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峰与波谷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波峰与波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1132197
作者:阎步克
页数:248页

后记

《中华文明史》出版后,有关方面决定再出版一套普及本。我被委派编写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这一卷。自己不怎么擅长深入浅出的东西,写作效率很低,两年中拖拖拉拉,经常呆看着电脑,一整天也弄不出多少字,倒弄得很烦。不过逐渐还是发生了一定必趣,抛开琐细考订,借机梳理一下对此期官僚政治制度的认识,也不为无益。十多年前,曾为吴宗国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项目,写作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相关章节,约十万余字。透过那个框架结构,表达了自己对若下宏观问题的看法。

作者简介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书籍目录

序言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 波峰与波谷
三 常态、变态与回归
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 从王国到帝国
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三 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第二章 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 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二 行政组织的进化
三 军政与边防
第三章 文法与文书
一 刀笔吏治天下
二 律令秩序
三 “以文书御天下”
第四章 爵禄与吏禄
一 “庶人之有爵禄”
二 禄秩的渊源和性格
三 从禄秩到官品
第五章 儒?法与儒?吏
一 从法术、道术到儒术
二 “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
三 儒法合流与儒吏融合
第六章 官吏的选任
一 吏道与功能
二 任子与内侍
三 察举与四科
四 阳嘉新制和以文取人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一 乡里与豪右
二 官场与官族
三 东汉的士林
四 学门与士族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皇权与门阀
一 黯淡失色的皇权
二 东晋门阎政治
三 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第九章 士族特权及其政治理念
一 门阀的选官特权与品位特权
二 官僚政治的扭曲变态
三 玄学清谈的政治理念
第十章 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一 空话不空:官僚政治话语
二 冰层下的潜流:官制和法制的进化
三 选官中央化和考试制度的进展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一 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二 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三 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一 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二 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三 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四 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后记

前言

本书叙述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前期发展历程。由于整套丛书的分工,本书被安排承担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写作,所谓“前期”指的就是这两个历史段落。夏商周的国家,有的学者称为“方国”,也有的称“王国”。“方国”之“方”,显示了那些形成了“国”的各个政治实体各据一方,“王国”之名则突出了此期的君主称“王”,存在着王权的情况。此阶段历时约十六七个世纪。自战国变法以降到秦汉王朝则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时候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呱呱堕地了。这种政治体制,从政治学上说应属“官僚帝国”。

内容概要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章节摘录

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弃作后稷、契作司徒、垂作共工、益作虞、夔作乐官、龙作纳言、皋陶作士。这禹、弃、契又分别是夏、周、商族的首领,在部落联盟中他们各司其职,朦胧地呈现出了“官员”身份。这是很有意思的。《左传》还曾提到,少皞挚曾有一种“鸟师而鸟名”的制度,凤鸟氏做历正,玄鸟氏傲司分,祝鸠氏做司徒,雎鸠氏做司马;四类24种鸟名,对应着四类24个官职。那些鸟名,应该都是氏族之名。这就是一种古老的职官形态,其中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姑称“族官制”吧。一部一族之长,又在更高的政治单位中承担官职的事情,在周代的世官制中仍然看得到,比如滕国之君为周之卜正,陈国国君为周之陶正,楚国的钟仪之族世代做伶人(即乐师)之官,郑国的公孙黑之族世代做行人(即外交官)之官,等等。

