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上、下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100041843
作者:(法)布洛赫
页数:808页

作者简介

《封建社会(套装上下册)》是研究封建社会的一部综合性巨著,它包括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诸多结构。他明确地认为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类型(a type of society),并把它和日本的封建社会相比较,所以说他研究的是封建社会形态也是可以的(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那种社会形态学说)。书中大量论述的是西欧的封建君臣关系、封土制、封建贵族等级等政治内容。

书籍目录

英译本 1989年版前言
英译本 1961年版前言
导论本书研究的总体范围
第一编 环境:最后的诸次入侵
第一章 穆斯林和匈牙利人
被入侵和包围的欧洲
穆斯林
匈牙利人的侵袭
匈牙利人入侵的终结
第二章 诺曼人
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的一般特点
从劫掠到定居
斯堪的纳维亚人定居英格兰
斯堪的纳维亚人定居法兰西
北欧皈依基督教
原因之探究
第三章 各族人侵的影响和教训
混乱
对人类的贡献:语言和人名、地名上的证据
对人类的贡献:法律和社会结构上的证据
对人类的贡献:起源问题
教训
第二编 环境:生活状况和心态
第四章 物质状况和经济特点
封建主义的两个阶段
封建社会第一阶段的人口密度
封建社会第一阶段的交通
封建杜会第一阶段的贸易和通货
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经济革命
第五章 情感和思想方式
对自然和时间的态度
表达方式
文化和社会阶层
宗教心态
第六章 民间记忆
历史编纂
史诗
第七章 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思想复兴
新文化的一些特点
自我意识的成长
第八章 法律之基础
习惯法的优势地位
习惯法的特点
成文法的复兴
第三编 人际纽带:家族关系
第九章 家族群体的连带关系
“血缘朋友

编辑推荐

《封建社会》(上下)是一部内容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名著,文字涉及多种语言,其移译难度向为众人所共知,这使我们的翻译工作常常有一种“以犬畎耕”的感觉。虽然我们竭尽全力,小心翼翼,但舛误定然不少,甚望博学高明有以指教,以待将来有机会加以改正。

内容概要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创始人。1886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其父是一位从事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的大学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早期教育影响很大。1904年-1908年他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08年-1909年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1912年之后,在蒙彼利埃和亚眠的中学任教。1920年他以题为《国王和农奴》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年-1936年)、巴黎大学(1936年-1940年)等著名学府担任教授。1929年1月布洛赫和另一位同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共事的史学家费弗尔(1878-1956)合作,创办《社会经济历史年鉴》杂志,标志着年鉴学派的形成。1944年6月16日,被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逮捕后枪杀于里昂城郊,年仅58岁。
