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中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08634104
作者:亨利•基辛格,DR. HENRY KISSINGER,DAV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2011年,基辛格、李稻葵、弗格森、扎卡利亚齐聚加拿大,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芒克大辩论,这是一场影响全球的世纪大辩论, 受到广泛瞩目。
在辩论会上,四位全球精英唇枪舌剑——21世纪属于中国吗?中国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经济辩题
中国如何能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只能坐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而无法问鼎世界经济之冠?
中国应该如何管理好巨额的外汇储备?
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金融风险在哪里?如何应对这种风险?
面对环境污染、盲目投资、诚信危机,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外交辩题
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才能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崛起是否会挑战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在处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时,中国的最佳策略应该是什么?
21世纪,中国将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为了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民生辩题
中国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也会越来越大?应该如何解决?
中国民众的声音如何才能被广泛的传达?
中国很快将面临人口红利消失、未富先老的严峻局面,这是杞人忧天吗?
21世纪的中国将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书籍目录

序言//V
引言//XXXV
第一部分 芒克大辩论
21世纪属于中国吗
第二部分 精彩对话
亨利•基辛格对话约翰•盖格尔//61
李稻葵对话约翰•盖格尔//67
第三部分 英文对照

编辑推荐

《舌战中国:21世纪属于中国吗?》编辑推荐:2011年,基辛格、李稻葵、弗格森、扎卡利亚齐聚加拿大,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芒克大辩论,这是一场影响全球的世纪大辩论,受到广泛瞩目。在辩论会上,四位全球精英唇枪舌剑——21世纪属于中国吗?中国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前言

西方知识界发出的挑战李稻葵2011年6月17日,加拿大最大的音乐厅、位于多伦多市的能容纳2 600人的罗伊•汤姆森音乐厅座无虚席,加拿大电视台实况转播。事实上,一个多月前,票在上市后的几天内即销售一空,创下了该音乐厅的纪录。这不是一场流行乐的演唱会,不是世界顶尖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也不是宗教礼拜活动,而是一场辩论会。辩论的主题就是21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作为一个来自于中国的学者,我是辩论会的四个主角之一。我站在舞台上,感到阵阵目眩。这也许是我这个学者这辈子见到过的最大的场面了。我的的确确地被明星了一把。在辩论会的前后几天中,我体验到了Lady Gaga、麦当娜、郎朗的待遇:头等舱从北京飞往多伦多、专门接送歌星和体育明星的超大型SUV把我从机场接到了酒店,加长的林肯又把我从酒店接到了多伦多大学,与他们的公共研究方向的教授们座谈,下午又被送到了汤姆森音乐厅为明星专门准备的单人化妆间,各种酒水、专业的化妆师一一配齐。的确,这是一个集娱乐、学术与公共活动于一身的大活动,这种活动也只能发生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其发达的加拿大,而话题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学者,在西方受过多年的教育,对这种场面我心知肚明,这绝对不是我个人的能力、造诣所带来的,这完全是13亿人口的中国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前进而引发的世人对中国经济的关注。这是一场游戏,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的学术生涯最大的挑战半年前我收到芒克辩论会邀请时,我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出于学者的本性,我是非常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抛头露面。而且,辩论的话题如此之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学者专业研究的范畴,我相信全世界都极少有人能够把这一宏观问题讲清楚。但是我在仔细分析后也感受到责任之重大,面对这样的邀请,如果我们这批根植于中国又有幸比较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科学的、有一定与西方人沟通的能力的学者不能挺身而出,那么对于这种重大话题的诠释权毫无疑问将会拱手让给西方媒体和知识界,我相信这样一个结果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芒克辩论会与其说是个人荣耀的体现,不如说是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实际上是多重的,挑战的第一个方面是要对这个话题有比较全面、力图深刻的认识,对于这一重大话题,学者们在学术研究领域是避免的,话题如此宏大,以至于任何学者都不可能、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框定在这一范围内,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不可能取得进展。 