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僵局下的思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955166
作者:陈孔立
页数:237页

作者简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著名台湾问题研究学者陈孔立,继推出《观察台湾》、《台湾学导论》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两岸僵局下的思考》(九州岛出版社2006年8月版)。
陈孔立先生年逾七旬,至今依然埋首钻研,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心忧天下,时刻关心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关注台湾政局的变化,关切两岸政治整合的未来,而《两岸僵局下的思考》就是值得重视的阶段性成果。
这本著作收录了近四年来的评论和访谈纪录等,散见于报纸、刊物、电视、网络媒体。作者希望留下这些“时代的痕迹”,并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解读政策视角独特
所谓“时代的痕迹”,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验证和参照。当很多真知灼见无法在特定政治条件下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我们就可以切身体会到作者提出建言时的苦口婆心。当然,我们更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治学的严谨以及他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动态的准确把握。
台湾问题研究是一门特殊的领域,有别于一般的政策研究,也不属于纯学术研究。对于台湾研究的特殊性及必须采取的特殊研究方法,陈孔立的《台湾学导论》中已有全面的阐述。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台湾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实政治和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因此,学者专家在“解读政策”时,也要解读台湾当局的相关政策。这是必修课,也是基本功。
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使只是对中共对台政策的解读,作者也有独特的视角。譬如说,对中共十六大以来对台政策的解读,作者就有“包容”、“创新”的高度概括。对台政策的理论“创新”,其实就是对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的更加贴近。作者据此指出,中共对台政策“更加牢固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更加宽容、更加自信、更加果断”。这个归纳对大陆内部的“和平统一无望论”,以及海外对和平统一方针的误解和曲解,都是有力的驳斥。
从作者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苦口婆心、据理力争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悟到,他之所以获得两岸同行和政界高度尊重的原因。
倘若大陆有更多的研究学者,或者从事两岸交流的人士,都能准确领悟中共对台政策的理论创新,对两岸之间的差异性有更清楚的认识,那大陆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且避免理解偏差所导致的战略失误。
历史经验证明,很多重大的战略失误并非是因为政策脱离了实际,而是因为主观因素所使然,包括不太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过程,缺乏讲真话的氛围和激励机制。由此看来,作者在人云亦云的话语环境中坚持实事求是和不唯上的态度,展现了传统读书人择善固执的风骨,殊为难能可贵。
2000年之后的台湾政局激烈动荡,两岸至今仍处于政治僵局状态之中。对台湾政局的观察,包括对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后蓝绿阵营之间的较量和实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对民进党政府的渐进式台独,包括所谓的“公投”、“制宪”、“修宪”,作者都有独到的观察和评论。
研究方法大胆创新
对于国民党对两岸关系的立场潜移默化,以及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扮演的角色,马英九之后的国民党发展路向、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马英九本人的局限性,“王马之争”带来的隐患等等,作者的研判均有预见性。
在“一面倒”的众口一词中,作者坚持己见,对很多似是而非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显得格外突出而鲜活。在一个有明显人治痕迹的决策框架之下,要营造一个讲真话的话语氛围,仍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话语环境需要争取,也需要开拓。在台湾研究方面,尤其应该鼓励人们讲真话,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哗众取宠,不脱离客观实际,不作无事实依据的判断。
对于台湾政治的急速转型,外界观察者极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困扰和迷惑。若要准确把握,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扎实的研究功力,不能满足于既有的研究方法,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或借鉴新的研究方法。这方面,作者给很多后学晚辈竖立了典范。
近些年来,陈孔立先生在研究方法的理论创新方面也是独树一帜。诸如信息论、系统论博弈论的借鉴;诸如政治学理论的引进,台湾学研究体系的创设;诸如提出民进党执政核心任务是“巩固政权”,“省籍动员”是本土势力参与选举的不二法门;诸如台湾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的提出;诸如两岸互动“纳什均衡”(非合作均衡)的概念,探讨博弈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作为打破两岸僵局的方法之一,提出“五解”(了解、理解、谅解、化解、和解)的建议;诸如对台湾主流民意双重性的分析,以及特殊的政治心理和政治心态,作者都强调要“同情的理解”,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同理心。至于书中诸多的思想亮点和真知灼见,则留待读者诸君认真研读,仔细品味了。
台湾问题研究,要有讲真话的勇气,这是笔者拜读《两岸僵局下的思考》之后得出的最深刻体会。在缅怀汪道涵先生的纪念文章中,陈孔立先生数度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语),来形容汪道涵的思想境界。这应该也是陈孔立先生自我期许、自我砥砺的境界。
从《两岸僵局下的思考》一书的出版和书中文字与思想的亮点,人们对陈孔立先生那种睿智和气度,对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真理、努力讲真话,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书籍目录

