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候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224088205
作者:李昌平
页数:292页

后记

这是我在国内出版的关于农民的第三本书。我一直告诫自己,为农民写书,写农民能读懂的书,写没有废话的书。当我最后一遍改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这本书的有些话语或词汇会让农民,甚至基层干部也看不太懂。我不得不承认,在城市里和主流话语打了八年交道,已经被主流话语“污染”了。为此,我深感不安,甚至有道德上的负罪感。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到处跑,做与农民相关的事,说与农民相关的话,写与农民相关的文字。一是可以混饭吃。做别的也是混饭吃。对我而言,混与农民相关的饭吃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二是想为农民说话,为农民争取权利,为农民争取好生活。因为,我爹我娘、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我自己虽然在北京生活八年了,每年缴的税也不比市长少,但也是一个“农民工”。为农民就是为我自己,就是为我爹我娘,就是做孝子。这样想,对自己有好处,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不觉得人生无聊了。所以,思考农民的前途,已经是我生活意义的最重要部分。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农民的出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亚洲“四小龙”。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近乎是“普世真理”。

作者简介

本书充分涵盖了三农问题的各大主要方面,包括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回顾,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道路,新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新农村治理制度建设,新农村金融建设,粮食与农产品安全问题,话语体系沟通,扶贫方式探讨等,结合三鹿奶粉事件、猪肉价格飙升等最新事件,以及三中全会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等最新政策,为您展现一个特殊视角下的中国农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回首30年——我们有最好的农民一、改革与折腾——从我过去的改革故事说起二、30年农村改革,三步走了大半步三、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农民四、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大气候一、纵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表象、阻力与突破口三、海峡两岸,农业发展比较四、寄托于资本家的农民增收梦,该醒了!五、“菲律宾道路”走不得第三章 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展望一、地根经济与地根政治二、扩大农民地权及其制度建设三、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之优越性——与越南之比较四、土地重要,但不是首要问题五、“一分就富”“一分就绿”的林改神话第四章 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乡镇体制的变迁与重建二、乡村治理的困境三、农民组织化的政治意义四、村民委员会的改革与创新五、乡镇干部与乡镇改革第五章 新农村新金融一、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二、农民合作互助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三、为农民的金融权利辩护四、试验和启示第六章 粮食与农产品安全一、粮食与农产品安全的现状与意义二、国际粮价飙升,我国或大有机会三、农民愿种粮,总理才不慌四、猪肉涨价该如何“宏观调控”五、农产品(食品)安全与农民组织第七章 生活之树常青,政策之树常青一、让农民成为“三农”政策的决策主体二、开发式扶贫模式该检讨了三、假如给我2万亿四、给我200亿,也行!第八章 几篇扶贫日记一、崇敬和回报穷人的美德二、有这样一个医疗合作社三、百年石门坎跋后记

编辑推荐

《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作者李昌平先生近年来对三农问题持续关注研究,从一名基层工作者逐渐转型到研究者、社会活动家。在坚持基层工作的同时,文章的写作也从不懈怠,数量大,涉及广,速度快,积累有近百万字的评论性文章,以实例加分析的方式,提出了大量具独创性和前瞻性的见解。其文章不但具有代农民说话、从基层事实出发的亲和力,也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整体适应性,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强烈个人风格,举全国上下,竟一时无两。

前言

一直关注中国“三农”问题的李昌平同志,最近几年,虽然没有在农村基层工作,但仍然把下农村基层搞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昌平同志对农村有调查,有了解,而他又善于思考,所看、所思、所想后,就一定要说话,一定要发言。他要说的话,就形成了一本书。书稿出版前,他送给我,希望听听我的意见。我不是农村问题专家,应当说,对农村问题没有研究。但是,60多年的经历,使我逐渐形成这样一个看法:我们党只有解决好了农村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发展得好,社会才能安定。从建国60年的历史来看,1949年至1955年,我们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村在一场大的战乱后,迅速地恢复了元气。而到了1955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1956年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后,我们就开始逐步地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到了1958年,我们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搞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那时,错误是全党性的,主要是主观主义、脱离群众、“左”倾冒进。应当说,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对农民欠债了。人民公社存在的25年间,前后两次给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一次大灾难表现为1959年至1961年三年间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和正常出生率的锐减。第二次大灾难表现为“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农业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内容概要