挑战的第二个方面是如何向西方人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尤其是不能让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是一场灾难,而彻底打消西方人的忧虑。挑战的第三个方面是要明确且清晰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让我十分担忧的是,跟我一起辩论的对手是国际政治界和学术界长期仰望的亨利•基辛格博士,也有来自哈佛大学的年轻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以及美国CNN的著名主持人、《时代》杂志的主编法里德•扎卡利亚。在一个西方的国度,用西方人的语言,与西方最顶尖的政治家、学者、媒体精英一起辩论中国的话题,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半年多过去了,回首2011年6月17日的芒克辩论会,我感到无限欣慰。这场辩论会经过精心准备,以及朋友们的支持,我想辩论会是圆满的。这场辩论会的结果也是我事先最期望的,那就是作为辩论会的正方,输掉这场辩论会,但在内容上要赢得观众们的心。为什么要辩论“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芒克辩论会是一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由加拿大巨富芒克本人创办的辩论会。它为什么要在2011年选择“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作为它的辩论话题?这一问题本身太值得我们深思。我看,首先要从西方社会自身找答案。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以来,它对西方社会以及社会根本性的冲击才刚刚体现,西方精英阶层的自信心在大幅下降。当今,西方思想界和政治界都处于混沌状态。我们看到整个西方世界除了德语区以及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的经济体(加拿大、澳大利亚),都陷入了深重的国家信用危机泥潭。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客观上讲需要一代像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那样的政治领袖,推进大刀阔斧的改革,而现在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样的领袖会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在政治领袖出现之前需要一批学者思想开道,奔走呼号,提出一系列指向性非常强、思路非常清晰的改革路线图,这一点现在也不清晰。在西方,我们看不到任何具有凝聚力的思想家提出新的社会共识,指出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发达国家仍将陷入债务危机、财政危机的泥潭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国家信用还将进一步下降,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还将不断地膨胀,而整个西方社会的精英对他们本身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绝对优越性一定会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的情绪在逐渐蔓延。西方知识界的自我怀疑造就了充斥于报刊、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上的激烈讨论和争辩:500年来西方征服世界的历史已经结束了吗?谁是后起者?中国是这种征服游戏的下一个盟主吗?芒克辩论会作为西方世界一流的高端辩论会,把“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作为辩题,请来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大师和实践者基辛格,请来西方知识界最叫座的名嘴、CNN电视节目主持人扎卡利亚,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这当然非常好理解了。 至于我,我始终认为那是个巧合,我只不过是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话题上碰巧出现了。一场我迫切希望输掉的战斗我想我们每一位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事实上都是社会变迁的一分子。我们与自然科学家不同,我们的每一个言论事实上都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社会的变迁。因此,在一定的场合下,我们不得不“违心地”表达个人观点。基辛格在他的新书《论中国》出版之后,接受了各主流媒体的专访,他每次都非常委婉地表达这一层意思。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不自信的西方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西方,是中国很难与之正常交往、合作发展的西方。一个不自信的西方不可能客观地面对中国的崛起,他们对中国的猜疑之心会日益加深。中国崛起的进程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制度变迁必须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解决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要不断地用一种开放的、友善的、客观的态度化解西方对中国各种各样的猜疑,只有这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我想芒克辩论会中心情最纠结的辩手就是基辛格博士和我,我们两个人被分配在了辩论的正反两方,但本质上讲我们都不希望观众得出过于简单的结论。因此,我们所传达出的信息与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有差距的。基辛格博士在他的新书中、媒体采访中都反复强调:他不希望西方的读者们得出中国将会统治世界的结论,他也不希望中国的政治家们得出“中国没戏”的结论。他真实的目的是想让中国与西方都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认识到维系正常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基辛格在辩论会前说,他参加这场辩论会的前提是他要站到反方,即“21世纪不属于中国”,但是他又不希望中国的朋友们把他的观点误解为中国没有希望、中国没戏。