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个好东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2302273
作者:闫健
页数:269页

作者简介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收录的访谈,大体上包括了俞可平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政府创新、全球化、公民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等;也反映了俞可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如增量民主、动态稳定、民主治理、多元社会、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 1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 00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 01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017? 现代政治学的功用 / 025? 不要害怕全球化 / 031第二部分 增量改革与中国发展? 当代中国问题的探索 / 037?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增量民主与善治 / 042? 走向善政和善治之路 / 055? 善治,使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 / 063? 积极实行增量政治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068? 政治发展更要软着陆 / 083? “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 / 094? 在反思中深化改革 / 111第三部分 政府创新与善治?政府应成为创新表率 / 127? 俞可平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评价善治与善政 / 131? 学术机构给政府评奖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 148? 决策智囊解读善政之道 / 156? 地方政府创新轻叩善治之门 / 161? 推动地方政府创新 / 166? 地方政府创新尤需鼓励 / 169第四部分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市场经济,需要培植市民社会 / 181?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 184?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兴起 / 191? 动态稳定与和谐社会 / 210? 公民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223附 录 俞可平与中国改革政治学研究 / 236

前言

  谢寿光社长数度敦促我将近年来的一些访谈辑集出版。他的想法不无道理,因为访谈的问题往往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访谈者面对媒体也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故而,访谈录倒不失为集中展示学者观点的一条捷径。我不是那种明星型的学者,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经常的情况是,当记者访谈的问题也正是我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时,我便欣然接受采访;或者当觉得某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时,我便主动向编辑记者约访。由于这个原因,我的访谈文章并不多,这个集子差不多收录了我的全部访谈。  我把这个集子起名为《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我2005年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不少读者可能会问:民主是个好东西,这还有什么好说吗?是的,这有很多话可以说,而且应当好好说一说。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们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他们的权力要受到公民的制约,他们不能为所欲为,还要与老百姓平起平坐、讨价还价。单这两点,很多人就不会喜欢。当然,他们不喜欢也不会明说,而会说,民主怎么不符合国情民情,民主的条件怎么不成熟,公民的素质怎么不行;或者说,民主的毛病是如何如何的多,民主会带来多少多少的危害,等等。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民主确实会使公民走上街头,举行集会,从而可能引发政局的不稳定;民主重视政治的过程和程序,它使一些在非民主条件下很简单的事务变得相对复杂和烦琐,从而增大政治和行政的成本;民主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协商和讨论,常常会使一些本来应当及时做出的决定,变得悬而未决,从而降低行政效率;民主还会使一些夸夸其谈的政治骗子有可乘之机,成为其蒙蔽人民的工具,如此等等。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或者如一位著名政治家讲的那样,民主是一种比较不坏的政治制度。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是一种保障主权在民的政治制度,它只是人类众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不能取代其他制度去规范人类的全部生活。民主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不是万灵药,不能包医百病,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甚至常常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问题都无法解决。但民主保证人们的基本人权,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民主不仅是解决人们生计的手段,更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更契合人类自身固有的本性。即使有最好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民主的权利,人类的人格就是不完整的。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民主可能破坏法制,导致社会政治秩序的一时失控,在一定的时期内甚至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民主也可能破坏国家的和平,造成国内的政治分裂;民主的程序也可能把少数专制独裁者送上政治舞台。所有这些,都已经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并且还可能不断再现。因此,有时民主的代价太高,甚至难以承受。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不是民主本身的过错,而是政治家或政客的过错。一些政治家不了解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不顾社会历史条件,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切实际地推行民主,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些政客则把民主当作其夺取权力的工具,以“民主”的名义,哗众取宠,欺骗人民。在他们那里,民主是名,独裁是实;民主是幌子,权力是实质。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是无条件的。实现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顾条件而推行民主,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政治民主是历史潮流,不断走向民主是世界各国的必然趋势。但是,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则是有条件的。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不仅与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而且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公民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何以最小的政治和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的民主效益,需要政治家和民众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也是一种政治艺术。推进民主政治,需要精心的制度设计和高超的政治技巧。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尽管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任何人和任何政治组织,都无权以民主的化身自居,在民主的名义下去强迫人民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民主需要启蒙,需要法治,需要权威,也需要暴力来维护正常的秩序。但是,推行民主的基本手段不应当是国家的强制,而应当是人民的同意。民主既然是人民的统治,就应当尊重人民自己的自愿选择。从国内政治层面说,如果政府主要用强制的手段,让人民接受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制度,那就是国内的政治专制,是国内的暴政;如果一个国家主要用强制的手段,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接受自己的所谓民主制度,那就是国际的政治专制,是国际的暴政。无论是国内专制还是国际专制,都与民主的本质背道而驰。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我们来说,民主更是一个好东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最近胡锦涛主席又进而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是说,没有民主,就既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现代化,更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优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不照搬国外的政治模式。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上面说了这么多,都是对书名的解释。最后,我还得就本书的内容说几句。本书收录的访谈,大体上包括了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政府创新、全球化、公民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等;也反映了我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如增量民主、动态稳定、民主治理、多元社会、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等。由于是访谈文章,主要对象不是专业学者,而是普通读者,所以不太注意学术规范,而重在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对一些问题也多是点到为止,不能做充分论证。十分感谢采访过我的编辑记者和发表这些访谈的报纸杂志,许多媒体朋友不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富有见地,事实上我与他们分享着本书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也要再一次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本书的编者闫健同志,不是他们的催促和帮助,就没有本书的出版。  俞可平 于京郊方圆阁 2006年5月20日

