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治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网络化治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301138595
作者:[美]史蒂芬·戈德史密斯,[美]威廉·埃格斯
页数:163页

作者简介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是对公共管理新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性研究。网络化治理的要义是:除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以外,政府治理还必须依靠种种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这是新历史时期政府提高绩效和增强责任性的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化治理的兴起  第一章  政府管理的新形态    新的挑战,新的治理模式    网络化治理的兴起    连结、协同、自上而下    管理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模式的优势    专门化    创新性    速度和灵活性    扩大的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模式的挑战    目标一致    变形的监督管理    沟通灾难    分割式协调    数据不足和劣质标杆    能力不足    关系的稳定性    改进成败的可能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计网络    使命与战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启动战略    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    确定正确的网络类型    谁应该负责集成网络?什么组织应该被集成进网络?    本章小结第二部分  网络化治理  第五章  连接的纽带    建立沟通渠道    协调各种活动    建立关系    处理文化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与责任困境    设定目标    调整价值观念,建立信任关系    建立激励机制    共担风险    测量与监控绩效    管理变更    关系管理的组合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网络化治理的能力建设    政府首席执行官的职能变化    首席关系官员    网络经理    采购官    新的治理型公共雇员    从一个方面到另一个方面    这类问题的根由是什么?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未来之路    更少重视项目,更多重视公共价值    不要在难懂的条文中迷失方向    金钱是组成网络的一种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完美是良好的敌人    开发一系列新的核心能力    在减员的同时增员    结论致射

编辑推荐

  这是网络化时代政府管理的权威之作。  ——安东尼·A·.威廉姆斯,华盛顿特区市长  从商务到战争,网络化组织形式正在替代层级制。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两位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政策思想者,向我们展示了网络化趋势如何在变革着我们的政府。对每一位想把政府变得更好、更有效的人,这本书是必读之物。  ——米特·罗姆尼,马萨诸塞州州长  在《网络化治理》一书中,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回答了当代公共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政府日益依赖各种合作伙伴处理公共事务的时代,官员如何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并且对公民负责。当政府面临的“成本更小、服务更好”的压力愈演愈烈之时,这本书的出同适逢其时。  ——爱德华·G.伦德尔,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政府单独行动难以应对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各种新形式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私营部门和社会团体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何确保网络化协作这一新的治理方式运行良好,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深刻见解。我们正在改写公共管理的规则,本书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迈克尔·E.波特,哈佛商学院  正如20世纪是庞大的公共官僚机构的世纪,21世纪将是公私协作的网络化世纪。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正是针对这一新的领域,提出了清晰和生动的指南,有助于公共管理者和民选官员们应对绩效和责任的挑战。  ——阿拉斯泰尔·S.罗伯茨,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坎贴心尔公共事务研究所主任

内容概要

斯蒂芬·戈德史密斯,1992-1999年任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市长,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Ash)民主治理和创新研究教授。他还兼任曼哈顿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主席。著有《21世纪的城市》一书。

