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政府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6-01
ISBN:9787503643583
作者:瞿同祖
页数:418页

作者简介

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对于书吏和衙役的依赖,以及公堂或衙门内的办事程序等。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全面考察了在清代地方政府正式体制中的非正式人事因素的运作,特别考察了地方精英或乡绅对政府管理过程的参与,深入考察了地方利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的图解。
《清代地方政府》是一本极为重要的书,其目的在于描述、分析并解释清代州县地方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作者也希望此书有助于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并且为官僚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提供资料。他的目的和希望都出色地达到了。
在中国政府及行政的研究领域中,此书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对资料拥有广泛的知识,并具有洞悉内幕的见解,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最低层政府的第一部有意义和可靠的研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瞿同祖先生与中国地方政府传统研究(代译序)/范忠信引 言第一章 州县政府第一节 作为最小行政单元的州县第二节 各级政府之间的行政关系第三节 州县政府的组织第四节 佐杂官员的卑微第二章 州县官第一节 州县官的角色第二节 任职资格第三节 州县官的收入与地方财政第四节 晋升、降级与免职第五节 考绩第三章 书吏第一节 组织第二节 职能第三节 录用、服务期限及升迁第四节 经济待遇第五节 贪赃形式第六节 纪律控制第四章 衙役第一节 组织第二节 职能第三节 地位、征募及服务期限第四节 经济待遇第五节 贪赃形式第六节 纪律控制第五章 长随第一节 长随的种类第二节 职能第三节 地位和招募第四节 经济待遇第五节 贪赃形式第六节 纪律控制第六章 幕友第一节 对行政专家的需求第二节 幕友的种类及其职能第三节 地位和招募第四节 服务期限第五节 经济待遇第六节 监督控制第七章 司法第一节 州县官的司法权第二节 民事案件第三节 刑事案件第四节 审理和判决第五节 错判之惩罚第八章 征税第一节 地丁银第二节 漕粮第三节 杂税第四节 盐税第五节 茶税第九章 其他行政第一节 户口编查第二节 治安第三节 邮驿服务第四节 公共工程第五节 公共福利第六节 教育和教化第七节 祭祀仪式第八节 杂务第十章 士绅与地方行政第一节 作为非正式权力的士绅第二节 “士绅”的定义第三节 士绅的声望和特权第四节 士绅发挥影响力的渠道第五节 士绅家庭第六节 士绅在地方行政中的地位第七节 营私和不法行径第八节 官绅间的合作与冲突结语附录一 本书引据中文文献书目附录二 本书引据西文著作目录索引附录三 本书引据日文著作书目附录四 本书重要名词中英文对照附录五 本书重要名词索引附录六 瞿同祖与法律社会史研究——瞿同祖先生访谈录(王健 撰)附录七 瞿同祖先生学术著作及讲稿目录

编辑推荐

  《清代地方政府》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专著。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的著作,不论是中文、日文还是西文的。

内容概要

瞿同祖老人1910年生于湖南长沙。因与其祖父同在庚戌年出生,故命名同祖。20年代他曾就读于北平育英中学、汇文中学,最后毕业于燕京大学,1945年出国。1965年瞿同祖辞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职,经欧洲返回祖国,现定居北京。其生命历程绕地球一圈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瞿同祖早年喜欢历史,考入燕京大学后主修社会学,后来在云南大学担任教授,能同时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及中国法制史三门课,这得益于他广泛涉猎各门学科,研读正史野史、家训、笔记、小说,博闻强志。尤其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瞿同祖先生与中国地方政府传统研究  (代译序)  范忠信    《清代地方政府》是瞿同祖先生旅美期间的英文力作。因为是讲中国历史的书,翻译难度容易被低估,于是1998年我就主动向瞿老“请缨”翻译。