李昌平,先后就读于湖北省机电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农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3年1月-2000年9月,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经历了人民公社以来的农村改革全过程。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12月,高票当选《南方周末》2000年度十大人物。2000年9月辞去乡党委书记职务,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记者、编辑等。现居北京,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香港乐施会中国部顾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曾著《我向总理说实话》(2002)、《我向百姓说实话》(200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书中所弥漫的那种对国家饱含责任感的情怀,依然让我很感动;他对农村问题的思考,也可以引起诸多农村问题专家的关注。尤其在国家致力于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正需要更多的情况调查和建议,作为政策的参照。  ——杜导正  李昌平是经济学硕士,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了17年,来《改革》杂志任记者、编辑后,仍不断下乡调查研究,在丰富的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拓宽了宏观的视野,自然会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尽管有些观点、判断、剖析,尚不无可商榷之处,但都可引人深思,使人得益。        ——吴象  李昌平的文章在中国是独一份儿,别人替代不了。书斋里的学者,读再多的书,写不出他那样的文章;基层官员不读书,不研究,也写不出他那样的文章。                         ——丁东 昌平提出了新集体主义,值得反思和参考。他的书来自田间村头,叩问民心所向,质疑制度设计,为农民呐喊,为农民争权益。“三农”问题是国家重中之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应该一读。           ——孙大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回首30年——我们有最好的农民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的17位农民,“分田单干”,不推自广,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30年。对于这30年当中,农村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30年农村改革,是农民不断创新的30年,是农民不断奉献的30年,是农民经历巨大变迁的30年,是农民忧喜交加的30年……30年,中国农民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但没有改变的是,农民,依然还是那个农民。一、改革与折腾——从我过去的改革故事说起我的第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在2001年底出版,正好赶上“三农”工作被提升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了总揽全局的头等大事。这几年,解决“三农”问题政策的含金量有了很大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也迈出了很大步伐。我们惊喜地看到,严峻的“三农”问题的确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经常有人问我,对这几年中央“三农”政策和基层的改革实践怎么评价?我给大家讲几个《我向总理说实话》中没有收录的“改革故事”,这些都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时,亲历亲为的“改革故事”。也许从这些“改革故事”中,能够找到解读现在的“三农”政策和改革实践的角度。故事一:休克疗法“休克疗法”这个词是俄罗斯人创造的。俄罗斯人搞“休克疗法”的时候,我也在搞“休克疗法”。1993年,我出任湖北省监利县周沟乡书记,此时,我正值“三十而立”之年。周沟乡地处监利县的水陆交通要道,是一个分别由分盐和黄歇两个大镇划出一块地盘而组建的新乡。建乡以来,乡干部间派系矛盾重重,工作难以开展,经济发展也严重滞后,穷得发不出工资,甚至乡干部们不得不在危房里办公。正因为周沟乡是个“野猪林”:所以,才让我这个最年轻的书记捡了个“便宜”。当书记后,我请求县委配了一个比我小的年轻人做乡长,作为我的搭档。我们两个人都年轻气盛,决定要“不计后果”地大干一场。俗话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决定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抓起。周沟乡的优势是交通便利,是农产品加工和集散的好地方。制约周沟乡经济发展的不是客观条件,而是政府和部门干部“太狠”——卡、拿、O(吃喝)、K(玩乐)太厉害。乡干部和乡管的部门比较好办,我们将十几个办公室合并成五个办公室,将农业类的几个站所合并到农业办公室,将党务和群团系统合并成精神文明办公室,将党委和政府办公室合并成党政办公室,将财政、经管和政府财贸办公室合并成财经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将城建和企管会等合并成发展委员会,这五个办公室的主任和副主任由党政副职领导兼任。难办的,是工商、税务、土地、财政、城管、派出所、司法所、环卫所等十多个具有收费收税权力,且直属县、局管理的“执法”部门。我们决定用智慧“限制”这些偏好“寻租”的“执法”部门。1993年底,我们秘密完成了一项调查,查清了企业主一年的上缴税费和隐性负担之间的比例,为1:2以上,也初步掌握了一些执法人员违纪违法“寻租”的证据。1994年正月初八,我和几位乡党政班子成员在乡政府设宴,给县直管部门、乡五大办公室、乡直企业领导和私营企业主拜年。席问,我逐一问及各个部门当年的税费任务情况。所长们都说,主管局下达任务增长太快,任务重,难以完成。我现场做了一下统计,所有任务不足200万元。对所长们的抱怨,我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早有准备的乡长,及时抛出了乡政府统筹完成税费任务的设想。这个设想很简单,就是各个部门的税费任务由政府分解,下达各个纳税主体——下达税费任务“明白卡”,纳税主体按照“明白卡”按月缴纳税费,年内业务增长不加负担,业务显著萎缩减负担,乡政府财政兜底。在乡政府设纳税(费)大厅,每个部门每月只需派一人参加两天的集中办公,每月24日为税费集中缴纳日,再由乡政府在2日将所缴纳的税费划拨到各个站所的账户或代为上缴到主管局的账户。每月欠收的部分,由乡财政垫付资金上缴。中途新办的企业,所增收的“计划外”税费,放在政府专户上由政府集中管理,转入下年。