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ISBN:9787506030359
作者:[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
页数:497页

作者简介

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一书的英文本于1963年出版,17年后再版,其中文译于1989年出版,19年后再版。这一极其接近的再版时间跨度,也许可以表明这本专著的学术生命力。无论人们在这个期间对这本书的褒贬如何,该书所开创的政治文化实证研究的学科领域、以及提出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途径都已经深深地影响和启发了几代从事政治文化研究的学人。可以说,这是一本西方比较政治文化研究方面划时代的巨著,而且,也是一本对该领域研究具有引导指向性的学术成果。

书籍目录

重版译者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此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一种政治文化的研究途径
第二章 跨国研究的政治行为:关于方法的几点考虑
第二部分 政治文化的模式
第三章 政治认知的模式
第四章 对政府和政治的情感
第五章 党派活动的模式
第六章 参与的职责
第七章 公民的能力意识
第八章 公民能力和臣民能力
第九章 能力、参与和政治的忠诚
第三部分 社会联系的政治文化
第十章 社会联系和公民合作
第十一章 组织成员和公民能力
第十二章 政治社会化与公民能力
第四部分 政治文化的几个侧面
第十三章 政治取向中的群体差别
第十四章 五种政治文化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十五章 公民文化和民主制的稳定性
附录
附录一 抽样和样品误差
附录二 采访程序表
附录三 调查政治、生活历史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种政治文化的研究途径  这是一项对民主的政治文化以及维持这一文化的社会结构和过程的研究。人类理性和自由必胜,这一启蒙运动的信念在最近几十年中已两次动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对西方民主必然性的严重怀疑,而我们仍然不能保证欧洲大陆国家会发现一种稳定的民主体制来适应它们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我们也不能过多地希望它们会共同发现一种欧洲的民主制度。  这些怀疑还没有开始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种事件却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前途问题。亚洲和非洲的“国家激增”,以及以前被控制被孤立的民族要求进入现代世界而产生的几乎是全球性的压力,把这个很突出的政治问题置于世界文化未来特征这个大问题之中。文化的变化在世界历史中已获得新的意义。三四百年前,西方对启蒙和控制自然(人们已从中获得力量)的探索已成为遍及世界的进程,而它的发展速度则已从几百年缩短到几十年。  这个正在出现中的世界文化将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已成为今后几十年中公共政策的中心问题。我们已经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我们对文化传播过程的知识对此问题作出预言。实体货物和它们的生产方式在传播中似乎显得困难最小。显而易见的是,西方文化的这些方面,以及它们所依赖的技术,都正在迅速地传播。

