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看台湾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801953155
作者:白岩松,刘爱民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本书取材于央视同名节目《岩松看台湾》,通过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物的访谈纪实,报道台湾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两岸读者增进相互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书籍目录

连战:不可以再自我孤立下去了/2中国国民党中央大楼:一段历史的浓缩/16宋楚瑜:让历史评价大陆行/22柏杨:只有中国强我才会开心/42侯孝贤:重拾台湾电影的最好时光/50台湾的味道:吃不尽的街头小吃/74诚品书店:让读书成为时尚/80问津堂:简体字书在台湾/86高金素梅:为原住民而生/9210l大楼:台湾的骄傲/108西门町:年轻人的天堂/114邓丽君:永远的歌者/118淡水古镇:远的历史近的情/124将孝严:为两岸“三通”贡献心力/128王永庆:为了台湾的前途,要和大陆合作/152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岸相隔,同出一脉/164陈文茜:人生最怕格局小/170台湾志工:寻找快乐人生/194台湾熊猫馆:熊猫的第二个家/20ll证严:以佛心为己心,慈济人间/206慈济骨髓库:血脉相通,爱心入髓/222原住民丰年祭:请听听我的声音/228海上高雄:太平洋上有雄港/234余光中:黄河的声音是我的胎记/238海棠登陆/258跋/262跟强手过招——与东森电视台合作随想/刘爱民跨越海峡的牵手/张玉玲附赠《回望》DVD

编辑推荐

  一幅描绘台湾风土人情的人文画卷,一段珍贵的新闻史实。历时10余天,酝酿近3年,央视东森亲密合作。大陆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入岛零距离报道,“名嘴”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物,采访实录、采访日记、采访手记、采访档案、采访语录,《东方时空》全景式报道真实台湾,首次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内容概要

  白岩松,“岩松看台湾”报道组主持人,1968年出生,内蒙古海拉尔市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93年开始在《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制片人、编委,在《香港回归》、《悉尼奥运》、《北京中奥》、《中国入世》等大型节目直播活动中担任主持人。1997年获主持人“金话筒”奖,并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时10余天,酝酿近3年,大陆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入岛零距离报道,央视东森亲密合作,一段珍贵的新闻史实。  央视“名嘴”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物,《东方时空》全景式报道真实台湾。一幅描绘台湾风土人情的人文画卷。  采访实录、采访日记、采访手记、采访档案、采访语录,全流程多视角展示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细节,首次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一部富有特色的新闻专业案例教材。

章节摘录

  白岩松:主席,一来到这个大楼,首先我们就去七楼看了整个抗日战争  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展览,并且我也听说国民党会做很多的活动,包括研讨  会、学术等等,两岸也会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许多交流,主席先生为什么要急  着推动这样一系列的事情?  连战:我觉得“七·七”是应该纪念的一个日子,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  全面的觉醒和奋起。那个时候敌我两方的条件悬殊,但是我们认为虽然是很  困难,但是为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所不计,所以我觉得这  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一个历史的日子,我们虽然现在庆祝的、纪念的规模并不  是很大,但是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讲过中日的战争,抗战八年,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整个盟军战略的一个  贡献,可以说在大陆击败了200万的日本军队,我们单独地作战四年,我想  这都是很大的贡献。当然,第二,我们在抗战的过程里面,那个时候跟美国  、苏联、英国共同倡导建立了联合国。当然也是因为抗战的关系,所以我们  参加了开罗会议,明白地宣誓了日本所夺取的、所占领的一切的领土跟岛屿  归还给中国。这当中包括台湾澎湖,也包括东北,也包括了让日本无条件投  降,所以我想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    忘记历史就是忘祖  白岩松:我也注意到连战主席会在一些发言中会用到这样一些字词:谁  忘记了这样的历史谁就是忘祖,别人不去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  连战:没错,这就是我刚才叙述了这么多重要的历史的意义,我觉得不  能够忘记。人家不做我还是要做,国民党要做,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民  都希望并支持我们这样做。  白岩松:以您个人的经历来说,尤其这一次阔别了很多很多年重回了自  己的故乡,是否更对这样一段历史格外地关注?  连战:我相信这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特别谈到,台湾自从《马  关条约》以后割让给日本,对我个人来讲,我的家庭是来自于一个民族意识  非常强烈的一个家庭,我的祖父他不但不要当日本人,同时他尽了一切的力  量来保存台湾的文献,撰写了《台湾通史》,同时他把我的父亲送到大陆去  ,参加了对日的抗战,这就是为什么我身为一个台湾台南的人,但是会生在  陕西省西安,这个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为什么我的祖母还安葬在陕西的原  因。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讲,更不能够忘记历史和过去。  P3-4

