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政治史略稿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唐代政治史略稿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年11月一版;2009年3月二刷
ISBN:9787532503131
作者:陈寅恪
页数:284页

作者简介

《唐代政治史略稿》:陈寅恪先生在国学领域的成就早已为学界和社会所公认,而唐代尤为陈先生研究之重点。2009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4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特意重版《唐代政治史略论稿手写本》,以作纪念。此书是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曾出版此手稿影印本,受到广泛好评。本次重版仍然采用影印方法,保存陈寅恪先生手迹,更具纪念和研究价值。

书籍目录

自序目录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编辑推荐

大师手泽——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出版

图书封面


 唐代政治史略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若以女系母统记之,唐代皇室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亲有胡族血胤,世所共知,不待阐述,兹所论者专以其男系父统之氏族为范围也。”李唐疑是李初古拔之后裔据《新唐书.高祖纪》记载,李渊为西凉后主李歆后裔。此外,李熙还有七事:①其氏为李。②父(重耳)为汝南太守。③后魏克豫州父以地归之。④父为恒农太守。⑤父为宋将薛安都所陷。⑥父为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⑦子(李熙)为后魏金门镇守。据《宋书》、《魏书》记载,李拔,子李买德。与上第一条相同。李初古拔为弘农太守,弘农即恒农,与第四条相同。李初古拔为宋将薛安都所擒,与第五条相同。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李熙父子俱葬于广阿。《北史.三三.李孝伯传》记载,李楷因壁赵王伦之难,徙居常山,“子慎,敦居柏仁”。李楷避赵王伦之难应在西晋,子慎居柏仁应已是东晋之时。李熙父子俱藏广阿应在宋齐之时。以地域推论,李唐应为赵郡李氏之后,当然也存在攀附的嫌疑。鲜卑拓跋部落入侵中原之后推行汉化政策,但边塞六镇仍保留其本来胡化,因饥馑及虐政缘故南迁,多并入高欢部。其他小部由贺拔岳、宇文泰率领徙居关陇。宇文泰推行“关中本位政策”,改山东郡望为关内郡望,以断绝之乡土之思。因此李唐可能就在此时改郡望为陇西李氏。又以诸将功高者继塞外鲜卑部落之后,李唐得赐姓胡姓大野,后周大象二年隋文帝专权才改回原姓。女系母统《唐会要.三》记载李熙皇后张氏,李天赐皇后贾氏,李虎皇后梁氏均为汉人。因此“李唐血统其初本是华夏,其与胡夷混亲乃一较晚之事”。玄宗分野原因隋朝及唐初一直奉行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直到武则天推行科举,山东江左之人夙能文章而得到提升,府兵制崩溃,关中集团受到打压,社会阶级再次起一升一降之变动。安史之乱虽然失败,但是藩镇的民族和文化仍然与中央迥异。安史之乱后,长安政权仅依靠东南八道赋税维持。而玄宗后,政权渐入阉竖之手,唐朝阉竖多出于四川、广东、福建等省,属蛮夷之地,受汉化甚浅。据韩愈《送董召南游河北序》,在长安政权区域内,如不能走进士之途,只能奔河北藩镇谋求功业。由此说明,李唐后期长安与河北是两个敌对的政治集团,并且在种族文化上都不相同,两者关系的核心其实是种族问题。河北从东汉开始就是汉化的区域,为何从玄宗开始得以胡化?安史之乱虽平,但安禄山的部将仍然占据河朔之地,此一种族是当时军事实力最强之种族。安禄山本是月氏种族,姓康,父死,母改嫁。史思明父为突厥,母为羯胡,史为突厥姓阿史那简称。安与史俱为营州人,营州在开元以前已经多中亚胡人聚居。中亚胡人何以短期内来到渤海之滨?远因为隋季之丧乱,经西北辗转东北;近因为东突厥之复兴。武瞾之前皇室与统治阶级皆为一系统,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实行科举制度之后,宰相文官由科举制度选出,武将不得不任用藩将。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玄宗之前,皇帝交替多宫廷革命,之后多地方革命。中央革命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守卫宫城北门(玄武门)之成败。南军为卫宫之军,权力远在北军(卫城之军)之上。武瞾、韦后之所能政令不出宫闱而兵不血刃,是因为关中本位政策。安史叛乱之后,内重外轻形式有所改变,中央政变大抵不诉诸武力及公开战争,而是皇室内部继承之争夺,也是因为唐朝皇位继承人地位十分不稳固,一直到德顺之间乃止。肃宗张皇后之后,女后之权柄告终,自李辅国起,开阉竖废立之先例。