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和谐之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09727041
作者:胡应南
页数:268页

作者简介

胡应南编写的《和谐之旅(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共识与任务)》是一本时事新闻述评集,作者是一位很有思想活力的记者和专栏作家。
《和谐之旅(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共识与任务)》收录了《和谐社会——解放思想的大突破》、《湖南牛礼赞——观熊清泉先生画牛有感》、《两岸团结统一的新进程》、《疫疾的现在时和过去时——抗击“非典”的文化思考》等作品。

书籍目录

目  录

和谐社会赋……………………………………………………………………………………/1
和谐社会思想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4
世界变化格局中,中国软实力与竞争力建设的共识与任务………………………………/19
和谐社会思想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南…………………………………/25
一语自然万古新——记革命老人于光远……………………………………………………/33
跨越世纪追风流——记百岁老人周有光……………………………………………………/37
和谐的诗性政治………………………………………………………………………………/43
中国大国防及海洋军事新战略………………………………………………………………/46
中国以和谐思维应对俄美格国际争端………………………………………………………/52
拯救股市危机——经济衰退背景下的和谐经济思维………………………………………/59
中国和谐社会实践二十年……………………………………………………………………/65
和谐社会——解放思想的大突破……………………………………………………………/72
湖南牛礼赞——观熊清泉先生画牛有感……………………………………………………/78
两岸团结统一的新进程………………………………………………………………………/82
中共十七大前瞻四题…………………………………………………………………………/88
中国社会主义宗教进步的新起点……………………………………………………………/94
和谐社会思想——现代社会的旗帜与价值核心……………………………………………/122
做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记新华联总裁付军……………………………/134
湖南抗日战争之最……………………………………………………………………………/141
徐君虎与蒋经国赣南抗战记…………………………………………………………………/154
和谐之旅目录疫疾的现在时和过去时——抗击“非典”的文化思考……………………/164
湖南与岭南互补性之比较——论泛珠江三角经济圈湘粤合作的发展前景………………/170
《哈佛演讲》是“以德治国”的纲领性文献………………………………………………/198
中华文化是两岸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210
钦万有是富翁更是党员………………………………………………………………………/217
一生廉洁堪师表——记湖南株洲市地税局局长伍志庚……………………………………/221
艰难的选择——记新经济英雄钟存仁………………………………………………………/231
关于湖南农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调查报告…………………………………………………/240
网络化时代纸媒生存与发展的新方式、新趋势……………………………………………/250
新闻舆论监督呼唤新闻立法——报道株洲林工商倒卖劣质树种事件的反思……………/255
新闻报道要摆脱单一思维——读《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259
谈谈正面报道中的批评成分与社会效果……………………………………………………/261
水调歌头——和谐神州平(2010年赠台湾友人)…………………………………………/263
春江水暖霞满天(绝句三首)………………………………………………………………/264
香港紫荆红(为香港回归祖国12周年而作)………………………………………………/265

后 记…………………………………………………………………………………………/267

前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度里,胡应南同志的新作《和谐之旅——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共识与任务》出版了,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任务很繁重,而胡应南同志在这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表示祝贺。  胡应南首先是一位职业新闻工作者,他在思考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课题时,首先是将当前的时局和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2010年,韩朝形势紧张,美国在中国南海和黄海的军事演习所形成的事态也很令人纠结。怎样看待这种局势,胡应南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从思想理论的高度,从历史的发展趋势,结合时局的发展和事态的实际发展进程,与高放老师合作,写作了《和谐社会思想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其中最根本的判断是中美这两个大国在21世纪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实现双赢是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且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21世纪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吸取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成果,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也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果。例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十条措施,今天的美国以及许多的西欧、北欧国家基本上都已实施。这说明人类文明成果为各国所共享,具有普世价值。这两个基本判断对于21世纪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胡应南同志的时事述评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旺盛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盛德日新的准则,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同时,能够了解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胡耀邦同志1984年在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上曾经指出:记者应该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旅行家、社会活动家。胡耀邦讲话的宗旨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胡耀邦同志这一要求的远见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胡应南的工作,我觉得有些接近。胡应南在软实力研究方面的成绩,就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胡应南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全球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并作了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即中国文化是两岸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引起国际舆论界的好评。我感到这篇演讲稿就是胡应南综合素质的体现。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完成破冰之旅,无疑,在此之前的新闻舆论宣传所起到的先导和铺垫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不易的。  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记者是新近发生事件的记录者,报道新闻是记者的天职。但是,在资讯发达的信息化的今天,记者再仅仅是新闻的报道者,.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了。因为,信息化时代的消息传播迅速,信息量巨大。深度报道的程度已经成为媒体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所以,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必定有一批专家学者型的记者队伍,如此才能形成舆论的影响力。媒体记者学者化和专家化,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了。  胡应南同志在软实力研究方面的成果,证实了他向学者、专家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胡应南有几个特点是值得记取的。第一,他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相识十余年了。我看他学习马克思的著作没有间断过。在一个有些浮华、浮躁的社会里,人相对缺乏信仰,而胡应南却孜孜不倦地在学习马克思的著作,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也遭遇过各种冷嘲热讽甚至问责和打击,但是他都坚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我想,这是他面对任何困难都很谈定的原因,也是他的文章写得很精彩的重要的基础。第二,他的学习精神很可贵。胡应南同志不止一次地向我解释终身学习的观念。他也是这样实践的。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有的作为不大,有的却成绩斐然,究其原因,是否坚持学习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有的人认为,大学一毕业,学习的事就差不多了,因而放松学习。其实,大学毕业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生活的终止。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才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第三,胡应南同志勤于实践。他用了多半时间深人了解社会,深人人民群众之中,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同时也应该是理论工作者的基本功。只有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生命之树、事业之树才会常青。  当然,在国家软实力研究方面,胡应南同志还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我希望胡应南同志能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步入这个新的领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创新与发展添砖加瓦,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潮辛卯金秋