图书封面


 岩松看台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没看过岩松看台湾这个电视节目,书讲的是2005年连战来访后,央视去台湾采访,电视节目的访谈记录。书很好读,图文并茂,和看杂志相仿,半天就能读完。书中访谈了连战、宋楚瑜、蒋孝严等政治人物,我不是特别感兴趣,就当看报纸一看掠过,也感到台湾的政治味道与大陆很有不同,比如宋楚瑜的亲民党,办公环境是很亲民朴实,记住了亲民党一副对联: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也觉察到,台湾国民党办的抗战展览,图片上看,图片与办展方式都与大陆那么的相似,看来国共真是一家。访谈了柏杨、余光中,看过柏杨的几本书,丑陋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曰灯,不敢说了解,很敬重,怀着八卦的心,想听听他都说了什么,感觉小失望,访谈不是很深入,柏杨晚年不喜写杂文,认为都是没用的,我赞同。忘了谁说的:天天骂这个骂那个的就是骗子,骂完了想办法解决的,你可以考虑跟他走。诗读的少,余光中听过大名,只知道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是他写的。访谈王永庆和证严法师。王永庆讲重视制度,但另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抬很重的东西,放下的时候会很高兴。岩松解读的也好,担子越重,越有成就感。证严法师太厉害了,可谓菩萨,每年骨髓捐赠移植不知救了多少人,他讲看见别人的苦难,那个苦难的人就对你有恩,因为让你知道你比他幸运,所以要感谢他,。介绍了台湾的小吃、诚品书店、101大楼、简体字、邓丽君、台风,台湾正餐店少,诚品书店免费看书没人烦,北京也有,韬奋书店,只是我觉得通宵看书,太伤神,总感觉得不偿失。不过如果我大学时能通宵看书而不是通宵游戏,伤神、伤肾都值。101大楼确实是中国风味的高层建筑,岩松形容有如劲竹节节攀升,我更觉得像一座宝塔,抑或是一把武器,一把杀手锏立在那里。
  •     我对台湾感兴趣,却一直说不清楚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因为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上东吴大学的“老三”,还是大一时的《流星花园》(想来那时主要是大势所趋)?记不清了,总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看杨德昌和侯孝贤的电影,也看《蓝色大门》、《五月之恋》、《夏日的尾巴》、《盛夏光年》、《六号出口》、《练习曲》、《经过》、《最遥远的距离》,看台湾的综艺节目,听苏打绿、自然卷、丝袜小姐、熊宝贝、1976、Tizzy Bac,在图书馆看原版的《广告副作用》,托老师趁赴台开会间隙帮我买《诚品好读》,总之是与台湾能沾得上边的东西。台湾对我来说是有些神秘和好奇的,白岩松说:“这神秘与好奇就与海峡之间无‘桥’而有关。”毕竟信息化的时代,我还是可以有很多途径知道对岸的消息,比如《岩松看台湾》。这是央视05年(我的记忆中似乎比这早)制作播出的一档节目,偶然看到,即被吸引,电视画面中的很多场景包括台湾东森电视台的女主播卢秀芳(嘉宾主持兼导览)都令我印象深刻。此后,“岩松看日本”、“岩松看香港”相继推出,已成系列,但我还是对“看台湾”情有独钟。优酷现在很好很强大,很多老片子都能找的着,某日试着寻一下这部片子,未果。网络上地毯式搜索,失望。知道白岩松出了一本同名书,买一本来解解馋。重温旧梦,我翻开书,循着记忆的线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又展现在眼前,连战、宋楚瑜、柏杨、侯孝贤、高金素梅、邓丽君、蒋孝严、王永庆、陈文茜、证严上人、余光中、诚品、101大楼、西门町、淡水、台北故宫博物院、高雄、垦丁。当年看电视,有感想但稍纵即逝,现在白纸黑字的有依托,记下几个片段:一、《侯孝贤:重拾台湾电影的最好时光》一段对话:白岩松:我看到您身上其实就面临这样一种选择,比如说您刚才说了,嘎纳影展会建立属于嘎纳自己的一个标准,一方面是艺术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最大的市场反馈和观众的广泛接受,可是您说您更偏重于艺术和实验性,我注意到金马奖的颁奖过程中您多次和媒体谈,希望很多导演关注市场,做商业的,主流的东西,为什么这种看似矛盾的话在您身上会同时出现呢?侯孝贤:没有,这本来就是一样,并不矛盾。一个正常现象就是一个地区,主流电影一定要蓬勃,你才有余力去支持所谓的艺术片,因为艺术电影就像生产线上的产品,是要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但是这个产品需要改良,需要研发,需要再实验。艺术电影基本上都是研发性的,因为它的成本不高,这样实验性就会比较强。当实验产品生产出来,感觉新的方式非常不错,它就会跑到主流里面,一个正常的电影工业应该是这样的。……不然的话,光有那些电影(指艺术片),观众是不会接受的,一般的观众没有办法接受。娜斯有篇文章《或者:禁锢与想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艺术电影在西方永远有人投资和制作,一方面是其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从来有这个传统,有钱有闲来鼓励与包容艺术个性与创意;另一方面也跟它的艺术影院系统分不开。艺术影院的观众比较固定,很多有会员制,有固定影讯,其观众的阅读水平高,自己会主动看报章杂志的影评或信息,喜欢与好莱坞商业电影不同的路数和想象力,所以,在艺术影院发行和推广电影,比一般电影的市场花费要低。商业电影要砸钱做广告,而艺术电影会有影评人主动来评。总之,艺术影院和艺术电影的体系跟主流电影是不同的游戏规则,如果完全用商业电影的操作方式去进行,反而会适得其反。在中国,商业电影的体系都很混乱,更不要说艺术电影了。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电影商业大制作和创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也不会像好莱坞那样,可以兼收并蓄,边缘不断颠覆主流,主流又不断从边缘吸收新血。”二、《诚品书店:让读书成为时尚》卢秀芳:他们的经营理念是“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有了诚品书店,嗜好读书的夜猫族不再无处可去,你可以在那里点杯咖啡,喝点冰水,或浅谈聊天,或一人独享时光。