章节摘录

  新的挑战,新的治理模式:  在20世纪,等级式的政府官僚体制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主要组织模式。通过命令属下出色地完成虽专业但无需判断力而只需整齐划一的日常工作任务,公共管理者可以赢得喝彩和认可。现如今,日益复杂的社会却强迫公共官员们不断开发各种新的治理模式。  在许多方面,21世纪的挑战和应对挑战的方式都要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当权力分散、组织界限变得越来越不固定的时候,各种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地方化。当多元流动的人群日益反对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一方治百病的模式就必须让位给那些个性化的特制模式。  然而,传统的等级制政府模式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一复杂而快速变革的时代需求。靠命令与控制程序、刻板的工作限制以及内向的组织文化和经营模式维系起来的严格的官僚制度,尤其不适宜处理那些常常要超越组织界限的复杂问题。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祖国的安全问题。如果孤军奋战的话,不论是联邦调查局还是中央情报局都不可能有效地阻止恐怖分子。这些机构需要一个跨越政府部门和层级的法律执行网络予以协助,因为他们需要各种沟通系统,以过去根本不可能的速度、成本和水平跨越各种公共和私人组织进行情报的收集、分析,转换和行动。同样地,灾难控制与预防中心本身也无法光靠自己来充分应对炭疽热、天花或其他生物恐怖袭击事件的爆发。所以说,一种有效的政府反应需要激活各种富有活力的公共卫生和应急机构网络。  虽然政府的等级模式仍然在坚持着,但一边是政府想要尝试解决更为复杂问题的推力,一边是允许革新者创造性回应的新式工具所产生出的拉力,两种力量正在使这种坚持力度稳步下降。而这种推力和拉力也正日益产生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核心职责已不再集中于管理人员和项目,而在于组织各种资源(常常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机关、局、处和办公室作为直接服务供应者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作为一种公共价值的促动者,在具有现代政府特质的由多元组织、多级政府和多种部门组成的关系网中发挥作用。针对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应中的作用等问题著有几部书籍的作者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解释道:“在大部分政策领域中存在的是一种密集的政策工具集合体,而许多工具又都将公共机构推入了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相互关联的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因此,网络化治理与传统的组织图表不大一样,而是各种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更为动态的网,可以根据手中所掌握的问题来决定是否要组织或再组织,扩张或承包。  网络能够服务于一定范围的临时目的,比如在官僚体制内建立一个新思想的交流场所,或在同事之间建立合作等等。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本书中可测量的绩效目标、分配给每一个合作伙伴的职责以及信息流动的结构等术语,强调政府实现其公共目标所应采取的主动性。这些努力的终极目标是产生最大可能的公共价值,而这种价值要比单个人在不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实现目标的总和还要大。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性网络具有多种形式,既有间歇出现的往往是用来应对一次性灾难的特别网络,也有政府利用私人公司和非营利机构作为其公共服务与交易分配渠道的渠道性伙伴关系。

