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交换与死亡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象征交换与死亡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44700290
作者:[法国] 让·波德里亚
页数:359页

作者简介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是其最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最重要、最经典阐述之一。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一 生产的终结
价值的结构革命
生产的终结
劳动
工资
货币
罢工
工会的剖析
无产阶级的堕落
为罢工而罢工
生产的系谱学
1968年5月:生产的幻觉
作为仿真模式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与死亡

二 仿象的等级
仿象的三个等级
仿大理石天使
自动木偶与机器人
工业仿象
代码的形而上学
触觉与数字
仿真的超级现实主义
冷酷的杀手或符号的起义

三 时尚或代码的仙境
常见的轻浮
时尚的“结构”
符号的浮动
时尚的“冲动”
改变的性别
不可颠覆性

四 身体或符号的尸体

标记的身体
次级裸体
“脱衣舞”
受到诱导的自恋
乱伦的操纵
身体的模式
“菲勒斯汇兑本位制”
身体的煽动性
寓言
庄子的屠夫

五 政治经济学与死亡
死人的引渡
死后的生存或等价的死亡
墓外贫民窟
死亡的权力
原始秩序中的死亡交换
象征、真实、想像
不可避免的交换
潜意识与原始秩序
化身与人格分裂
政治经济学与死亡
死亡冲动
巴塔耶作品中的死亡
我的死亡无处不在,我的死亡在梦想
准时死亡与生理死亡
事故与灾难
“自然”死亡
老年与第三年龄
自然死亡与牺牲
死刑
安全的讹诈
殡仪馆与墓室
疏远的死亡
疾病的交换
性化的死亡与致死的性
我的死亡无处不在,我的死亡在梦想

六 上帝之名的毁灭
易位书写
作为价值毁灭的诗歌
易位主题的终结
九十亿个上帝之名
语言学的想像
笑话或弗洛伊德的经济学幻想
反唯物主义语言理论
超越潜意识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构成的层面上不再有象征交换,不再有作为组织形式的象征交换。当然,象征作为社会构成自身的死亡仍在困扰着这些构成。这恰巧是因为象征不再管理社会形式,从此社会构成仅认识象征的困扰,象征交换的需求不断受到价值规律的阻碍。本书是波德里亚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最重要、最经典阐述之一。作者在此书中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仿造”、“生产”和“仿真”这三种不同的仿象,它们分别对应于价值的自然规律、商品规律和结构规律。该书分析了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观点独到,值得一读!

内容概要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是其最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

章节摘录

  一 生产的终结  价值的结构革命  索绪尔把语言的词项与货币相比,区分了词项交换的两个维度:一枚钱币应当可以交换某种价值的真实财产,另外它也应当可以被放人与货币系统各项的关系中。他越来越把价值一词专用于这后一个方面:各项之间的相关性,它内在于总系统,是由区分性对立构成的——这和另外一种可能的价值定义形成对照:每个词项与自己的指称物的关系,每个能指与自己的所指的关系,如同每枚钱币与人们在交换中可以获得的物品的关系。第一个方面对应于语言的结构维度,第二个方面对应于语言的功能维度。这两个维度是有区别的,但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而且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构成了语言符号“古典”形态的特征,即置于商品价值规律下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指称似乎永远是语言结构操作的目的性。