内容概要

  俞可平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浙江诸暨人。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现为绍兴文理学院)政史专业,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1985年获中山大学哲学硕士,198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毕业,获政治学博±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教授,曾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校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治理-善治既是现实的政治实践,也是一种反映政治现实的宏观理论,同是还理一种分析政治现实的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比起其他的传统政治分析方法来,治理与善治方法具有自己明显的优点。首先,它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其次,在分析政治发展时,它比其他方法更加全面;再次,它体现了发展的方向。用治理和善治方法分析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主要关注其治理的环境,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治理的结构,如政府机构及其在中的角色、政党

章节摘录

  二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什么关系  记者:当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有很大影响,马克思本人还被英国广播电台(BBC)的听众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这种情况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有什么样的关系?  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之所以成为人类进步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源泉,根本原因在于它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仝世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事实上它对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份关于该城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特里尔人有两件事特别引以为豪。一是,特里尔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罗马帝国的重要都城,并因此被誉为“欧洲历史的博物馆”;另一件事是,特里尔出了一个名叫马克思的伟人,他在特里尔长大后走出特里尔去改造世界,整个世界确实也因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记者: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我们通常提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俞:我们通常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般地说,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所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呢?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尊严和福利,就是解放全人类,就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就要讲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立场;坚持马克思土义,首先就必须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

