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三民主义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10703973
作者:孙中山
页数:641页

作者简介

《民国立国档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建国方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书的最后,特别收录了《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总理遗嘱》这三篇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在《建国方略》里,孙中山先生从思想层面到经济层面,再至政治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民国政府标榜为立国的第一指导纲领,具有深刻的时代色彩,是一份标志性的重要史料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史、近现代史的必读经典。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思想学说,指导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民国时期,《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孙中山著作,被视为立国施政之纲领,对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自孙中山逝世至今,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次革命实践与政治改良,或多或少,也都与孙中山的思想学说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学说,仍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历史精神资源。
这本《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孙中山先生关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阐释性演说记录,同时还收入《中国革命史》、《军人精神教育》、《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等影响较大的孙中山名篇,并特别附录了后来国民党人草拟的五权宪法草案,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三民主义》简明扼要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为实现其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国梦,而进行的艰苦奋斗和深入思考。读者深入研读这两本书,可以掌握孙中山思想学说的核心精华,并借此重新审视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

书籍目录

民族主义 自序 第一讲 民族主义概论 第二讲 中国民族的危机 第三讲 中国民族主义精神消失的原因 第四讲 民族主义是世界大同的基础 第五讲 恢复中国民族主义的方法 第六讲 发扬中国民族主义的方法民权主义 第一讲 民权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讲 自由的真谛 第三讲 平等的真谛 第四讲 欧美近代民权革命的障碍 第五讲 “权”和“能”分开的政治机构 第六讲 建设新中国的原则和办法民生主义 第一讲 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第二讲 民生主义的具体办法 第三讲 吃饭问题 第四讲 穿衣问题五权宪法中国革命史其他作品 自述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之意义 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 三民主义精义 军人精神教育 中国国民党宣言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北上宣言 民主政治与人民知识程度的关系 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编辑推荐

《民国立国档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孙中山《建国方略》:【随书限量赠送】民国版彩色“建国方略图”。杨天石、杨奎松、傅国涌、谢泳民国?权威名家推荐必读。民国立国档案:一部研究民国史的必读经典,一整套被蒋介石及国民党人奉为治国纲领的神圣文本。百年辛亥革命珍贵遗产:全面详实企划大中华民主富强现代化方案的宏伟巨著。一份昭告天下的大国崛起方案:火车进藏、三峡水库、利用外资、快速崛起、渐进民主、国强民富……当年的远见,渐成今日之现实。

前言

自《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书出版之后,予乃从事于草作《国家建设》,以完成此帙。《国家建设》一书,较前三书为独大,内涵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五权宪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国防计划》八册。而《民族主义》一册已经脱稿,《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二册亦草就大部,其他各册,亦草就大部。其他各册,于思想之线索、研究之门径亦大略规划就绪,俟有余暇,便可执笔直书,无待思索。方拟全书告竣,乃出而问世。不期十一年六月十六陈炯明叛变,炮击观音山,竟将数年心血所成之各种草稿,并备参考之西籍数百种,悉被毁去,殊可痛恨! 兹值国民党改组,同志决心从事攻心之奋斗,亟需三民主义之奥义、五权宪法之要旨为宣传之资。故于每星期演讲一次,由黄昌谷君笔记之,由邹鲁君读校之。今民族主义适已讲完,特先印单行本,以饷同志。惟此次演讲既无暇晷以预备,又无书籍为参考,只于登坛之后随意发言,较之前稿,遗忘实多。虽于付梓之先,复加删补,然于本题之精义与叙论之条理印证之事实,都觉远不如前。尚望同志读者,本此基础,触类引伸,匡补阙遗,更正条理,使成为一完善之书,以作宣传之课本,则其造福于吾民族、吾国家诚无可限量也。民国十三年三月三十日 孙文序于广州大本营(大元帅章)(孙文之印)