章节摘录

  因此,监控陋规收费之责任只能落到省级长官们头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像巡抚陈宏谋(1696一1771年)一样,曾试图通过列出许可收费的项目表而废止其余收费的方式来规范此种收费行为。但是,因为各级地方政府都依赖陋规收费维持行政费用,所以每一级官府不得不向下一级官府索要这种陋费。显然,只要上级官员不能约束自己及其属僚们从下级衙门索受陋费,那么对这一陋规加以控制就不可能是有效的州县官们处在一个相当为难的位置上。他们必须找到财路既能向上级衙门交纳陋规费又能满足自己衙门的行政费用。按老规矩,衙门职员们可以与州县官分享陋规费收入。要知道,州县衙门作为地方政府的最低层级,它只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象“庄头”之类的乡间代理人这个中介)从百姓手中征敛陋规费。显然,如果百姓被过度索取陋费,他们就会穷得交不起国税。而州县官的职责又是全额征齐赋税。要监督控制衙门职员,又不得不依赖他们从乡间代理人或百姓手中收取陋规费,这又成为州县官们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将在后文关于书吏、衙役、长随等章节中讨论这一问题。  政府对陋规收费的容忍及制度上缺乏控制,意味着整个陋规收费之事几乎都由州县官们自己安排。人们只能寄望他合理地、有节制地收取。当然,这并不是说州县官可以随意征收陋规费。收费额度不得不受当地所有的人都了解的习惯的规约和限制。交费人愿意交纳在目的及数额上与既定规矩相符的陋规费;如果官员或衙门职员们需索过高或巧立名目,他们也会拒绝交纳。冯桂芬(1809-1874年)曾指出,在江苏句容,人们总是按一个固定的换算率交纳赋税,哪怕市上的换算率已发生变化。如果知县提高换算率,通常会引起骚乱。显然,习惯是使陋规费保持在某一限度之内的制约力量;聪明的州县官只简单地依既定惯例行事。