图书封面


 波峰与波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简评:当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如万里长城一样横亘在阎步克面前,后者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不思进取地搞个山寨版。 薛涌曾批评说,民国时学者寥寥几个字就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道理,现在一班学者写了N本书,千言万语依然是不知所云。阎步克编著的《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就是典型例子。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5页就讲明白了历史制度沿革阎步克洋洋洒洒罗哩叭嗦写了243页的内容。唯一胜过钱穆的,似乎就是新一辈学人阎步克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保守与迂腐。北京大学历史系堕落到如此地步,可笑啊。
  •     我本人非常喜欢国士兄和tradition对钱穆,这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国学大师”的批判。他们揭露了钱穆强辩中国没有专制,儒家不是统治阶级工具之类的说法,是多么迂腐可笑。不过国士兄,一直以来旗帜鲜明地把阎步克归为钱穆这等徒有虚名之流,把他的书放到千万不能买的烂书,这无法让人接受。国士兄对阎步克著作学说从宏观到微观,作了条分缕析的批判。本人毫无这等水平,但是阎步克书中与钱穆的不同太明显。首先,开宗明义的序言里。阎步克,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了钱穆的“温情与敬意”。钱穆一直辩护中国没有专制。阎步克说清了,专制有它自己的历史合理性,我们不必这么讳言中国有过长期的专制。专制神马的,是要到我们这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才是一个要被扬弃的东西啊。不必讳言以前是专制阎步克这段话,国士兄注意了么?其次,国士兄“千万别买的烂书”豆列里,先是喷了钱穆的迂腐。接着又喷:钱穆几十页说清的,阎步克花了几百页还说不清,而且功力等而下之。这个问题太抽象,我只能发些空言高论。历史学不是哲学,历史越到精细部,越复杂越难驾驭,阎步克能理出这些宏大线索已经不错了。钱穆不过是飞机高空飘过泛泛而谈罢了,样样通样样松。钱穆是通才,并非制度史方面的专家,他的《历代政治得失》,不过是业余爱好的产物。我们赞扬钱穆这些演讲通识入门很“精辟”,“一针见血”,”言简意赅“,阎步克字数多好啰嗦,那么现在历史学如火如荼的专门领域研究,就该全废了,研究专著可以烧了。阎步克通识书都是垃圾,那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察举制度神马的,都该拿去做草纸了。更何况阎步克这本书也比较精当了,是他多本“砖著”中心思想的合集。再说,看得精细的同学,应该会觉得阎步克提出了很多钱穆没有提的问题,怎么算是在钱穆阴影下。国士有这个错觉,无非是阎步克说的领域内容,钱穆曾经一笔带过,但这不等于学术观点上两人有承继关系。他们谈的是同一个领域,但不等于两人的思路观点是一样的。照这个逻辑,钱穆国史大纲,可谓宏大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无所不包,那么看来广大古代史没法写了。比方我写先秦史,抱歉,你在钱穆思想阴影下了,我写魏晋,不行,你也在钱穆思想阴影下了,写宋元,还不行,你在。。。。。。。。。柳诒征也写过中国文化史,古代史写了个遍,照这么说,无论看不看,我们也是柳诒征指导思想下不思进取的广大学子了。水文一篇,抛砖引玉,求鉴定。
  •     正如后记所言,这本书虽然是遵从一个统一的视角,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较弱。本书的基本抱负是:将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变迁放到一个波动与回归、常态与变态的结构下。考察这一讲法的意义,至少应该包括这三步:a)列举代表官僚制度法理化程度波动的多个维度和波动的统一标准(进一步的要求是为每个因素分配权重);b)阐明这一波动的“中轴线”及其趋势;c)阐明造成这一波动的制度内部动力和外部扰动。作为一本普及读物,本书的主体是对秦至南北朝的官僚政治做出官僚政治法理化程度的分析。为了分析波动的强度与时序,本书至少列举了品秩位阶(官名是否统一/禄秩的范围与形式/更注重职位还是品位)、选任制度(以德/能/文取人,内侍/察举/品题/九品中正)、士族的官僚化与官僚的士族化、胡汉交融等维度,这些维度统一在官僚行政理性化的统一标准下(不知是否是韦伯意义上的文官政治?)。然而b)c)两步是《波峰与波谷》未及完成的。如果说中轴线的趋向是一种高效、精简、理性化的韦伯式文官政治,那么中轴线本身应该是当时官僚制度,在变态对常态偏离的强度与时序未知的情况下,很难得出两千年中国官僚制度的一般走向:只有在这波动越来越小,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波峰波谷的收敛性。以上讨论都基于描述层面,我们会发现要从本质上近乎间断性的史实上阐明连续的变动趋势是有所困难的。这一理论的验证只能基于对于偏离常态和回归常态的一般性原因分析,以及造成其他扰动的外部因素。如果一次次的偏离和回归有规律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间是存在统一的解释的。另:如果,那么皇帝个人的理性决策程度可能不能算作一个上述的一个维度,皇帝专断的形式才是专制官僚的巅峰。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10月7日,在送走黄彦馨回家之后,复至帕米尔,在玫瑰床上躺着看完了
  •     十分不错的普及读物。不过阎步克先生从田余庆先生那里阐述而来的“常态”说,似乎还值得商榷。
  •     很多和中国古代史的课堂阐发重叠的部分。
  •     普及教材,质量很好,读了很有裨益。
  •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也很不错,非常满意
  •     阎步克的一本还算通俗的作品
  •     为什么不把阅读书目里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换成这一本啦!明明这本简洁明快得多、也适合非专业而有这方面知识需要的读者,因为结论多论证少,可以先有个基本印象,部分内容配合《官阶与服等》。
  •     钱穆也不是“飞机高空飘过泛泛而谈罢了” 钱的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应该分开看; 阎书也有自己的想法,是这套书中最好的一本,不仅仅是科普读物
  •     所以我不喜欢汉代简直太理所当然了(喂!
  •     匆匆翻过,觉得作为一个槛外人来说,记住并消化如此庞大的信息还是比较吃力的。最近因为所学专业原因,根本无法花大量时间去细读并消化文史相关知识。现在的状态就是速读,记住什么书讲什么,以便于以后阅读索引罢了。
  •     普及与深度皆具,写史的好笔法。
  •     上课用的,阎老师很赞的
  •     著名学者的半生精华呐。
  •       正如后记所言,这本书虽然是遵从一个统一的视角,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较弱。本书的基本抱负是:将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变迁放到一个波动与回归、常态与变态的结构下。考察这一讲法的意义,至少应该包括这三步:a)列举代表官僚制度法理化程度波动的多个维度和波动的统一标准(进一步的要求是为每个因素分配权重);b)阐明这一波动的“中轴线”及其趋势;c)阐明造成这一波动的制度内部动力和外部扰动。
      
