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时间解释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庸》的时间解释学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46104386
作者:夏可君
页数:209页

作者简介

这本研究《中庸》的新作,参考晚近的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以严格的语言学和哲学语法的模式展开字字句句的分析,著者夏可君发现《中庸》每一个语句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时间性相关,从而构成时间性的解释学。在文法学上,作者发现了传统话语书写展开为“话题-说明-引证”的三重基本模式,从而明确了儒学引诗的意义。在哲学文法上,作者指出《中庸》已经有着古典汉语特有的形而上学句法,并且在语言哲学的多个层面上展开了对三重时间性结构的分析,指出自然的循环时间性、历史更替的时间性,以及天命显临的时间性这三元结构与三易(简易、不易和变易)的对应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倾听到了“渊渊其渊”这个诗句中节奏与反节奏的音调,展开了对深渊的独特经验,从而让思想进入了彻底的深渊之思,因此指出渊冲的深渊力量可能冲击传统“中庸”的内在根据,导致《中庸》文本内在的解体,渊之思冲破了传统的中庸中心论。作者进而指出子思子这个文本时间性书写中的内在困难,但这却是个体几微时间性生成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

书籍目录

导论:书写与时间1.时间的书写与《中庸》的根本问题2.时间的解释学与哲学的文法学3.接触文本的法则《中庸》疏解参考书目关键词索引

编辑推荐

《的时间解释学》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

内容概要

夏可君副教授(1969- ),男,出生于湖北,哲学博士。
北京·上苑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毕业。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2003-2004年留学于德国佛莱堡大学。2005-2006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学习。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夏可君不遗余力地翻译、介绍了德国与法国当代思想,尤其在海德格尔,勒维纳斯,布朗肖,德里达,让-吕克·南希等现代德国和法国思想家上有深入研究。同时,夏可君也原发性地回应了西方思想,他从孔子儒学“感通”的思想出发,重新打开了对《论语》解释的可能性,他以哲学的逻辑和思想严格的方式彻底面对文本和孔子的个体生命,又以“剩余的思想”重新打开了《庄子》,激发了汉语思想之新的可能性。他就哀悼与诗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与现代,以及与西方诗学的比较上,有着自己的思考。此外,他对中国古典绘画艺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基督教绘画艺术,以及当代中国艺术都有持久的研究。

章节摘录

在一开始,就标记开始这个时刻,即是书写开始时间性的自身标记。如何开始铭写时间?如何以个体的方式铭刻时间——铭写“我的时间”?个体的书写是何时出现的?这在文明的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谜,它关涉何为个体性的问题,以及个体与写作的关系,关涉写什么、如何写(所谓的显白与隐晦书写的差异)的问题;进一步,则是“写”与“不写”的问题——即书写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问题,个体之不可能性的书写指向生与死之问的时间性差池、死后生命的余存,以及未来之先行的时间性疑难,个体性的形成与书写的时间性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各个文化在轴心时代的开创者,比如苏格拉底、孔子、耶稣等等似乎都是述而不作的这个现象(但犹太教的摩西却是例外),其实隐含着一个时代转变与灾变的症候,如同摩西五经的书写乃是犹太人出埃及的申命之记录,出埃及的过程都是摩西与法老之间以灾变形式呈现的斗法,这即是对灾变之持续的书写。就希腊文化而言,除了悲剧表现个体生命突转的灾变经验,柏拉图围绕饮毒鸩而死的苏格拉底这个哲人展开的哀悼书写——已经是不可能的书写,也当然已经是灾变书写,而且也是余存书写,试图让苏格拉底再次在戏剧式对话中以灵魂不死的形象活过来。中国文化的绝地天通、大禹治水,以及殷商甲骨上大量对灾异的记录,文王的演《易》等等,尤其是中国人对吉凶祸福之最为独特的生命经验,似乎对灾变的普遍性尤为敏感。中国思想的独特性就在于以灾变的情态打开了基本的实际性生命经验的场域,并且与原发的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的经验相关。

图书封面


 《中庸》的时间解释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这样解读 中庸 倒也别开生面;获麟绝笔这事儿还得仔细思量,夏是不是有点过度阐释了啊
  •     飞鸟 骆驼 鱼 打开了三个世界
  •     中庸博大精深 但这本书至少可能分析到了作者的一点点想法
  •     引言那个部分写的好的咂舌可惜虎头蛇尾后面完全撑不住前面所问的东西。
  •     算读过
  •     解释古典文本的力作,作者学识深厚,感触很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