代表作《封建社会》《为历史学辩护》等。主张拓宽历史研究的林业,提倡总体史学,打破了以政治、军事史为构架,以上层人物为主体的传统史学研究路数,重视经济史、心理史、社会史的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维护阿尔卑斯山或普罗旺斯乡村的治安,为当时的各世俗政府的能力所不及。除了捣毁他们在梣树林堡的巢穴,别无良策。但这样又面临新的困难:如果不切断它的海上通道,阻止来自海上的援助力量,那么围剿这个堡垒就不可能真正奏效。当时,无论这个地区的各位国王(西边普罗旺斯和勃艮第的国王、东边的意大利国王)还是伯爵们,都没有归其统辖的船队。基督教徒中惟有希腊人是技术熟练的水手,然而希腊人有时也像萨拉森人那样参与海盗活动,从中牟利。(848年洗劫马赛的就是希腊海盗。)931和942年,拜占庭船队两次出现在离梣树林堡不远的海岸;起码在第二次,甚或第一次,船队是应意大利国王阿尔的休之召而来。休在普罗旺斯有重要利益。但两次进军均一无所获。更有甚者,当942年围剿阿拉伯人的斗争正在进行时,休却变了卦,准备与萨拉森人联盟,依靠他们的帮助来封锁阿尔卑斯的山路,阻击他的一位对手在争夺伦巴第王冠时所等待的援兵。951年,东法兰克(今天的德国)国王奥托大帝自立为伦巴第国王。他的目标就是在中欧乃至意大利建立一个像加洛林帝国一样的国家、一个基督教强国及和平事业的保卫者。奥托自认为是查理大帝的继承人,在962年加冕时就承袭了查理大帝的皇冠。他相信自己的使命就是结束萨拉森人的侵掠。他首先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劝服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下令撤走在梣树林堡的属民,然后又制定了一个御驾亲征的计划,但始终没有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在972年,这伙强盗因俘虏了一件过于辉煌的战利品而铸成大错。克吕尼修道院院长梅艾乌尔从意大利返回,经由德朗斯河谷中的大圣伯纳德路段时,遭到伏击并被带到山上一个密营中。萨拉森人外出不能返回其老巢时经常以这些密营宿身。梅艾乌尔手下的修士交纳了一大笔赎金后他才被放回。这位梅艾乌尔曾整顿过许多修道院,是当时许多国王和贵族、特别是普罗旺斯伯爵威廉所尊敬的朋友、训诲导师,也可以说是神圣的座上宾(saint familier)。在那帮亵渎神明的强盗打点回程的途中,威廉袭击了他们并予以重创。接着,威廉召集了罗讷河谷的许多贵族——这些贵族随后将分得罗讷河谷的耕地——对梣树林堡的阿拉伯人要塞发动了进攻。这一次阿拉伯人的堡垒终于被摧毁了。

图书封面


 封建社会(上、下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可是作者以及年鉴派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详尽的表现了布洛赫关于封建社会的看法。  以我们接受的传统历史教育,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清朝以后再结束,可是以布洛赫的理论,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东周时期至晚不超过战国时期就结束了。战国以后的中国基本没有书中的“分封建制”,没有所谓的采邑制度,骑士贵族制度,家族、人身依附,司法以及宗教制度等等,反而日本的制度颇为类似。  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灭亡后,穆斯林、匈牙利人、诺曼人的入侵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然后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之所以说中国不存在封建制度,比如说中国就没有所谓的宣誓效忠分封采邑制度,事实上中国是一人统治,万人奴隶,不管是皇族还是最底层的奴隶,都是皇帝一人的奴隶,从这点看也算是平等了。  当然争议还是有的,不过作者严谨的治学,以及平易朴实的写作方法相当不错,此书就算是普通人阅读也没有问题。
  •     就当译者使用了金山快译,我不知道10年是什么概念,但是肯定不会有一句中文句子超过30个字,还没有标点符号。语法习惯更是照抄原文,定语、状语后置这类普通中文里不太会出现的句式比比皆是。苦啊,要读一本好书也不是容易的事