      作为一本普及读物,本书的主体是对秦至南北朝的官僚政治做出官僚政治法理化程度的分析。为了分析波动的强度与时序,本书至少列举了品秩位阶(官名是否统一/禄秩的范围与形式/更注重职位还是品位)、选任制度(以德/能/文取人,内侍/察举/品题/九品中正)、士族的官僚化与官僚的士族化、胡汉交融等维度,这些维度统一在官僚行政理性化的统一标准下(不知是否是韦伯意义上的文官政治?)。
      
      然而b)c)两步是《波峰与波谷》未及完成的。如果说中轴线的趋向是一种高效、精简、理性化的韦伯式文官政治,那么中轴线本身应该是当时官僚制度,在变态对常态偏离的强度与时序未知的情况下,很难得出两千年中国官僚制度的一般走向:只有在这波动越来越小,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波峰波谷的收敛性。
      
      以上讨论都基于描述层面,我们会发现要从本质上近乎间断性的史实上阐明连续的变动趋势是有所困难的。这一理论的验证只能基于对于偏离常态和回归常态的一般性原因分析,以及造成其他扰动的外部因素。如果一次次的偏离和回归有规律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其间是存在统一的解释的。
      
      另:如果,那么皇帝个人的理性决策程度可能不能算作一个上述的一个维度,皇帝专断的形式才是专制官僚的巅峰。
      
  •     虽然是普及读物,但线索清晰,很好看
  •     1 看序言感觉作者有一定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应该主要集中在“老三论”,傅立叶变换,历时性和共时性,离散数据的线性拟合,微扰等,估计是受金观涛走向未来的影响。2 在类似语篇文段里,语言颇有可观,例如原书P181小标题“冰层下的潜流:管制和法制的进化”首段首句“魏晋以来的官僚政治虽已萎靡扭曲,但官僚制度依旧处于缓慢的进化之中,冰封的江面下,仍是流淌不息的江水。”后半句的闲笔,难能可贵。学记里讲“君子之教,喻也。” 3 感觉阎老师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喜欢先把大问题横切细化后做二元对立分析,不知道他对庞朴先生的看法如何。4 整体感觉不如同系列第一本张传玺老师的。另,张老师真耿直啊,书中反复黑王国维关于宗法制的观点,至少三次。
  •     讲述了中国的历史与变革,中国的历史还是值得看一下
  •     这学期在上阎老师开的古代史,最后一节课上他推荐了这本书,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他的主要观点都浓缩在这本书里了。
  •     虽然是普及本,但问题讲的甚是清楚明白。吸收了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似流星与烽火一类化用得呆板无条理。
  •     老先生的书肯定值得一读
  •     看起来也是盗版书。纸质粗糙,图画模糊。希望卓越不要辜负我们一直以来对它的信任。
  •     自然的经济增长会自然地使大多数人受益,得把自然增长的部分扣除了,才谈得到政府的作用。得把政府的义务扣除了,才谈得到政府的功劳。 被臣民热情讴歌的皇帝,其实是臣民的最大役使者和剥削者。 通过权势占有财富,升官就能发财,是官僚帝国最突出的现象之一。 然而法网宽弛,倒也使专制主义的残酷性淡化了不少—像捶扑朝士、廷杖大臣一类事情,历朝往往有之;江左朝廷却不太一样,政治宽松,待臣以礼,小贪小最不深究,颇有“和谐社会”景象。——阎步克
  •     618geili
  •     还是强推阎步克老师,这本书写得还是挺深入浅出的。
  •     书的装帧十分精美,物有所值。
  •     很细节很好,。嗯好。。
  •     融合了“文吏”与“儒生”,“品位”与“职位”两个脉络,居然只是普及读物,真是大手笔,阎老希望梳理历史脉络的野心也在不断充实,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见更加完满的作品。
  •     挺好的,物有所值!!
  •     上了他的通选课才来买,内容确实不错,看了有挺大感悟
  •     阎爷爷的书没话说,语言幽默,深入浅出。
