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河西佛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1
ISBN:9787105110049
作者:崔红芬
页数:450页

作者简介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对河西地区存在的西夏时期的石窟、碑刻、出土佛教文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吸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等,着重论述西夏占领河西前的诸政权及夏政权对诸州占领情况,并对学界有争议的“瓜沙回鹘王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原由。对河西地区的寺院和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说明西夏的佛事活动与归义军时期是一脉相承。尤其对学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经济和寺院依附人口等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研究。利用黑水城、凉州和敦煌等地出土佛教文献探讨了河西地区高僧及其相关佛事活动。对西夏僧尼管理机构、僧官设置、僧人师号和赐衣体系等予以关注,认为西夏帝师封号是受吐蕃僧人师号的影响而出现的。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动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范围界定    一、河西概念的界定    二、本选题研究范围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史回顾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一章  西夏对河西的占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西夏占领之前河西诸政权概述    一、凉州吐蕃政权    二、甘州回鹘政权    三、曹氏归义军政权  第二  节西夏对河西诸州的占领    一、占领凉州    二、攻取甘州    三、肃、瓜、沙等州的归降  第三节  对“沙州回鹘”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  河西地区佛教继续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雄厚的佛教发展基础    二、良好的经济条件    三、宽松的民族羁縻政策    四、周邻政权崇佛的影响第二章  河西地区的寺院及寺院经济  第一节  河西地区的寺院    一、寺院及分布    二、寺院赐额  第二节  寺院的佛事活动    一、讲诵经文    二、法事活动    三、各类庆祝活动  第三节  寺院经济的基础及来源    一、寺院经济基础的建立    二、寺院经济来源    三、寺院财产的管理  第四节  寺院的依附人口    一、寺院依附人口的来源及管理    二、寺院依附人口的赋役第三章  西夏僧人及管理  第一节  佛教管理机构及僧官设置    一、佛教管理机构    二、僧官设置  第二节  僧人师号    一、帝师    二、国师    三、法师、禅师  第三节  僧人赐衣  第四节  僧人的管理与义务    一、僧尼管理    二、僧人义务  第五节  河西地区的高僧及其活动    一、河西地区的国师及其活动    二、其他僧人及其活动  第六节  西夏政权与佛教僧团的关系    一、统治者对佛教的扶植和利用    二、统治者对佛教的限制第四章  佛经的翻译及流传  第一节  寺院译经及其分工    一、寺院译经    二、译经分工  第二节  河西地区流行的佛经    一、西夏佛经来源    二、河西地区流行的佛经    三、刊印施写佛经的目的    四、西夏佛经流行呈现民众化的特点  第三节  佛经的用纸与装帧    一、西夏佛经用纸    二、佛经印刷    三、佛经装帧  第四节  佛经中出现的西夏皇帝和皇后尊号    一、皇帝尊号    二、皇帝尊号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第五章  河西地区禅净及观音信仰  第一节  西夏禅修与禅宗的流传    一、河西禅修发展概述    二、西夏遗存禅宗文献    三、河西地区僧俗的禅修    四、西夏禅修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净土信仰及其流传    一、西方阿弥陀信仰    二、弥勒信仰    三、东方药师净土信仰  第三节  观音信仰及其流传    一、概述    二、观音经在河西地区的流行    三、黑水城出土的观音画像    四、河西洞窟遗存西夏观音像及观音变    五、与观音信仰相关的佛事活动  第四节  河西民众信仰兴盛的原因    一、对现状不满意    二、对自然环境的无能为力    三、与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信仰有关    四、净土与观音信仰相辅相成    五、净土、观音等信仰简单易行    六、不同净土信仰互相促进第六章  河西地区的藏传佛教  第一节  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传播的条件    一、吐蕃对河西的统治    二、党项与吐蕃的历史渊源    三、回鹘佛教信仰对西夏的影响  第二节  藏传佛教僧人生活习俗对西夏的影响  第三节  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发展    一、藏传佛经、陀罗尼和仪轨    二、繁荣的藏传佛教艺术  第四节  藏传佛教教派对西夏的影响    一、噶当派    二、噶举派    三、萨迦派    四、宁玛派第七章  河西石窟佛教艺术及其他  第一节  河西地区的佛教建筑    一、河西地区的佛塔    二、石窟建筑形制  第二节  河西地区的塑像  第三节  河西地区的绘画    一、绘画    二、绘画特点  第四节  洞窟题记和供养人所反映的问题    一、洞窟的分期    二、服饰与发式  第五节  西夏艺术的创造者    一、匠人的分工    二、匠人的来源    三、匠人的管理    四、匠人的待遇及义务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崔红芬,1968年生,河北河间人。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本科毕业,先后从事俄语翻译和高校俄语教学工作。200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献(敦煌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8年7月至今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佛教研究,先后在《文献》、《中国藏学》和《敦煌研究》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西夏物质文化》(合译)、《西夏语文学》(合译)和《孔子和坛记》(合译)等。

章节摘录

  国图藏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有一幅木刻“西夏译经图,版画,这幅译经图为我们展示了西夏翻译佛经的场面。史金波先生考证,图上总共刻有僧俗人物25身,两个比较显赫的人物是秉常和其母梁氏。坐在上座的重要人物是国师白智光,即渡解三藏安全国师,他旁边有题款“都译勾管作者安全国师白智光”。他端坐高位,似乎正在讲解什么,右手以手势相辅助,显示出他是译经场译主的身份。在他前面摆放着桌案,上有笔、砚、经书。白智光的左右两侧各有两排僧俗人物,每排各4人,僧前俗后,共16人,旁边也有题款为“相佑助译者,僧俗十六人”,表明他们是白智光的译经助手。其中8位僧人上方写有他们的姓名:北却慧月,赵法光、嵬名广愿、吴法明、曹广智、田善尊、西玉智园、鲁布智云。左右僧人面前有长案一条,上置经卷、笔、墨、纸、砚。从衣着上判断,后面8位为世俗人,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仰视听讲,有的凝神思索。①这幅译经图是当时译经场的真实写照,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对译场分工也有所涉及。  译主、辅译是译经场必不可少的。主译一般由国师或地位较高的僧人担任。辅译人员较多,由僧俗人员共同担当,他们充当证义、润文、刊定、校对和执笔等工作。西夏译经场人员的设置、分工与中原地区的译场有很大的相似性。西夏译经场的特点就是不同民族的僧俗人员参译佛经,可取长补短,保证了西夏译经的质量,与当时佛儒道相融合的大趋势也是一致的。  ……

图书封面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