图书封面


 网络化治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9期《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著,孙迎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作为一部反映西方国家公共治理经验的力作,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的《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告诉人们,21世纪的公共治理正在形成一种网络化治理。用作者的话说:“本书就是要解释网络化治理的含义和它改变公共部门形态的方式,以及在政策目标已逐渐不再靠公共官员本身业绩而更多的靠他们雇用和管理外部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的政府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政府管理。”(6页)这本书预示了公共行政发展的主流趋势,引发人们思考一个行政学问题:公共治理何以从碎片化转向网络化?在这本书中,作者意识到20世纪大工业时代取得巨大成功的传统官僚制,面对21世纪权力分散、组织界限模糊以及各种问题“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地方化”,无法在公共治理主体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一方治百病的模式就必须让位给那些个性化的特制模式”(6页)。与强调分工、专业化、等级制并擅长静态公共事务解决的传统官僚制相适应的是,福特式大生产的标准化、单一化和机械化。伴随新时代日益显现的便捷化、个性化、多元化、异质化、去中心化等特征,公民要求一种无缝隙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传统官僚制组织设计支配下的治理逐渐呈现碎片化(Fragmentation)趋势。传统官僚制成为“老迈”、“无知”的代名词和人们嘲笑的对象,在政府中工作的公务人员也被戴上了“傲慢自大、举止粗鲁、作风懒散、冷漠无情”的帽子。从根源上说,因为地方政府职能交叉、地域重叠、权责不清、数量繁多,加之诸多预定性、体制性、机制性的制约,这种基于官僚制建构的“单中心”的碎片化治理,外部参与渠道较少,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和滞后性,容易出现体制分裂、权力分散、结构松动,导致山头主义、部门主义、地方主义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诸侯势力大行其道,引发各自为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官场病”,从而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削弱了治理的整体效应。用戈德史密斯与埃格斯的话说,就是“靠命令与控制程序、刻板的工作限制以及内向的组织文化和经营模式维系起来的严格的官僚制度,尤其不适宜处理那些常常要超越组织界限的复杂问题。”(6页)面对传统官僚制的不足,在资源稀缺的挤压下,加之对全能政府的天然恐惧,新公共管理运动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兴起。无论是撒切尔夫人引领英国民营化改革,还是美国“里根革命”、克林顿政府的“重塑政府”运动,抑或是作为行政改革典范的新西兰“大震荡改革”,他们纷纷高举效率的大旗,将企业管理的先进做法引入公共治理范畴,从管制者角色转向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和参与者角色,以公民为顾客,追求结果导向,试图进行一种后官僚制的组织设计。然而,新公共管理尽管带来了某种程度上效率的提升,但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推崇、民主价值的失落、市场机制的盲目崇拜、公私管理的混淆、将公民蜕变为“顾客”等等,都引发了巨大争议,推动了20世纪90年以来“治理”概念的重生、“网络化治理”的出现与政府管理实务的变革。网络化治理(governing by network)超越了新右派的管理主义狭隘,政府不再盲目“瘦身”,更不再以“小而能”、“小而美”为审美标杆,而是以公私伙伴关系为基础,选择了一条“第三条道路”,主张整合社会资本,强调合作、网络、共享和信任。那么,碎片化治理的阴霾如何消弭,何谓网络化治理,网络化治理又何以可能?网络化治理源于全球化时代公民需求的碎片化趋势,这表明公共事务的复杂性与公民需求的多元化、分散化及个性化,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要以网络化治理对待碎片化需求,而不是以碎片化治理对待碎片化需求,否则只能出现“大碎片”套“小碎片”和混乱、无序、低质量的公共治理。一个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前提必然是公民支持,必须高度聚合的公共治理,形成网络化连接,不断推出个性化、差异化、全方位的服务。简而言之,网络化治理就是要形成一种“整体性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政府公务人员也将成为一种“连接人”(Connectors),即“新的治理型公共雇员”。戈德史密斯与埃格斯认为:“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政府的工作不太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雇员,而是更多地依赖各种伙伴关系、协议和同盟所组成的网络来从事并完成公共事业。我们将这种发展成为‘网络化治理’”。(6页)网络化治理代表了第三方政府、协同政府、数字化革命和公民选择等四种发展趋势的集合,“它将第三方政府高水平的公私合作特性与协同政府充沛的网络管理能力结合起来,然后再利用技术将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在服务运行方案中给予公民更多的选择权。”(17页)基于后官僚制建构的“多中心”的网络化治理,超越了传统官僚制的等级偏见,意味着垂直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控制结构转变为网络的、双向互动的、多元的参与结构,在外部参与渠道上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公民等多元参与的制度安排,实现信息透明且流动充分,连接以合同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将分散的“小碎片”整合为“大碎片”,最终达到公共治理的“一体化”,由此增强公共治理的整体效应。网络化治理的优势在于专门化、创新性、速度和灵活性以及扩大的影响力等,“将碎片拼接,也就是说各个组织所组成的网络,可以增加它们每个个体的效能。”(56页)唐纳德•F.凯特尔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语中的:“戈德史密斯和埃格斯提起讨论的最深刻的见地是,必须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并根据新兴的各种网络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前言,7页)网络化治理会带来危险吗?