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6-1
ISBN:9787544307222
作者:约翰·麦克里兰
页数:86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以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家和历史为主题,加以活泼流畅的阐释。它是一部简介和写法都不同的政治思想史,上起古希腊,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一应俱全,蔚为大观。它激荡着思想的声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读者在思考挑战的刺激中,洋溢着捧卷玩味的乐趣。
此书在国外出版后,得到学术界与文化界的共同推荐,广大读者如获至宝、交相赞誉,立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书籍目录

导读 鉴古足以知今
前言
编者的话
第一部 希腊人
第二部 罗马人与罗马天主教徒
第三部 罗马人与人文主义者:主权再造
第四部 社会契约理论
第五部 启蒙运动与近代国家的演变
第六部 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七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一):格尔――国家与辩证法
第八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二):社会主义
第九部 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

编辑推荐

  本书首要特色在于文字通俗流畅,所有介绍几乎皆以交谈讨论方式进行,因此口语化程度高,极易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其次,作者比较着重近代及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在800页左右的原稿中,15世纪以后的部分占了600多页,约为全书五分之四强。由于篇幅充裕,因此作者可以从容拒绝现代政治思想的流派,不仅包括了帕累托(Pareto)与弗洛伊德(Freud),甚至还涵盖到莫拉斯(Mauras)与奥克肖特(Oakeshott)。在20世纪行将完全走入历史之际,此书乃是惟一反映这种时代感的政治思想史通论。最后,本书比前两部著作幸运的是,它找到一位出色的翻译者。彭淮栋先生在翻译工作中素有盛名,对此书之翻译显然投入甚多,故译文典雅流畅,可读性强。不过原文比较口语化,译文比较文雅,少了临场对话的感觉,多了洗练的陈述味道。  研究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并培养客观容忍的态度。  ——朱坚章  欲彻底了解和评估政治上的重要大事的现象,必须基于对政治思想史的正确认识。一本良好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国内读者迫切需要的。——吕亚力

内容概要

约翰·麦克里兰(J.S.McClelland)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及加州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出版著作包括《法国的右派:从德万斯特到摩拉斯》与《群众:从柏拉图到卡内提》。

章节摘录

  统治权出于自然  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政治思想,有一个根本要素,是他认为某些安排人类生活秩序的方式是自然的,有些则否。基于他的目的论生物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某几种人类关系才是仿照自然的意旨形成的关系,因而他处理统治权的问题时,关切的主要就是将自然的统治(被治形态)与不自然的形态区分开来。《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在第一章处理奴隶问题的时候,建立自然与否的判定标准。亚里士多德提出有些关系是出于“自然成双”之理,也就是其中一半统治另一半。他认为统治关系存在于一切上下优劣之间的关系里。统治包括统御,包括指挥、引导及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主与奴、夫与妻、父亲与子女、统治者与被治者,都是自然成双之例,理由直截了当,就是缺其一半,就不成另一半。这不只是定义问题而已。当然,没有子女则父亲不成其为父亲,无父亲则子女不成其为子女,但亚里士多德还有个意思,也就是没有一半,另一半无法自足,也无法实现其功能。自然成双者,其中一半统治另一半,必定是两全其美的。人统治动物,就合乎自然。人本乎自然而与野外之兽战争,一如他们与野人是自然处于战争状态的,因此动物被驯养,对动物极为有利。它们一饮一食皆有所出,而且受到主人保护,最重要的是,因此而不受其他人之害。家驯动物带有被拥有的印记,不是其主人者也没有理由害怕它们,因为它们是有家的,你可以假定它们是驯顺的。人也是这个道理。陌生人通常受到这个问题招呼:您哪儿来?因为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们心下知道可以预料他们些什么。有家的人都承认一套风俗与道德,他所来自的那套风俗道德,我们可能知道一点,因而觉得可以放心与他打交道。即使离家非常远的陌生人,也有最起码的家训程度。最令人不安的倒是荷马提到的那些“不知何处冒出来”的,“战争成狂,不认道德,又没有家”的人。安全起见,最好大概是把他们给杀了。