  •     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洛赫之代表作,笔记未完待续  一:时代背景:蛮族入侵及其影响。  约9-11世纪,查理曼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西欧受到三方面野蛮人的大肆入侵,文明受到沉重打击。南边穆斯林虽然已经没有哈里发时代的凶猛势头,但仍频繁骚扰意大利城邦,西班牙的摩尔王国也与欧洲对峙。他们主要是抢劫,索要赎金等。但不幸有一次绑架了个很有人缘的修道院长,结果被围剿,从此衰微。但直到18世纪他们还作为海盗威胁着地中海。  东边匈奴人的后裔马扎尔人深入到洛林和高卢北部,他们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并不占领土地,而是单纯的烧杀劫掠,残忍无比。有时也驱赶俘虏带回领地做奴隶或商品。后来突然间攻势减缓,估计是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再后来他们定居下来,接受了基督教,形成现在的匈牙利国家。他们构成了东欧斯拉夫人的一部分。  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人,或简单的称为诺曼人(Northman),或维金人。他们沿海路、河道四处抢掠,深入到高卢和不列颠各地。有一次绑架了一个大主教,本来是准备换赎金的,结果在一次宴会上酒后失态,用吃剩的兽骨把大主教打死了,汗。初期他们也无占领侵犯地的意思,后来随着抢劫行动的扩张,他们逐渐永久移民定居,建立了挪威冰岛等国家。两次洗劫巴黎,占据莱茵河口等地区,最终占领了不列颠,建立不列颠—丹麦王国。欧洲各国几乎无力对抗,纷纷交付保护费,更把莱茵河口地区割让给他们,就是现在的诺曼底。后来哈罗德在不列颠称王,受到丹麦和诺曼的同时攻击。哈罗德成功击退丹麦进攻后马不停蹄回头抵御诺曼公爵威廉,结果在黑斯庭大败。从此形成一个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不列颠-诺曼王朝,直到百年战争后期才退缩回不列颠。可见他们在英国比在诺曼地区造成更深刻的影响。  二、心态宗教文化经济人际关系的特点  在这种形势下,欧洲文明受到沉重打击。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商业萎缩,各地自铸造钱币,甚至货币很大程度上让位于以货易货的原始状态。由于人口稀薄,土地荒芜,强盗遍地都是,各地隔绝,消息闭塞,各国国语得以兴起。拉丁文将社会分成两个文化阶层,和中国文言与白话对立很象,白话依靠小说确立地位,西方方言也同样依靠文学作品确立国语地位,如《神曲》之于意大利。许多小领主目不识丁,教士阶层掌管文化,必然要进入统治层。宗教是弱者的鸦片,在世俗政权支离破碎,生活困苦情况下,民众寻求宗教慰籍是很自然的。修道院和基督教在保存文明上贡献颇大。现今的许多史料都是由修道院的教士记录下来的。但整体上宗教趋于崇拜、悲观和迷信,末日论盛行,但还没发展到宗教裁判所的绝对专制。  史诗文学的流传。早期:法国《罗兰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后期:骑士文学。  法律。罗马法被习惯法替代。许多交易完全靠口头契约,经常需要活得长久的证人,所以很多人带儿童来当证人,为了弥补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有特别的加强记忆法,比如打个耳光,强迫洗澡呢,很容易联想起《格列弗游记》中飞行的城市中的人物。约定俗成的东西变成了习惯法,如某个领主养了头熊,于是向农民们收养熊的费用,后来熊死了,但费用照收,这样的东西中国人大概是很熟悉的。习惯法的混乱导致了产权的模糊,比如一块地,不论现在实际上是谁在使用,只要有人能证明他的祖先曾拥有过这块土地并提出诉讼,通常都能胜诉,这简直与《格列弗游记》中的故事一模一样。  家族关系。公共组织的萎缩使人际关系退化到由血缘联系起来的家族关系中,族人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具有法律和经济上的联系。相互担保、连坐,在族间复仇中承担义务,在《看不见的子爵》,《三个火枪手》中都还残留着复仇、决斗的痕迹。同样的情况也能在近代广东械斗中看到。官方通常对族间争斗无能为力,最多能够调解双方接受赎金。经济上享有共有财产,如共济会的形式。财产的直接继承人为了自由处理遗产,通常要尽量广泛地征求亲戚们的意见。在无数中西方作品中都能见到为了遗产,一大家亲戚吵架的情况。为了避免旁系亲戚的骚扰,一种变通的方法是伪装向教会捐赠,实际上是卖给教会,金额通常比市价捎低,差价用来换取教士的祈祷,后来发展到赤裸裸地卖赎罪券也不奇怪嘛。家族关系实际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社会联系,族内也经常闹矛盾,姓氏的混乱和产权不明晰也不适应商业的发展。大家族的联系随商业和国家权力的发展而逐渐削弱。  附庸和采邑。家族关系尚不足以构成主要的人际关系,更稳固的社会关系是附庸和采邑制度。从人身关系上,封建的附庸最基本的特性是从属于他人之人,这种关系靠臣服礼(非继承的)、效忠礼(继承的)等形式得到确认。附庸最初(从日尔曼部落时代起)也是最重要的义务是提供兵役。作为回报,采邑被赏赐给附庸以生存。