内容概要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政治纲领影响极为深远。晚年推行联俄容共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海峡两岸都非常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孙中山早年一直被人称之为“孙大炮”,以当年人们的眼光,孙的许多言论设想确有其不可想象之处。然而,站在当今中国发展的水平上,再来看孙中山当年的那些“大炮”,尤其是概括了孙中山对未来中国建设理想设计的这部《建国方略》,我们或许应该为孙中山的诸多远见而叹服。  ——杨奎松(北大历史系教授)《建国方略》是孙中山的主要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建设计划和民主理念。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勾画了前所未有的宏伟蓝图,也提出了富于辩证思想的长远指导方针。历史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其所设计的混合经济模式以及使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互相为用”的思想,将在人类的文明进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杨天石(民国史专家)与《实业计划》中那些宏大的规划相比,我更欣赏他的《民权初步》,一个古老民族从学习如何开会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也许比通往富强的大梦更重要。与五权宪法相比,我更欣赏他的三民主义。主义与否倒在其次,民族、民权、民生三个词确实抓住了中国问题的关键,百年变迁,民族问题早解决了,民生问题也在解决之中,今天迫切需要面对的乃是民权问题。  ——傅国涌(著名独立学者)从《建国方略》中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理想。孙中山的伟大在于让民主宪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理想,他在西方通行的政治结构中,极富智慧且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的五院构想,并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可以运行并展示了活力的政治制度。  ——谢泳(厦大人文学院教授)今天我们读到《建国方略》,实在要惊叹孙中山的远见卓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蓝图。对比此后中国所走过的经济发展和强国之路,竟与孙中山所勾画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  ——陈东林(社科院当代所二研室主任)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以饮食为证当革命破坏告成之际,建设发端之始,予乃不禁兴高采烈,欲以予生平之抱负与积年研究之所得,定为建国计划,举而行之,以冀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隆盛之地焉。乃有难予者日:“先生之志高矣、远矣,先生之策闳矣、深矣,其奈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何?于初闻是言也,为之惶然若失。盖“行之惟艰”一说,吾亦信而无疑,以为古人不我欺也。继思有以打破此难关,以达吾建设之目的,于是以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以励同人。惟久而久之,终觉奋勉之气,不胜畏难之心,举国趋势皆如是也。予乃废然而返,专从事于“知易行难”一问题,以研求其究竟。几费年月,始恍然悟于古人之所传、今人之所信者,实似是而非也。乃为之豁然有得,欣然而喜,知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及其既知之而又不行者,则误于以知为易、以行为难也。倘能证明知非易而行非难也,使中国人无所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之事大有可为矣。于是以予构思所得之十事,以证明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以供学者之研究,而破世人之迷惑焉。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语,传之数千年,习之遍全国。四万万人心理中,久已认为天经地义而不可移易者矣。今一旦对之日“此为似是而非之说,实与真理相背驰”,则人必难遽信。无已,请以一至寻常、至易行之事以证明之。夫饮食者,至寻常、至易行之事也,亦人生至重要之事而不可一日或缺者也。凡一切人类、物类皆能行之,婴防除——出母胎则能之,雏鸡一脱蛋壳则能之,无待于教者也。然吾人试以饮食一事,反躬自问,究能知其底蕴者乎?不独普通一般人不能知之,即近代之科学已大有发明,而专门之生理学家、医药学家、卫生学家、物理家、化学家,有专心致志以研究于饮食一道者。