  •     难道这本书不比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哪部书写的更好吗?起码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部书要比钱穆那部书更好。钱穆的那本书在史实上有硬伤。
  •     作者从官制与品位的变迁入手,考察了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流变,提供了一个基于古代中国史政治文化常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波峰波谷模型,对于读者初步了解上古史与中古史的流变大有裨益。
  •     所谓北朝历史出口说,我个人是不赞同的
  •     阎老师的文笔是经常被人吐槽的,不光不好懂,还会掺杂很多个人情感,看他的书还是得静下心来慢慢啃,啃完,终究就会有收获。虽然是通俗读物,深度和广度,都是够的。
  •     受益良多,以前读历史,泛泛而已,甚至带着些猎奇的心态,有时还读一些大话、细说,这两年终于态度严肃了些,能沉下心了。
  •     波峰与波谷,常态与变态
  •     阎步克先生很幽默
  •     虽然是普及本,但学术价值绝对不是普及水平的
  •     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摇摆
  •     其文深入浅出,多有创见,值得拜读。
  •     内容很浅,作为入门级读物很好。
  •     编辑错误太多了。
  •     这是一本普及本,但信息量还是很大的。阎步克先生继承田余庆先生的衣钵,把秦汉魏晋的制度史做了梳理,说明了连续性以及变态,回归的情况。
  •     有个学生对我说,您推荐的这本书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我说,你只是认得那些字罢了.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里边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        我本人非常喜欢国士兄和tradition对钱穆,这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国学大师”的批判。他们揭露了钱穆强辩中国没有专制,儒家不是统治阶级工具之类的说法,是多么迂腐可笑。不过国士兄,一直以来旗帜鲜明地把阎步克归为钱穆这等徒有虚名之流,把他的书放到千万不能买的烂书,这无法让人接受。
      
      
       国士兄对阎步克著作学说从宏观到微观,作了条分缕析的批判。本人毫无这等水平,但是阎步克书中与钱穆的不同太明显。
      
      
       首先,开宗明义的序言里。阎步克,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了钱穆的“温情与敬意”。钱穆一直辩护中国没有专制。阎步克说清了,专制有它自己的历史合理性,我们不必这么讳言中国有过长期的专制。专制神马的,是要到我们这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才是一个要被扬弃的东西啊。不必讳言以前是专制
      
       阎步克这段话,国士兄注意了么?
      
       其次,国士兄“千万别买的烂书”豆列里,先是喷了钱穆的迂腐。接着又喷:钱穆几十页说清的,阎步克花了几百页还说不清,而且功力等而下之。
      
       这个问题太抽象,我只能发些空言高论。历史学不是哲学,历史越到精细部,越复杂越难驾驭,阎步克能理出这些宏大线索已经不错了。钱穆不过是飞机高空飘过泛泛而谈罢了,样样通样样松。钱穆是通才,并非制度史方面的专家,他的《历代政治得失》,不过是业余爱好的产物。
       我们赞扬钱穆这些演讲通识入门很“精辟”,“一针见血”,”言简意赅“,阎步克字数多好啰嗦,那么现在历史学如火如荼的专门领域研究,就该全废了,研究专著可以烧了。阎步克通识书都是垃圾,那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察举制度神马的,都该拿去做草纸了。更何况阎步克这本书也比较精当了,是他多本“砖著”中心思想的合集。
      