如果囊中羞涩,你可以席地而坐,只读不买,看上一天半日,绝不会有人来催促或干扰你。全店的地面一律用实木地板铺就,洁净无尘。只是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此挡了书架,影响其他读者选书和看书。“诚品”的每个书架的下层隔板上,一律嵌着一条告示声明这一点,你只要在书架前一坐下就会看到,提醒你不要只顾自己。白岩松:这么多人过来看书,在大陆也有这样的大学生,其实兜里并没有什么钱,在书店一看就是五六个小时,对这样的人诚品会不会表达不太喜欢的态度?卢秀芳:完全不会,这就是诚品很成功的地方,它完全对于民众采取非常信任的态度,在这个信任态度的支持之下,我们可以看得到台湾民众的一言一行已经变得非常非常高雅,看完一本书之后,这本书完全像新的,连折痕都没有,大家看的时候非常小心。卢秀芳说,在台湾吃口香糖并不只是吃口香糖,有叛逆的感觉。到诚品书店来也已经不仅仅是看书,因为这里有一种优雅的、睿智的气氛,所以看不看书的人都会来。马未都有一次做客《锵锵三人行》,谈到他反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原因是自从免费了,他曾常去的一家博物馆去不了了,每天一大帮老太太在里面做甩手操,蹭空调嘛。三、《台湾的味道:吃不尽的街头小吃》一路跟着秀芳,才知道饶河夜市的胡椒饼是最有名的,从夜市的这头走到那头终于找到了卖胡椒饼的小摊,一看排队的阵势着实吓了我们一跳,队伍足足排出了五六十米,等轮到我们已经过去了30多分钟。白岩松等惊讶的胡椒饼的受欢迎程度,而我迄今为止都为记忆中的画面所震撼。那是当年看电视节目时印象最深的场景,熙熙攘攘的夜市,很市民、很草根,有一个普通的小吃摊,摊前排了那么长的一条队伍,所有排队的人是那么的心平气和。对他们来说,文明是一种习惯。台湾大选后,豆瓣上有篇文章写得不错,名字叫《322之后,大陆再无人敢嘲笑台湾的民主是闹剧》,其中有段话:“我们该为台湾的民主进程感到高兴,甚至自豪。长期有一种言论,认为中国人经历了几千年的专制,不适合也不可能搞民主,即使经济发达的新加坡,港澳这些华人地区,也谈不上什么民主,但是台湾用它这几天堪称伟大的表现历史性的戳破了这一理论,他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不仅在长期的古代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在西方列强的宰割中浴血重生,再次掌握自身命运。而且还能反省自身,鼎故革新,走上人类文明现代化的主流道路,这一切,如果台湾能做到,那理论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证明大陆人不能做到了。”这令我有些启示,为什么我们要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我们毕竟是同文同种的同胞兄弟。也正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一直以来是喜欢把台湾作为一个对手和参照的。选台湾,而不是别的国家,大家那么相似,但却又不是“台湾是我们一个省”那么简单。毕竟有历史的机缘,有体制的不同,有海峡的阻隔。我们常常会把它与整个大陆做比较,我们羡慕和向往对岸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事实上,台湾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台湾有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不过4万多人,相对于大陆的55个少数民族,12333万人是很少的,但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他们热爱自己特有的文化,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并投身到这场保护发扬原住民文化的活动中去,比如高金素梅。我看过的很多台湾电影,导演都会有意识地加入原住民的元素。互相尊重理解,多元和谐共存,是台湾人的理想,他们去做了,我们要学习。我们还要学习连战的亲民,学习国民党党部大楼向民间开放,学习柏杨的爱国(白岩松在书中写到,在采访柏杨先生即将结束时,他们约定等到下次柏杨回河南老家的时候再见,柏杨当时回答很爽快,“好啊!”。孰料那次采访竟成永别,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病逝于台湾新店耕莘医院),学习把101大楼造得那么“中国”,学习台北故宫博物院对文物的保护,学习陈文茜始终寻找大的人生格局,学习台湾的志工制度,学习完全依靠民间善款建立起28万库存的“慈济骨髓库”,学习余光中对中文的坚守,学习东森电视台的专业和高效。这些是白岩松在书中提到的。此外,台湾的高等教育很发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71所大专院校,且名校众多;台湾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做得很好,他们写繁体字,懂得欣赏昆曲,生活精致。台湾的古代文学研究做得很好,可惜有很多成果大陆看不到。隔岸观景,惜在一个“隔”字。很想亲自去台湾走一走,看一看,单车环岛也不过一个星期。高二时我曾在周记中写过一篇《台湾问题之我见》,但恐怕我们的领导者始终没有这样的气量。马英九上台,能否兑现他之前的承诺,尚未可知。而现在,思慕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台湾在那头。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大学
  •     圖書館翻了翻,CCTV痕跡很重啊
  •     随便翻翻。
  •     很官方,一种到处采访的架势,但是作为主持人,内容严肃,深入,关于政治是一大主角,无可厚非。
  •     零六年的台湾,信息量好大,无论哪个领域着眼点依然是两岸关系,主流媒体的亲民专题。
  •     更像是采访记录的文字实录版。
  •     看的一般般!
  •     格局不能太小
  •     过去看,善于问,用心听,还要想,怎么做。
  •       最早喜欢的歌手是刘若英和陈升,他们来自台湾。
      中学时很流行痞子蔡的书,在《雨衣》和《檞寄生》里面知道了台湾有7-11和捷运。
      大二的时候有去台湾大学交流的机会,可惜我成绩不够好,没能拿到资格。
      