图书封面


 三民主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是一篇没写完的作业……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之三原则反映了孙中山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身负的三重任务,反映了清末资产阶级革命的三重性质。这与当时的族群关系、国际关系、阶级关系,以及社会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怀着民族解放的目标的孙中山站在现实土地上,他首先面对的是一个跨越多元文化、众多族群(ethnicity)的广域帝国。在这里,两百年以来,满洲人能运用中国政治传统,同时维持其独特之认同是统治方式成功的保证。 包含引介自中国和内亚的两种不同的政治秩序的皇权成为超越各民族之上的、普世性的统治者,以普世性合法化体系中的多重身份降临文化、政治上明显区别的区域,维持着少数统治及帝国的多元政治。当全球化体系对清朝的影响加大,帝国调用既有的统治和处置手段、机制和资源,却不再一如既往如地卓有成效反而危机丛生时,中国人很快遇到了一个再度提出身份困惑的契机。困惑来源于,发现自己卷入世界体系,但清朝获得了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而它的落后和行将失败在此过程中愈渐暴露。被时代潮流淘汰的危险愈发紧迫,敏锐的进步人士开始效仿西方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典范,力图重塑自己的身份。由此引出了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如何从清帝国中创造一个民族国家。改良派人士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着眼点转至上述问题。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中痛惜中国的民族主义“犹未胚胎”,反省中国“国族”在时间序列上的落后。 改良派起到了唤起关注的作用,但其摇摆两端、模糊不清的立场使他们很快让位给主张明确的、发展了的并进一步理论化的汉族民族主义者。在同盟会、南社等政党组织或社团成员的构想中,必须推翻这个非汉王朝,使汉族从清朝统治中解放出来。这场民族革命有两个方向上的意义:其一,对于身份困境的重新发现本身蕴涵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因素(这也是他们与改良派相比所具的优势),民族主义者接起了明季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并由此勾勒出汉族民族国家的谱系;其二,更现实的是,建立民族国家是进一步实行民主宪政的前提。一个崭新而又有资格担负传统的民族国家从旧王朝躯体中脱胎出来。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篇章中重点讨论了以下内容:1. 国族(nation)孙中山主张的是汉民族国家,即以汉族建构为“国族”的国家。历史资源制约了知识精英的思考和路径选择。作为清帝国内人数占绝对多数的族群,且已具备许多现成的共同性、丰富可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藉以比附的传统思想等,模仿西方民族主义话语对汉族历史的重新阐发工作不算困难。当然还由于条件限制,这些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只能做到对汉族有必要了解。孙中山在书中运用大量类比,论述汉族身为国族的一贯性,努力贯通传统和现实。2. 疆域问题与异质性(heterogeneity)汉族唤醒了自身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自我意识,宇宙中的天下秩序坍缩为了现世的、有界的民族,由中心向四周流泻而形成有等级的流动领域固定在了经验观察的边界(empirical boundary)上。汉族民族主义运动成功推翻了外族统治,但对清朝征服遗留的疆域的领土争议使这场运动始终伴随着内在矛盾。 逻辑的后果是,汉族既然独立,其界限应该等于汉地,即中国本部(China Proper);然而不放弃内陆亚洲部分的主张最终取得了主导。孙中山在“民族主义”这一章里为支持这个更广大的范围提出了论据,他的方法是用中国历代(汉族王朝)强盛时期的最大疆域来包络清朝疆域。除此之外,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叙述理想疆界内的其他民族。为此,在理论的发展中,汉族隐至幕后,而请“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登上台前。不过请出“中华民族”只是概念的微调,原来的主线并未被替换,其他民族与汉族融为一国族,组合的方式是汉化。实践中表现在后来国民政府继承孙中山说法,强调其他民族与汉族的同一性,淡化异质性,并以同一性为依凭进行国族构建工程。3. 人口增长进化论反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美]歐立德:《滿洲之道》,第3頁(Elliott, The Manchu Wa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3)。沈松喬:《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載《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八期,1997年12月。[美]J. A. 米沃爾德:《嘉峪關外:1759—1864年新疆的經濟、民族和清帝國》,賈建飛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組刊印,2004年,第15頁。