图书封面


 清代地方政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这本书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清代地方政府的构成、日常功能以及运作过程,涉及了县官、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士绅等各个方面。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关注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的关联,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和法规之间的差异。第二,描述详细,但是史料来源多为笔记、札记(p.4)——不过,这是可以接受的研究方法。第三, 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在被重复地讨论:1)普通百姓如何被政府统治(p.1);2)非正式的制度/政府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与正式的制度/政府相关联的(p.3);3)士绅的权力是如何被整合到社会和政治的秩序之内的(p.4);4)为什么地方政府中制度性的冲突(比如官员之间、官员和僚属之间、官员和士绅之间、百姓与士绅之间)没有导致显著的变革(p.338-9)。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和讨论当下的地方政府,仍是很有价值的问题。第四,作者的argument:1)地方权力只在官吏(正式政府)和士绅(非正式政府)之间分配,因此,清代中国不存在自治(p.338);2)即除了最底层的平民之外,其他阶层都能从这个权力结构中获益,所以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具有稳定性(p.339);3)非正式的制度如何保证efficiency——在中国的官僚体系里面,县官通过雇佣非正式的的僚属,来审查和监督正式的集团,从而降低地方行政中的“非理性”因素;因此,非正式性的因素与官僚政治效率并非不相容——只是在中国,效率差主要归因于组织不善和缺乏协调(p.334-7)。这本书为研究当下的地方政府的结构及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鉴定完毕。
  •     《清代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是瞿同祖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旅美期间的一部力作。该书是一部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清代地方政府的实际构成及其实际运作模式的著作。 瞿同祖(1910-),长沙人,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年赴美国,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员。后去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5年回国,历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湖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封建社会》、《清代地方政府》、《汉代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法学和社会学。正如瞿老自己所说,这本书在兼跨社会学、历史、法律这三个学科领域之间,开创了把法律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的研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体系,它可以被称为“法律社会史”。什么是法律社会史?要搞清楚逐个问题,首先就要摸清什么是法律?瞿老认为,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它与社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因此,研究法律自然要将其至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瞿老将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律”(law in book)和“行动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按他的说法,社会现实与法律条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知道法律的具体效果如何,从现实的社会大环境出发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以这样的观点研究法律史,研究历史上的法律,必然需要从历史上的社会大环境考察历史上的法律,我想,这就是法律社会史的题中之义吧!但是,这样的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都知道:历史学、社会学和法学都是及其深厚的学问,单单研究一方面已属不易,将这三种研究方法合一,难度可想而知。可令我们欣喜的是,瞿先生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的非常优秀。《清代地方政府》全书共十章,分别是州县政府、州县官、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司法、征税、其他行政、士绅与地方行政。从目录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将清朝地方政府切分为若干个单元,通过对不同单元进行观察分析,最终,整个清朝地方政府的面貌就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州县政府是全书的开篇之作,作者通过分析、阐述州县政府的组织、人员及其与上级的关系,来说明当时最小行政单元的概貌,也可以说,本章是全书的总说。之后,作者将清代地方政府分为政府参与者(州县官、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和政府作为(司法、征税、其他行政 ),详细而客观地介绍了地方政府中的各种角色及其行为。比如在书吏一章,作者首先介绍了书吏的组织:书吏是一个人数上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州县衙门重的四种佐助人员之一。一县的书吏人数依辖区的规模而有所区别,多则上千人,少则数十人。他们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而属于不同的组织——六房 。