德,我就比你更道德吗?道德靠不上法院,靠不上圣人,更靠不上“八荣八耻”,自己的“根儿”不直,还能靠到谁呢?只落得“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问题往深想,还有很多疑问:你自己可以“敬以直内”,让自己的“根儿”直起来,达到最后“无待”的最高境界,成了菩萨,那还是个小乘的境界;但是你“义以方外”,别人不就是“有待”了吗?这个“有待”和“无待”的界限在哪里?难不成是“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朋友说:古时候太残忍,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所以只让人们看到绿色。朋友接着说:最好让大家都看到五色后,又重新选择回绿色。但这样是真正的好吗?这样产生了很多问题:1)他不喜欢看到五色怎么办?2)让他看到五色,不就成了“有待”了吗?3)这个让“大家看到五色”的外化的人格化的神作恶怎么办?这又返回到前一个问题:“有待”和“无待”的界限在哪里?自己“直”起来的同时还让别人也“直”起来吗?“自度”和“他度”的界限在哪里?人的社会化过程可能是一个答案。在没有被社会化之前是“他度”,社会化之后是“自度”,但这里需要非常谨慎,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卢梭的“社会公意”的套子里。道德理想国、意识形态真是害死人啊!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在没有“自度”之前谁来“他度”?谁来保证“他度”不会作恶?谁来保证“他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虽然不确切答案,但可以做一些推断:专制的国度不可能有意志自由,专制就是他律,只能让人们生活在囚牢里自我束缚;同样“社会公意”和“道德理想国”也是他律,这个“因”同样结不出意志自律的“果”来。答案在哪里?答案可能是这样的:需要两个国度来保证:世俗的国度来保证自由意志;神义的国度来保证“迷时师度”,所以说“宪政共和”+“道德宗教”最有可能结出“意志自律”的果实来。按照中国儒释道三家的说法:人本身就是自性清静的,只要祛除人身上的遮蔽,人就可以见性成佛。这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但是中国历来没有理顺人和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神和社会之间怎样画一条线?让他们彼此互不越界?到那个有福的时候,大家相忘于江湖,享受智的知觉,那该多好亚。这可能也是牟宗三信誓旦旦中华文明还有第二春的原因吧。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乾元亨利贞。可道之道与不可道之道。阴了又阳,阳了又阴,是为“神”,是为“道”。非人格“神”。儒家纵贯,佛道横通。相应不相应。这里牟宗三自己屡举西方康德哲学,东西联通虽是吾爱,也未必相应,但西方基督隔绝人神,东方三教不绝,这判定对路。圆而神(不是动漫),方以智(不是人名),可以,这很易经,开新世界!
  •     @意达读一下
  •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牟宗三先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易经,里面谈到的很多方法上的问题,我都不明白。
  •     : B221.5/2531
  •     敬以直内
  •     此书是一把门钥匙,有大乾坤~
  •     零零碎碎的 用西哲解释周易感觉还是少了点什么 可能是演讲录形式 学术性不强
  •     当年不知所云
  •     重复行文较多。
  •     要读要读 一定要读
  •     惜乎易理多于术数
  •     真正的大师。
  •     用现代的语言、宋明理学的观点讲易传,有启发,但没有太大意义。对西方哲学的引用和评价大多是不准确的。
  •     牟先生讲《易》讲得并不好啊。。这本书的内容也比较杂。。
  •     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却是在路上了
  •     貌似这书写的有点太浅显太口语化了吧~
  •     幾。圆而神,方以智。
  •     牟先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后人有所启发,但以今天的观点,附会的成分也很大。
  •     牟老先生确是位能深入浅出的大师……
  •     以康德讲儒家,也是千拳归一路。有启发和感动:自己、天地、众生,自律、负责、仁爱。
  •     不懂就无需多言。。。。。。。
  •     宗三先生除早期《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外无专书论易,故此演讲记录尤为重要,而易正是儒家至高之玄思,若不从此入手则区别儒与释、道不能明晰,此书惟谈易理,自“元、亨、利、贞”刚健的变化中析出儒家道德形上学义理,由此判定理学诸大师,可与《心体与性体》相通;比附西哲部分尤为精彩,牟宗三于文字特有体会,故能循其本来面目翻出文章,颇有深刻洞见;后篇《系辞传》讲录脱失过甚,体系不全,可略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