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

出版社:科学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030197641
作者:林宁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阐述了产业结构理论,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就电子政务建设对信息产业、农业、制造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通过实证资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了电子政务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针对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和建设模式给出技术层面的设计,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评估思路。
《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可作为政府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从事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设计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言第1章 导论1.1 电子政务基础理论1.2 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1.3 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1.4 电子政务对产业结构提升的贡献第2章 产业结构理论综述2.1 产业结构演变2.1.1 结构演变理论2.1.2 结构调整理论2.1.3 产业结构评述2.2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2.3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3.1 产业结构协调化2.3.2 产业结构高度化2.3.3 高度化与协调化的统一第3章 电子政务理论的产生3.1 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分类3.1.1 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3.1.2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分类3.2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建设3.3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3.3.1 管理形态——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转化3.3.2 行政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化3.3.3 行政过程——由封闭化向公开化转化3.3.4 管理成本——由边际成本递增向边际成本递减转化3.3.5 行政人员——由管理型向管理知识型转化3.4 电子政务与经济发展的协调3.4.1 现代经济发展特点3.4.2 电子政务带动新经济发展3.5 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3.5.1 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因3.5.2 行政改革的行政准备第4章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4.1 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4.2 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4.3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4.3.1 我国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4.3.2 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4.4 电子政务引发的问题与思考4.4.1 数字鸿沟4.4.2 安全与保密4.4.3 信息孤岛与标准化4.4.4 网站建设的前期准备4.4.5 观念更新4.4.6 信息的时效性和公开性4.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发展趋势4.5.1 行政改革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导理念4.5.2 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正在趋于规范化4.5.3 将更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4.5.4 应用系统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强4.5.5 建设重点逐步转向外网建设4.5.6 为民服务成为发展的核心4.5.7 电子政务建设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第5章 电子政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1 电子政务推动信息产业发展5.1.1 造就信息产业商机5.1.2 促进技术进步5.1.3 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5.2 电子政务推动农业发展5.2.1 农业电子政务建设5.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3 电子政务推动制造业发展5.3.1 经济全球化中的制造业5.3.2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机遇5.3.3 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4 电子政务推动国际贸易发展5.4.1 海关电子政务建设5.4.2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第6章 电子政务促进产业经济发展6.1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字园区”建设6.1.1 发展历程6.1.2 基本构成6.1.3 管理特征6.1.4 成功要素6.1.5 数字园区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6.2.1 网上服务和资源整合6.2.2 建设目标和政务网络结构6.2.3 主要措施6.2.4 电子政务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3 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6.3.1 基本情况6.3.2 建设特点6.3.3 阻力与动力6.3.4 电子政务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4 案例的共同特征6.4.1 具备一定的经济、教育和设施基础6.4.2 领导层重视6.4.3 业务流程再造6.4.4 组织结构重塑和政府再造6.4.5 电子政务建设的动力第7章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7.1 平面结构7.2 体系结构7.3 公共监管与服务系统7.4 应用系统7.4.1 应用支撑平台7.4.2 应用系统7.5 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体系7.5.1 网络隔离7.5.2 体系构成7.6 安全支撑体系7.6.1 安全分类7.6.2 体系构成7.7 标准体系7.7.1 技术参考模型7.7.2 标准体系结构第8章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8.1 指导思想和原则8.1.1 指导思想8.1.2 总体原则8.1.3 具体原则8.2 建设规划8.3 业务流程设计方法8.3.1 业务建模过程8.3.2 业务模型8.4 工程管理8.4.1 立项8.4.2 确定监理方及签订监理合同8.4.3 招标投标8.4.4 设计8.4.5 实施8.4.6 测试验收8.4.7 运行、维护及评估8.5 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系统8.5.1 服务架构8.5.2 应用系统8.6 培养高素质人才8.6.1 公务员素质8.6.2 培训的必要性8.6.3 培训特点8.6.4 信息技术培训第9章 电子政务建设评估9.1 评估概论9.1.1 确定建设目标9.1.2 需求转换和分解9.1.3 评估方案9.1.4 影响因素9.2 系统评估方法9.2.1 系统构成和特征9.2.2 项目建设的系统评估9.2.3 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评估附录国外电子政务在税收、邮政、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附录1 税收电子政务案例附录2 邮政电子政务案例附录3 教育电子政务案例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网站致谢

编辑推荐

  《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共分为9章,各章内容重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阐明电子政务建设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及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和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做出评述,提出电子政务和产业结构互动的目标和研究思路。  第2章产业结构理论综述。简要引述产业经济学部分学者的产业结构理论观点,根据这些理论观点简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协调化和高度化及其统一关系。  第3章 电子政务理论的产生。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和行政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这些新的要求,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已经把电子政务建设列入了日程。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促进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建设、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改进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电子政务在加强政府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要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在阐明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评估方法,阐述了逐步形成电子文化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本书共分为9章,各章内容重点如下:  第1章导论。主要阐明电子政务建设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及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和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做出评述,提出电子政务和产业结构互动的目标和研究思路。  第2章产业结构理论综述。简要引述产业经济学部分学者的产业结构理论观点,根据这些理论观点简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协调化和高度化及其统一关系。  第3章 电子政务理论的产生。

内容概要

  林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1999年获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等方面标准化的研究与管理,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

章节摘录

  进行重点稽查,以堵塞和防止增值税纳税中的偷、漏、骗税行为,使增值税管理工作逐步进人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对规模庞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  2000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金税工程二期的建设方案。2001年7月1日,增值税防伪税控发票开票、防伪税控认证、增值税交叉稽核、发票协查信息管理四个子系统在全国全面开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打击偷、骗税犯罪行为,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一,金税工程建成了全国增值税发票监控网,对全国百万元、十万元和部分万元版专用发票进行监管。这些增值税发票占全部增值税发票数量的46%。全国目前已有40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配备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这些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约占全国增值税总量的60%以上。百万元版、十万元版专用发票已取消手工开具,改用该系统开具。通过网络,税务机关可以有效监控企业和税务机关内部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企业已不能够利用假票骗抵税款,不能够隐瞒销售收入(指开具增值税发票部分),基本上杜绝假票和大头小尾票等骗取抵扣问题,确保了增值税链条的完整。同时,也促使企业将销售额如实申报。全国范围内专用发票的交叉稽核和协查,提高了稽查质量,极大地打击和威慑了利用专用发票偷、逃、骗税的不法行为。  第二,认证子系统已部分发挥作用。全国区县级国税局已配备低档认证子系统,对百万元和十万元版专用发票全部进行认证。据统计,目前各地通过该系统发现的假票或不能通过认证的专用发票税款为2亿多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近期已呈明显下降趋势。犯罪分子已很难用一张专用发票骗取1.7万元以上的税款。可以说,系统的运用已初见成效。  第三,计算机稽核系统软件和发票协查软件在北京等9省市已投入运行,经过四个月的运行,数据采集率已经达到99.6%。  第四,国税系统的网络建设已经覆盖了全国区县以上国税机关,形成了总局、省局、地市局、区县局的四级广域网,成为国税系统的网络通信支撑平台。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税务系统在各种硬件配备上也有了一定规模。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基层征收单位2.2万多个,通过计算机管理的纳税户超过1000万,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3万人左右的信息技术队伍,成为整个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金税工程现存的主要问题是采集的信息局限于发票,无法真正实现税控的目的。需要将系统功能拓展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纳税评估等业务环节。因此,在现有金税工程二期四个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业务覆盖全面、功能强大、监控有效、全国联网运行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同时,为了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效率,必须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

图书封面


 电子政务与产业结构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