唐代统治阶级在武瞾破坏“关中本位政策”以前,除关陇集团外,还有北朝以来的山东士族。东汉时,学术重心在京师之太学,学术与政治之关锁为经学,通达经义则能为高官。东汉末年丧乱,学术重心转自地方豪族,唐代士大夫中以经学为正宗,进士为浮治的,大多属于山东士族。牛李党争起于宪宗元和年间。牛李党争之实质实为南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与进士科举进用之新兴统治阶级互不相容。唐代新科进士与山东礼法旧门相别,尤在其放浪不羁之风习,由进士与娼妓文学有密切关系可见(牛党杜牧)。李商隐进士出身,本应投身牛党,但与李党王氏结婚,不仅令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更令坚守礼法的李党所不齿。牛李两党利用皇储问题相互攻击政敌,与阉竖联合,相互勾结。文宗时为两党相互攻击最盛之时,武宗时为李党全盛之时,宣宗时为牛党全盛之时,宣宗以后渐渐熄灭。其实外朝士大夫之变迁是因为内廷阉竖党派之变迁。宣宗以后阉竖党派合二为一,外朝不复党争。至昭宗宰相崔胤引朱温兵尽诛阉竖。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据《新唐书》,“唐兴,蛮夷更盛衰,当与中国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凡突厥吐蕃回鹘以盛衰先后为次,东夷西域又次之,迹用兵之轻重也,终以南蛮。”李唐武功之盛,非惟己强盛,也因外族衰弱之故。隋末之际,突厥最为强盛,不仅诸侯称臣,东至契丹西至高昌皆臣服之,李唐初期太原之时亦引为外援。太宗以十年之间,能够破灭突厥,也是因为突厥自身衰落缘故(天灾、突利反叛、薛延陀归附)。据《旧唐书》,突厥破灭,颉利被擒,回纥与薛延陀从此强盛,后回纥吞并薛延陀。唐肃宗年代回纥最为强大,至文宗时由于天灾内乱渐渐衰落。吐蕃兴起于贞观年间,由于天灾和内乱至大中时期衰落,共二百余年。吐蕃衰落后,所役属的党项部落又兴起,也就是后来的西夏。李唐奉行“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在西北一隅。以李唐强盛,数攻高丽而不下,虽下亦不能守,是因为吐蕃强盛,主要精力要用在西北,而无力顾及东北。唐承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武力中心即府兵制设置于西北一隅,去高丽甚远。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在冬寒过后雨季未来之间进行,只能速战速决。而兵屯安市之时秋季已经开始,李道宗突袭平壤之计、高延寿取乌骨之策、太宗越安市取建安之议皆不可行。李世勣在太宗朝不能取胜,而在高宗朝却能灭其国,是因为高丽内乱。玄宗之时,华夏吐蕃大食俱强盛之时,为保关陇,关西四镇不得不扼守。当时远征葱岭,也是为切断吐蕃与大食联系之道。唐朝联合与吐蕃接壤之外族(南诏),包围之,共同对付吐蕃。至唐末南诏反,也是因为吐蕃与中国皆衰落,周围无匹敌之邻国。唐代府兵制不同西魏北周时期的是,兵农合一。吐蕃长期强盛,成为李唐王朝西北部的威胁,卒不能除,所以只能将军事和农业一起进行。这是吐蕃强盛给予唐朝内政的最大影响。唐与回纥在和平时期马匹与布匹交易(一马换四十匹布),是国家财政一大问题。李唐消灭黄巢,是借用沙陀军队,是府兵制早已不存也。黄巢破坏了东南地区经济力量和科举,运河运量到洛阳的道路又被断绝(南诏叛乱,使平乱大臣反,居徐州),李唐王朝不得不倾覆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手写稿我很喜欢
  •     陈寅恪先生的手写稿本,印刷、装帧都很好,心仪已久,特购之予以收藏!
  •     吼吼,是大师的手写本
  •     影印本哦,值得收藏的。
  •     读书有点挑着章节,业余兴趣主要对北方五胡感兴趣。但是书中感觉到前辈对史料的细致和严谨,这样的态度对自己也是指导。前辈的阅读广博,思考精深,不愧大师,也是精神的指引。
  •     很喜欢陈老,这本书值得收藏
  •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此正为陈寅恪先生对于学术的态度。本人强烈热爱魏晋隋唐的历史,能够看到手写本的《唐代政治史略稿》非常开心,希望能够从中获益良多。
  •     帮我爸爸买的,不错
  •     读陈寅恪的政治史,难懂,但是很受益。
  •     唐代政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一部体大思精的不朽名著,虽然有很多地方现在看来都值得商榷,另外,作者的语言表达实在不太好,读起来比较拗口。
  •     天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手迹,值得收藏!
  •     文章写得很好,不愧是大师之作!就是有点儿废眼睛!
  •     大师的字迹。。。还是看铅字版吧。。。
  •     纸张好,印刷好,关键是内容更好!只是当当的包装需要改进,我一单买了通鉴20、杨绛文集一套、杨遇老的汉书疏证一套,连同这一本,你们给我放在一个破纸箱里,而且汉书疏证和本书是裸放进去的,有些污损!收到时纸箱都扁了。把我心疼的!希望当当在货物包装上多用些心。顾客满意才会将事业做大!
  •     对于这本书已经买过两个版本了,所以购买就是想看大师手迹。