      
       再说,看得精细的同学,应该会觉得阎步克提出了很多钱穆没有提的问题,怎么算是在钱穆阴影下。
       国士有这个错觉,无非是阎步克说的领域内容,钱穆曾经一笔带过,但这不等于学术观点上两人有承继关系。他们谈的是同一个领域,但不等于两人的思路观点是一样的。
       照这个逻辑,钱穆国史大纲,可谓宏大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无所不包,那么看来广大古代史没法写了。比方我写先秦史,抱歉,你在钱穆思想阴影下了,我写魏晋,不行,你也在钱穆思想阴影下了,写宋元,还不行,你在。。。。。。。。。柳诒征也写过中国文化史,古代史写了个遍,照这么说,无论看不看,我们也是柳诒征指导思想下不思进取的广大学子了。
      
      
       水文一篇,抛砖引玉,求鉴定。
      
      
      
  •     阎步克老师关于官僚制度的研究
  •     质量很好,但是内容并没有预想的精彩
  •     虽然是普及读物但真真正正是干货和笔记记到头疼。从故伎重演以看成波峰而南北朝作为波谷来阐释。重点集中在官员的选择、权力中心的更替,对民众管理模式的变化。对于官制也有很详细的解释,虽然是分话题但整体感很强,前后对应看的很愉悦。
  •     框架,思路,格局。觉得最近南史没有白读,看到概括性的论述脑海中能浮现出例子,开心。P141 “梁朝的文人袁淑”当为宋人。说是普及本,若是能注个正史之外的文献出处就好了。
  •     粗糙烂造的程度,可以和咖啡馆里休闲的杂志放在一起,供无聊者度过一个无聊的时段。不过,可能无聊者也觉得这是本无聊之作。
  •     太过理论化了,我个人读完以后并不是很喜欢,对历史规律的挖掘和整理上升到了读着费劲的学究高度。其实有些概念和理论完全没有必要写的那么复杂,道理本就简单。这也是为啥“专业学术”著作不讨好的原因吧。
  •     虽然是一本普及读本,但是阎老师在上课时曾提到,这本书是最能体现他对秦汉魏晋的历史的观点,脉络清晰,
  •     通俗读物,却能见到阎步克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     书不错,翻了几页,内容还行。
  •     看了四分之三,没有一鼓作气地读下来的弊病就是怎么样都读不完了。懂得太少,只能读到皮毛。很值得认真地当干货好好研读。
  •     好书!很清晰,有条理,有意思!
  •     很好的一次购物,不错的书
  •     历史系的必读书目,很有启发性,或者也可以看阎步克教授的公开课。
  •     钱穆糊涂,是牛逼的糊涂,阎先生好人,也是蠢货的好人。
    你们继续意淫吧
  •     用政治制度的"变态"和"回归",讴写古代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形成过程,不管是文法吏政治的严酷,还是儒士政治的仁政,都体现出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粗读完,南朝靡靡之音跨越千百年时空萦绕耳边。
  •     盛名高评之下的一本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读来实在无力,不过在贯彻秦汉魏晋政治的目的倒还是做到了一部分.
  •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跟钱穆关系着实不大,要说他在某人阴影下不思进取,那也是在陈寅恪、田余庆的阴影下——尤其是他写魏晋那段,更是如此。钱穆作为业余爱好者《历代政治得失》泛泛之作,对他实在没什么启发。所以两本书没太多联系
  •     闫老师的书永远是很好看的
  •     书是阎老师讲课内容的一个简略版,肯定是没有讲课那么生动有趣了,也没有老师的学术论文严谨耐读,不过作为普及型书籍来说是很好的。
  •     没有买这本书,但是听了阎老师的公开课,在网易上,非常喜欢!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阎老师!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和讲课内容差不多,应该更详细些吧。等我把手边的书看完了,我再买来看。
  •     在收副本。
  •     虽是普及本,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读进去的,然而作者的判断与逻辑都令人钦佩不已。
  •     书中观点新颖,论述精到,虽是普及读本,但值得精读!
  •     还没看,但是阎步克老师很赞
  •     另外这书确实算是阎步克为了那个什么普及项目,应急之作。国士若要评价他得学术水平,也应该是针对他的几本专著,写几篇批评,而不是挑他随手写的大众普及读物。
  •     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水平能看出他烂的
      