图书封面


 西方政治思想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觉得文科最凄惨的地方就是研究了半天,到最后很可能得出一个,咦? 这东西是不是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呀? 的结论这本厚厚的政治思想史从千年前的柏拉图开始,一路冲到19世纪的帕累托,,,辛苦半天得出一个,,咦? 政治研究好像是没用的嘛 的结论我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差不多是这样,,,前几章看得心跳加速,每翻一页都觉得自己好像更懂政治了,信誓旦旦的决定自己一定要读完这本书做一个懂政治有理想的人,和懵懵懂懂的过去告别但是事情到了穆勒开始把功利主义搅浑就开始变得就有点奇怪了,再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各种主义纷沓而来,互相重叠,互相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里面的某个学派改个名字就是我,我里面的的某个新发展和我其实没有半点关系,,,结果最后的感觉是,,咦? 我到底有没有看过这书啊为了防止一个月后就全忘了,,,赶紧把还记得的写下来柏拉图好像是觉得一个社会里人和人越是像就越是好管,,和自由主义或者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相反启蒙主义相信人的理性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太同意,印象最深的是帕累托的那句 手段才有理性可言,目的没有,,,我个人是不能更同意了,,休谟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大概吧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滩浑水,流派多的要死,互相攻击,搞得跟宗教一样,其中哪些是恩格斯的哪些是马克思的,哪些是列宁发展出来的,完全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加上还要考虑到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可能抱有偏见的可能,或许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阶级” 来理解眼前的世界黑格尔则是神神叨叨的,喜欢自己创造一个词来回答问题,然后再用一大堆模棱两可的词来解释自己创造的词,好像在编词典一样,,,跟我们中国人特别像,,,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我们中国人历来就擅长辩证法,它压根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我是看不出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所以其实黑格尔是中国人,,,卢梭是个神奇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能够证明,被别人管住其实才是你真正的自由,,,还有他对自然啊,纯真啊,童年什么的推崇至今都弥漫在开心网或者校内的那些,,《其实我们都是孩子》,,《你想做我的天使吗》,,,《让我们关上电脑,到大自然里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吧》,,,之类的日志里帕累托则推翻之前一切理论,认为理论只是面具,无非是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精英分子用来影响,控制他人的手段罢了完了,,,其他都不记得了最后有一个整体的感想是,,,似乎每个人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好的,真实的东西,,,擅长推理的人证明推理和逻辑才能让世界变得美好,,,感情丰富的就去证明理智是恶魔的源泉,,,资产阶级证明世界必然有穷有福,这才是自然,工人则证明只有咱们工人有力量,,,额,,这下我也帕累托起来了