图书封面


 公民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政治文化在人类拥有政治生活后便一直存在,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非阿尔蒙德莫属。后现代主义学者就文本研究提出了“双重阅读(double reading)”思想,双重阅读是一种“既忠实又反叛”的两重性阅读方法。即第一次阅读是对占支配性地位的解释进行评论或重复,也就是说,它通过建立同样的假设、重复传统的步骤等,忠实地重复占支配地位的叙述;第二次阅读是通过揭示文本及话语本身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去动摇或解构占支配地位的解释。对于《公民文化》一书进行双重阅读,在“认可加批判”的解读中对于公民文化会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而将《公民文化》中的研究与中国实际联系起来,对于我国公民文化与民主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阿尔蒙德对于公民文化的研究属于行为主义研究范畴——用科学实证方法研究主观性存在(政治文化)无疑是他的一大创举,因为大多行为主义学者是将文化因素直接抛弃的。阿尔蒙德指出“公民文化不是一种现代的文化,而是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文化。”(P5)他依据政治角色在对体系、过程与政策的认知、情感、评价三种政治取向中出现的频率,划分出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与参与型政治文化三种。在他的认识中,政治文化“存在着文化异质性或文化‘混合’的两个方面”。(P20)“公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混合性。它首先是村民、臣民、公民取向的混合。在基本关系上的村民取向、臣民的消极政治取向,以及公民的积极性,这一切都融合于公民文化中。”(P362)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部,纯粹的单一取向的政治文化是不存在的。本书中,公民文化在某些部分指政治文化,在某些部分等同于参与型政治文化;这一混乱或许是作者无意中造成的。以中国为例,我国处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之中,这种转型不是替代,而是两种社会文化的混合——根据传统的礼俗文化特征,我国是倾向于臣民文化取向的;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参与型文化则是必然性要求。传统与现代的割裂是灾难性的,那么它的未来就是二者在“度”的把握中混合。阿尔蒙德在书中指出“政治文化的分裂跟一般文化的分裂是相互关联的(如现代都市社会与传统农村之间的尖锐分歧,工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之间的尖锐分歧)。我们可以想见,在这些迅速变迁与分裂的社会中,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异质性和高度的不持续性,必然会产生心理上高度的混乱和不稳定性。”(P35)我国无疑正处于这种社会转型的“尴尬期”,社会中相对剥夺感、不满与怨愤四处弥漫,国家将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这里透漏出民主与秩序的协调难题,而对其解决之道的探究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根据阿尔蒙德对于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五个民主国家的数据调查研究。他根据公民对于体系输入、输出过程的意愿和能力,将政治文化分为积极的政治文化(参与型)和消极的政治文化(排斥型),在此基础上我把政治文化分为主动的政治文化(自主选择)和被动的政治文化(外力强迫)。将上述四种类型组合可以形成:①主动的积极型政治文化,像美国公民自发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②被动的积极型政治文化,像我国文革时期大多数人被迫卷入大量政治运动中;③主动的消极型政治文化,像本书中德意两国公民主动地选择远离政治;④被动的消极型政治文化,这一种类型在大多数独裁专制国家存在,政府强迫公民远离政治。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中有一种主导性文化取向,但并不排斥其他类型的辅助性存在。制度化与民主化是现代政治的核心特征,我国法理社会的建设则离不开参与型公民文化的扩展(这个过程不排斥臣民文化取向,只是公民取向要居于主导地位)。阿尔蒙德关于公民文化的研究是与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有一事可以确定无疑,即民主政治有赖于参与型的公众,他们利用个体或群体方式表达和代表自身利益。因此,积极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发展,是衡量一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第八版)》,P89)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改革的失败不在于民主制度存在缺陷,而是公民民主文化的缺失——即政治现实与政治文化严重脱钩。我国在民主社会建设过程中,公民参与太少,民主选举仅局限于人大代表选举或其他某一方面——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贿选等问题揭露的就是民主意识的缺失——民主意识属于现代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基石。我国政治文化中存在对权威的顺从,例如中国对于领导人讲话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法律规范的重视程度——存在形式上的民主,缺少民主观念的普及,这是我国民主发展需要反省的。“公民文化似乎特别适合于民主的政治制度。它不是民主政治文化的唯一形式,却是与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最协调的形式。”(P368)——这里的公民文化等同于参与型文化。中国政治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公民有渠道参与到政策的输入、输出过程中来,在此基础上公民文化与民主实践相互强化;需要警惕的是大众的政治冷漠,因为这种沉默或许会造成“平庸的恶”——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具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公民文化》对于在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公民与精英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洞见,即“相对来说,政治对公民并不重要,这是一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机制通过一系列政治取向的不一致使政治精英处于制约之中,但又不至于过分制约而使他们无所作为。”(P350)我们知道,精英主义是一种社会现实——社会分工与个人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民主的作用就在于对精英的制衡——会给政治精英形成一种压力,必须考虑政策的适用范围与可接受性,否则公民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报复”。这也表现出民主的无奈,因为民主的结果居然是精英主义——一定程度上,这与人口的不断膨胀有着必然的联系,直接民主的成本不断升高,使代议制民主成为一种可操作性选择。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刻才可以理解卢梭的共和国与康德永久和平的民主国为什么都是“小国寡民型”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普通公民可以控制精英,而且这种控制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它得到精英和非精英所共同认可的规范的支持”。(P141)阿尔蒙德指出公民文化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与工作环境的重要影响——政治社会化在此期间有形或无形地进行着。