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之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自我之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61749654
作者:(德)利茨玛
页数:42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这六章进行了研究。全书由刘小枫主编,莫光华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思想。

书籍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绪论第一章 《王制》第二章 政治第三章 哲学第四章 莱怡丝第五章 美学第六章 《会饮》附录一 维兰德评传附录二 维兰德年表

内容概要

中译本说明
上个世纪收尾那一年(1999年),我在德国学术访问时,一位德国文学史的名教授请我吃饭———席间他随口问我喜欢哪些德语作家。我说,喜好有变化,年轻时喜欢浪漫派,现在喜欢莱辛、维兰德,但从未喜欢过歌德……
“谁?维兰德?就是那个Christoph Martin Wieland?”教授正要把一块牛排送进嘴里,听我说到维兰德,牛排就停在了半空,最后回到餐盘。
老教授放下手中的刀叉,双手扶着餐桌,两眼死死盯着窗外远处某个地方,好一阵子没有说话。后来,我终于等到他把脸转过来,听见他用迟缓的语调说:现在我们德国的大学已经没有人读维兰德了……可怕的遗忘!如今的文学史研究和教学,热门的是现-当代文学。老实说,无论就语言功力、学识广博和思想深度来讲,有几个现当代作家赶得上维兰德?大学文科如果不把古典文学大师的作品作为研究和教学的主体,只会沦为快餐文化的附庸……
见到老教授难过的样子,我赶紧宽慰他说:我们的德语文学界似乎也没有谁在研读维兰德,好些学德国文学的兴许还没听说过维兰德哩……我身边另一位在座的同伴也赶紧插话:我们的大学正在与国际接轨,大学外语系有“外报阅读”、“科技德语”一类课程,却没有古典文学课程。从前的外语系以教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如今的外语系不过是在培养会说外国话的机器……
我们也在与“国际接轨”呵,学美国大学……老教授说,美国就是如今的“国际”,我们的大学时兴不知所谓的“文化研究”,我要是现在做大学生,可真就惨咯……
我们七嘴八舌地把话题转到了维兰德身上。
维兰德(1733-1813)是德国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批评家,也是古典学家,史称德国小说的鼻祖。老教授说,如此集学者和作家于一身、对古典和现代两边都了如指掌的大师,德语文化史上真还数不出几个来;他创办的著名评论刊物《新德意志信史》在德国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担任爱尔福特大学哲学教授期间,维兰德研究古希腊史学和卢梭哲学,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22个剧本,晚年转而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翻译了阿里斯托芬、色诺芬、贺拉斯、卢奇安、西塞罗等人的作品)———我接过话头说,维兰德翻译色诺芬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不是单纯的爱好,而是为了清除当时正在兴盛起来的康德哲学的“流毒”(用维兰德的语词)。维兰德的小说创作带有深刻的思想史意涵,哪里是现代和当今的小说家可比的……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篇幅长达千余页,无异于以文学的写作方式来反驳和抵制康德的新形而上学,我觉得是有意识承接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的风范。
你为什么会喜欢上维兰德?老教授突然问我。我正在脑子里组织德语以便说出我的看法时,我的同伴嘴快,他说:要是我们的新儒家大师牟宗三读过维兰德,就不会像堂吉诃德对风车作战那样与康德搏斗了,真可惜他做了那么多无用功……
你怎么认识维兰德的呢?老教授接着问。
这得感谢利茨玛(Jan Philipp Reemtsma)的《自我之书》(Das Buch vom Ich,1995年初版),我回答说———此人是批评家、文学史家,但出身于古典语文学专业,《自我之书》是他研究维兰德的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的专著,其中谈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时德语知识界的一些反应及其思想史背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启蒙时期的一些情况。利茨玛以维兰德的方式来研究维兰德,也就是说,以近乎小说的形式来探讨思想问题,非常好看,读起来很轻松。
我还觉得,这位古典语文学家颇有尼采风范:不仅对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了如指掌,而且对现代-后现代的种种“论说”也非常熟悉、看得很透,书中不时学尼采的样子,要挖苦“后现代”大师几句。如果德国的大学还能继续培育出利茨玛这样的古典语文学家,德国的大学就不会败坏下去———你知道,尼采当年就这样期待过。从利茨玛和他的《自我之书》身上,你不是可以看到一线希望么?
有意思!我要去买这本书来读———老教授说完这话,终于把那块牛排送进了嘴里。
刘小枫2006年8月于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
德国古典文学与宗教研究中心