  •     在麦克里兰的眼中,是柏拉图发明了正义并且不遗余力地把这个新鲜的概念推销给迷茫的民众,并告诉他们,正义其实和勇气、智慧、节制一样,都是美德的一种。但谁服人们接受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容易。其他的美德在本质上是对实践经验的抽象性表述,对这些美德的信奉和执行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好处——勇气往往可以带来意外的收获,节制可以为将来留有余地,冷静则可避免盲目。正义并没有这样的功用,相反地给人带来麻烦甚至伤害,因为信奉它的人们总是被不信奉它的人们作为伤害的对象。面对这样的困惑,柏拉图似乎颇为苍白地告知人们:正义高于其他美德,是美德中的美德,人们必须承认并且实践它,否则就是卑下和低劣的,并且正义是政治美德,每一个统治者都将依赖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柏拉图是伟大的,早在千年以前他就充分认识到了话语权的威力,并借苏格拉底之名行使这种权力——他将所有自己的主张都变成苏格拉底的言论。那个时代的哲学家都给人以聪明而且高贵的印象,人们对聪明的人会有本能驱使的模仿和学习冲动,更何况是“古希腊最聪明的人”。和孔子以及其他许多人所做的事情一样,柏拉图对人们精神的这次偷偷的强奸深深地影响了往后的人类社会。的确,向人们所说的一样,“正义的存在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希望”,但说这种话的人其实并不真的明白,这其实是不遵守正义规则的人们的心声。 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应用到社会学领域的人们往往受到诟病,这说明人们对自己本质上的动物身份并不能够坦然地认同。反对者的理由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是不同的,人和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往往被描述为“人可以使用工具”和“人拥有复杂的情感”等等,但没有一样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些观点没有被普遍怀疑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比其他动物更高贵更伟大,这种心理和人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比别人更聪慧善良的心理同出一辙。民众可以这样认为,学者们鼓吹这样的理论则有点不能被原谅了。人能够使用各种工具,但现代生物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动物具有同样的能力,比如鸟会用石头砸其他鸟的蛋,只不过工具简单了一点;人也的确比动物进化的快,但这并不是人比动物高贵许多的理由,科学研究表明狗比大熊猫进化得快很多,但狗不见得就比大熊猫高贵。上述这番歪理只是为了说明在强者获取优势的人类社会里,“正义”是一个很虚伪的东西,他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直到现在仍在为一部分侵犯另一部分人提供了胆量和逻辑,对于那些因为相信正义而被伤害的弱者来说,正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在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无可奈何地用它来对敌人进行谴责。 讲到这里我有必要声明一下我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疯子。我和所有人一样痛恨欺骗,掠夺和其他一切不好的东西,只是我认为道德的推行和提升最好不要用提倡“正义”这样蹩脚的方式。几年前曾经在美国召开过一个会议,来自各个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哲学和社会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后得出在任何文明中都被视作是最高道德标准的共同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德准则发挥作用的原因就是在你打算伤害别人的时候要想到将来某一天自己要承受同样的痛苦,于是从这点出发衍生出很多被广泛认同的道德准则。但是十分遗憾,正义正是对抗这个准则的恶魔,因为真正正义的人们不会以不正义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付敌人,这是的不正义的人们伤害别人不需直接面对受害者的惩罚,大大降低了他们伤害别人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其实也是人类道德和秩序的噩梦,既然“一切都被预先原谅了”,那么为什么不呢? ……《西方政治思想史》阅读随想