因此,他的立场是比较复杂的。而我的处境与基辛格非常类似,但是基本立场是相反的。从内心上讲,我是认为中国是有可能在21世纪实现全面复兴梦想的,21世纪全世界各国中影响力上升最快的国家也许是中国。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是有可能属于中国的;但我担心的是西方观众把这种进步快、影响力上升理解为“霸权”,把21世纪属于中国这一命题等价于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从而打破西方的发展美梦。因此,我精心准备,力图精确地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又希望这个想法使观众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将不会称霸世界,将不会阻碍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也就是说,我真心希望这场辩论的结果是我方失败,从结果上看,我的目标达到了:辩论会结束时,观众们当场投票,结果是多数人不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而且持此观点者比辩论开场前还多。实质性的问题:21世纪,中国如何持续进步芒克辩论会事实上给每一位根植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中国民众回答的好问题:21世纪有可能属于中国吗?如果有可能,可能性一定来自于中国办好自己的事情,从而使中国在21世纪有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们最应该也必须讨论的话题。21世纪初,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经济和政治格局乌云密布、乱象丛生,世界处在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之中,在这种环境下,我想绝大部分民众都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如果中国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站稳脚跟,那么中国将会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逐步恢复到它在几百年前的国际地位,那么中国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呢?基于我若干年来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我认为中国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国人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内容概要

反方——
亨利•基辛格
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论中国》作者
法里德•扎卡利亚
《时代》周刊国际版主编、《后美国世界》作者
正方——
李稻葵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尼尔•弗格森
著名历史学家,《货币崛起》、《文明》作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约翰•盖格尔:军事方面呢? 李稻葵:我不这么认为。要了解中国在过去30年间所发生变革的根源,就必须追溯一下历史。我们必须追溯到170年前。当时,世界见证了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国的传统内向型文化与文明不那么具有创新性,而西方的文化却敢于冒险,很有创新性,有时还会有侵略性。那次对决以当时的中国文化和当时的中国政府彻底失败而告终,即便今天,这对中国人来讲依然是一种屈辱,刺激中国人采取了很多行动,作出很多反应,乃至过度反应。因此,今天中国的变革或者进步的能量就来自这些屈辱。中国的梦想从来就不是寻求报复,也不是努力弱化美国对世界的主导。我们的梦想是实现复兴,即恢复中国古代文明所享有的尊重、地位以及自豪感,比如在唐朝时期。因此中国不是美国的挑战者。在更大程度上,中国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合作模式。 约翰•盖格尔:我们看到中东地区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人们要求获得机遇,要求更多的民主,要求改善人权,要求增加人权。你认为类似的事情会影响到亚洲、影响到中国吗? 李稻葵: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更多的自由以表达他们的想法,要求更多的自由以参与公共问题和公共决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件好事。虽然中国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紧张形势,导致一些社会紧张,也许会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引发一些小问题。这种情况在今后两年或三年也许是无法避免的。我认为,在中国,很多人都充分明白这一点。然而,如果对人民、对孩子们加以反复灌输,让他们看到历史的大图景,也就是告诉他们中国在过去170年间发生的变革,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最终走上了复兴之路。不应该弱化这样一种趋势,不应该出现倒退。因此,人们心里明白,人们有耐心,人们正在期待着变革的到来。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认为不会出现重大问题。虽然我相信将会有一些小的社会问题,甚至某些地方会出现混乱局面,但我认为,继续变革依然是大势所趋。

图书封面