      对台湾的了解,大多是来自书籍、唱片和电影,于是那个岛屿在我的眼里变得很文艺。
      
      《卡夫卡不插电》里面声情并茂的年轻人们
      《练习曲》里悠长而朴素的环岛行
      还有书写《爵士春秋》的孙秀蕙娓娓道来的风格
      好像台湾的女生名字都很好听,淑娴啊念真啊秀芳啊
      
      目前大陆已经开放了台湾游,有消息说台湾的大学要开始在内地招生
      我与台湾距离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厦门坐船出海,遥遥的望见对面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我在厦门也尝到了美味的台湾的烧肉粽和蚵仔煎
      
      现在看这本写于2005年的《岩松看台湾》,略显一些过时
      因为这几年的两岸交流已打破了台湾的神秘感与距离感
      但对于初识台湾的人,也是一本好教材
      它代表了一代大陆人对台湾政治、文化与百姓生活的探寻
      这也毕竟是一代大陆人第一次对台湾的亲近与了解
      
      忽然想起高中时就台湾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辩得面红耳赤
      现在谈起小马哥和阿扁,仿佛也就像谈论内地的某个省长某个书记一样
      我希望有一天能去台湾看看
      去看海洋音乐节,去传说中的诚品买书,去咖啡馆里看独立歌手演出
      我还想去成大的校园里看海,去花莲听原住民的歌唱,还要去逛逛台北的故宫
      
      时代不同了,乡愁不再是一道海峡,我在这头,台湾在那头
      
      
      
