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明天的希望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探索明天的希望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64056049
页数:220页

作者简介

傅永吉、袁光亮、张瑞凯编著的《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是“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的研究成果。本书通过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进行了详尽而具体的描述,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实践行为,解构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影响机制,剖析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认为,要加强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各种责任主体,特别是家庭、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等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共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明确责任主体,实现各主体工作的有机统一;改善道德教育方式,提高社会成员的公德素质;明确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具体规范;为青少年实践社会公德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制度,建立道德回报机制,积极满足青少年社会公德实践中的社会肯定性需要;社会公德建设必须做到教育和规范相结合,引导和示范相结合。
本书中“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设计具体、准确;抽样设计方案严谨、操作性强;研究对象有代表性;辅之以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个案访谈,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成果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公德领域的研究,所提供的路径选择对家庭、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决策方面具有参考作用,有助于学校、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活动。

书籍目录

上部 探索明天的希望——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研究报告
 第一章 青少年社会公德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前言
 第二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第三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剖析
 第四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影响机制解构
 第五章 现阶段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路径选择
中部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基础资料
 第一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
 第二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第三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抽样方案
 第四章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访谈资料
下部 青少年社会公德纵横谈——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大型调查相关资料
 第一章 2000年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调查
 第二章 2001年厦门市经济特区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三章 2001年江苏省中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四章 2002年贵州省中学生社会公德调查
 第五章 2006年北京市民社会公德调查
 第六章 2006年江苏省公民社会公德调查
 第七章 近年来关于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也意味着其能够赋予青少年获得水平不同的公德教育,这将对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活动发挥重要的影响。  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是诸多社会化机构中唯一一个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机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完全靠教育。莱布尼茨也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可见,教育在他的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如果说家庭中的社会公德社会化是自然而然实现的,那么学校中的公德社会化则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公德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通过下述方式体现出来。  首先,学校在超越了家庭教育中所包含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为青少年的成长拓展出最初的公共生活领域。学校里的社会情境比家庭更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家庭生活中血缘关系的限制,这里存在着非血缘性的人际交往,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扩展了其公共生活的时空环境,其社会交往空间也随之扩大了,并开始逐步学会过一种公共生活。青少年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做出同情、共享的反应而掌握基本的公共生活规范。其次,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采取特定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养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规范和行为习惯,从而使“人类最优秀的道德文化在这里播种、生根、发芽”。比如,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依照国家德育大纲、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要求设置公德教育等课程,通过安排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时间和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这种公德培养的系统化、正规化是家庭、社会和同龄群体无法做到的。  同辈群体是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青年期,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话说,是个“狂飙突起”,充满矛盾的时期。青年总是由于心理或生理上的共同点而走到一起,从而形成同辈群体。从这一角度来说,青年文化是一种同辈文化。当青年开始走出家庭,疏远父母权威,寻求社会独立性时,同辈群体提供了一种温暖而有力的支持。在这个文化群体里,成员有着平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可以为青年个体提供发展角色技能的机会,从而成为个人道德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同龄群体对青少年公德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供行动参照系、伙伴支持发挥作用的。波特斯认为,同龄群体中形成的关系网络本身有4种特征:互惠交换、强制信任、价值内化和有机整合。网络中的成员处于一个共同体中,通过长期交往、合作互利,会形成一系列大家预期和认同的关系。  ……

图书封面


 探索明天的希望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