  •     “革命尚未成功,同时仍需努力”是国父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者的勉励。孙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经济文化发展,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无数仁人志士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     孙中山并不反对共产主义,相反,认为共产主义即民生主义,但他并不主张通过马克思倡导的方式,即阶级斗争来实现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只能解决分配问题,并不能解决贫穷问题,所以主张借用外力发展实业先解决贫穷问题。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但政府的权力必须能够得到监督,他认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太过弱小,有权无能,西方国家之所以没有建立起一个有能力的政府是因为资本主义过度发达,主要生产资料掌握在个人手里这一事实,但中国的状况有所不同。美国那样的联邦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美国恰恰是做不到完全统一才不得以用联邦制来维持形式上的统一,美国的强大是因为统一而不是因为分邦。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工业革命催生共产主义思潮。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只见tg口沫横飞的大业伟业,谁知历史真相为何?历史当然不是tg 说的那么简单。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建国方略》、《三民主义》二书,作为民国阅读热中的原生态读物,是了解民国真相的一把重要钥匙。回到历史现场,可以重现一个未知的真实民国。从威权下的经济自由再到宪政,曾是东亚地区现代化的历史主流,日本、韩国及台湾无不如此。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就是深度符合这个潮流的政治学说。,所以说确是正道。今天重读,同样意义非凡。
  •     纯收藏
  •     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的全部思想的主要部分,应该去了解下
  •     当初蒋公不是驾鹤西去,国共再次合作,两岸和平统一,真是中华之幸。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必然是历史趋势。
  •     孙中山在其《民生主义》中有如此写道: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有进步。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之所以要调和的原因,就是因为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不能生存;因为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这种病症的结果,便起战争。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所有的心得,只见到了社会进化的毛病,没有见到社会进化的原理;所以马克思可说是一个社会病理家,不能说是一个社会生理家。
  •     因为太喜欢作者,对这本书也特别的喜爱。。书中的政治思想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     适合于全体中国人的极好的自我通识教育课。民族、民权、民生,永不过时的概念。
  •     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如果要我用跟多的字形容这本书的好,恐怕3000个字也不够!
  •     我读的是三民书局的版本,一直没见到豆瓣上有,将就吧。 三民版后面有蒋的《民生主义的育乐两篇补述》,大陆版当然的删去了
  •     孙先生深识远虑,有些观点至今来看仍不过时。
  •     百姓的生活,并无所谓的主义之分。百年前国父创立三民主义,以为民国之根本。后蒋先生退居台湾,仍期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至于主义之比较,无需多言……
  •     和平、奋斗、救中国!先生呼声震耳欲聋,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
    读书的时候父亲指导看过这本书,当时很朦胧,不太理解。现在要重读一次。读完了再来写读后感吧。
  •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     中山先生的心血,值得今日人们的学习
  •     三民主义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就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民主就是为民作主,民权就是为民用权,民生就是让人民好好地生活。
  •     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
  •     这个真的值得看一看,虽然不知道当时何种情形,但是毕竟是国父著作啊!