图书封面


 民主是个好东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第一次听说俞可平,是看了他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次读了他的访谈录,可以说是对于他的大多数观点有了一个比较粗浅的了解,从中也收获了很多。  关于俞可平教授的主要观点,金太军和闫健写的《俞可平与中国改革政治学研究》一文中归纳的非常全面。这篇文章附在本书的最后,也算是对俞可平教授全书观点的大汇总。  我认为俞可平教授比较出彩的几个观点如下: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起了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同时,这个目标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胸怀,这既体现在共产党人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又体现在对待人类文明成果的态度上。  2、解决“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方法就是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即决策指令信息与决策效果反馈信息不走同一条通道,必须建立多通道的决策指令和决策效果信息反馈机制。  3、民主除了实质性的概念——人民当家作主,还有一个程序性的定义:民主是公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机制。没有制约机制,民主就是空话,毫无意义。  4、民主是个好东西,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实现民主需要一些代价,甚至是痛苦的代价,而且民主还是有条件的。民主不是说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  5、中国应采取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涵义:改革需要借助已有的“存量”;改革的结果是“增量”,而不是推倒重来;过程渐进而缓慢,是突破而非突变;实质是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是重要突破口。要点: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是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现代的动态政治稳定机制。  6、政府要从“善政(Good Government)”逐步走向“善治(Good Governance)”。善治的本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其过程的本质就是还政于民。善政九要素:民主、法治、责任、服务、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廉洁。善治十要素:合法性,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法治,即法律史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透明性,指政治信息的公开性;责任性,指管理者对自己行为负责;回应,指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有效,指管理效率;参与,指公民政治及其他社会生活参与;稳定,指国内和平、生活有序、居民安全、公民团结、公共政策连贯等;廉洁,指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公正,指各个公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上平等。  7、动态稳定理论,即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实质是根据多数公民的一员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打破现状,用新的平衡代替旧的平衡。具体来说,只要不违法,公民有什么不满就可以说,可以申诉,甚至说一些使政府不高兴的话,做一些使政府不高兴的事。政府根据公民的合理要求,对政策和制度进行计时的调整。秩序和权威是动态稳定的基本要素,高素质的政治家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  8、改革的推动者和推动因素。推动者:有责任感的党政干部;改革过程中的相对利益受损者;新型社会群体;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推动因素:社会发展本身需要;改革自身的逻辑和惯性;国际竞争的压力。  9、公民社会。建议在显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并从制度上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比如“备案登记、法人登记、公益法人登记”的三级登记注册制度。  10、和谐社会。善治和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善治的建议:扩大公民参与范围,提高参与程度;努力增大政府行为合法性和公信力;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党政权力机关责任性,锻造责任政府;建设服务政府;建设透明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公平的建议:考虑现实条件;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防止经济不公平导致的政治不公平;政府行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一、马克思主义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同义词,我认为这是现实造成的误读。实际上,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追求的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着眼于每个人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是集体主义,相反,我称之为“个体主义”。个体主义并不等同于个人主义,它来源已个人主义,但是追求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可是从希特勒到毛泽东,每一个社会主义领袖都将集体主义纳入体系中来,我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排斥民主,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吸收西方民主的先进经验,努力将社会主义社会变得更加民主。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质量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做的不是否定西方的先进而提出什么“六个决不搞”,而是应该思考如何维护个人利益不受侵害,如何保证个人权利充分实现。现在社会上集体主义死灰复燃,法制被当权者踏在脚下,这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做的事。其实,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和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现实二者的对立,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很多新闻会说,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又热卖了,马克思在西方又被评为什么最伟大的思想家了。正如某华侨所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它告诉我们什么,而在于它不告诉我们什么。正如西方普遍承认的那样:马克思是一个社会学家,一个如同其他社会学家一样的社会学家。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是被西方认可的。但是,认可马克思,认可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不代表认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社会之所以视共产主义为牛鬼蛇神,就是在于我们一直在用百年前的思想指导当下的实践。我们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一个精神病人,胡言乱语又胡作非为。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自从来到中国,就变了味儿了。马克思主义自从成为了统治的工具,就已经死了。一个理论要想发展,首先要能够允许质疑。要知道没有一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要想真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把马克思拉下神坛,然后讨论他的那些理论是正确的,那些理论是错误的,还有什么社会学家的理论也可以借鉴。只有我们将马克思抛之脑后,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才能真正的实事求是。解放到忘掉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真正的忘掉后,也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者了。  二、“善政”到“善治”的困境  俞可平先生的文章中,有些观点我认为,虽然理论上完美无缺,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俞可平先生在所有的改革建议中,都强调政府的主导性,强调政府的“善政”是“善治”的基础。  但是,我没有发现政府自我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来看,政府本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个个政府的官员。政府虽然是长期的,可官员是短期的。这中间就存在着矛盾。如果官员的任期都和政府一样长,那么他们也许还会有“善政”的想法,因为如果不“善政”,出现动荡,自己的利益也会受到侵害。可是,官员任期最多十年,这就导致了官员不是想着如何“善政”,而是考虑如何在任期内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收益。很多短视的行为,只要付出代价的时间不在自己的任期内,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而将烂摊子交给下一任。这或许能够保证政府“不死”,因为前一任的屁股总有后一任来擦。但是这也很难有“善政”。如果“善政”是“善治”的基础,那么也很难有“善治”。  我认为,“善政”并不是“善治”的前提,民众与政府不断的抗争与妥协才是二者的前提。无论是“善政”还是“善治”,一路走来不可能是平和的,必然有着冲突和碰撞,甚至流血和死亡。政府在教训面前学会妥协,公民在教训面前学会抗争,最后二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这时对社会而言是“善治”,对政府而言是“善政”。所以说,“善政”和“善治”是一个状态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
  •     在民主潮流浩浩荡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即便是堂内人士,也发出了“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声音。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一部份人,深受共产主义思想毒害,死守着神坛上的马克思教条,心甘情愿地受专制的奴役。这一小撮人抗拒民主冠冕堂皇的理由竟是: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民主,这世界那个国家没有贪污腐败?民主国家不也有买票,受贿行为吗?面对这样的发难,我的回应是:的确,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真正民主,民主这一种行为,你既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政治制度,也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世上没有真正的民主,犹如世上没有真正的幸福,幸福与否是相比较得出来的,而民主与否,同样也是相比较得出的。从来只有谁比谁更民主,而没有谁最民主的说法,除了非民主的极权主义国家。换个角度思考,这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百分百的幸福,是否我们就不要幸福,永远不要追求幸福了呢?民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理想,需要去学习,操作,实践,民主并不是镇元子院里的人参果,太上老君葫炉里的仙丹,吃下去就马上长生不老。有人要问,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也不见得就能富国强兵,并马上列举出来诸如菲律宾,印度这样的国家。好吧,我们假设民主是一门功课,地球是一个班级,那么每个国家都是一位同学,为什么你要对考90分的美国,英国,德国同学视而不见,而一个劲地要跟考不及格的菲律宾,印度同学相比较,甚至还很得意地报告说,还有一个叫朝鲜的,一个叫古巴的同学考零分?民主这一课,比的是分数。原创于: http://www.skycentre.cn/u/peterlee/archives/2007/246.html