政府对部门的要求也很简单——各个部门都不准进企业收税费,仅各出一人,组建一支“公平交易执法队”,专施打击欺行霸市和不诚信交易者之职。如果企业平时需要部门服务,也可以在纳税(费)大厅集中办公完成。这个设想,在场的企业主是求之不得,部门站长、所长也都觉得很省事。有几个部门站长、所长(事先安排的“托”)还提出要当场和乡政府签协议,也有企业主愿意当场缴纳全年税费任务。于是,我们当天就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了文字依据,所有参加会议的部门站长、所长及纳税(费)主体都和乡长签了协议书和保证书,我这个党委书记做了“公证人”。这项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非常明显。企业主再不用每月花很多的时间陪形形色色的“执法”人员吃喝玩乐了,欺行霸市有人管了,农产品加工和集散很快活跃起来。当年就有福建、湖南等地的商人在周沟集镇上投资办厂,当年新增计划外税(利)30多万元。1993年,周沟乡是全县经济最落后、财政最穷的乡镇,到1996年,周沟乡却成为监利县农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主要基地,在全县26个乡镇中,财政状况进入了前五名,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但这样的改革不是没有阻力的,“执法”者的灰色收入减少了,县主管局总感觉自己的执法主体地位被削弱了,还担心其他乡镇向周沟乡学习,于是千方百计地想废除“周沟实验”。在1996年的一次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和科局长会议上,一些科局长在会议上集体发难,指责周沟乡党委和政府剥夺了各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要求县委和县政府纠正周沟乡党委、政府的违法“改革创新”。面对科局长们的集体发难,我以“猫论”和“实践检验论”为“周沟实验”辩护,并建议县委和县政府推广“周沟经验”,促进监利经济发展。本来双方可以打个平手的,但有两个副县长站出来为科局长们说话,并说省市两级的厅局领导也对他们施加了压力,请县委主要领导以监利大局为重,纠正周沟乡的“违法改革”,以改善监利县和省市厅局的关系。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我以“只要我在周沟一天,'周沟实验'就不会改变;哪个科局要改变,我就送你们的站长、所长进监狱”相抗争。在这样的对峙下,县上领导和了稀泥:“周沟的改革实验继续,其他乡镇不要效仿。昌平不可能长期在周沟工作,等昌平离开周沟后再议。”1996年12月,我由周沟乡党委书记调任柘木乡党委书记。一个月后,周沟乡回到了原来的管理状态,有多个企业主找我诉苦:“每天都觉得自己像犯罪分子。”原来,“以禽蛋加工厂为例,有17家部门收税费,每月,一家只要去一次,业主至少要有17天陪'执法'人员,吃好玩好了,交了钱,就是守法经营,否则,就违法了,就是'犯罪分子'待遇。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税费(按最高标准统计)总计要占销售收入的50%以上,如果依法足额上缴各种税费,没有不亏本的,所以,企业主们每天都感觉自己就是犯罪分子”。我离开周沟不到一年,福建、湖南等地投资者逃之天天,两年不到,周沟的财政状况沦为全县倒数五名之列。我将“周沟模式”称为局部经济起死回生的“休克疗法”,可惜人走政息!故事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996年12月,我由周沟乡党委书记调任柘木乡党委书记,这是我第三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次。此时,柘木乡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当年遭受了大洪水,全乡各级组织基本瘫痪,全乡60%以上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济不得而四处逃荒;二是乡干部严重超编和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乡级财政赤字1200万元,大半年没有给干部和教师开工资,干部和教师们普遍悲观失望;三是水毁工程恢复和重建任务繁重,必须在1997年4月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确保人民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用一年的时间帮助乡长理顺柘木乡的各项工作,组织上就将对我另有任用。这是县主要领导给我的承诺。要突破柘木这样的困局和乱局,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只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必须集中全乡人力、物力、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水毁工程。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干部带头。因为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是一条真理。越是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人心反而越容易凝聚,关键看干部。这就像放鸭子和放羊,发挥了领头鸭子和领头羊的作用,混乱的鸭群和羊群自然就会变得有秩序。我的措施是,命令全乡所有干部(包括部门干部、职工和教师)都必须带头完成和农民同等定额的水毁工程任务,此外还要承担组织领导工作。所有的干部、教师、部门职工,都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地上,并且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更加劳累。干部被“强制”表现出的“表率”作用,感动了柘木乡的人民群众,仅用了两个月,全乡共完成了20多万立方米土建工程,同时发放“以工代赈”的粮食40多万斤。在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之后,迅速转入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战役中。通过清理编制和人员,需要一次性清退编外人员121人,这是比完成水毁工程任务更加艰难的任务。我采取了如下步骤。第一步,向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政府财政的收入、支出、负债的真实状况和机构人员编制状况,由大会讨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的对策。大会作出的首条决策,就是精简机构和清退编外人员。第二步,将清退编外人员的具体方案向县委和县政府报告,获得县委、县政府批准柘木乡清退编外人员的批复,进一步确定清退编外人员的合法性;同时,组织靠得住的财务审计专班,清理乡和区(管理区)两级财务,解剖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掌握各类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图书封面