这种军事依附关系逐渐发展稳固成经济依附关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世袭的,封建社会的主要关系形成了。  这样看来,西方封建社会的底层组织和许多学者所谓的中国亲序等差的乡土秩序非常相似嘛。后来商业的发展才打破了西方的这种组织,而中国则长久地成为历史博物馆。中国上层所谓郡县制权力实际上只延伸到县一级,乡村结构主要由氏族、乡绅、地主形成的封建势力所掌握。双方势力边界由时局而定,大概战乱分裂年代地方势力较大。如《三国志》中提到由于长期战乱,户口十存其一,其实是大量穷人附庸庄园,而非死亡。《水浒》中乡下遍地都是庄园,这也是与宋末中央权力衰弱相适应的。清朝中央集权最甚,但《红楼梦》中也时常提到贾府的庄户。这样看来,自秦以来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并不能说明社会的非封建性质,与生产力水平底下相适应的底层封建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存在,其比重随国家动荡与否而涨落。  三、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破坏  附庸与领主的责任和义务。附庸对领主首先负有军事义务,保卫领主的利益,跟随领主出征,骑士的忠诚被极大的颂扬。但这种义务并非无限,如一年只服役40天的规定。而且义务逐级递减,某附庸向其直接领主侯爵承担提供20名骑士服役的责任,但向领主的领主伯爵则只需提供5人;税款,主要采取实物形式,到后期才用货币形式。总的来说封建制度是不欢迎货币流通的,因为商业总是趋向破坏封建的,是否反对商业大概可做为判断社会性质的指向标。就中国而言,顾炎武《日知录》“以钱为赋”条中记载“而折银之见于史者,自南渡后始也”,就是说到南宋时才普遍用银子代替实物交赋税,而顾是反对这样做的,他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不能不说这是相当普遍的看法。除远处土地上的附庸外,领主在家里还有许多家内附庸,或称奴仆,远处的附庸为了表示忠诚,也常常把子女寄养在领主家中,这也有利于加强领主和附庸间的感情。最高等级的家内附庸是宫廷侍卫之类,如中国日本的侍郎郎中舍人等不定员的散官,通常由贵族子弟充任。低级的则是家仆,如俄国直到19世纪还有大量家仆和农奴,尾大不掉,屠格涅夫、赫尔岑等均有许多作品描述他们被摧残的人格。  各地采邑制度。发源地:法国和加泰罗尼亚(西班牙);薄弱地区:德意志诸国和伦巴第(意大利北部);外部输入地区:英国等。总的来说,各项制度在法国随地域而不同,在德国则特征不明显,在英国则贯彻得较为彻底。  采邑逐渐变为附庸的世袭财产。采邑最初是一种针对个人的赏赐,随时可以收回,也没有继承性。随着世态推移,很明显继承制有利于制度的稳定,父继子承是很方便自然的事情,采邑终于变成世袭的。 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完成的,为保卫继承权发生过多次战争。对比两汉和魏晋时期的官职可以看到,早在汉朝官职有世袭制的痕迹,如“民或以官职为姓”(大概如此,忘记出处了);如王莽,“四世三公”。由此产生许多大世家,于是到三国时变成九品中正制,魏晋时上层变成普遍的门阀社会,官吏尽出王、谢之家。在早期,封建制度的发展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稳定的。  采邑的继承。长子继承制和多子继承制。中国除了帝王家貌似都是多子继承制,但长兄如父,兄弟地位是不同的。日本封建社会是长子继承制,次子地位低下,往往只能去做入赘女婿以求显达;比较特殊的是女子继承权,婚姻成为一种交易,中世纪上层婚姻大概很少有爱情成分,中外皆然。如西班牙国王腓迪南二世通过从十二到十五世纪不断的继承和婚姻掌握了庞大的哈布斯堡帝国,对老牌霸主法国构成威胁。中国貌似没有女子继承权,但通过联姻来获取利益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要不就没有外戚的势力了;婚姻变成交易。监护人,领主有权为年幼的采邑继承人指定监护人,监护人往往通过安排继承人的婚姻等来谋取利益,甚至侵吞继承权,如《塞维勒的理发师》。领主指定监护人的权利也成为寻租手段。   采邑制度的破坏。一仆数主,附庸可以同时从几个甚至几十个领主那里得到采邑并为之服务,这点对中国来说倒是相当陌生的。比如附庸有A和B两个领主,当AB领主之间发生战争时,该附庸很自然地倒向给予他最大采邑的领主,比如A,于是有可能出现他用B领主的采邑来反对B领主本人的情况;针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又规定附庸可以有多个领主,但只能有个一个绝对领主,该绝对领主的权威最大,利益受损害的领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限定是封建制度的反动,实际上不久就失去实际作用了。