图书封面


 自我之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07年顺手写的旧文。说句真心话,这本书我觉得很不值。)利茨玛和维兰德,在此之前都不熟;前者经刘小枫先生介绍,知道是个古典语文学者,而后者是歌德在谈话录里说到的同代人,算当年的知名鸿儒。可能搞过日耳曼学的人会更通晓这方面的典故吧。反正看这位当年的伟人对康德著作的印象,真是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指出康德的文体“太难看”,甚至是“哲学黑话”。看来无论凡人伟人,感觉上都没有太大差距,但在表达权上却有不同。惊世骇俗的话语权就得掌握在有足够分量的人手中,不是人家垄断,而是外人实在消受不了。平庸如现在的学者,只能以基里洛夫所言的那种“歌颂‘吃掉我的现实’”的勇气,坚持“康德的思想就很艰深,因此只能用这种艰深的语言来表达”。只是不知这种“存在就是合理”的精神,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新康德主义者那里学来的。这倒不是说康德虚有其名。他不愧文如其思,虽然艰深,却都言之有物,绝不是故作和乱拽名词概念。但他的文风,的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很让读者为难。若以中国古代的品藻眼光来看,此大师伟大则已,却不是个灵光活泛之人。其实康德如此作文的原因,或者他与当时德国的其他文采风流之辈的差别,除思想差异之外,主要因他受牛顿的影响很大。“为自然立法”的念头深深地扎根下来,于是重逻辑推论而轻为灵机妙语。他的严谨未免太过肃然,让同时代人那些“用小说写哲学”的作品与之一比,简直就像玩票。人们在哲学专业化之后,难免取理论体系而弃后者,尽管后者里面也不乏睿智和思想深度。康德只是凭着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热忱和信念,选中了未来被学界采纳的科学的理性逻辑风格来贯注到自己的著作中,也是一种顺时而动。出身古典学术的维兰德与其思想类型是南辕北辙,不同观点是一定要提出的。维兰德对康德的不满当然不光停留在文风这种皮毛问题上,但本书里仅仅以他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诸多意见作为参考,并未深入探讨他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及研究评述。事实上,利茨玛的这本专著文风虽活泼易读,也在资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在深度上尚欠缺。这实在是因为维兰德本人并非那种以自身的一套理论逻辑去反驳和论证某个对象观点的哲学家,绝没有现在的专家热情去写一本“研究某某人”的专著,因此他对康德哲学的了解程度至今仍是研究者们的疑问。今人对康德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他全部“三大批判”做整体贯通阐释的基础上,维兰德死于一八一三年,当时《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也都已问世,而他对康德后两部“批判”的了解与否,此书并未涉及,只提到他对康德的《纯粹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仍然多有微词。实际上,利茨玛的这本著作原本意在解读维兰德的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同时代人》,并不是搞这种思想史研究。但既然已经提及这些“事关重大”的理论问题,那至少也要谨慎对待,总不应草草了了。现在是提出了不少问题,却又没给出甚解,不免看得人心痒难搔。在那个古典与现代交错擦肩,改朝换代的时代,什么复杂的立场都可能出现。另一位与这二位伟人相关的伟人歌德,就一边认为自己与康德思想相近,一边又反对牛顿的自然力学,而且还受维兰德的启发,写了本小说体的哲学书《亲合力》。只不过这书如今是被人多当成小说来读,那倒枯燥无味了。若是把这些线索都牵到一起,无论哲学或思想史的复杂性都会比当今人们所能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而相关的学术界人士,永远不必抱怨没有课题可做的。有趣的是,利茨玛在书中带出一句“歌德本人在精神上毫不熟悉康德”(《自我之书》15页)。如果翻译无误的话,那么这句话足以使人怀疑利茨玛的学术水准,除非他只是为了说明歌德对维兰德的偏见而信口一言。因为歌德与康德的关系,不但有《谈话录》为证,而且还被卡西尔做了一本有名的小书《卢梭·康德·歌德》,几乎已成定论。那么利茨玛是真在这个问题上一时轻率而为,还是经过研究后的立异之言,恐怕不对他本人来一番考证是没法确定的了。总之,尽管那个时代的部分学者对于康德的文风颇有非议,连带着对他的思想也大有争议,但他的影响力在历史的进程与考验中确实占了上风。直到尼采的出现,古典派才有了一次够分量的反击。因为尼采的思想也不可谓不艰深复杂,但他就是不用那种逻辑推理的专业语言来表达。不过无论维兰德还是尼采,都说明了真正有资格与巨人决斗的,始终都是同等的巨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凡俗之人。
  •     發現自己快兩年沒有在豆瓣上寫東西了,連展覽的展訊都懶得在同城上面發布了。可能像人家德國大學一樣,也慢慢遺忘了讀维兰德,在自己展覽<少點憤怒>之後一年遇到维兰德這樣一句話:“够滑稽的吧。这幅失败透顶的插图,深刻地体验着这样一个倾向:艺术家喜欢突出某些错误的重要性,喜欢把事物高贵化,直至其变得陈腐老套"算是頗為滿意的一下子概括了自己當時難以名狀千絲萬縷朦朦不透的心境。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微言大义,翻译一本研究没有翻译的书的书,像极了会在某天红极一时的元小说写作,抑或圆谎。
  •       
      (这是07年顺手写的旧文。说句真心话,这本书我觉得很不值。)
      