内容概要

胡应南,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研究员,曾作过记者、香港《镜报》专栏作家。

章节摘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维系着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性,人类对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明确。但是,同样也有“社会和谐发展”的思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到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农田,人类由此而受到大自然灾害的惩罚。他所强调的思想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在工业文明时代开始的时候,蒸汽机的汽笛吹响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号令,电灯照亮了工业文明的前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构建了社会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但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暖、资源争夺等弊端,凸显了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天,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代表的思想革命,标志着人类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里程。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是这个历史新里程的物质基础,而和平、发展、合作是这两个物质基础的精神灵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要有人的地方,自然史和人类史就相互制约。”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科技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在农业科学、基础数学、生物技术、航天航空科技等方面,中国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有资料表明,中国今天的科技创新力也走在世界前列。新科学、新材料、新工艺、新发明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十分显然,坚持科技创新仍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政府在21世纪以来所奉行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坚持科技、文化、教育体制创新。近年来实行扩内需、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政策,显现了中国和谐社会思想与当代科技发展、新型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特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只有在科技革命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领先,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富强文明大国。只有科技实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全方位领先,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才可能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和谐社会思想与经济全球化双赢模式相适应。是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开展建设的必然需求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人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体系之中。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点是各国经济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相互融合。  任何经济单边主义与世贸组织的原则都是相违背的。平等互惠、公平正义、共同发展才是经济全球化所要求遵循的准则。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谐社会思想是实现双赢的思想基础。  今天,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开展经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融人全球的时代主题和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不能再一味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业,高能源消耗、低附加值产业亟待转型。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型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有待增多和变得更强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要做到科学有序,股市、楼市作为各地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要惠民强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到以民为本,都要求我们规范管理,服务到位。  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增强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打好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这一场硬战。其主题思想就是要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应对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势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发展方式一直在不断地变换,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态经济等不断涌现,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活力的原因所在。马克思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就不会消失。马克思说:“生产中经常不断地变革,一切社会关系的接连不断地震荡,恒久地不安定和变革——这就是资本主义不同于过去各个时代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坚持以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协调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实现生产发展方式的变革和经济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这与当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实行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其经济交往和贸易都是双赢结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对方赚钱,才能自己赚钱。假如对方不得利,而自己得了利,这种利也不是长久的。不能否认,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行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其贸易手段的老辣多样,其战略的深谋远虑,其文化价值观的成熟渗透,其行为方式的独到新颖,其配套机制(法律、政策、人才)的系统完备,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及的。在这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很好地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方法以及管理制度。不学习,不进取,不创新,不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中国也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败下阵来。因为,经济全球化,有需要各国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中国既然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学会用新的游戏规则来处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背景下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贸易大战的短兵相接、金融战争的瞬息变化等问题。在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以适应全球经济化的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消费促进生产的作用,在消费观念上要正本清源,明确是非;在消费方式和领域上要有新的突破和拓展;在消费文化上要与时俱进,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消费理论,并把消费与生产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贯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

图书封面


 和谐之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通过作者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国的现状以及中国的软实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