  •     昨天匆匆翻完《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一书。大致的感觉是:一、作者还是有一些想法的,比如增量民主这样的提法,有点意思。二、但是新东西不多,比如“善治”之类的提法,并不新鲜。三、作者的表述体系仍然是不系统的,缺乏学术精神的,因此是难以在国际学术界站住脚的。也因为此,作者几乎没有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通病。四、国外承不承认也不说了,作者的表述方式,国内的人读起来也费劲。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第一次听说俞可平,是看了他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次读了他的访谈录,可以说是对于他的大多数观点有了一个比较粗浅的了解,从中也收获了很多。
        关于俞可平教授的主要观点,金太军和闫健写的《俞可平与中国改革政治学研究》一文中归纳的非常全面。这篇文章附在本书的最后,也算是对俞可平教授全书观点的大汇总。
        我认为俞可平教授比较出彩的几个观点如下: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起了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同时,这个目标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胸怀,这既体现在共产党人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又体现在对待人类文明成果的态度上。
        2、解决“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方法就是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即决策指令信息与决策效果反馈信息不走同一条通道,必须建立多通道的决策指令和决策效果信息反馈机制。
        3、民主除了实质性的概念——人民当家作主,还有一个程序性的定义:民主是公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机制。没有制约机制,民主就是空话,毫无意义。
        4、民主是个好东西,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实现民主需要一些代价,甚至是痛苦的代价,而且民主还是有条件的。民主不是说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民主最实质性的意义,就是人民的统治,人民的选择。
        5、中国应采取增量政治体制改革和增量民主。涵义:改革需要借助已有的“存量”;改革的结果是“增量”,而不是推倒重来;过程渐进而缓慢,是突破而非突变;实质是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是重要突破口。要点: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是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现代的动态政治稳定机制。
        6、政府要从“善政(Good Government)”逐步走向“善治(Good Governance)”。善治的本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其过程的本质就是还政于民。善政九要素:民主、法治、责任、服务、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廉洁。善治十要素:合法性,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法治,即法律史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透明性,指政治信息的公开性;责任性,指管理者对自己行为负责;回应,指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有效,指管理效率;参与,指公民政治及其他社会生活参与;稳定,指国内和平、生活有序、居民安全、公民团结、公共政策连贯等;廉洁,指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公正,指各个公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上平等。
        7、动态稳定理论,即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实质是根据多数公民的一员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打破现状,用新的平衡代替旧的平衡。具体来说,只要不违法,公民有什么不满就可以说,可以申诉,甚至说一些使政府不高兴的话,做一些使政府不高兴的事。政府根据公民的合理要求,对政策和制度进行计时的调整。秩序和权威是动态稳定的基本要素,高素质的政治家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
        8、改革的推动者和推动因素。推动者:有责任感的党政干部;改革过程中的相对利益受损者;新型社会群体;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推动因素:社会发展本身需要;改革自身的逻辑和惯性;国际竞争的压力。
        9、公民社会。建议在显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并从制度上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比如“备案登记、法人登记、公益法人登记”的三级登记注册制度。
        10、和谐社会。善治和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善治的建议:扩大公民参与范围,提高参与程度;努力增大政府行为合法性和公信力;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党政权力机关责任性,锻造责任政府;建设服务政府;建设透明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公平的建议:考虑现实条件;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防止经济不公平导致的政治不公平;政府行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一、马克思主义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同义词,我认为这是现实造成的误读。实际上,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追求的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着眼于每个人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是集体主义,相反,我称之为“个体主义”。个体主义并不等同于个人主义,它来源已个人主义,但是追求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可是从希特勒到毛泽东,每一个社会主义领袖都将集体主义纳入体系中来,我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不仅不排斥民主,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吸收西方民主的先进经验,努力将社会主义社会变得更加民主。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质量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做的不是否定西方的先进而提出什么“六个决不搞”,而是应该思考如何维护个人利益不受侵害,如何保证个人权利充分实现。现在社会上集体主义死灰复燃,法制被当权者踏在脚下,这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做的事。其实,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和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现实二者的对立,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很多新闻会说,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又热卖了,马克思在西方又被评为什么最伟大的思想家了。正如某华侨所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它告诉我们什么,而在于它不告诉我们什么。正如西方普遍承认的那样:马克思是一个社会学家,一个如同其他社会学家一样的社会学家。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是被西方认可的。但是,认可马克思,认可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不代表认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社会之所以视共产主义为牛鬼蛇神,就是在于我们一直在用百年前的思想指导当下的实践。我们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一个精神病人,胡言乱语又胡作非为。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自从来到中国,就变了味儿了。马克思主义自从成为了统治的工具,就已经死了。一个理论要想发展,首先要能够允许质疑。要知道没有一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要想真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把马克思拉下神坛,然后讨论他的那些理论是正确的,那些理论是错误的,还有什么社会学家的理论也可以借鉴。只有我们将马克思抛之脑后,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才能真正的实事求是。解放到忘掉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真正的忘掉后,也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者了。
        二、“善政”到“善治”的困境
        俞可平先生的文章中,有些观点我认为,虽然理论上完美无缺,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俞可平先生在所有的改革建议中,都强调政府的主导性,强调政府的“善政”是“善治”的基础。
        但是,我没有发现政府自我完善的机制。进一步来看,政府本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个个政府的官员。政府虽然是长期的,可官员是短期的。这中间就存在着矛盾。如果官员的任期都和政府一样长,那么他们也许还会有“善政”的想法,因为如果不“善政”,出现动荡,自己的利益也会受到侵害。可是,官员任期最多十年,这就导致了官员不是想着如何“善政”,而是考虑如何在任期内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收益。很多短视的行为,只要付出代价的时间不在自己的任期内,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而将烂摊子交给下一任。这或许能够保证政府“不死”,因为前一任的屁股总有后一任来擦。但是这也很难有“善政”。如果“善政”是“善治”的基础,那么也很难有“善治”。
        我认为,“善政”并不是“善治”的前提,民众与政府不断的抗争与妥协才是二者的前提。无论是“善政”还是“善治”,一路走来不可能是平和的,必然有着冲突和碰撞,甚至流血和死亡。政府在教训面前学会妥协,公民在教训面前学会抗争,最后二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这时对社会而言是“善治”,对政府而言是“善政”。所以说,“善政”和“善治”是一个状态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
      