之所以认为我国参与型公民文化缺失,表现出严重臣民文化取向与传统的价值理念根深蒂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不排除我国威权型政治体制对其形成的影响。“上访”无疑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现象,把问题的解决寄托于领导的公正贤明,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又表现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人治思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使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积极的公民文化,中西部以臣民文化为主,而村民文化基本不存在——因为中国独特的体制使政府控制深入到最底层。根据中国政治文化的地区差异,我们可以得出经济生活水平对于公民文化的取向有着根本性地决定作用——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受教育程度是书中调查数据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影响着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意愿及其能力。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伯林“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影子,公民能力的缺失在于教育的弥补——使其自由。那么这种教育差异的背后会不会是阶层的差异?将阶层作为影响公民文化取向的重要因素是否更加合理?我们可以将受教育程度理解为受教育越高,对于政治信息的掌握越充分(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仍然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等掌握必要的信息——也就是说,在当下,受教育程度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的意愿和能力的影响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阶层对于公民参与的影响依然举足轻重——更多地意味着资源与能力的优势与否。在对《公民文化》进行解构解读中不得不提出疑问——该书构思于上世纪50年代末,调查进行于1959年到1960年;当时美国国内种族歧视严重,关于美国的调查数据中是否包含黑人、拉美族裔等?书中高比例的关于他人的信任与合作意向是否只局限于白人?在当下,美国人口族裔比列中白人占60%左右,拉美族裔稳步增长,种族多元化无疑会对美国主导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就此进行新的调查研究或许会更有现实意义。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异质性共同发展——即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个体、民族甚至国家的存在感与价值感受到忽视,在全球化的步调中退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求意义。因此,对于书中五个国家进行重新思考是必要的。因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横向比较,缺少纵向比较;即使二十年之后作者《重访公民文化》问世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当时大背景仍然是冷战中的两极对抗(差异不大)——而冷战结束后,国家相互依赖加深,以上五个国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再研究可以就政治文化的变迁得出有益的结论。例如,书中德国对于政治的低参与度与其二战后强烈的负罪感密切相关;在当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公民文化也发生了不同往昔的变化。读完全书,被阿尔蒙德深刻的洞见与严谨的调查分析所折服。那么,本书的意义在于为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了公民文化方面的建议。在世界各国民主建设的滚滚洪流中,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是少走弯路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书中页码为以下版本,《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张明澍译),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2014年)】
  •     政治学经典著作,将政治文化概念引进政治科学。虽时过境迁,此书的建立在非凡的理论功底基础上,展开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和很多结论性的东西仍然厚重。着重探讨稳固的现代民主政体所需要的混合型政政治文化,即公民文化。
  •     距離成文已經過去了快半個世紀,很多其中的理論我們早已熟悉。首推了政治文化的研究路徑,區分了三種公民文化及其作用與相互影響,通過五國五千人的調查,剖析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闡釋公民文化的作用並分析原因,以及與民主制度的關係。如此龐大的訪問量,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結合,今日看來仍讓人佩服。看過的阿爾蒙德的兩本東西都不算好讀,不知道是翻譯還是原文的問題,亦或是信息量、數據太龐大而閱讀時無法完全吸收,看到最後頗有歹戲拖棚之感。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里程碑作品
  •     十分注重统计和分析。阿尔蒙德也的确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     很学术
  •     =L= 总之很厉害啦,数据很庞大。有些地方总觉得前后矛盾了?没仔细看。论文写掉了就好。(乱写的评论)
  •     此乃政治 科学 的典范作品
  •     看完了,用的时候再买
  •     只是用最基本最简单的数据和方法就作出了经典
  •     研究政治文化的开山与经典之作 可结合普特南,英格尔哈特的著作一起看。
  •     结构功能主义
  •     调查写的还是好的
  •     距離成文已經過去了快半個世紀,很多其中的理論我們早已熟悉。首推了政治文化的研究路徑,區分了三種公民文化及作用與相互影響,通過五國五千人的調查,剖析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闡釋公民文化的作用並分析原因,以及與民主制度的關係。如此龐大的訪問量,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結合,今日看來仍讓人佩服。看過的阿爾蒙德的兩本東西都不算好讀,不知道是翻譯還是原文的問題,亦或是信息量、數據太龐大而閱讀時無法完全吸收,看到最後頗有歹戲拖棚之感。
  •     五颗星是是原著应得的;但这个翻译,真是匪夷所思。
  •     随处可见的“输入”与“输出”。深受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影响~
  •     政治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实我主要关注的是谈及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所以其实除了对数据的分析之外,导论和最后的结论部分参考价值还是挺大的。
  •     政治学经典著作,将政治文化概念引进政治科学。虽时过境迁,此书的建立在非凡的理论功底基础上,展开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和很多结论性的东西仍然厚重。着重探讨稳固的现代民主政体所需要的混合型政政治文化,即公民文化。
  •     很不被国内学者待见的一本书 老&冗长
  •     翻译,是个问题。
  •     政治学实证,主要在看方法。书是好书,但是这翻译实在让人无力。
  •     不习惯读冗长的实证研究报告
  •     读了大半个学期总算是把它连读带翻地看完了,果然对这种定量分析的著作还是需要提高阅读兴趣啊。。
  •     我们缺的就是这种实证的研究及其得出的理论,总是代人民发言,空洞虚伪
  •     让人惊叹,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