  •     "陈寅恪有着深刻的思想,但不是系统的儒家思想家,也不是系统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看到网上写陈先生的文章有这样一句,这两个不是很合意,私以为学者这样特好,寻常人这样更好。
  •     有点枯燥,但总的不错
  •     第一次的手书本,看大师的删添涂改绝对是一种外人不能了了的感受。建议对如此风骨之人的书,咱这小家不如多多益善。另,此书不知是否是陈师与唐师母或都曾手泽,字体有静有动。我已经买了两本了
  •     手写唯一的不好就是有些地方看起来比较乱,不过还是很喜欢
  •     到货很快,书的质量也非常好。
  •     就是看起来累
  •     陈寅恪先生是我很崇拜的一位大师,他的著作语言深刻,非常喜欢
  •     好书要读
  •     研唐史不可避二陳。与陳垣之《元西域人華化攷》兩相比對,義寧先生更偏政治,製度更多些。二陳都是粗看,冊子雖薄,可回味之處太多,難以深刻把握。
  •     手稿~要耐心看才看得懂~但是这是好书~我喜欢
  •     应该多出一些这样的书
  •     即便有再多学者非难,还是逃不过义宁之学
  •     大师的杰作,但本人才疏学浅,看不懂
  •     大师真迹值得收藏
  •     斯人已去,风韵犹在
  •     本说作为大师的手写本 虽字难看清 但其观点却及鲜明 对看唐史很有帮助 念及后文陈大师全家之遭遇 亦深为感慨
  •     这本书的印刷很好,有很好的收藏和阅读价值,对于喜欢研究陈寅恪老师的人来说,很有价值。
  •     正在等待《陈寅恪全集》,不过买这本一点也不冲突,因为是手写本,可能不太适合阅读,但是非常适合收藏,纸张很不错,印刷也很清晰,硬皮包装,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     字跡有點模糊
  •     陈先生的大作,对于内容,我就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是手写本,看见了陈先生的笔迹,觉得很亲切。如果阅读的话,可能需要比普通版本更小心仔细。不过我觉得也是对先生的尊重。
  •     论说优长,文笔平平(或许脑子里浮现的西语太多)。唐后期士人均合为清流。
  •     正是崇拜陈寅恪,才买的这本书来看。
  •     除了内容外,还有许多红笔圈出的标注,值得一看
  •     脉络清楚了。
  •     但感觉有隐忍的地方,不知大师为何?
  •     唐代研究的扛鼎之作
  •     唐代啊 你的真实面目究竟是如何?
  •     最喜欢这样的手写版了
  •     大师手书,字体优雅,内容深刻
  •     不过这个字看起来有点费事啊。
  •     我把这本书用来收藏,什么也部多说了。
  •     只不过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读下来还是有难度的,作为纪念品也不错
  •     本人强烈热爱魏晋隋唐的历史,能够看到手写本的《唐代政治史略稿》非常开心,希望能够从中获益良多。,心仪已久,特购之予以收藏!
  •     前面是老婆抄的?
  •     民国范儿 看的稀里糊涂 幸好现在不学历史。
  •     好书,但看得费时费力.
  •     我很庆幸,能读到陈先生在历史沙漏里的真迹,的确有些文字因为是手写体看起来很费神,但是字字珠玑,只会让你感叹圣贤希言,其实粗看版面就可看到大家做学问的风格,虽然很少置评,但也可以看到隐约的大象痕迹。陈先生虽然只写的是一段政治史,却不在时间与发展中断然取截,治学之细腻与严谨,有生始见。
  •     手写本,很亲切;内容自不必多言;作为一个历史门外汉来讲,先读《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 整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再读这本专著比较适宜、容易接受。
  •     手稿本值得收藏。
  •     陈夫人的字稍微有点难看。。先生的字蛮好看的
  •     书的内容不错,装帧也很好,值得收藏!
  •     字很漂亮,内容也值得我们去用心体会!
  •     值得珍藏。可窥陈先生的思路。不过真正旁征博引写论文不太方便
  •     书的装订方式,尽显古味。
    陈老的字写的确实不错。
    只不过,看懂这本书,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不仅仅是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要一定的古文知识,和一定的书法知识。
  •     这本物有所值。
  •     影印陈先生手稿。没有距离的亲切。
  •     谢谢当当网。
  •     写的很仔细考证严谨
  •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值得一品!
  •     好书,就是有点看不懂。
  •     装帧完美,内容精美
  •     超经典的史学论述,非一般的欣赏,静静坐下来看,仿佛回到了令人自豪的唐代
  •     书为寅恪先生用毛笔所写,
    改动处多用朱笔,
    发前人之所未发,
    洞见历史幽深处