  •     速读,看了个大概,没啥建设性内容,不好看
  •       
      
      在民主潮流浩浩荡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即便是堂内人士,也发出了“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声音。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一部份人,深受共产主义思想毒害,死守着神坛上的马克思教条,心甘情愿地受专制的奴役。这一小撮人抗拒民主冠冕堂皇的理由竟是: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民主,这世界那个国家没有贪污腐败?民主国家不也有买票,受贿行为吗?面对这样的发难,我的回应是:的确,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真正民主,民主这一种行为,你既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政治制度,也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世上没有真正的民主,犹如世上没有真正的幸福,幸福与否是相比较得出来的,而民主与否,同样也是相比较得出的。从来只有谁比谁更民主,而没有谁最民主的说法,除了非民主的极权主义国家。换个角度思考,这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百分百的幸福,是否我们就不要幸福,永远不要追求幸福了呢?民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理想,需要去学习,操作,实践,民主并不是镇元子院里的人参果,太上老君葫炉里的仙丹,吃下去就马上长生不老。
      
      有人要问,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也不见得就能富国强兵,并马上列举出来诸如菲律宾,印度这样的国家。好吧,我们假设民主是一门功课,地球是一个班级,那么每个国家都是一位同学,为什么你要对考90分的美国,英国,德国同学视而不见,而一个劲地要跟考不及格的菲律宾,印度同学相比较,甚至还很得意地报告说,还有一个叫朝鲜的,一个叫古巴的同学考零分?
      
      民主这一课,比的是分数。
      
      原创于: http://www.skycentre.cn/u/peterlee/archives/2007/246.html
  •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
  •     所谓的“不扣题”,其实我没看出什么新鲜东西,或者新鲜的被剪掉了……
  •     民主是个好东西,也可能是个坏东西!
  •     在很多人的推荐下,读了,但是没感觉,好像没读懂
  •     看不懂,所以新东西很少
  •     文革需要诋毁么?
  •     有些思想当时看来可能有些快了,现在却已公开出现在中央文件里了~
  •     屁话,某些人就自以为是圣人,还要“引导”人民,人民就这么不堪么?
    不赋予国民基本的议政权利,何谈“选择性失明”?
    即便是选择性失明,也比如今的两样双盲要好!
  •     就分数来说,如果只看考90分的那几个同学,忽视了大部分学生不及格的事实,是不是一种选择性失明?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只有在自由引导人民的时候,它才应该登上历史舞台。鼓吹来的民主只会沦为少数野心家的政治工具。
  •     没读完~~
  •     大一嘛也不懂时候买的
  •     访谈成书因形式局限,总有支离破碎之感。 作者认为不能仅仅要求好政府,还要公民社会和政府配合。可是中国有公民社会吗?作者认为有。我以为即使有,也很薄弱。政府会放手不管,或者管的少,留出足够空间让公民社会成长壮大吗?不得而知。 作者认为高压的和谐是静态的,要疏通式的动态和谐才是真的和谐。
  •     欣赏学者型高官:愈可平
  •     有些失望,屁股决定脑袋。深度不够。
  •     = =什么玩意儿! 读了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
  •     增量民主,善治,善政。。。新颖
  •     挂羊头卖狗肉。什么是民主?您跟我讲讲
  •     民主,全球化,公民社会,地方政府政绩非官方评价,治理与善治
  •     俞可平从政治学角度关于民主,治理,全球化等方面的论述,涉及现实问题的讨论!
  •       民主之路,还在上下求索
      