  •     这本三民主义的书是帮住我的北京一个朋友买的,一次他无意的与我说,我一直想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一书,但是跑了很多的地方,都没有买到,我听后马上对他说,从当当网上看看有没有这本书?于是我回到家中,在当当网上一看,果然有这本书,于是,我马上就帮助他定了一本,送到了他北京的家中,他拿到书后爱不释手,高兴的很,对我说,谢谢了,我说,不用谢我,应该谢当当。是当当网帮助了我们。
  •     本书详细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是在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书或政治书中看不到的,也正是当代青年需要了解的。本书虽然我现在还未读完,但是已经被孙中山先生的政治远见所佩服,真是一位鹤立鸡群,出淤泥而不染的伟人!
  •     一直想买的书,不过每次朋友告诉我这本书到货了,然后我过不久**当网买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本书又断货了,基本可以想到它的畅销。国父的精髓所在,内容无需解释,大家都明白的。推荐.....
  •     這是我第一次讀孫總理的原作,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是當我從第一張,民族主義讀起的時候,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沒了,反而會有一種很強大的親和力,究其原因,全文沒有那種很理論化的語言,反而像是一種嘮家常似的談論主義問題,具有很強大的說服力。
    孫總理的演講能力真不是"蓋"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现在那些终日闹民主闹自由的网民,包括公知,对中国的国情和问题的根源还不如90年前的孙中山了解得清楚。孙中山是大师啊~~~~虽然民族主义部分我无法完全理解。
  •     读完心情很沉重,智者之言,亡国之痛,国民之愚昧,国父之智慧!
  •     简单粗暴
  •     作为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不愧为一代领袖
  •     国父之书,好
  •     华夏之魂,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记住中山先生的这句定位就明白了:“三民主义非列宁之糟粕,不过演绎中华三千年来汉民族所保有之治国平天下之理想而成之者也。”
  •     好学,重新学习、理解三民主义,了解过去和当下。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     三民主义不是梦想。
  •     冲着国父的远见卓识买来收藏!
  •     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     这只是部,特殊时代下的普通的演讲稿……不是更不会是一种学说、一种纲领、一盏明灯。和启蒙运动的先哲比这就是个渣啊!民智不开,也不要拿这东西糊弄人啊!
  •     梦幻泡影
  •     听国父讲那过去的故事,百年前那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读民国史之前的思想入门。虽不甚完美,但仿佛希望就在眼前。
  •     是孙中山的演讲集。在自序中孙中山说了,原稿在陈炯明叛变时被焚。由今日来看,孙中山的许多政治主张比较幼稚,但斯时斯地,能发此民有民治民享之声,主张权能分离,实可谓先行者,孙中山无愧于国父尊荣。在民生主义中更详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是为日后国共合作先声。蔓延后世,李登辉更是以社会主义者自居。三民主义于中国民主政治之发展可谓功之至矣。
  •     国父在他那个年代,看的很远,尽管有些认识很局限,比如对于俄国革命的推崇,比如对于人口论的误解。但是,瑕不掩瑜,民族民权民生,至今读来,依然有实际意义。一本跨越时代的神作。
  •     国父的书,一定要学习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远见卓识,全是敬仰
  •     孙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既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形象写照,又强烈体现出那一代中国人奋发进取、富国强民、勇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孙先生的著作和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仍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不过,不知道现在的国人,对孙先生的著作,是否真的能够读进去?
  •     国父在三民主义中表现出的远见,非常人能及。
  •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革命的领袖,是中华民国国父,也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太伟大了。
  •     三民主义即是对一个国家随时会面临的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逐一给予的非常想当然的解答,这也正式国民政府最终没有完善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原因。
  •     三民主义 博大精深