  •     读完厚度近900页的中文版《西方政治思想史》,掩卷略思,便知作者麦克里兰绝非在写教材,因为教材是遮蔽思想的最佳屏障;亦非在著通史,因为通史之鹄的在史实而非在思想。全书八十余万字,麦克里兰坐而论道,闲侃谈天,其实字字都围绕一个问题:就西方发展到目前阶段来看,依据怎样的思想建立的政府是好的?被怎样的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是好的?倘若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问题,就是:就目前来看,什么样的人民怎养才能建立起最好的政治制度?当然,此问题或可看做一切政治思想之永恒主题。但在我看来,麦克里兰就此问题调和古今,纵横欧美,在惶惶史著的名义之下,其实隐含着对继承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人民的褒扬和对继承罗马帝国传统的美利坚国家的赞颂。换句话说,麦克里兰认为,由英伦人民后代所建立的美国政府,是目前来说西方传统中尽美之政府,尽美也,未尽善也,但尽美尽善的政府不在人间。一、反观本书章节目录,便觉麦克里兰匠心颇具:希腊城邦、罗马人世界、主权再造、社会契约、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及其反动、民族主义及保守主义等。这一系列主题,无不围绕着政府主权、民众权力两个方面展开。尤其重在解释政府主权怎样从无到有,该强势还是该弱势;民众权力怎样从无到有,该自由还是该保守等。所以,能入麦克里兰法眼的“政治思想”,一定是那种较为直接、较为深刻的影响了政府的建造和运作理念的思想,而种种间接了若干次才多少影响到政府的思想则视而不见。所以,就近代而言,众人见他侃希特勒斯大林托洛茨基,甚至法西斯主义能专据一章,却不谈二十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虽然据说后两者与政治关系相当紧密。是故,有理由相信,麦克里兰谈论谁抑或漏掉谁,皆有匠心存焉,不可随意看将过去,权当政治思想之八卦。而全书终结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式微,则昭示出他字里行间对美国制度的满意,和对英国式民众性格的赞扬。二、何以知晓麦克里兰这样想?首先,在麦克里兰看来,没有什么单一的政体是最好的。《理想国》里,柏拉图对政体的分门别类品头论足自然无需赘言。而作者对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则情有独钟,他说:“罗马共和国的宪法是个长命的奇迹,历来的标准解释将这种长寿归因于罗马政府是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这三种基本政府形态的幸运结合。罗马的执政官是那些君主,元老院是其贵族,人民及其保民官则构成民主部分。……最好的君主政体,后来都不免腐坏,言语自我纪律的贵族逐渐退化成惟财富是逐的寡头集团,民主则每每终于暴民统治。罗马很幸运,因为在共和制的政府里,各阶层往往抵消彼此的恶质,只留下好的一面。人民抑制贵族天生的倨傲,元老院抑制人民天生的动乱倾向,最后,执政官任期一年,使执政官们时时记得他们是不能久居其位的君主。”麦克里兰熟谙古典,更深知启蒙运动尤其法国大革命后近代主权国家形成的历史逻辑,以及浪漫主义兴起后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古今之争,历来聚讼。麦克里兰在此处谈论古罗马并非简单的评述,因为从后来他谈论法国大革命、伯克、联邦党人以及当代美国的一些论述看,他其实最心仪的制度仍然是一套混合政体。此混合政体的典范即美国。但麦克里兰所谈论的美国的混合政体,与古罗马只是神似而已。这种神似体现在美国同样拥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同时又是一个共和国。但在古罗马,这种备受称颂的共和体制其实相当脆弱,不然也不会被帝国体制代替。而在麦克里兰眼中,美国的混合政体则能够同时彰显古代制度与现代制度的好。所谓古代的好,即其制度仍然体现某种核心性或曰形而上的东西,你可以说这是新教,也可以说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都不错,但一定有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所开出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所谓现代的好,指美国政体又充分建立在现代契约论兴起后,保证政权合法性的民主基础之上。此民主看古罗马之民主,应觉相看两不厌,亦应觉今是而昨非。现代契约论兴起后,无人在乎一个法律的制定是否是“善”的,而在乎是否体现了多数人的意志,亦即是否“合法”。这是美国民主的实质,亦是与古罗马不同的地方。所以,强大的中央政府加上“合法”的民主,共同构成麦克里兰眼里的美国政体,亦即一种调和古今的混合政体。所以美国才能犹如古罗马复活,对内民主,对外专制。麦克里兰也指出,今日美国的这一形态,亦是当年立国先驱们所根本不能想到的。昔日汉密尔顿主义虽主张富裕帝国,杰佛逊主义主张新教美德,三百年以降,竟然在此商业基础上开出一个新的罗马帝国。此观念,与美国常常被描述成后现代主义大本营的印象相去甚远。然而细想,又不觉矛盾。第二,麦克里兰虽对美国盛誉如斯,同时也点出复制美国之不可能。在他看来,必须让英国人在处女地上才能建立起美国。处女地之说,大家应无异议。然而,为何非英国人不可?麦克里兰在书中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专门讨论英国人的性格,但他在讲伯克的时候,对英国人的性格做了不少的称赞。英国,不是理性主义的发源地,亦非浪漫主义的大本营。三岛孤悬海外,奉行大陆均衡政策,自然民族性与法德意诸人不同。英国在经历过克伦威尔之后,这种性格更加明显了。即:整体上显保守主义,此一点不同于法国人;个体上又极其强调个人利益,不惜与国王与贵族斗个你死我活,这与当时的德国人亦不同。