      2012年的两会已经结束,其中的不厚事件最令人瞩目,在我看来,不厚事件实际上也是高层对于改革的一个决心。胡温主政以来,民主之风顿起。2006年,一本《民主是个好东西》悄然入市,引发了很多人对于民主的热议,那么民主是不是个好东西?民主对于当今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的改革如何朝着善政、善治的方向发展?俞可平作为高层文胆,他的论调可以作为我们理解高层民主改革的窗口。在这本《民主是个好东西》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增量民主、渐进式改革的内涵,也可以理解那些激进的和保守的改革,也不适合中国。
      
      胡温政府的任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温总理的答记者问中,我们也能听得出来他对自己、对这届政府的评价。点评政府工作的得失,有利于下一届政府的更好工作。这本《民主是个好东西》是我们回顾政府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参考。从政权的平稳过渡,到对抗非典、地震和举办奥运会,政府的成绩有目共睹。当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环境问题恶化等现状也不容忽视,关注未来的人民同时也把眼光放到了更长远。我们从“民主”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似乎也能得到一些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中国的政治改革也有进步,其中在民主方面更是如此。网络媒体的兴起,让民众的话语权逐步增大的趋势,很多对于政府的监督、对于腐败官员的检举都很快取得了回应;胡温政府也在不断推动网络民主,两位领导人甚至亲自在网络上和网民交流。而在实际政治改革中,乡长公推、干部任前公示以及书中提及的很多政府创新改革都得到了人民一定的肯定。在两会前夕,广东乌坎村事件最终评定,并且选出了自己的领导人,也能说明政府在民主方面的推动。政治改革还需要往什么方向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已经有了,《民主是个好东西》里面提到的“善政”、“善治”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民主进程,都对我们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的访谈中,俞可平教授不仅谈及了他的很多政治学观点,也列举了这些年来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作者倡导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不仅仅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监督,也同时是激发更多学者、民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更好地达到善治的境地。
      