 大气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0431&ref=search-0-A这里所说的农民主要针对时下的中国农民。 农民一词的解释很多,外国大致是这么定义的,农民即“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对应的英语集合词peasantry比较合适,中文多指农村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生社会人群集合,也可以泛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 可是,我国有个解释却是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特征——“户口登记在农村并为农业户口的农村人”。 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带领我人民军队和广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团结一心、顽强战斗,推翻三座大山获得解放后,给种田耕地者一个特殊的称谓,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从初解放时的新社会一直到了如今的和谐社会,这个关于“农民”的解释已经成为套牢在农民脖子上的枷锁,从“二元制”直到分割演变成如今的“三元制”,依然没法打开。导致了农村大批土地荒芜、大量的农民工“盲流”,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民工在城市里无法购房安顿、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里无法上学,农民工无法正常有序地迁移等系列的社会问题。眼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严重到了该打开枷锁的时候了,可是,由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依然没法打开。 农民问题,简单地说,四个字:衣、食、住、行。其实,淳厚的农民要求并不高,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礼尚往来。可是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有极少数人连农民这种起码的生活权利都要去人为地破坏;而我们朴实的农民与鸟类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巢窝不受侵一样,除了唧唧喳喳一阵子,还能如何? 俗话说,“耕者有其田”,就像关于“农民”的正确概念一样——“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人”。也就是说,土地作为农民起码的生产资料,维系着他们的生命,故“民以食为天”。 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地方,农民用来活命的土地还是被强占,他们被赶出自己的洞巢后,为了维护本属于自己权利,还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据相关报道,有一位农民龚芙蓉仅仅为了自家的1亩土地,上访了多年,还遭到土地员的打骂和侮辱,还有的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万般无奈地集体上访,要不,被当作精神病给收治了,要不,以破坏和谐为由给关进老牢房,我们的一些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从内心深处,打心眼就没有把农民放在眼里。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看来,我们的公仆,我党的干部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并不那么简单啊。 一位资深三农专家的观点,使我思考了很久很久——要真正地尊重农民、重视“三农”的话,就应该把“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位置调动一下,即“农民”“农业”“农村”。 如今是越想越深刻啊! 就此本书而言,在前两本即《我对总理说实话》和《我对农民说实话》的基础上添加了理论色彩,换句话说,作者“对总理说实话”时期如果是展现的一个基层干部的胆量和勇气的话,这一本《大气候》更有些三农专家的味道。但,并不妨碍我去喜欢和拜读。 因为:从实践中走出的三农专家,比起那些闭门造车的人来说,至少要强一百倍。
  •     这本书,探讨了农村几个方面的问题:土地制度,乡村治理(包括乡镇组织),农村金融,粮食生产,扶贫模式,等。有几个印象:1)农村的问题,牵扯到很多大的制度的问题,特别是基层财政上的“分灶吃饭”、“分税制”,以及土地制度(村集体所有权的虚化);2)家庭承包的小农经济已经接近破产,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权被弱化和剥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是跟土地相关联的问题的两面;3)村委会是农民天然的组织实体,一旦被弱化或者沦为圈地工具,则农民依然是无法被组织起来的小农,没有市场bargaining power;4)“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或者资本下乡的模式,或者地权完全私有化的模式,无助于农村的发展,因为如果农民不能联合起来,始终处于最底端,没有争取自己权益的渠道;5)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非法生存”的现象值得警惕;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减少农民,提供社保给农民工,给农民更多的农业补贴;6)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问题——农民没有组织了,等等。