 舌战中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两种精英2011年6月17日,李稻葵、基辛格、哈佛大学年轻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以及时代杂志的主编扎卡利亚一起在加拿大巨富芒克创办的芒克辩论会上对“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进行了辩论。然后看完记录这次辩论的《舌战中国》,看到中西方的所谓意见领袖精英的言论,不免陷入一种悲观。参与论辩的唯一中国人,李稻葵作为中国曾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三位来自学界成员之一。阅读了,李稻葵这样的精英学者带着这种官方立场身份在这种西方媒体论坛的表态后,让人不得不长久良思。虽然议题是“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但是我看来,也许中国应该如何平衡传统和现代化的道路。李稻葵认为中国民智和国情历史,还是需要继承来自儒家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那么也就是说政府依然还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老大哥”的角色。李还表态,大意说追求美国社会那种个人自由不适合中国国情,甚至以新加坡、韩国以及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体制现状来佐证。而实际上互联网时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最小单元,可能变得更小,也许人更加自我,个体的自由追求越来越成为全球的一种潮流。而从政府官员精英阶层得到的这种表态,似乎脱离了民众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不光西方、欧洲再不断的解除限制个人自由的各种制度枷锁,实际上包括日韩台新都在走向这种更加自由的社会。看了《舌战中国》除了对中国目前李稻葵这样的官学精英失望之外,没有别的感觉。另外,书中记录了基辛格这次辩论,也是基辛格历史上第一次公开辩论,他的伙伴还包括他指定的传记作家的观点。他对于中国的观点非常明晰,实用,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邓公。可以感觉到,邓小平、基辛格那个时代,那种依旧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行动来释放信号,基于现实主义的这种观念的政治和经济战略或者观点,完全还能感受到它们的鲜活的生命力,让人印象再次深刻。基辛格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崛起的亚洲地缘政治挑战,经济发展的国内问题以及未来的环境等各种对内治理问题。我想他那本《On China》应该比本书更加值得阅读。同为精英,还是有高下之分。当然李稻葵不可能跟能够与基辛格相提并论,但是从中西两种精英的对比上,可以看到很多问题。当你看到这两种人的代表,两种精英代表在一场辩论或者书中的对比记录,听到他们的言论,你显然知道哪种思想应该是你应该追随和汲取的。再次对基辛格表示致敬。
  •     一个一两个小时的电视辩论居然也弄了一本书出来了,简直是浪费纸张。还是硬皮精装,只有一半是中文,充其量只是一则新闻报道的量,就这样居然也可以以出书?一场关于“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的辩论。反方有基辛格,一个印度裔新闻人,正方是中国专家李稻葵,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其实我觉得论点不应该是“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而是“21世纪中国是否会称霸”,而双方也是围绕这一点展开辩论的。反方是从中国的制度,中国难以吸引、吸收全世界的人才,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角度阐述观点。历史学家从大量的数据证明,只要中国成为最大大市场,仅仅这一点就可以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中国专家就——我其实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在睁着眼说瞎话。中国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表达看法——胡扯!不要说对境外网站的屏蔽,就连国内的各大网站封网、删帖、敏感词——事实上是舆论环境越来越恶劣了。中国的儒家传统,所以中国不会称霸——胡扯!中国儒家早就灭亡!传统毁于各式各样的运动中。中国早就不是什么儒家社会!中国的复兴是恢复到像唐朝那样的地位。——无耻。不批封建社会啦吗?———————————————————————————————这就是代表中国的官方的所谓的专家。睁着眼说瞎话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人品有问题。我已经不是失望,而是愤怒了!
  •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李稻葵先生提到中国未来改革道路时,提到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民众的市场经济理性程度,对秩序和自由的偏好程度,政府的能力。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禀赋,而这些社会禀赋,决定了改革的方向与方式。基辛格博士是我很敬佩的一位外交家和理论家,他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历史上的中国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心理很封闭,而历史上大多时候在全世界都是一枝独秀。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体系,即一个多极的世界。因此,中国不再可能像汉唐那样成为世界的主导。相反,中国必须改变封闭和自大的心态,学会合作与协调,共同促进世界的进步。中国和美国没有可比性。美国之所以主导世界,实际上是坐收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渔利。而21世纪的美国也必须放弃把自己那一套价值观推行世界的固有企图,必须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多元的政治体制。同时,放弃其全球干涉的政策。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要务实和谦虚,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同时,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就只有美国了。未来的世界是多元和多极的世界,很多股力量都必须得到重视。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作为一本辩论实录,其实无言好坏,议题太大,每个小论题都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实质意义,但如果真的展开来辩,估计几天几夜也辩不完,同时也收不回,所以基本来说客观的表现了中美对待中国崛起的各种心态,还算可以
  •     没有大篇章论述,但有不少启发性思考;不是校赛那样斗嘴皮子的辩论。