    用观点驾驭材料,
    说服力极强。

    值得反复读。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值得学习
  •     这是为收藏而购买的,书的内容不消说,极上乘。
  •     陈寅恪先生的学问文章,少人企及。能够捧读其手迹,实是幸事!惜乎开本过小,如能改为16开,似更利阅读
  •     我对政治史并不甚索味,出于对大师的崇敬遂重新眷写
  •     很有韵味的学术文稿,这才是民国范儿!
  •     大爱!!
  •     大师就是大师,值得静下心来读的书。
  •     历史就该这样讲
    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的代表作
  •     “寅恪按”三个字,体现的不仅仅是对史料的梳理,评价,也是对历史发前人所未发,发前人所不能发,更是对自己才学的自负吧。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斯人已逝,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
  •     大师手泽,纯粹收藏品!。手里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陈寅恪卷》收录了这部书。

    这次买,纯粹是仰慕大师手泽。
  •     印得很漂亮,降价后还比较便宜。很喜欢。不过想看陈的书还是买书好了。
  •     书不错。读起来费时间,因为是先生的手写稿,有一些字需要时间去甄别。不过,用心读的话,受益匪浅。
  •     看的是手稿影印版,十分具有时代感。
  •     还真有人能读进去
  •     对陈寅恪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敬仰。又喜欢书法,故选手写体,形式与内容融合。一直想收藏陈寅恪全集,但受制于经济。那么化整为零,开始一本一本收集也是一种乐趣。
  •     陳先生的這本書我早就讀過!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只不過是排印本而不是手稿本。給我的印象是,他能從尋常的史料中,發現不尋常的事實,得出驚人的研究結論!這是我們後輩一再仰止的地方!也是陳寅恪先生的功力所在!
    早年在三聯出版的陳寅恪集上,有其手稿的照片,但沒有今天是整本書!能在浩劫之後,還能完整保存到現在,還是相當不易。我是懷著恭敬之心去再次重讀先生的手澤!
    後來的著作,他都不能親自寫了,是他助手和夫人筆錄!因為先生已經失明!
  •     陈大师的手写稿
  •     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
  •     书的质量很好,好好保存!
  •     收藏用的
  •     囫圇地讀下,喜歡陳先生中立的、能包容一切的種族文化視角,世間總有些立場觀點行為方式與你完全不同的人,歸結起來不過是生長環境和所處氏族不同罷了。
  •     纯为手写本三字而购也
  •     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唯一就是里面夹行的小字不太清楚,得用放大镜去看......
  •     大师亲笔,值得收藏
  •     陈寅恪先生的历史功底深厚是毋庸置疑的,非常佩服先生治学的认真态度,从这本手写本的反复修改痕迹中就能看出来。
    书的装订也不错。
  •     收藏
  •     这本《唐代政治史略稿》买来,完全是出于见识瞻仰一下陈寅恪大师的手迹的目的,可说是纪念收藏性质为主。至于阅读,那本书实在是不适合的,一来手写文本字迹不易辨识,还多有增删涂改;二来繁体竖排的版式也和现在的阅读习惯不合。如果真要读此书,还是应该买印刷版。

    翻看此书,也是感慨良多。陈寅恪是“史学四大家”之一,名声之盛,至今不衰。然而他留下的作品却并不多。其中多数还是“稿略”或他人整理的“讲义”。相较另一位史学大家钱穆的著作等身,条目清晰,归纳齐全,可谓差别不小。这期间自然有个人性格差别的因素,然而主要还是时局环境使然。近日读岳南的《南渡北归》,讲到陈寅恪在抗战爆发,避祸西南之时,因为时局混乱,致使其收藏的大量书籍以及多年来倾注心血的手稿在途中丢失,从此再无下落。“二十年拟著述而未成之稿”的全部丢失,对陈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读到此处,不由得惋惜这些本应流传后世的稿件之不存,更为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大师的命运唏嘘不已。学者治学,最需要的就是安定的环境。然而国家不幸,覆巢之下无完卵。陈寅恪大师的遭遇,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多舛命运的一个缩影。这本《唐代政治史稿略》不禁让我们有幸瞻仰大师手泽,更提醒我们稳定社会环境的来之不易。但愿陈寅恪的遭遇,不会再次上演吧。
  •     我的眼睛!!
  •     先生笔记,应当珍惜,不过潦草了点
  •     好书!大家手笔!
  •     纸张挺好的.内容更好.非常喜欢
  •     虽说是有些字迹痕迹,不是容易看懂多,但是一览作者思路
  •     最牛的是这本书是陈老师手稿影印的。看起来很有时代质感。致于研究成果就不说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