图书封面


 象征交换与死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当我正准备动笔写一篇谈论加缪的短文之际,我得到了波德里亚去世的消息。这一消息催促我停下手中的工作,从书架上找出了他的著作重新阅读,藉此来致以自己并不道德的廉价敬意。在这又一次——此前曾有多次!——对波德里亚加以粗略浏览的过程,一种沉重的不安感在我四周飘浮。波氏最重要的学说乃是对象征符号的批判理论,以至于他到了晚年甚至拒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媒体的访问。除了健康状况之外,这同样可以解读成作为一名孤立的个人对整个象征世界和消费世界的拒绝。然而他和死神的相逢最终也化做了一条(同海湾战争类似的)新闻报道,专供如我般闲杂人等挑选、消费,然后被原封不动地排泄。这看来并不是令人愉快的结局。世界的幽灵如同镜子般无限地繁殖着自我的图像。从某种意义来说,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哲学家都聚焦在这一片不再拥有确切中心的混杂之中。福柯在话语和权力这两条丝线中缠绕不休,巴塔耶从欲望之眼对世界表示问候,德里达在声音和文字背后寻找真相,同他们相比,波德里亚似乎更加接近于19世纪的古典哲学传统。在他的诸多思想来源中,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卡尔•马克思。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一书中,他以一系列反复而严谨的政治经济学价值分析展开解说,同时充满无奈地呼喊:“这是劳动的终结、生产的终结、政治经济学的终结。这是能指/所指辩证法的终结。……这是话语线性维度的终结、商品线性维度的终结、符号古典时代的终结、生产时代的终结。”启示录式的话语暗喻了资本神话时代的没落,世界的确定性生产出了资本主义,但是也生产出了他的反面,将“一切是一”的古希腊箴言撕裂得体无完肤。马克思的理想主义预言,到了波德里亚这里成为了绝望的审判。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曾讲述了一个来自于电影《布拉格的大学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最初起源是德国的民间传说,譬如浮士德博士和魔鬼的生死状,而在形式上的母亲则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到了波德里亚这里,故事中“异化的人”成为了受关注的焦点,善和恶的辩证法在资本社会中遭到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异化”(恶)对“本真”(善)无所不在的侵蚀和交换,这种交换的结果便是死亡。有意思的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曾借《浮士德》中摩菲斯托之口来讲述金钱的交换本性。只是时隔百余年后,金钱作为交换物也已融化在象征符号中,世界的阴影宛如日本电影《千与千寻》中的鬼影憧憧。象征符号交换的不可逆性造成了文化枯竭的现状。我们在如下这段话中可以读到波德里亚难得流露出的忧伤情绪:“我们重新进入了那种贪恋不舍的预言性话语之中、陷入了物品及其表面富裕的陷阱之中。不过,我们知道物品什么也不是,在其背后滋长着人际关系的空虚、滋长着物化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流通的空洞轮廓。我们期待着剧烈的突发事件和意外的分化瓦解会用和1968年的五月事件一样无法预料但却可以肯定的方式来打碎这白色的弥撒。”“白色的弥撒”指的正是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神话。倘若没有诸如1968年学运之类的事件突然爆发,那么消费时代的悲剧将会不断延续下去,直到人们彻底丧失批判维度。然而事件的触发似乎是不可预期的,难怪波氏在西方学界被称作“非乐观性的后现代主义者”,他画出了魔鬼的图形,却并不提示驱魔的路径。这种谨慎一方面来自于符号世界的坚不可摧,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两次世界大战及红色革命的恐怖教训。马克思及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充满乐观地描画了改变世界的道路,却不得不承担起对后世深重灾难的责任(就伯林、哈耶克等自由主义者的角度而言,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元主义是二十世纪灾难的根源)。从而对世界的描述和揭示替代了以往对未来世界或者彼岸世界的勾勒,构成了当代哲学家的显著特征,从绝望中寻求希望是他们的共同主题。2004年9月,德里达的去世让全球媒体聒噪了一番,称为“解构主义的终结”。这一次,波德里亚的去世又将意味着什么?在现代语境下,价值是空洞的伦理符号,任何对于他“卓越”或者“重要”之类的陈述,所传达的仅仅是情感讯息。若套用他的一句名言来说,则是“他在所有地方,也不在任何地方”,而如今他依旧如此。观望着符号的膨胀和消费的扩张始终无节制地继续发生,智者将沉默着退出历史。[法]让•鲍德里亚著:《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4月,22.5元。[法]让•鲍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9.8元。