      
  •       对比俞可平先生与其他政治学者的文字,最大的特点便是语言的通俗性。或许,在政治学教授们的眼中看来,这样的文字仅仅适合于学界之外的人士,说它是学术专著,还不如说是一本政治入门读物。但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恰恰在此。
      “民主是个好东西”基本是政治学者们的共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民众的隐约的却又坚定的意识。但是,民主的方式、民主的实现、民主的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等等,确实大众所不曾有些许了解的。如果,人们仅仅明白自己要的是“民主”,但又不知道民主究竟是何物,那么,这些支离破碎的“民主”期望必然导致藐视人权、屏弃法制的“大民主”,汇集成破坏力极大而又易为人所驱使的乌合之众!
      “民主是个好东西”,学者们当然明白它的意涵,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深入人心,通过人们所易接受的语言符号深植于人的思想、意识与行动之中。这样,才称得上富有价值。
      事实上,就政治学学理来说,中国的政治领导人们的对民主的认识并不一定比普通民众深刻。那么,这样一本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解,而在党政领导干部中风行的关于民主的书,便更显其意义。毕竟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之下,从上而下的变革最易发生。
  •     中国到底怎样才能民主?
  •     老生常谈
  •     我觉得很多概念性说法还不错啊。
  •     要勇敢、坚定、执着地表达“民主不是个东西”——别忘了,“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     帝国主义那一套赤裸裸的统治逻辑你以为就是“民主”吗?很大程度上连程序民主都算不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从来不是统治阶级施舍的,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斗争才能得来的,而斗争的结果将是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     算是通俗易懂。读完之后,留在脑中最鲜明的几个关键词,应该是:善政、善治;政府创新;公民社会。确实,公民应和政府共同管理国家,达到善治,两者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民间的各类组织恰恰给公民和政府的冲突提供了缓冲地带;一个发育良好的社会就应该有发育良好的民间组织。国家对私人空间曾经一度蚕食的太厉害,已经到了非撤出不可的地步了。不过,说起公民,想到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历来要么是奴隶,要么是叛徒,“公民”这个词倒还陌生的很。对政治学研究不多,只是单纯的感兴趣,无法从学术上给出多么权威的评价。至少,俞可平教授提出了一些操作化的方法,比起只批评不建设倒是好得多。
  •     实质观点是渐进式改革,观点挺好,操作性没说,但是太罗嗦,废话和重复的太多,读起来不舒服。
  •     中国不需要朋党林立的民主社会。
  •     民主是个骗人的好东西
  •     据悉某条新闻,震惊之余把老余的书拿出来迅速再读了一遍,民主再不好,却是窗明几净;专制再好,却只能雾里看花。。。
  •        读了本比较轻松的书---《民主是个好东西》,是俞可平先生的访谈集,现在看书都已经形成一种“作者依赖”了,之前已经看过俞先生不少的书,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自然不会放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紧跟学术前沿是他一贯的作风,这也是我喜欢看这些书的原因之一吧,毕竟能看懂书中的内容比看那些让我稀里糊涂的书要强。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有可以找出民主的种种缺陷,但谁也不能否认民主总比不民主好,而这也是俞可平先生在序言里所主张的观点,对民主的强调也是俞先生在本书中以一贯之的中心。书中很多观点之前我在很多他的作品中已经接触到了,比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增量民主、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等。俞先生在访谈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解释,比如增量民主就是包括以下四层含义: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有足够的“存量”;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新突破,是对存量的增加;过程是渐进和缓慢的,是一种突破而非突变;实质在于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而善治则是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好合作,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这十大标准。本书还专列一章讲政府创新的问题,包括各大媒体对俞先生就“地方政府创新奖”等问题的采访,应该说这个奖项是俞先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代表工作,虽然很难说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对中国政府创新产生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实际结果表明该项工作是有成果的,且前途无量。就学者而言,不能只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书本中,还应该走出去实践,用实际的动作来影响社会现实,在这方面俞先生给中国的学者们作了个很好的表率。也正是为了更好的推动这项事业,作者才愿意接受这么多的采访来宣传这个奖项。在中国,政府层面的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创新事业发挥着火车头作用,但因为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尽管有,但难以保证,所以俞先生才说政府创新需要鼓励,以此回应那些认为创新乃政府分内之事无需奖励的“非现实主义者”。
       俞先生的这些思想观点和实践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他在接受的访谈中反复阐述这些观点,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远远不够,中国的政治学发展滞后于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也是事实,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者应该更多的接触现实,使自己的理论更好的为现实服务,这样对政治学也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好,都能产生有益的效果。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
      
      编者:闫健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社学的巨大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现代政治学的功用
       不要害怕全球化
      第二部分 增量改革与中国发展
       当代中国问题的探索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增量民主与善治
       走向善政和善治之路
       善治,使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 
       积极实行增量政治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发展更要软着陆
       “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
       在反思中深化改革
      第三部分 政府创新与善治
       政府应试为创新表率
       俞可平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评价善治与善政
       学术机构给政府评奖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决策智囊解读善政之道
       地方政策创新轻叩善治之门
       推动地方政府创新
       地方政府创新尤需鼓励
      第四部分 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市场经济,需要培植市民社会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兴起
       动态稳定与和谐社会
       公民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附录 俞可平与中国改革政治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180千字
      