  •     2011年6月17日,在加拿大罗伊汤姆森音乐厅举办的芒克辩论会,辩论主题是21世纪属于中国吗?基辛格和法里德为反方,李稻葵和弗格森为正方,其实李稻葵是明显的反方,只有弗格森在主张中国主导21世纪。其中涉及不少敏感话题,但不深入,点到辄止,比如中国军事、创新能力、政治体制改革、关于阿拉伯之春和苹果公司创新力、南海问题……围绕经济、外交和民生展开。弗格森认为历史将重演,中国的教育和创新能力都在迎头赶上,而西方的式微给了中国这样的机会,而其他三位从中国面临的国内困局、国际关系、综合实力和文化特征诸多方面分析,中国还不足以主导世界。书后还附录盖格尔分别对基辛格和李稻葵的专访实录。本书有一半是英文原著。
  •     印刷质量和书的内容均很好
  •     基辛格的书还是需要好好看一下的
  •     出版社坑爹。。。
  •     辩论形式的,不错
  •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它追求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     看过了以后觉得还可以接受。这本书完全是纪实型的,含有中文翻译和英文原文。看过之后觉得中国的那位辩论者观点太China,很多观点都不能自圆其说。
  •     就这样吧。
  •     还没看。反正包装是很好的,无破损
  •     从国际讨论中看中国,了解外国人都着重看哪些方面。看了这本书后有一个感觉,我觉得李稻葵一直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一直有所回避似的。
  •     这本书后半部是英文,而且行距较开,印一小册子便可以了,但中信出版社为图利,竟印出一定的厚度,标价39.00元,简直就是坑人。中信经常做这类不要脸的事的。全书两个小时便可阅完,也只有基辛格的观点有些价值,其他人都是些陪客,尤其李稻葵的论述显得极为苍白,真丢国人的脸。千万不要买此书,化39.00元可以买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了。
  •     不算是辩论,更像是脱口秀。仍然,可以一读。
  •     好臭屁啊。而且我总觉得会认为中国崛起的外国人挺拙计的。
  •     四个人在兰克辩论会上的发言词,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太多能出彩的地方,基本正反两方所说的(本书中所出版的)内容也都是现在国内媒体报道的对中国的肯定或否定观点的原因,李稻葵有一定政府宣传机器的目的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当然其他三个人貌似都不是一套话语体系下的。
  •     我们小学生学习和认识中国的好书了
  •     四个辩手中,扎卡里亚仅仅是一个主编,他的那些观点相当肤浅,并且比另外3位都更加的咄咄逼人,水平明显低一档。另外我觉得李韬葵的观点也有些问题。
  •     值得一读~~~~~~
  •     我们经常沉醉在这个幻想中
  •     2013/1/24下午-1/27凌晨,1月24日下午购于亚马逊中国Kindle,19.89元 ,1月27日读完,4星。
  •     题旨太大,空间太小。感觉就像某网“皇帝新装”的恳谈会一样,鸡同鸭讲
  •     通过这本书,除了看清几位大家围绕21世界是否属于中国所展开的辩论之外,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博学,他们的学识比内容更加让我折服!!
  •     都没说透,可能囿于辩论的形式,但李稻葵的序言很多观点你耐人细品
  •     各种偏见,各种担忧。CNN GPS那个印度主播对美利坚的思想的无限热爱及对其它思想的贬低(却又装成客观的评价),那个老头基辛格的担忧,担忧中国变成当时的德国,老头的偏见,认为南海是公海,美利坚鞭长莫及所以只能把它当成公海,哎,可叹。姓李的先生打太极,还好开头的序言还有些意思,把国人知道的些常识又重说了一次,却又那么遮遮掩掩,也不怪他。至于另一个畅销书作者,也仅是想把畅销书变得更加畅销而已,中国市场上的不善于思考的人正是他的消费群体,立场嘛,扯淡,连他自己都会在私下里唾泣他那些说中国好的话,及为什么这样好的话。 总得来说,辩论嘛,都是些浮动,历来真理都不是辩出来的。
  •     五年前的芒克辩论,内容如今也受用,恰逢如今热点问题,也有所思,中信的书,没有必要买太贵也不值,图书馆借阅几分钟就可以翻完的,还是基辛格老道,论中国写得也绝妙
  •     “大人们”说话就是好宽泛。。
  •     好书,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     21世纪属于中国么?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一个简洁的论点在每个人眼中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吧~木有《论中国》那般精彩 却不失为一场难得的舌战好戏~
  •     毫无疑问,一个一党专政的中国肯定是想追求世界主导权的,但是自身实力与外部周边环境都是极大的考验。中国不断崛起是大势所趋,世界多极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一个均势的世界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看看我们的春秋战国一个均势的环境,百家争鸣,欣欣向荣。而到了那些统一的朝代则基本停滞不前,最后不断被从另一个均势世界而来的西方国家所蹂躏,两百年的屈辱史!
  •     这四个人看起来真的是在糊弄一下啊
  •     关于中国的书
  •     @中信出版社 的《舌战中国》不错。基辛格老狐狸,弗格森老厉害,李稻葵老滑头,扎卡利亚老江湖,四老激辩芒克辩论会,老好玩了!但@中信出版社 还是要搞好校对,如57页把RUDYARD GRIFFITHS译成了拉德亚德.扎卡利亚,张冠李戴!还有两三处错,不列了。
  •     很有趣
  •     好水的书只有七十页可看,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改,怎么革。。。
  •     从历史见证者的客观角度来评价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前车之鉴后人之师。
  •     我只能说,在这里看到李稻葵这样的官方发言人一样的学者鹦鹉学舌般反复陈述政府的立场,作为一名国人,真心觉得丢人。这根本就不是独立学者的态度,重复着中国不称霸,中国传统精神,中国儒家礼数的影响,放在当代国际关系里来讨论简直是天方夜谭自欺欺人,逗小孩子呢简直。另外,扎卡里亚作为一名媒体人,看法也不失粗浅和片面,反观尼尔弗格森的逻辑和观点倒是十分清晰有理。当然,姜还是老的辣,基辛格在88岁高龄对国际多元化的前景和中美关系以及反思历史的经验方面还是非常独到而沉稳。另外,对照看了附录的英文,感觉这版的中文翻译还算不错,基本算是到位的,辞通意达。
  •     字数太少,有一些引人发省的言论,但是总量不够.