自 序第一部分 包容、创新的对台政策一、中共十六大对台方针政策(一)解读十六大报告对台工作部分(二)展现最大的诚意(三)“三个可以谈”:突破两岸僵局的关键(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五)手足兄弟的同胞情谊(六)我们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七)尊重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八)平等、尊重与同胞情谊二、新时期对台政策(一)对台战略的理论创新(二)开启两岸关系的机遇之窗(三)发展与统一互不相悖三、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一)一个中国原则是贯穿《反分裂国家法》的基调(二)《反分裂国家法》展现大陆诚意、善意(三)不搞分裂就不必害怕反分裂国家法(四)《反分裂国家法》引起的反响四、和平统一方针(一)和平统一方针面临挑战(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构想(三)遏制“台独”的力量配置第二部分 蓝绿较量的台湾政局一、评民进党(一)“台独党纲”的再包装(二)巩固政权步履维艰——评三年来的台湾政治(三)陈水扁的“国庆演说”(四)陈水扁要走哪一条路?(五)“去中国化”是不会得逞的二、评台湾各类选举(一)2002年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二)2004年“大选”:陈水扁仍有微弱胜出可能(三)2005年“三合一”选举:民众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四)“三合一”选后台湾政局走向三、评国民党(一)国民党是否转向?(二)“王马之争”的联想(三)马英九面临六大挑战(四)对马英九不应期待过高四、评所谓“公投”(一)高雄“公投游行”的观察(二)“统独公投”“缓期执行”(三)“公投题目”的用意何在? (四)“公投”失败意味着什么? (五)台湾有没有权利进行“台独公投”?——答南洋伯先生(六)从“公投”看台湾“民主”(七)关于台湾“公投”的思考第三部分 僵局、互动的两岸关系一、僵局下的变化(一)两岸关系僵局下的变化(二)评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预言(三)泛蓝整合与两岸关系(四)坚持和平统一,反对“和平分裂” (五)民进党当局不想实现“三通”(六)“主权国家”不能“自我认定”二、连宋访问大陆(一)连宋“登陆”的解读(二)为两岸政治对话打下基础(三)“胡连会”开启政治对话(四)寻求两岸的交集三、回顾与展望(一)2005年的两岸关系(二)2006年两岸关系难以改善第四部分 同情理解的民间交往一、同胞的情谊(一)需要“同情的理解” (二)台湾人民的历史伤痕(三)台湾主流民意的解读(四)海的那边是台湾(五)深化交流,增进共识(六)争取台湾民心要落到实处二、历史的记忆(一)台湾光复:大转变的年代(二)关于“台湾光复”的对话(三)“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与“台独”无关(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评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五)寻找台湾的前途与位置?——台北《福尔摩沙特展》观后感三、汪道涵与两岸关系(一)汪老来不来新加坡?(二)一位有使命感的前辈(三)关心两岸人民福祉的长者附录(一)民进党在“大选”中的“省籍动员” (二)民进党新潮流系的政治影响力

编辑推荐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大陆方面决定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到了他发表“一边一国”的论调以后,两岸陷入政治僵局,两岸学者都进行思考,寻求打破政治僵局、争取双赢的途径。   作者将其这个时期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专访报道、访谈纪录等汇编成书,以便留下时代的痕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的思考。的形式。

前言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大陆方面决定采取“听其言,见其行”的态度,我个人做了跟踪观察。到了他发表“一边一国”的论调以后,这个观察就基本上结束了,于是把观察立程汇集成《观察台湾》一书(2003年出版)。此后,两岸陷入政治僵局,两岸学者都进行思考,寻求打破政治僵局、争取双赢的途径。现在把这个时期我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专访报道、访谈纪录等汇编成书,以便留下时代的痕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对台政策:包容,创新从对台政策来说,这个时期正值十六大召开,提出一些新的主张,我有幸参与了“解读”的工作。在前面一组文字中,可以看出,我特别强调的是十六大报告中“尊重”、“同胞情谊”、“诚意善意”这些要点,强调采取“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的愿望,这是我们对台湾同胞的基本态度,首先强调的是“尊重”两字。有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提法,也是尊重台湾民意的体现。“三个可以谈”涉及两岸关系的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一旦双方能够开始谈判这些议题,两岸僵局就可能出现重大的突破。以这些政策主张反复说明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的意愿和决心。

内容概要

陈孔立,男,1930年2月生,福建省福州人,195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长期从事台湾历史、台湾政治、两岸关系的研究。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厦门市台湾学会会长。主要著作:《台湾研究十年》、《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历史纲要》、《简明台湾史》、《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研究十年》、《台湾历史纲要》。

章节摘录

三、体现最大诚意善意。这一点在报告中处处可见,例如,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句话原来钱其琛副总理曾经说过,台湾有不少人认为是善意的表现,可是有人认为未列入正式文件,而表示怀疑的态度,现在由总书记提出,列入党的文件,台湾有人已经注意到它的意义了;又如,指出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这里的善意更加明显;再如,主动提出“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台湾有人已经看到其中的善意了;再如,提出“一个前提,三个可以谈”,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可以谈结束敌对状态、台湾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主张,已经引起台湾方面的重视,特别是有关“政治地位”问题,以前从未涉及,更是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由我们主动提出,当然具有善意;还有强调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重申“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表示“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这里说的“全体中华儿女”,当然包括台湾同胞在内,这说明台湾同胞是祖国统一事业的参与者,我们对台湾同胞寄予很大的希望。这一切说明,我们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它不仅在言论上,而且已经在政策上加以落实,今后必将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出台新的举措,不断地体现诚意与善意,并且落实在行动上。

图书封面


 两岸僵局下的思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陈孔立是台湾问题南派泰斗,凤凰周刊新登的他的《台湾问题南派泰斗忆述》很是好看。作者的观点挺好看,是官方观点的相对透露版。但是编辑实在是窘,几乎是已发表文章或者是研讨会发言的堆积。看了好多篇,说的其实是一个内容,字句都不太变的。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两岸的僵局可能较现在更僵。 刚从挥洒自如的《浮生后记》转过来看,第一部分显枯燥。二三部分好看,最后对民进党执政的评论也有看点,比《忆述》要官方一些。 书的内容可以打四星,挺厦大台研院老师(看了想回去读研的说),编辑让书减色了。 大陆夹在美国和台湾之间,不要被美国的势所压,也不要大国心态,以势压人。 台湾被陆权中心的中国边缘了好多个世纪,想成为世界岛,本土化,民主化。 台湾问题需要大智慧才能解决。
  •     虽然成书在前几年,但最近翻看,很多观点还没有过时。是陈孔立先生治学生涯和对台海局势判断又一力作。
  •     媒体报道的集结。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