接着,作者又分别介绍了书吏的职能,录用、服务期限及升迁,经济待遇。通过这部分的描述,书吏这一群体的轮廓逐渐凸显出来,读者得以清楚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正如上文所说,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律和行动中的法律,书本中的书吏已然如此,那行动中的书吏又是什么模样呢?作者通过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最后两节,不仅把活生生的书吏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还对书吏在整个地方政府中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呈现。由于入不敷出,书吏的贪赃行为成为必然,各种敲诈、欺骗应运而生,最终使陋规费得以收取。另外,这种获取收入的形式得到了大多数州县官的认可,他们只在程度上对其有所限制,这样,书吏与州县官之间就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关系,州县官既需要书吏依靠其对地方的熟悉认真地为他工作,同时对于书吏的贪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这种贪赃在他容忍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书吏这一单元(政府参与者之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外部关系都通通呈现出来,作者不需在进行额外的分析、解释,清朝地方政府的运作情况也就可见一斑了。士绅是中国古代社会极其重要的一个阶层,想要真正了解清代地方政府的运作机制,士绅的行为及特点是不能忽视的。基于此,本书作者在全书的最后一章分析了士绅与地方行政。 由于中外语言的不同,士绅这个概念容易产生歧义, 它指的是一个阶层——地方精英(local elite),即一种凭借非正式权利控制地方事务的力量集团。 正如作者所说,清代的士绅阶层由官员和取得功名者这两个群体组成,即官绅和学绅。比起其他社会阶层,士绅有更加优越的地位。他们有一种阶级意识或一种集团归属感。他们相互认同,并具有相近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尤其是儒家的价值观)。 在这一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士绅的声望和特权,士绅发挥影响力的渠道,士绅的家庭以及士绅在地方行政重的地位。当然,官绅冲突和士绅的不法行为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纵观全书,作者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将清朝地方政府分割为若干单元,分而述之。但读完全书之后,并没有零散之感,而整个清朝地方政府的原貌也就呼之欲出了。在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央政府的统治并不能深入到最基层,整个帝国的基层民众部分靠州县政府(即地方政府)管治,部分靠里甲连坐进行监督制衡。这种情况使得腐败不可避免,州县官、书吏、幕僚、士绅等权力阶层皆是如此,整个帝国的统治效率及其低下。但是,一味地强调贪赃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清朝的统治是如何维持下去的?作者在结语中说:“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所有这些集团,都在现行体制下获得的最大的回报;惟一例外的是普通百姓。因此,尽管会有紧张,他们却没有兴趣去改变现状。” 这是作者给我们的一个答案。我认为,除此以外,整个权力集团的一些义举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普通百姓的不满,比如地方州县政府的公共工程、公共福利和教育等措施,使百姓有所得,而士绅的一些行为也是如此,这就使得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安于现状。稳定由此得以维持。不仅如此,这本书还使我对什么是社会史产生了新的认识。以往,由于读书不多,我总是认为社会史是与政治史、经济史相对而言的,它们的研究领域有所不同,社会史更加侧重于社会的细节,比如人口、家庭、社会生活等等。但是,《清朝地方政府》这本书使我对社会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是对于过去社会的记录和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那么用社会学的视角对过去的社会进行观察、研究自然是可行的。也就是说,社会史与以往历史学的不同不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在研究视角的差异上。因此,我认为,比起把社会史当作历史学的一个研究分支,把社会史当作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会更加恰当,它是一种方法论,指导着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对历史进行研究,突破当今学界的研究瓶颈。回到本书上来,我认为,用“作者消失了”来评价本书一点也不为过。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详细而深刻地描画出清代地方政府的全貌,没有多余的分析或评论,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平静。作者用他的博学,将我们带回到17到18世纪的清朝,我们因此有幸能够以宏阔、清晰的视角,品味历史的真实与细腻。
  •     读着瞿同祖先生的这本书,禁不住就要潸然泪下了。掰着手指头也可以算的出来,现代中国有几部学术书籍,可以在短短的四百页里,把一朝的基层制度,解析的如此有条不紊。深深懊悔自己过于懒惰,没有早一点认真读过瞿先生的书,不然也不至于长期以来对于制度史一脑子的糨糊状态。尽管此书是被当做法制史而译介的,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它在制度史上的不可动摇之地位。从州县官到书吏、衙役、长随、幕友,也许有人会质疑其均从种类、组织、职能、地位和招募、服务期限、经济待遇和监督控制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有机械的科学分类之嫌,但我们还是要感激涕零,终于有人,可以把这个大家长期以来一直捣糨糊的领域说清楚,起码算是个有效的尝试吧。瞿先生所使用的所谓社会史的研究方式,现在热火朝天,毋庸赘言,恐怕在瞿先生自己来言,并没有刻意的干系吧。在超然的、现代的阐释方式背后,却更加看到一个具有传统儒士色彩的瞿先生,坚持着士大夫们对于吏役的责备眼光。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解决基层构建问题的努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序言里说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不同以往的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著作,我想自己似乎从未看过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这就是第一本……