    总理不朽!
  •     中山先生的书 必读
  •     国父的教诲永记心头
  •     很好的书,不愧是国父。
  •     《三民主义》,从课本就学到这些,但从来没有去读过,总以为是高深的政治论文,读完发现中山先生语言朴实,分析精要,宛若谈话。
  •     民族、民权、民生。民族讲中华民族的自信;民权讨论了政权和治权相互影响的体制;民生讲的是解决老百姓的生存、生活的问题。
  •     不便评分
  •     中国民主革命第一人,其人其事慷慨磊落,其书读来自然受益匪浅
    只是书的质量有些问题
  •     三民主义虽然有些理想化,只说了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没有像老毛那样“枪杠子底下出政权”等如何躲政权,但是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确实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目标,可敬。。。。
  •     孙中山个人的理论性集子,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质朴的思想方式。在尘世,从鲜活的理想逐步变成高阁的言论,从念兹在兹的遗言遗教到僵化的护身符,再到重生复起再造辉煌的渊薮,一直被视为革命家的孙大炮几经波折,在大陆能不能逐渐被视为一个社会改造的思想家?
  •     中山先生的理论,尤其三民主义一定要了解
  •     很喜欢里面孙中山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国父!你的理论是多么的有见地——
  •     什么叫国父,看了就知道
  •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五权宪法: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     虽然孙中山做事能力有限,但你无可否认,他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有道理距离有效。。那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     三民主义理论,错漏甚多,一方面暴露了孙政治理论的薄弱,一方面也显示了对国民党一大宣言急切表态的保留。
  •     了解一个人,观其人,或者听其言。著作体现了其人对于国家的思考。
  •     三民主义在初中上历史课就学了一点,未能解其中真意,今看此书,热血沸腾,报国之心油然而起
  •     称之国父 当之无愧
  •     国父的书,非常经典,用来查阅有关资料。推荐。
  •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买的,正在研读中......
  •     值得推荐看。孙中山立国的书,原生态民国范儿,从威权通往宪政的现实之路。
  •     国父孙中山的思想至今还值得我们研究,如民权和民生主义。 
  •     国父思想结晶,读来深有启发,值得每个国人阅读。
  •     伟人之伟大在于思想和行为的伟大,书的内容就是思想的反映。
  •     在这个不再讲主义的时代~
  •     不得不说,国父当年的有些论据有待商榷。不过这本书是了解国父非常好的材料。
  •     爱的初体验,民主,民生,民治
  •     放在现在,还是有意义的。
  •     读了一遍,中山先生确实想为了中国富强,欲中西结合,创造一套最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模式和思路,特别是他都地权的设想,还是比较有新意的。
  •     以前我们仅仅从历史课本上了解三民主义的三个词,从未了解过它真正的内涵。其实,任何一种主义都有它的好的地方,而且这个紧密结合中国产自于中国的三民主义更是如此。希望乐于研究政治的学者都能认真读读此书,为今日之中国提供参考。
  •     kindle上读的,还是需要读原作才能真正了解国父之理念
  •     这书看的也挺累的··
  •     向共和国国父致敬
  •     咨爾多士 為民先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     2014.10
  •     有自己的主张及见解,批判看待马克思主义。十余年来从事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
  •     大炮思想是个大杂烩 不过也五味杂陈 有趣的很
  •     孙先生的思想很好
  •     一个古老民族从学习如何开会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也许比通往富强的大梦更重要。与五权宪法相比,我更欣赏他的三民主义,主义与否倒在其次,民族、民权、民生三个词确实抓住了中国问题的关键,百年变迁,民族问题早解决了,民生问题也在解决之中,今天迫切需要面对的乃是民权问题。
    孙中山的伟大在于让民主宪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理想,他在西文通行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结构中,极富智慧且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的五院构想,并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可以运行并展示了活力的政治制度。
  •     什么主义才是正道~你懂的~
  •     开始研究孙中山
  •     我觉得孙不如毛邓。他的很多思想,和毛邓有共通,这也是毛邓继承孙的部分。毕竟国父。
  •     干革命的人果然需要一点天真。
  •     国父毕生精力,一为中华民国,另为三民主义。从这本书中读到的国父,不再是那个历史课本里所描写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没想到的是,国父的理想只能在太平洋上一个小小的岛屿上延续……下一次一定要买《建国方略》,看看国父真正的中国梦很可惜这本书很旧,像是二手的,说了当当网也不会改,但不得不说啊。
  •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     原以为“三民主义”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购得一读,才知道内容是那样的实在和丰富,语言原是那样的亲切、朴实,对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有巨大的作用。向书友们推荐!
  •     要真正的看了才知道
  •     主义,真理,意志
  •     纸张很好,书也不错,有借鉴意义
  •     论证通俗易懂适合当时年代。思想有精华。但是由于论述是为了让群众了解,所以也失去了理论的部分深意。然而真正的好思想是适应当时年代的,也是可以流传于世的,无疑孙先生做到了。
  •     只看了民族主义那部分,很有意思呀,新文化和民族主义的抵触的
  •     历史真实,以客观、敏锐的眼光,探索历史人物背后的思想韵味!!!
  •     有些政治思想可以借鉴。
  •     真正的爱国者是永远不会被人民忘记的,历史将踏碎一切牛鬼蛇神!!
    什么叫高瞻远瞩,这就叫高瞻远瞩!!
  •     现在去读中山先生依旧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不会过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