网络化治理本身面临着目标一致、变形的监督管理、沟通灾难、分割式协调、数据不足和劣质标杆、能力不足以及关系的稳定性等挑战。戈德史密斯与埃格斯更认为:“责任性问题是网络化政府最艰巨的挑战之一。”(133页)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网络化治理所造成的多中心治理主体的组织结构的碎片化,它可能对政府的单中心权力或命令产生冲击,形成组织间过分依赖,甚至出现国家的空洞化(Hollowing out)。其实,碎片化治理也好,网络化治理也好,其最高追求无非是善治(Good Governance)。善治在价值层面是实现公共利益,在工具层面则是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事实上,资源分配的目标无非是效率、公平与稳定,资源分配的途径主要是习惯、命令(政府)、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习惯在规范的公共事务中的影响逐渐隐藏于法理支撑下的政府或市场之中,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志愿失灵”同样可怕,网络化治理的最大意义则在于弥补这些失灵,发挥治理主体的各自优势,发掘社会资本,实现资源共享。戈德史密斯与埃格斯甚至批评有关针对国家空洞化的评论,“主要是指那些很少有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管理其合作伙伴的政府,根本就谈不上靠自己的能力来提供什么服务。”(19页)面对未来,作者认为,网络化治理要遵循下列原则:较少关注项目,较多关注公共价值;不要在难懂的条文中迷失方向;金钱是组建网络的一种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完美是良好的敌人;开发一系列新的核心能力;在减员的同时增员。(155页)由此可以看出,21世纪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化治理的必然达成,身居要位的政府不可回避、不可抗拒,也无法回避、无法抗拒,只能顺势思考和回应时代需求,并建构一种具有基于信任与合作的协调机制,促进知识流通并交换组织间资源,进而实现善治。自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发表开启行政学研究以来,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一直在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之间摇摆,背后的隐含意义则是公平与效率的两难抉择。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网络化治理是否解决了公共行政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摇摆困境,还有待观察,但其所产生的效益和效能却显而易见。总的来看,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与信息化造就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此格局下,政府不再一家独大也无法闭门造车,而必须与其他公共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学习与对话,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充分流动与分享,激发无限创意。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化治理在汲取新公共管理中的效率养分的基础上,并将宪政主义中的公平、正义、参与精神融入公共事务的解决之中,从而更有助于将公共权力还于社会、还于民。正如戈德史密斯与埃格斯所憧憬的:“……渐渐地,民主治理也会意味着要依靠网络去提高全世界公民生活的质量。”(161页)(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起码增加一点对后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认识,顺便多读读彼得德鲁克的书,下一代社会的管理,功能社会,新社会,哪怕是其他人就其思想论著写的《未来的组织》、《未来的领导者》也很值得一读。而这个网络化治理,恰恰就是经历这两年,华南虎照,艳照门,雪灾,汶川地震,还有现在南方洪灾等许多事以来,管理者反思学习和提高管理和协作能力的最新案例教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其他人更好的评论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虽然旅管学得杂,可是会学到很多奇妙的东西呢。
  •     值得我们研究和和探索,对我启发很大!
  •     由于工作忙,只看了一半,与治理理论差不多。
  •     前沿经典,是本好书!
  •     可以开拓思维的书
  •     网络化,信息化,现代视野下的政府治理
  •     学到了许多新的观念,并且有许多例子,值得一读。
  •     视角虽然新颖,值得一读和借鉴,但是不如多中心治理更具说服力,其理论本质上就是多中心治理。
    比较糟糕的是翻译,感觉翻译的比较差。
  •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考博考了道行政管理改革未来10年的方向。答题的时候引用了许多该书的观点。分还挺高的
  •     书本的印刷很不好,纸很薄,很粗糙,价格还不便宜
  •     一本教材。不算是学术专著、感觉做研究来讲过浅,不过教材还很好。
  •     一本对于网络化治理的前沿性著作。
  •     先前读过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paper by Peters&Pierre),再读这本,有点糟糕。——个人认为把治理和NPM分清楚,其实很重要。
  •     比较前沿的一本书
  •     从文中可见发达国家是从内到外的发达,不象我们是暴发户
  •     这本书内容不错,讨论了由于改革而引起的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从有效经营机构变成提高服务,进而将政府职能转化为服务网络的治理,这本书讲了网络化治理的结构和治理,对网络化治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当然和很多国外的书籍一样,我个人更关心的是前面半部分的理论的探索,而细节部门则更像是一种操作手段,但因为操作手段必然会因历史时期、区域、文化等等因素相联系,因而启示并不如前半部分那么大。
  •     网络化治理,建议对于治理理论感兴趣的读者仔细阅读吧!!
  •     态度好,运输快
  •     此书的研究充满新意,代表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基本趋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