麦克里兰借伯克说,这是因为英国的贵族连续不断,因为连续不断,所以宪政才能连续,才能把宪政成果而非暴力一一实现。所以,当英国人在英国的时候,他们可以运作赶跑詹姆斯二世,演出一场其实是宫廷政变美其名曰光荣革命的好戏;他们也可以一点点通过立法等方式逐渐实现自己主张,甚至还孕育了有名的费边主义。但英国人跑到美洲后,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宗主国的侵害时,他们又拿出当年苏格兰起义和英国内战时的勇气,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麦克里兰盛赞的英国人性格,没有这种性格,就算给你块处女地,你顶多能建立个太子港。所以,麦克里兰作为英国人,他心仪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具备了现代性的合法性,同时又隐含某种古典性的强大政府。他尤其指出“强大”是美国之优点而非缺点,此绝非陋儒之见。三、麦克里兰著成此书,的确是有一套自给自足的说辞。不可按通史或教材或畅销书等闲视之。真正的政治思想家,必然是一个立法者。狭义而言,当然只有孔子朱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有权立法。但广义而言,一个政治思想家至少应该胸怀立法之志,以述而不作之方式,时刻心想为当下的制度之恶提供矫正手段,而非整日喋喋于理论之争。反观中国当下之政治思想,当然情况比较特殊。但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文化保守主义者,都未能拿出一套具体的而非模仿的,不仅能用于港岛或台岛等城邦亦可用行之于大陆的,现实主义的而非空想主义的制度设计。当然,或许有,我所不知;当然,或许有人正做的如“乡村自治”、“社区自治”等事情亦聊胜于无;当然,要求理论家拿出立法者般的现实设计必属苛求。但是,自说自话终归是我们每日眼见的现实,且大家胸怀无名之怒,常常陷入口水无聊之争,此种现实怎能令人满意?且怀想未来亦常觉梦寐恍惚。对比麦克里兰的“混合政体”加“现代合法性”,对中国这样一个鹿在天下的nation而言,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既不是完全的现代化国家,也不是完全的民族国家,也不是完全的古典国家,是什么?说不清。是否将来也需一强大的中央政府?是否将来也必须建立坚实的现代契约式合法性基础?说不清。总而言之,中国亦可看做制度之处女地,唯有大智慧者可制作礼乐。我想,纵然现实总不能令人满意,然众人应时时思考,今日之域中,竟为谁家之天下?Ps:本书翻译的极好。台湾学者彭淮栋的译笔。看来,要想把外文翻译好,首先要把自己的中文学养修炼好才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麦克里兰这个人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算是不错的了,比较通俗易懂。虽然某些段落我并不认同。
  •     毒舌麦克里兰。
  •     耐下心来,好好领略译者笔下的魅力。
  •     学校图书馆是这个版本的。。。。
  •     译笔比我看过的所有书都好 还是没看完
  •     以自由主义为主线,将社会主义视为自由主义的反动的思路我是非常反对的,因为我恰恰认为社会主义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延续,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
  •     很经典的西方政治读物,尤其是精读了马基雅维利和美国启蒙运动
  •     非常好!
  •     相当之入门好书
  •     觉得前面的部分写的真心不错,后面写的略弱一些。但是霍布斯之前的古代介绍的比较简略,还是看相关著作比较好。
  •     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西方所要求和崇尚的民主,也并不一定适合中国这片土壤。中国的民主改革,不能够太激进,应该适中,在不同与建国时的人民不同,现代中国的新生力量,拥有不同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因此,中国的民主进程应该是长期的和渐进的。不能追求激进的民主而去追求民主形式而放弃民主精神
  •     很显然重点在近代以后的思想脉络。不过看得粗略,很快翻过去了,没有细看。重点还是阅读原典。译笔的确很好。
  •     可以扩充视野,不适合入门
  •     做图去。
  •     真的不适合入门的人看,写得有点深了,翻译也带古文的,看着很恶心,绕来绕去,像我这种没上道儿的看着头晕,觉得不清晰= =我竟然还啃完了,将近900页!终于明白鞠海龙为啥叫我们不要看那些鸿篇巨制了。。。。。
  •     以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脉络为主线,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立场比较中立,但作者为英国剑桥教授,文字中隐约可以看到保守主义立场。译文精美,译者彭怀栋。
  •     假期!