随着商业发展,采邑的转让与买卖逐渐变得普遍,土地兼并,多余人口被商业或城市手工业吸收。雇佣制支付薪金代替了人身附庸关系,如领薪水的专门官员代替了附庸和管家,官员们直接向上级和国王负责,逐步建立起官僚体系。常备军和雇佣军取代骑士。骑士构成的军队组织松散,不易利用,其战斗力也被证明不佳。一名骑士需要五到六名随从,昂贵而不实用,随着战事的频繁,步兵作用大大提高,骑士逐渐淡出历史,只留下骑士与贵妇的美丽传说。各国君主们越来越倾向于组织自己的常备军,或干脆雇佣外国职业士兵甚至整支军队。《三个火枪手》中的瑞士雇佣兵就相当出名,在意大利更是雇佣军占王国军队主导,《君主论》中为此大为忧虑,认为必须建立对王国忠诚的部队而非依靠外国雇佣军。这样在商业作用下,封建制度中最重要的采邑制度最终被摧毁了,同时促进了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产生。但封建社会的许多特征,如特权阶级(贵族),庄园的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这书唯一的缺点是有点罗嗦,年鉴学派的通病。
  •     英法德比较写法,包罗万象,归纳详尽。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扣两颗星完全是因为翻译
  •     其实只刚刚读完了下册。。。布洛赫大学霸写的真是好啊QAQ
  •     无需多言的。
  •     头大
  •     巨擘巨著,结构宏大,包罗万象
  •     masterpiece
  •     封建社会
  •     厚厚的两大本,厘清了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虽然细节上还不够详细。
  •     封建社会(套装上下册)
  •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殊形态在于双向契约制度,在于教权王权领主权特许状各种利益集团复杂的交互纠缠博弈,在于私有财产确立和保护的长久渊源,在于军事职业化贵族化中君臣附庸间的相互依靠,在于中央地方权力的分享分割的制衡,在于各种形式的地方自治。封建形态多种多样绝非马克思一言封建社会或小亚细亚生产方式能一语概之的。
  •     备课的时候看过。
  •     这本书真的需要一本从法文直接翻译的,讲到用法国名字“罗洛让他生于鲁昂的儿子以威廉的名字受洗”,这都不带是纪尧姆的怎么看出来是法文TTATT体会到中世纪翻译的问题,人名地名的各说各话真是大坑……看着各式各样的“休”真是费劲……至于布洛赫本书的价值和意义,用再多字也说不尽……
  •     本书是研究封建社会的一部综合性巨著,它包括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诸多结构。原著想必更加出色,可惜翻译有些问题,读起来还是有些费力的~~
  •     鸿篇巨制
  •     可费了好些个脑细胞
  •     就算是這樣的翻譯、照樣還值五顆星。
  •     向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年鉴学派史学家布洛赫致敬。书生扛枪也是本分,只是少见。
  •     图书馆只能借到下半部啊。。。晕死。。。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到这本书的价值存在,虽然自己不是研究世界史的,8过借这本书对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带来的近现代遗存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还有就是,翻译过的书读来都有点语言绕人的感觉啊。。。。遗憾遗憾
  •     年鉴派创建者布洛赫的代表作,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特征、演变极其影响的巨著。基本特征: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非薪俸;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间的服从-保护关系;混乱状态的权利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形式即家族的和国家的存留。
  •     超难读
  •     对大概知道差不多的东西的一次细化....没蛋用啊混蛋!