  •     的确,看这书需要先了解结构主义,但是如果不懂结构,只要读过一本哲学专著(西方哲学),有自己的语言谱系,和分析方法,也可以客观地移情地推测作者语言的表征的指意。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囫囵吞枣
  •     作者在部分教材中叫做鲍德里亚,很多搞文化学文化产业的同学的论文,我看一眼就笑了,建议他们多看看鲍德里亚的书,还有《消费社会》,你们的结论似乎早已被推翻了。你们的批判似乎早已被批判过了。。。
  •     有文化的后现代
  •     波德里亚,值得一读。
  •     各种启发
  •     艰涩难懂,读《生产的终结》,《仿象的等级》,直接跳过《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实在是不好。
  •     这种解构意义上的扯淡书,要是读了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     读得好辛苦,似懂非懂,很有启发。老鲍骑着符号学的马,一手拿着尼采的棍,一手拿着老庄的刀,把整个生产消费系统、政治经济学、时尚、科学、宗教、语言系统、性系统,砍的鲜血淋漓,过瘾。有空得重读一次才成。
  •     被驱逐者的圣经(需要预先熟悉结构主义和法国人类学的谱系,有趣的是列维-施特劳斯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假设多次被拉出来当靶子,以及末章的诗歌观和我自己的不谋而合 ps这居然是一本1976年的书却洞见了四十年后所有那些被我们感受和困住我们的)
  •     从图书馆接着看了两遍,因为准备深入研究,所以买了,研究后现代理论很重要的著作
  •     没读懂,不敢评价,论述的方式很特别
  •     直到现在许多大学老师听你讲这个人的理论,还认为你在用陌生的术语吓唬他。
  •     非常棒。有时间做摘抄。
  •     2016-11-21
  •     改下标记,可以忘掉了
  •     神作,这周早起读它是头等大事!
  •     这本书已经成了我一块砖了orz断断续续读的,明明没懂,每次写现代社会交换与消费就把它拿出来游一下街,尽管自己都知道是在乱扯....
  •     和《消费社会》比起来更形而上些,文风继续撩人(○'ω'○)(○'ω'○)
  •     依旧晦涩,很奇怪我怎么买了这几本书。
  •     读得好辛苦,到后面思路混杂,但是给的启发非常大,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解决了我相当多的困境。
  •     哦天杀了我吧
  •     胡言乱语,浮华浅薄,批判者传染上了被批判者的欣快病。我老的一行方程,顶得上您的一万句修辞……
  •     不管是语言还是思想都有极高的识别度,很独特。
  •     思路清爽,带来的冲击巨大。
  •     说的透彻,堪称大师
  •     抽、象
  •     主观过滤掉法国现代哲学的那些术语之后,还是读起来挺愉悦的一本书。
  •     就是挺好的、。。。
  •     看不懂啊看不懂
  •     2013.12.30
  •     rt多的不说了
  •     与前面的由价值体系的崩塌而生发出的重构意愿的呼唤相一致。价值的自杀或者说死亡馈赠能成功否?
  •     毕业论文一大跪
  •     “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只有0和1的二进制系统那神秘的优美中看到了创始的形象本身。他相信,最高存在的统一性通过二进制功能在虚无中的操作,足以从中拉出所有的存在。”
  •     视角独特
  •     战斗的意识形态学
  •     哎……读不懂
  •     第二张皮肤与画皮……真实与仿像
  •     挖墙角、薅羊毛,厉害啊厉害
  •     学法语已经刻不容缓了。
  •     波德里亚比马克思、福柯等走得更远
  •     迄今看過的最無力且無可能的答案...在這個問題上要是鮑德里亞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就好了。
  •     还能说什么呢。。。要一遍一遍读。。。
  •     “自动木偶与机器人”“我的死亡无处不在,我的死亡在梦想”,“九十亿个上帝之名”,“冷酷的杀手或符号的起义”,“笑话或弗洛依德的经济学幻想”“次级裸体”:鲍叔是真*标题党,这家伙干脆写同人去好了!
  •     2009年8月,读完此书,此书带来的思想冲击过于巨大,开始更加坚定地相信公共语言的能指符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
  •     《生产的终结》一章很精彩。
  •     马克思、索绪尔、齐美尔、罗兰巴特、巴塔耶等人思想的大融合。
  •     有些地方翻译得有些不明就里,但波德里亚所阐述的哲学体系是我们这一辈人理应去了解和接受的,世界在不停地向前发展,科学和哲学亦然,只抱着马哲会觉得在这个世界里越来越困惑。
  •     让·波德里亚,我喜欢的法国人。。。
  •     给文风跪了OTZ
  •     读的好费劲,法国后现代那一批知识分子让我有想学法语的兴趣了。
  •     偏执的海德格尔…比海德格尔更具预言性和批判力,但是相应的又丧失了新的可能性。
  •     就读这么一本小书,感觉比我上四年大学获得的还要多。现行教育存在意义值得怀疑。
  •     没全懂,又炸开了,这剂药有点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