  •     还不错,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氛围
  •     书里的内容过于老套。
  •     法制在中国有一种被神化的趋势,认为法制是万能的,这值得研究。法制本身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需要相关体系来维系。比如通过政府监管约束财富阶级,通过公众媒体与政府分权约束政府。以及需要解决谁来立法
  •     多看限时免。中英对照。对芒克辩论有了一点了解,四嘉宾对于中国问题的观点还是泛泛而谈。记录一点,《时代》杂志主编法里德·张卡利亚说:(中国)政治改革运动的推进速度很缓慢,也很有限,而且不太真实。随着例如“阿拉伯之春”事件的发生,使中国政治统治难上加难,甚至出现了固步自封的局面。在中国,你在谷歌上输入”茉,莉,花“,将会出现一个空白页,因为中国当局担心所谓的茉,莉,花革命会在中国扎根。如果从整个互联网的情况来看,中国大致有100万人在监控网络,甚至连用手机发信息也遭到了监控。——关于”固步自封“,观今年网络肃杀之态,不多说啥了。。。
  •     纸张质量不错,值得推荐。
  •     整本书真地只要一行概括 www.montdebate.com 辩论双方也一般精彩。稻葵,唉。。咱再回清华练练?
  •     有钱的收藏一下,不想浪费钱的还是阅读电子版吧。针对中国问题一针见血
  •     辩论的投票结果,说明了问题。
  •     一个转型发展问题 一个人口问题 都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面对的问题
  •     感觉一般,李稻葵的辩才也不给力,好多论点都是扯一些不着边的历史……个人感觉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更多利益诉求,也必然会导致一些冲突,所谓因内而无暇称霸实属扯淡。无论如何,中国发展不可估量,但看完此书觉得所谓超越美国主导世界也不太可能。不过在此过程中,实现双边共赢是大势所趋。
  •     有点小失望,不过还好
  •     虽然是小韩他们学院的,但从来没听说过李稻葵老师,所以心里一开始也存了偏见。但坦白讲第一部分的中文序言写得极好,对改革禀赋的分析真的做到了脱离立场讨论规律,将整个说理过程推进到了事实判断层面。 至于后面的辩论部分,结论相同的人论据矛盾,论据相同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场上还有一个跳来跳去夹带私货的中国人,非常热闹啊=。=
  •     快餐书籍 Kissinger 也被拿来消费了
  •     本想用亨利基辛格为标签的,想来还是算了,由于有基辛格的言论,我给了三星。李稻葵的发言make me feel ashamed。
  •     李稻葵在辩论中的话基本没有看的必要。
  •     感觉部分序言是重点,李稻葵先生提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变量:民众的市场经济理性程度,对秩序和自由的偏好程度,政府的能力。这三个因素的社会禀赋又决定了改革的方向与方式。不过后边的序言就很政治正确了
  •     由於只是一場辯論賽,沒有深入展開~~~~~
  •     李稻葵完全心不在焉嘛,说他在竭力在抗拒辩论的胜利亦无不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侧面表现。中国没创意?这话现在我还真不信
  •     泛泛而谈,我想辩论会应该挺精彩的啊,书实在是不怎么样啊
  •     很好的书,很有意义,
  •     纯属浪费钱
  •     大路话一堆。
  •     这本书为芒克辩论的现场实录。讨论的内容围绕中国的未来,尤其以中国在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发展而展开。由于辩题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内容较为泛泛而谈;涉及很多内容,包括历史因素,苏联,印度,地缘政治,金融危机,等等。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消费小书已读。如若需要更为严谨深刻地了解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现状及未来,以及世界格局在21世界的走势,则需要更加专业、更为深刻的书籍。
  •     一本书二十多块,拿到手一看,只有很薄一本,而且里面还有一半内容的重复的,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真是太坑爹。
  •     舌战中国:21世纪属于中国吗?
  •     李稻葵被奚落得好惨的样子。。。
  •     这几个人里面基辛格最厉害~ 观念连贯 也有自己的见解 里面的一些观点对于现在的中国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但是那么薄的一本书 看认真点也就一个小时就看完了 为什么要卖那么贵呢
  •     这也能出书,也是服了,我是奔着基辛格去的,其实就是个视频的字幕翻译
  •     非常非常的短,买实体书非常非常的不值得
  •     找些时间重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