      
  •     回LS “财团”这个词的翻译有问题。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捐钱的个人所在的那个团体的意思,完全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富人俱乐部的意思。
    这些所谓的“财团”包括这样的组织:比如各种类型的工会,伐木工人工会,汽车业工人工会,电气工程师工会,教师联盟,律师团体,小麦种植者组织,临时工联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翻译为“财团”或者“利益集团”的组织,使用本来用来表达“富人俱乐部”意思的“财团”一词,去翻译一个像临时工联盟这样的组织,我只能说某些人用心真毒。另外这些组织仅仅能够号召大家捐款,不能组织捐款,更没有对其成员的任何捐款强制性,不加解释的翻译为“财团”是某D有意的歪曲和误导。
    举个例子,你要是在美国当一名临时工保姆,加入了美国的临时工联盟工会,你每个月捐了5块钱给民主D,(美国的两大D是自由进退,D费也是自愿捐的,当然数量要受限制,你每个月捐5块钱,在美国这就是D费。)你就成了中国那个被D有意翻译为“财团”的人了。
    再比如你在铁路公司上班,你加入了全国铁路运输网工人工会,这个工会一共有10万名会员,当然工会要交会费,但是根据美国法律任何这类组织的会费都不得用于捐助竞选总统和联邦议会议员,只准个人捐款。你们铁路工人中支持民主D的人较多,大家人个人自愿捐款给民主D的候选人,最后统计下来整个在你们工会的人一共给民主D捐了50万,然后中国官方就不加解释的说美国民主D受到全国铁路运输网这样的财团和利益集团控制,这就是中国式的官方翻译,也是喉舌们长期训练出来的误导技巧。再加上你加入的工会里面必定有部分人有不同想法,他们支持共和D,一共捐助了20万,中国式的报道就会说:“美国的某些利益团体和财团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同时给民主D和共和D捐钱,比如美国铁路运输网就给民主D捐了50万,共和D捐了20万”,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会没有权利控制他的任何成员个人把钱捐给那个D和候选人造成的,中国政府玩弄的这类翻译游戏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美国两D每四年40亿的宣传花费,和中国的那个D所拥有的超级垄断宣传机器相比,美国那点钱不过是个零头而已。
    民主与法治是孪生兄弟吧,司法独立与宪政....但是,在这里,宪法顶个qiu。举例子,宪法的第三十五条...或者说整个宪法都没有真正执行过。这里有个问题,某些组织违宪了,能受到什么惩罚么?我没看到,因为这些组织控制着司法。
    至于你上面的什么诋毁文革之类的话 我就无语了,文革需要诋毁么?
    在我們的國家
      有一種動物--叫「人民」
      它們有嘴,但不能隨便說話
      它們有腿,但不能隨便行走
      它們也有穿衣喫飯的習慣
      但很多不得溫飽
      它們向往自由和尊嚴
      但它們的僕人說:
      你!你已經當家作主了,你還想要什麼?
      於是它們沈默
      專心伺候它們的公僕
      於是它們感激
      用血汗喂肥他們的公僕
  •     有一定可读性,简单易懂,因为是访谈录,有不少地方重复。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原则。善政、善治。
  •     民主是个好东西!
  •     翻过,一股酸味
  •     据我所知,冷战时苏联宣传民主,美国宣称自由。
    楼主这么崇尚民主,但字里行间只是表现对官僚政治的不满,丝毫没有谈民主怎么回事儿啊
  •     没啥意思
  •     学者就是一点讨厌,喜欢用自己的术语。
  •     要回答“民主是不是好东西”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先弄清楚“民主”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民主”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我们用什么变量来衡量它。对于诸如“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善政”、“和谐社会”等词语,统统需要抱有相同的态度。很喜欢书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善政和善治”以及“增量民主”的论述,明确清晰。私以为此书有两个缺点:1-因为是访谈录合集,此书中重复内容较多,适合筛选阅读。2-总结性框架多、概念多、实例少。我法学、政治学的知识背景十分欠缺,没有办法通过这些访谈对产生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建构。P.S.全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民主就像陀螺,必须转,它才能立住,一旦停下它就倒下了。” (联系到了《盗梦空间》里的画面……)
  •     整个就是政治教科书,标题振聋发聩,内容空泛陈旧。
  •     采访内容重复率太高,编排不够凝练
  •     敏感,引起争议的书
  •     一再重复同样的内容,冗长乏味,35块钱,抢钱的书!不值
  •       RT啊
      看了下目录,没仔细看内容~没打算买~
      有些话也不好意思说,也不能随便说,毕竟GFW不是我惹得起的~
      chin.a demo.cracy 是不是那么回事,真正有资格评价的是底层老百姓。
  •     访谈录嘛,来来回回那几句话,内容有些重复,好处是阅读速度相当快,很快就可以翻完了。没有想象中那么红色主旋律,借的话还是可读的。
  •     俞可平先生的访谈录,没什么逻辑性与系统性,很多观点是重复的。但不可否认俞可平教授用平实的语言从学术角度证明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而不是像很多文人墨客一般一味地表明立场。
  •     民主是当今中国热点话题,高民政教授的《中国式民主也是个好东西》”,大家不妨看看,究竟好在哪里?作者认为确实是一个既需要明确归纳概括又需要加以具体解释清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具备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西方式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十分必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民主是个好东西”和“中国式民主也是个好东西”不仅要好好说更要好好做,这才是真正尊重民主与切实搞好“中国式民主”的关键所在。
  •     比想象的好狠多。
  •     至少让我了解一段历史 中国民主路的反复 还是上面不放 下面不理的问题么 分上下本来就有问题 俞可平的研究经历可看出逐渐被体制同化和向官僚集团靠拢的倾向 越做越没意义 虽然接受性反而上升了 不过仍旧是一个有价值的学者 继续看下去
  •     序言值得一读,问题是怎么办?。。。无需多言。。。
  •     我不觉得这本书好,甚至觉得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里面好多访谈的内容和文字是重复的。 个人认为,增量改革和增量民主,没有什么特别新意,所有的改革都是增量的。 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在所有的购书网站上会缺货。
  •     读了一半,缺少激情,找了症状没有开药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