  •     必读书目了
  •     写书评的个个都是亲爹亲祖宗 看个书你就潸然泪下了 来年出部人权法你是不是还得自断命根?本来想给五星的 现在好了 狗眼已瞎兴致全无 吐血
  •     学术地吹牛X果然轰轰。长很多知识。顺便感慨一下kindle的好处:不知道书有多厚,读着读着就看完了;比几百页厚的书轻多了。
  •     前段时间帮北京市组织部做调查问卷统计,收到最多的反馈依次是“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希望人财物以及政策向基层倾斜”,本书为这种倾向梳理出了历史与制度脉络。《论中央-地方关系》也阐述因各省发展进程不同导致税基差异巨大,强省对中央产生了避税抗税的念头甚至做法。“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除了绝对额度,对待遇的满意程度(相对公平性)其实亦应作为重视与考察的对象。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谁会嫌钱多呢?
  •     看过之后,原来我们社会的现象,已在过去就已经存在,不过是更为体制化和合法化了。更看清了我们现代人的角色,换了名字,有些文化的传统并没有改变
  •     为啥司法行政不分呢
  •     相比现在越来越碎片化的区域研究,我更喜欢像这样60年代出产的大气的作品。瞿老到底在回答什么问题?第一,对照马克思韦伯的现代官僚政府,清代政府的运作有正式形式(州县官)和非正式形式(幕僚、长随、书吏和衙门)相互补充。而非技术型。第二,对比西欧早期的基层政治,清代的基层政府还是一个专制而非自治的政府。这里就需要考察绅士在基层的作用,绅士并非是乡民权力的代表,而是一个与官吏、与乡民之间有冲突、有团结、有庇护的关系的权力团体。
  •     面面俱到,史料扎实,涉及到的许多问题都被别人写成了一本书。
  •     清代 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制断代史
  •     当我们试图认识一项规则时,我们往往需要读懂背后的整套制度。
  •     瞿先生有知识有关怀,清代地方政府不是自上而下任命的官僚体系,但是却反映出行政运作中的种种层级关系,相互制约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乡土社会中的传统运作逻辑与行政关系的异同。推荐!
  •     电子版没读进去,有机会再读。
  •     看过后了解了不少,问题也不少。那样的状况和现在还有几分相似,至少对于下面的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都是好经让下面歪嘴的和尚给念坏了,或许那时的高层比现在的负责些吧,他们没地方跑啊。
  •     好书,适合用于理解清朝的地方政府运作,也适合去理解清代古装剧了
  •     经典好书,犹如一架显微镜,将清代地方政府的生态图表现的如此鲜活,如此逼真。中国大一统政治导致了超级集权政府,这在西方世界里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书中对陋规的介绍也非常到位,“陋规”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因为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办公预算,敲诈勒索平民百姓是被默认的。书中还否定了中国乡镇自治的说法。
  •     居然是范老师翻译
  •     政治法律必读
  •     功力深厚,叹为观止。以为很枯燥,看起来倒是很有意思,毕竟对这方面相当陌生。
  •     同类书中研究较为深入且颇有观点
  •     木有看完……
  •     有新版
  •     这才是法制史的典范!
  •     了解潜规则
  •     看完了,然并卵。
  •     大师风采
  •     一定要评价就三个字:读晚了。不过太经典的问题在于,很多已经是学界常识了。
  •     1)這種書,就是應該要求「理解并背誦全文」啊!2)本書再加上蕭公權那本,好好讀,帝國晚期的基層社會,大概就能稍微理解一些了;3)「所有這些集團,都在現行體制下獲得了最大的回報;唯一例外的就是普通百姓」(頁339),牛逼!4)「體制內正式工」加上「體制外臨時工」,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帝國晚期的基層肯定是一個繁冗的組織啊,再跟我說「小政府」、「鬆散的政府組織」,我真的覺得是在擡槓,沒什麼意思。
  •     必读,必读,必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清代制度史研究扛鼎之作的说法果然是名不虚传。之前读的几本书都脱不了这本的影子……
  •     实在不讨厌社会史
  •     以史为鉴 以古鉴今~很晦涩 啃下来之后却是受益良多
  •     非正式 史料 陋规费
  •     公务员生存指南,嘎嘎。
  •     历史书都是无数的缩略
  •     考察甚是精细,描述为主,数量统计显示为辅。不容易啊。
  •     略嫌单薄
  •     9.2分不是没有道理的,逻辑梳理资料整合能力,膜拜。
  •     看的时候发现好多都在课上听过。暗喜跟男神看过同一本书(×
  •     经典之作
  •     road map
  •     也可参照着看看当下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及结构。
  •     启蒙书之一233333,以后要再重读的
  •     精彩!
  •     了解传统地方政府运作人员与功能结构的佳作。
  •     简明扼要,翻译上乘用心。第二版更佳
  •     详实清楚
  •     详实。
  •     如果刚读研那会看这本书肯定会有一种“哦,原来清朝的政府是这样的啊!“的感慨。其实这本书为整个后来涉及清朝政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一直到现在在学术界也有影响。不过,我现在再看这本书感觉不到新意,因为他说的那些已经成为史学界的常识了。如果不是历史科班的话,看看这本书还是蛮有收获的。
  •     干货。深刻让人理解“一人地方政府”。我觉得中国的乡绅其实和英国的贵族很像,有自己特权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当。(尽管担当的程度不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