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隐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9728871
作者:胡翼鹏
页数:267页

作者简介

《中国隐士(身份建构与社会影响)》从追问中国隐士的身份合法性入手,运用知识考古学和解释学等社会学理论与视角,通过对记录隐士形象的传记文本的综合分析,系统地澄清了中国隐士的身份建构机制,并在发掘隐士身份建构机制的过程中,全面呈现隐士自身实践角色规范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准则与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社会群体接受隐士、认同隐逸的心理倾向,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隐士具有的独特社会功能,由此从总体上透视出中国隐士承载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大众接受隐士和隐逸所蕴含的社会思想。
《中国隐士(身份建构与社会影响)》由胡翼鹏所著。

书籍目录

目  录


绪论………………………………………………………………………………………………………… / 1

第一章中国隐士的总体类型特征………………………………………………………………………… / 20
第一节隐士的身份形象溯源………………………………………………………………………… / 20
第二节隐士的不同称谓考略………………………………………………………………………… / 25
第三节隐士形象流变折射的社会思想……………………………………………………………… / 35
第四节小结…………………………………………………………………………………………… / 49

第二章中国隐士身份建构的德行基础…………………………………………………………………… / 51
第一节隐士身份建构的人伦情感:孝……………………………………………………………… / 51
第二节隐士身份建构的人际关怀:义……………………………………………………………… / 56
第三节隐士身份建构的人文修养:智……………………………………………………………… / 60
第四节小结…………………………………………………………………………………………… / 64

第三章中国隐士身份建构的个性行动…………………………………………………………………… / 66
第一节隐士身份建构的本质根据:不仕…………………………………………………………… / 66
第二节隐士身份建构的个性行动:逃遁…………………………………………………………… / 71
第三节隐士身份建构的经典借口:托病…………………………………………………………… / 75
第四节隐士身份建构的操行砥砺:不入城市……………………………………………………… / 79
第五节隐士身份建构的自我体认:衣服…………………………………………………………… / 84
第六节隐士身份建构的艺术手段:饮酒…………………………………………………………… / 89
第七节小结…………………………………………………………………………………………… / 93

第四章中国隐士身份建构的社会机制…………………………………………………………………… / 96
第一节隐士身份建构的认知基础:社会舆论……………………………………………………… / 96
第二节隐士身份建构的政治过程:征辟制度……………………………………………………… / 101
第三节隐士身份建构的话语甄别:历史书写……………………………………………………… / 105
第四节小结…………………………………………………………………………………………… / 111

第五章中国隐士的人生准则……………………………………………………………………………… / 112
第一节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112
第二节达则兼济,穷则独善………………………………………………………………………… / 117
第三节逍遥自由,远祸保身………………………………………………………………………… / 122
第四节小结…………………………………………………………………………………………… / 127

第六章中国隐士的价值取向……………………………………………………………………………… / 129
第一节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 129
第二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 134
第三节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 141
第四节功成不居,退让明志………………………………………………………………………… / 145
第五节乐山乐水,悠闲适意………………………………………………………………………… / 152
第六节小结…………………………………………………………………………………………… / 159

第七章 隐士对士人群体的示范影响……………………………………………………………………… / 161
第一节士人以道自任的精神追求…………………………………………………………………… / 161
第二节士人入仕为官的现实追求…………………………………………………………………… / 169
第三节士人的隐逸情结与实践……………………………………………………………………… / 174
第四节小结…………………………………………………………………………………………… / 181

第八章隐士与官员群体的互动关系……………………………………………………………………… / 183
第一节传统官僚系统的生态特征…………………………………………………………………… / 183
第二节官员群体的隐逸实践………………………………………………………………………… / 192
第三节隐士与官员之间的互动……………………………………………………………………… / 206
第四节小结…………………………………………………………………………………………… / 212

第九章隐士与帝王的互动关系…………………………………………………………………………… / 213
第一节帝王的社会角色……………………………………………………………………………… / 213
第二节隐士与帝王之间的互动……………………………………………………………………… / 216
第三节小结…………………………………………………………………………………………… / 225

第十章隐士及其隐逸行动的社会功能…………………………………………………………………… / 227
第一节隐士的社会安全阀功能……………………………………………………………………… / 228
第二节隐士的道德整合功能………………………………………………………………………… / 238
第三节小结…………………………………………………………………………………………… / 242

结语………………………………………………………………………………………………………… / 244

参考书目…………………………………………………………………………………………………… / 255

后记………………………………………………………………………………………………………… / 266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编辑推荐

  中国隐士是一个身份群体,建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模式,以及社会对这种生活和行动的声望评价。隐士坚持不仕,通过逃遁、托病等方式拒绝与官贵接触,以不入城市、山衣野服与纵情饮酒等形式塑造自我,而社会舆论、政权机构和史家则根据隐士的角色实践进行甄别和确认。因此,隐士身份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即“隐”不是个别人的专利特权,而是社会的共享价值。意欲成为隐士的个人和尊仰隐士的各个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隐士”身份的建构。不同社会层面接纳与尊崇隐士,在于借助“隐”来表达各自的思想诉求和价值观念,如士人以“隐”委婉批评国政并表示政治不合作,官员向“隐”以寻求精神解脱并彰显不俗情致,帝王借“隐”以敦风厉俗并制造政教清明景象。

内容概要

胡翼鹏,社会学博士。

章节摘录

  在以“士”为中心词构成的称谓中,有一类就是隐士。与“士”以道艺为身份标识特征不同,隐士的身份根据首先在于“隐”,然后才是道艺。既然春秋战国以降,“士”指涉的对象并不构成一个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独立阶层,那么隐士作为“士”的一个特殊类别,是否因其特殊而构成一个具有高度同质性的独立阶层?答案是否定的。葛兆光根据汉字的分类和归类方式指出,古代中国分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并以此表象作为现象与事务分类的依据。这种分类观念与西方的、近代的分类观念不同。①李培林在谈到传统分类与现代社会分层的差异时认为,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习惯于根据现象特征进行归纳性的区分,而不是根据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性的区分。②社会分层的本质根据是,人们在核心社会资源获取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或权力,而隐士,甚至“士”构成类别的根据并不是在核心社会资源获取方面的能力或权力,而是他们的行动表现和精神内涵。  事实上,隐士及其各种称谓所涉及的具体个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方面的特征霄壤悬隔,由此造成历代学者对隐士的身份界定和辨识莫衷一是。何为隐士,谁为隐士,人人言殊。因此,隐士虽然一脉相承“士”的精神内涵,但也同样不构成一个高度同质的阶层,如此我们才能够理解“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才不至于将隐士简单粗暴地置于某个静态的、单一的审视框架之中。  ……

图书封面


 中国隐士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隐士作为士群体一种特殊的外在形式,其游离于政治与社会之间。隐士的文化、品行、甚至精神追求与社会政治文化制度具有深刻的关联性。此书关于隐士产生原因、心里追求的论述比较详实,也关注到了皇权、官绅与隐士复杂的关系。但是忽略了隐士身份在横纵向流变转换的过程。作为社会史研究这算一个小瑕疵。
  •     总体不错,有新的东西。值得一读。
  •     学究味太浓,而忽略了“隐”的思想性。相比之下,更欣赏《隐士--透视孤独》,
  •     还没看,希望能有所启发,有有用的资料
  •     详实。
  •     隐于市、隐于野,一直是中国人的向往,不过知名隐士往往是个另类的存在。
  •     已
  •     研究历史的好书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