       利茨玛和维兰德,在此之前都不熟;前者经刘小枫先生介绍,知道是个古典语文学者,而后者是歌德在谈话录里说到的同代人,算当年的知名鸿儒。可能搞过日耳曼学的人会更通晓这方面的典故吧。反正看这位当年的伟人对康德著作的印象,真是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指出康德的文体“太难看”,甚至是“哲学黑话”。看来无论凡人伟人,感觉上都没有太大差距,但在表达权上却有不同。惊世骇俗的话语权就得掌握在有足够分量的人手中,不是人家垄断,而是外人实在消受不了。平庸如现在的学者,只能以基里洛夫所言的那种“歌颂‘吃掉我的现实’”的勇气,坚持“康德的思想就很艰深,因此只能用这种艰深的语言来表达”。只是不知这种“存在就是合理”的精神,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新康德主义者那里学来的。
      
       这倒不是说康德虚有其名。他不愧文如其思,虽然艰深,却都言之有物,绝不是故作和乱拽名词概念。但他的文风,的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很让读者为难。若以中国古代的品藻眼光来看,此大师伟大则已,却不是个灵光活泛之人。其实康德如此作文的原因,或者他与当时德国的其他文采风流之辈的差别,除思想差异之外,主要因他受牛顿的影响很大。“为自然立法”的念头深深地扎根下来,于是重逻辑推论而轻为灵机妙语。他的严谨未免太过肃然,让同时代人那些“用小说写哲学”的作品与之一比,简直就像玩票。人们在哲学专业化之后,难免取理论体系而弃后者,尽管后者里面也不乏睿智和思想深度。康德只是凭着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的热忱和信念,选中了未来被学界采纳的科学的理性逻辑风格来贯注到自己的著作中,也是一种顺时而动。出身古典学术的维兰德与其思想类型是南辕北辙,不同观点是一定要提出的。
      
       维兰德对康德的不满当然不光停留在文风这种皮毛问题上,但本书里仅仅以他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诸多意见作为参考,并未深入探讨他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及研究评述。事实上,利茨玛的这本专著文风虽活泼易读,也在资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在深度上尚欠缺。这实在是因为维兰德本人并非那种以自身的一套理论逻辑去反驳和论证某个对象观点的哲学家,绝没有现在的专家热情去写一本“研究某某人”的专著,因此他对康德哲学的了解程度至今仍是研究者们的疑问。今人对康德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他全部“三大批判”做整体贯通阐释的基础上,维兰德死于一八一三年,当时《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也都已问世,而他对康德后两部“批判”的了解与否,此书并未涉及,只提到他对康德的《纯粹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仍然多有微词。实际上,利茨玛的这本著作原本意在解读维兰德的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同时代人》,并不是搞这种思想史研究。但既然已经提及这些“事关重大”的理论问题,那至少也要谨慎对待,总不应草草了了。现在是提出了不少问题,却又没给出甚解,不免看得人心痒难搔。
      
       在那个古典与现代交错擦肩,改朝换代的时代,什么复杂的立场都可能出现。另一位与这二位伟人相关的伟人歌德,就一边认为自己与康德思想相近,一边又反对牛顿的自然力学,而且还受维兰德的启发,写了本小说体的哲学书《亲合力》。只不过这书如今是被人多当成小说来读,那倒枯燥无味了。若是把这些线索都牵到一起,无论哲学或思想史的复杂性都会比当今人们所能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而相关的学术界人士,永远不必抱怨没有课题可做的。
      
       有趣的是,利茨玛在书中带出一句“歌德本人在精神上毫不熟悉康德”(《自我之书》15页)。如果翻译无误的话,那么这句话足以使人怀疑利茨玛的学术水准,除非他只是为了说明歌德对维兰德的偏见而信口一言。因为歌德与康德的关系,不但有《谈话录》为证,而且还被卡西尔做了一本有名的小书《卢梭·康德·歌德》,几乎已成定论。那么利茨玛是真在这个问题上一时轻率而为,还是经过研究后的立异之言,恐怕不对他本人来一番考证是没法确定的了。总之,尽管那个时代的部分学者对于康德的文风颇有非议,连带着对他的思想也大有争议,但他的影响力在历史的进程与考验中确实占了上风。直到尼采的出现,古典派才有了一次够分量的反击。因为尼采的思想也不可谓不艰深复杂,但他就是不用那种逻辑推理的专业语言来表达。不过无论维兰德还是尼采,都说明了真正有资格与巨人决斗的,始终都是同等的巨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凡俗之人。
      
      
  •     好吧。我这种连纯批都没读完的人表示看这个很吃力。
  •     让我们重新发现维兰德的伟大!
  •     维兰德是与同时代的歌德,席勒,莱辛齐名的作家,德国小说鼻祖,22部莎剧的德文译者,开创了对城市现代性的思考。今年是他去世200周年。国内貌似只有这么一部关于他的研究著作。
  •     不错,让人觉得歌德在《谈话录》里被记录的那种不言而喻的傲慢和目空一切以及居高临下地评论一切被完全证实了。德国的古典语文学真是传统悠久、阵容强大、成就辉煌啊,无比羡慕。
  •     痛恨此书。原来是本类似读书笔记,读到我闷,我宁愿读原著!!!!!!
  •     德语。维兰德。
  •     一瞥
  •     差点读不完的一本书。太无趣,最主要的是我没文化~!
  •     印象不深,改日重温。
  •     明天可以买到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