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61792162
作者:范瑞平,贝淡宁,洪秀平
页数:274页

作者简介

《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由范瑞平等编著。中华正在崛起,儒学可当复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今已是人民共和的天下,至圣先师何在?中国模式初现峥嵘头角,大道三通直面普世价值,仁义礼智何为?《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选文三部十五篇,三部所题“政治儒学复兴的正当性”、“可行性与可取性”、“走向未来”,直指儒学的当下与未来,可欲与可行。既有当代大陆儒家的黄钟大吕之音,亦有港台新儒家绵延之嫡绪,间有西来贤者对儒家的同情之理解,抑或来自自由主义阵营的儒家式建构,前世今生,旧邦新命,无不是在如今肆虐寰宇的世界潮流之中,追问着这个感人至深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书籍目录

范瑞平前言 政治儒学复兴的正当性问题蒋庆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 王绍光“王道政治”是个好东西? 蒋 庆 回应王绍光对“王道政治”的批评盛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陈弘毅评盛洪的历史维度原则李晨阳 天一地一人之天,还是超越天一地一人之天? 范瑞平评李晨阳的天人观与民主观陈祖为 儒家宪政的合法性问题 贝淡宁 评陈祖为的合法性观点唐文明儒教、宪政与中国:一个初步的思考 可行性与可取性问题白彤东 新邦旧命韩 星三才之道与王道政治姚中秋 论儒家式多中心治理秩序杨汝清 以孝治天下杨朝明 儒学特质与廉政文化林安梧 中国政治传统之过去与未来 走向未来张祥平 德治中国,德覆天下贝淡宁 儒家学说与社会主义的和解?洪秀平 梁金瑞 论家族文化复兴对儒家文化复兴之基础性意义范瑞平 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编辑推荐

《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研讨儒家政治哲学和政教建设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延伸。《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的出版,将使国内在儒家政治哲学和政教建设研究的大致面貌,得以完整地获得体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圣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圣王?《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或可理解为假借孔子说):“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故大德者必受命。”这就是说,像舜因为有大德所以必然领受天命而为圣王,言外之意今天的圣人应该当王。作为儒家传人,孟子非常关注圣人如何成为圣王的条件问题。他的看法是:“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孟子·万章上》)即便是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能成为王,可见,由圣人转化为王的概率是很小的。这是因为它欠缺一种现实的、可靠的制度保证。 圣与王在现实中分而为二以后,圣难以成为王,儒家只好寻求在圣与王分而为二情况下圣怎么制约王,于是孔子开始有了明确的“道统”意识,以与君主所代表的“政统”形成两个相涉而又分立的系统。以政统言,王侯是主体;以道统言,则是师儒。后来,“德”与“位”相待而成的观念就由此而起。孔子以后,以师儒为道的承担者,理想的儒者是君相师儒,政统与道统不再合一,道统之中不再有历代帝王的地位。孔子将君臣间相互关系原则区分开来,在说“君君臣臣”的时候,强调的是君臣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说明君与臣是对待的、互为条件的。在孔子那里,臣对君的“忠”是以道为条件的,“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这样,就把君臣关系统摄于更高的“道”上。“道”成为君臣关系存在的前提,丧失了这个前提,臣的一方完全可以终止君臣关系——臣是有主动权的。 思孟学派把“道统”与“政统”的分立具体化为“道”与“势”、“德”与“位”的分立,认为“道高于势”、“德尊于位”。郭店儒简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的文献,《语丛一》云:“君臣,朋友其择者也。”又云:“友,君臣之道也。”即是说君臣关系是一种朋友间的相互选择关系。《中庸》说:“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认为礼乐的制定需要德位统一,也就是儒者与君主的分工合作。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离娄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学者真正关心的是大的治国之道。他还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图书封面


 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戚继光老早就发现这个规律了,尊孔孟的丽水人,战斗力远不及不读经书的义乌人,所以就专门召集一些没被孔教污染的山野村夫,打的倭寇屁滚尿流。这难道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悲哀吗?  中国在近代为什么屡战屡败?为什么说五 四反儒己经落后呢?这里先来介绍一个人。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他坚持认为,日本人的虚假落后的一面也正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日本要实现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化,就必须摆脱儒家文明,学习西方文明。他本 人的责任正在于挺身而出,肃清儒家文化对于日本现代化的束缚,传播西方现代文明,从根本上改 革日 本人民的精神。他尖锐地批判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孔子的全部政治哲学就是“事君。”  一两句说不 清楚,详 情可baidu,go ogle 文有第一 4个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f4c430102e0yx.html福泽指出,治与被治的,三纲五 常的关系模式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偶然形成的,并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它甚至不能与父母子女的关系相类比。孔子完全为 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经验局限,结果他的学说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只能基于治与被治的固定模式上,并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文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类知识的进步其实是独立于儒学而 发展的。  相比起福泽在1870年代对儒家文化文化的鲜明批判,由胡适和陈独秀在中国进行非儒反孔在1910年代才开始,这整整落后了将近40年,所以才说五四 的非儒反孔已经落后了。儒人现在拼命地黑五四先驱,以为这样就可以显示儒家的高大全。然而,真 正的反儒斗士早就已经出现了东洋,他还成功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就是早了这40年,中日两国在近代的差距就由此拉开了。而这1870年代至1910年代这40年,恰恰是中国经历了最多的苦难和屈辱的40年。  1999年,韩国出版的《孔子消失国 家才能复兴》一书提出想要解决韩国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痼疾,必须从儒学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该书当年 销量最高,儒教被扣上了危机主犯的罪名。  李光耀则说: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么儒家文化,而是英国殖民者带来的现代文明制度! 李光耀对讲过:“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 广东人的后裔,祖先都不识字,很贫穷,而达官显宦、文人学士则全留守中原,因此没什么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国做不到的,或没法子做得更好的。”他又补充道:“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英国人留下的法 治制度,而不是什么儒家文化。”黑格尔说:“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几千年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大赌 场,恶棍们轮流坐庄,混蛋们换班执政,炮灰们总是做祭品,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廖信忠说:台湾的好不在于继承了中华 文化传统.日本脱儒,新加坡脱儒已在前,而且孔子 学院,也不是树儒,只不过一些汉字学习与生活习俗而已!
  •     还没有看完,不过觉得太奇怪了!西方之所以对他们政府的评价不高,源于他们对政府充分的认识,敢于说实话(没有请喝茶等不良后果),人民权利的强大等等。中国许多民众对政府的认识并不是那么清楚,甚至很多人还停留在八路军那时代,政治素养不高。怎么不说朝鲜对政府信心满意度为200%呢!科学吗?假如调查人群为《王道政治》那张中所提到的“精英团体”,对中国政治体质有更多认识,个人素养更高的群体结果又大大不同了吧!《王道政治》有关搜索量的论述更是可笑。对于“毛泽东”的搜索量高于“孔子”,“胡适”,又说明什么?君不知大学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这门课?每个大学生都要因这门课写不少作业复制粘贴很多文字吧?何愁搜索不高?对胡适刻意的轻描淡写不止一天两天了。搜索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目前就看到这。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有论有驳,有几篇值得看看。另外,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人的文字就是不一样
  •     该书很好,很强大,对儒家宪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看了以后很有启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该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