  •     寒假看的
  •     翻译不佳,那就搞搞注释,因为注释可以体现译者的学术水平,不想译注也十分稀少。既不能体现翻译又没有学术水平,即使原作能打五星,译本也只能打三星了。
  •     15/09/14
  •     必读
  •     很多可以用简洁的动宾结构表达的语句非要插入“进行”之类的弱动词(这似乎也是一大通病)。
  •     嘿嘿 有点难懂
  •     不愧为Pirenne的得意门生,还是挺经典的
  •     最后的入侵:穆斯林、匈牙利和诺曼人,封建主义就是这些灾难的产物【37】;两个阶段1050~1200左右为界;非理性的思想方式;家族纽带;中上层的附庸制(臣服礼)和采邑制,采邑逐渐变成附庸的世袭财产;下层社会:庄园与人身依附;等级制,战争职业与骑士,贵族法律化和内部等级,市民中的commune【578】;司法权的分裂,国王涂油礼的含混性【613】,从公国、伯爵领到城堡领;上帝的和平;走向国家重建中涉及民族性的发展:卡佩王朝的稳健扩张/ 德意志的拟古体制导致虚化,不堪一击/盎格鲁最强大的中央集权;日本封建主义的某种类似;遗留下的约束统治者的契约概念。【714】布洛赫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创一种整体研究的观念。我只是在没有研究的基础上随便读读,会感觉略凌乱。
  •     不错,不知是否正版
  •     生平第一本历史专业书
  •     一种广阔的图景……courtoisie & prudhomme
  •     一种新的历史写作风格,不带偏见,无疑展示自己的才学。
  •     欧洲封建制度体系的深层解析
  •     要重读
  •      一种广阔的图景……courtoisie & prudhomme
  •     这个就叫做范型~
  •     以后最好别看汉译本了……评价不包括翻译。
  •     高中时买的,断断续续读了八年刚看完,额滴个亲娘诶
  •     今日的著作还能看到它关注的问题,这就足以说明它的价值
  •     对此书翻译质量犹豫的读者,基本可以打消疑虑。对照过法文原版看(此书应是英译本转译),错误极少,甚至可以忽略。布洛赫原文较难。另外本书本身就脚注相当少,非是中译省略。翻译完全可以加分。
  •     一学期终于读完的大部头。布洛赫试图构建出一个宗教神权,君主的主权,“人民”的民权在从蛮族入侵后发生的种种交割,也试图建立出为何封建主义的出现是一种偶然而非必然。 ck2新手留
  •     向布洛赫致敬
  •     淋漓尽致!前370页是两年前看的。
  •     写得好,译得妙
  •     记得仔细看译后记,虽然只有四页,但不要问我为什么。
  •     马克·布洛赫(法)的《封建社会》是一部研究封建社会的综合性巨 著,包括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诸多结构。与我以前所接触到的关于封建社会的论述,特别是早些年中国学者关于封建社会的论述不同,在布洛 赫这部书中,他明确地认为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类型,是一种以特殊性质的人类关系为标志的社会组织,而不仅仅表现为政治、外交等单方面的意义。。
  •     最后一句话是重点,欧洲的封建社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强调了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
  •     中國自秦朝之後,已無封建社會,只有集權專制社會。
  •     不光是研究的内容,即使是研究本身,都是年鉴学派的经典案例,曾经痴迷了不知多久。
  •     蛮难读的
  •     总觉得应该写一些文字总结一下。专著算是对封建主义全面的介绍,也算是中世纪史。
  •     重新读了一遍,以前没明白的地方这回清晰了不少,有些书就应该经常回顾。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