  •     有钱的话去自由行。不过现在好像只有15天。
  •     又是一本白岩松的游记,总体来说,大陆人对台湾了解太少了,或许我们要感谢那片土地保留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不同媒介还是有区别的,本来是画面挺好,但转成文字,转成文字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文字这种传播方式和画面的区别,可读性大大下降。话说回来,这样的书也只是让人在看过节目之后想翻一翻而已
  •     甘愿做,欢喜受!佛前的灯你不用刻意去点,心中的灯要点亮。
  •     台湾的人物
  •     其实内容还能看看,就是排版乱得可以
  •     在对于台湾的认识上,我们远比不上七八零后的人,年龄的差距是从这里才开始的
  •     喜欢!喜欢白岩松 正直硬汉
  •     可以了解一些台湾的基本情况
  •     只是对话,所以觉浅,只有侯孝贤让人震撼
  •     采访报道集结成册。
  •     这更像是一本台湾人物访谈录,集齐了台湾政,商,文,娱....各色人物,很能开阔视野啊。最喜欢最推荐的是对陈文茜采访的部分,这个女人的魅力让人叹服!
  •     我是通过手机电子书看的,其中很多的岩松访谈录,不知怎地,越看越乏味。
  •     其实内容还不错。但是极为糟糕的印刷和装帧搞得像个盗版书。
  •     这个节目做得挺不错的。
  •     从书的末尾可以看到台湾媒体的高效率和高品质是很值得大陆媒体人学习的。
  •     电视采访的文字版
  •     台湾身上正是有这些文艺的气息 才使这个岛屿美丽好看
  •     搞新闻的人 文字功底都是过硬的
  •     (作者脑残粉。
  •     谢谢!你提供的网站没搜到啊。
  •     从大陆媒体人的体验来看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文化和历史,是一次碰撞,也是一次深刻体验,出去走走,用心感受。
  •     重温这本书,总是很好奇,海峡的另一边是不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     现在看这本书,不知为什麽总有种过时的感觉,其实这就是本快餐书吧…………
  •     还有长长的垦丁公路……
  •     白岩松的视角还是比较独特的。
  •     5月去过台湾后把这本书翻出来读
  •     买的比《岩松看日本》早些,这本书也算厚实些。《岩松看日本》,让我失望的一点就是书里面东西太少
  •     中国继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而核心,历史的宝藏,真正的传承却大部分都流落到台湾
  •     2012.7.4-7.14 非常喜欢岩松看**的这个系列,可惜台湾的视频一直没有找到只好看书。WORD版电子书,图片很少,且文字方面也略有些问题,但不影响这本书的好。借助白岩松的视角,我们需要更加客观的去看待一个地方。看到高金素梅那段不由得想起赛德克巴莱。真想看原节目视频呀。
  •     看了前几篇,后来因为超期就还了。有的电视节目是不适合集结出书的,恰好这个节目就是。没有书的智慧沉淀,又少了电视节目的画面吸引观者的注意,读来颇感乏味,文字的可读性也比较低,信息量不够。三星都略多。
  •     访谈太浅了, 还说了很多场面话,不如不谈。
  •     这不叫岩松看台湾,而是岩松听人说台湾
  •     白岩松眼里的台湾,在读过一些有关台湾文字的时候,看到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眼中的台湾。慈善,政治,生活,可以看到大陆和台湾的共同与不同。
  •     陳文茜將北京比作苍桑厚重的男人,台湾更像是他生命中情断丝连的女人,被命运折磨但又相互左右。
  •     没印象了
  •     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接受难以反抗的命运。凡事换位思考,就能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人了。蒋孝严先生一生的经历无奈但又坚韧。同时发现还是有很多同胞心系大陆的,这种感情深沉而朴实。 在时代更替的今天,台湾也不同往日了,这仅仅是10年间的事而已。
  •     原来真有刘爱民其人……
  •     上午上课时 看同学从图书馆借的 看了 蒋孝严那一段 “大部分人过的是生活,没活出生命来”
  •     体制看(意淫)台湾
  •     了解台湾尚可。
  •     图书馆看到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
  •     虽然是05年出的,但是有很多元素仍是符合现在的状况。而我想了解的台北的人物柏杨,侯孝贤,高金素梅,蒋孝严,陈文茜在这本书中都有出现,喜欢的台北小吃也有,疯狂着迷的诚品书店和问津堂,一直想去的西门町和淡水古镇几乎都快融化我的心了!在每页书底下的小知识也很有趣。
  •     偏政治以及政治人物采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