  •     译者的文字非常流畅
  •     很好!推荐给大家!2016-4-29
  •     900页能勉强概述西方政治思想,也算不凡了。
  •     唉其实我觉得这个版本比那个萨拜因的看起来苏胡一点= =
  •     不容错过!
  •     风格与翻译加两星,古典部分减一星。如若都这么写思想史那估计感兴趣的人会更多一点,深入浅出颇得顿悟。
  •     这书对我意义重大,台湾学者彭淮栋先生翻译得很好,讲卢梭那章把我给看哭了上学期。
  •     清晰、流畅,作者立场右倾。可贵之处是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亚历山大政府与罗马帝国对西学发展的影响斑斑可见。近代部分,终于为我把社会学对接上了西学正脉,“社会”从“政治”中分化出来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学呱呱落地并逐渐固步自封的过程,读了这书,才能还原到各种理论发展的原始情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框架,教会我如何与官僚体系对话。对把通俗语体翻译成华丽丽民国口语的译者真是又爱又恨。
  •     晓畅易读
  •     大学的时候买的一本书,竟然到现在才看完。只是因为懒,但是翻出来看之后,才觉得还算是不错的一本书,思考的余地不是很大,毕竟是对政治思想史的一种梳理。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专题化的梳理。有对比,可以进行分析和笔记的创作。不过总的来说,这本书还算OK了,内容详实度能达到70%。思考余地20%。不过装帧的质量不错,这点要点个赞!
  •     最佳政治思想史读本没有之一。赞一下本书翻译!
  •     教科书性质
  •     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有趣的政治思想史,翻译很棒
  •     读书会书目。
  •     个人觉得比施特劳斯写得清楚,注重更为现代的学派。
  •     有意思,相比过内的教科书这本就轻松活泼很多了里面不仅讲思想甚至会穿插一些人物的故事和性格描写很不错
  •     好厚重的一本书,林少敏老师推荐书籍
  •     2016年读罢麦克里兰此书,感觉对西方的思想史和政治哲学的理解又上台阶,值得一读再读。另,彭淮栋先生译笔古雅,为该书增色。
  •     [珍藏]
  •     希腊千年~
  •     我觉得写的很一般......最好不用这种书进行哲学入门,还是应该老师带着读原典...但这书梳理的比较细致。
  •     要买的
  •     终于读完了!作者是个有趣的人
  •     马克思痛恨奴性胜于资本主义的出处何在?不会是想当然吧
  •     除原作者海量的史信息外,深深觉得译者功力非凡,众多类似文言古词构成的句子,表示语文木学好的人看不懂啊~
  •     这个译者好调皮
  •     没怎么看明白,草草读过,以后有闲暇时间再详细阅读吧。
  •     优雅、机智、酣畅淋漓
  •     许多认识无法苟同,但是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政治思想的梳理还是值得看看的
  •     买了新修版,变成上下两册了,依然好评
  •     如果你对政治哲学感兴趣,想了解政治运动背后的道理,而又无处下手,这本书绝对适合你。作者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分析具有时代意义的政治思想,解释其缘起、发展、意义以及其局限性。该书语言简练,信息量丰富,逻辑思维严谨。总而言之,这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终于读完了,感觉是项浩大的工程。总体感觉这不像是一本教材型的思想史。翻译的语言还不错,欧化并不明显。
  •     大二那年读的,文笔雅致,比较通俗好读,但对大家的精准读还是不如罗素的哲学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