看这本书,如果能跟看各种理论以及当前的一些现象(比如migration)结合起来来看,可能会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金融是小农的软肋,所以才有王安石的青苗法,局部地区在有责任感的官员主持下,成效显著,但在推广到全局的过程中如何不发生异化,才是千年以来的难题,本书中的农村内置金融写的很好。另外后记中的“李昌平难题”引人深思.....
  •     农民一直是弱势群体,但是却一直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句贴合实际的话,现在终于有人来为他们来说话了,而且说到心里了,李昌平这本书真的是不错的书,大家也都了解一下,也来支持一下为农民说话的人!
  •     很值得一读。
  •     内容很具体,丰富~关注中国农村的可以好好看一看~
  •     当过乡官的李昌平是中国三农学界的“独一份”。从基层博弈的角度切入,是别人比不了的。但给的政策建议,多数就只能看看了。当然他主张的基层改革,是非常正确、必要的。
  •      本书充分涵盖了三农问题的各大主要方面,包括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回顾,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道路,新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新农村治理制度建设,新农村金融建设,粮食与农产品安全问题,话语体系沟通,扶贫方式探讨等,结合三鹿奶粉事件、猪肉价格飙升等最新事件,以及三中全会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等最新政策,为您展现一个特殊视角下的中国农村。
  •     依然有冲击力
  •     写的很朴实很实在 值得一看
  •     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顺口溜的十亿人民八亿农,真切的反映出农民的强大。但是在中国有多少人真切的能为农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国家政策关注农民,到了地方却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给农民的好的政策变成那些贪官污吏的办法和手段。李昌平反映的是真真切切的农民现状,可是中国只有一个李昌平。山东、河南、等等一些农业大省,难道没有昌平先生所说的情况吗?有,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只是上告无门,官官相护,农民的真是情况就压在了下面。前两年山东成武地区遭到冰雹的灾害,省里面给农民说要补助一些钱,减免税收,但是地方却出现征收特产税的说法,不但没有减免,反而要的更多。真希望李昌平先生能到山东,山东也出现向李昌平这样的人,真正能为农民说话的人。
  •     第四章 乡村治理
  •     不管是了解农村的,不了解的,都可以读一读,三农牵涉到国之根本,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祖国未来吧
  •     直击三农问题,感觉中国农民真难!
  •     很好,很有启发,尤其是对于农村问题的分析很到位,关于土地制度的,农民增收的,,。
  •     第二次在此购书,感觉方便、价廉、快捷,因此比较满意。谢谢!
  •     给领导买的,超市里买不到
  •     ··
  •     这是李昌平从自己的农村第一手调研见闻、农村的改革故事和实验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融合了作者多年思考和领悟的著作,提出了一整套问题的解决方案,既有理论研究的话语体系,也在自己的思路上架构了一套基本框架,是一本“为农民说话,为政府分忧”的诤言集。... 阅读更多
  •     问题很详细,方案不系统。
  •     李昌平好在有良知,敢于揭露问题、批判问题、解决问题。大智、大勇者也。
  •     虽然老李的功底不怎么样,但是实践经验丰富
  •     书虽然有点粗糙,不够严谨。但是两个字就值五星评价,那就是“真实”。这是一本真实世界的农村经济学。
  •     文笔和研究进路都算不上专业。但是无法否认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我一直的思维方式就是李昌平说的“城里人”,脱离农村实际,我对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土地改革农村经济改革压根一无所知。做什么基层工作啊你!丢人啊!快学着点!这本书让我开始发现中学教学书的破绽……原谅我以前没发现……
  •     反思80年代后期以来的现代化道路,重新寻找中国道路和农民出路!
  •     硬着头皮看完,不太感兴趣
  •     重点读读:第三、四、八章
  •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看到这本书觉得买对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