       但是很多人都像你这样以为自己是人生导师告诉别人该怎么做,还他妈一脸正气的
  •     好书!
  •     阎步克先生文章读起来总感觉有些累赘,但瑕不掩瑜,这本书继承他一贯的品位与职位观点。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官制变动,体现历史的自调整性 重读一遍,又再次梳理一番那段时期历史,从官制变迁来看魏晋南北朝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与前两本看的不同,本书更多是在论述发展脉络,而两本重细节,大量史料作证。看到最后是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难怪
  •     经常读阎先生学术著作的人或许都会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就是把一些他在其他地方说过的话得到的结论整合整合,简化简化,时不时再加上几句俏皮话。的确如此,我买这本书的主要考虑是想把作者已刊行的作品收集全了。当然,正如后记中所说“抛开琐细考订,借机梳理一下对此期官僚政治制度的认识,也不为无益”,作者是这样,我们读着当然更是如此了。从这一意义上讲,此书不妨可看作是作者今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小结,切不可以市面上的那些所谓“普及读本”视之。
  •     十分喜欢阎步克先生的这本书。
  •     作者并不想写政治史专著,只是想写一本畅销的历史学读物,并兜售一些在7、8年前还时新或者说能抓住眼球的概念、称谓和词语。
  •     被阎老师的品格修养折服了。继田余庆先生后的魏晋史大家。
  •     很不错的书,帮人买的。
  •     阎步克先生讲稿而成,熔西方社会学理论于中国史研究,制度史观贯穿是书体系,从制度角度很好的观察解释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上的一些问题。
  •     2013读完。内容深刻,语言通俗。
  •     了解了很多知识,真的很喜欢,以前听过阎老师讲的课,就一直想找这本书看一看,知道今天才看了,不错好看
  •     五星好書。但是編輯太粗糙。
  •     本书脱胎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项目的秦汉魏晋南北朝相关章节,为《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上一辈的学者尤为注意从历史的脉络中抽索出一条主线,凝缩为全书之精髓,这一点从该书的标题中便能看出。阎步克先生从制度史角度出发,以“连续性”和“变态——回归”为主线进行全书的写作,认为中国的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在秦汉时奠定下“常态”的基础,在魏晋南北朝时进入“变态”低谷,最终“历史的出口”在于北朝而达隋唐又一高峰,形成“马鞍状”,整个过程宛如“波峰与波谷”一般,并且在连续性上呈现出“螺旋形上升”的图景。阎步克先生为了让书更易为理解,举了许多有意思的例子和比喻,有些地方甚为喜感。作为一本通俗之作,已经很成功。但书中的漏字、错字情况比较多,如果再版,这个问题需要好好改进一下。
  •     又一次重温阎大大课上所讲主题,温故而知新。
  •     另外一点就是不能为批评而批评。写得差的书是永远批评不完的,书那么多,每本书毛病也那么多——你与其费那么多精力开豆列写文章批评有名畅销的烂书,还不如给一些好书评价下得失
  •     是我老师推荐的,还可以
  •     本书为阎步克老师应中华文明史普及本之请而成,立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以一种长时段的关照看官僚政治发展。夹杂于秦汉与隋唐之间的魏晋构成了政治文明的波峰与波谷。其书两年前粗读,今阅华兄复试记录,乃重读之。书中观点多见于阎老师中古史讲授记录,尽管为深入浅出之作,其中不乏一些个人浸淫所得,发挥乃师皇权变态-复归理论为北朝历史出口,多令人深思!
  •     干货超多。想买纸书,但是好像绝版了。
  •     又看了一次,真了不起
  •     在超星上看过阎老师的讲座,感慨啊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上北大。
  •     学贵有识,很不错。
  •     很好。
  •     适合对魏晋南北朝历史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阅读,全书高屋建瓴,多是结论和总结,大概还会再看一遍
  •     这本书算是阎步克几本专著个人想法的总结,这套丛书其他几本基本上侧重于对普通民众介绍下历史事实情况,写法不太一样。你确实是有指出阎步克书中不太严谨的地方,但是除非你从结构上、从整体上完全颠覆他,证明他一派胡言,才能称为烂。你的情况我们不清楚。挑刺重要,但一般来说更要看到别人优点,以便吸收,这个《治史三书》也提过——对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     六天的时间,一天四十页。文吏与儒生,爵本位到官本位,皇权与官僚,皇权与门阀,军功贵族与文化士族,政治的变态与回归,北朝历史出口论等观点的启发很大。虽然先生在后记中说自己不怎么擅长深入浅出的东西,但这本书仍然用不长的篇幅,较清楚的理顺了这段时期的制度变迁。
  •     没读完,但忍不住要点个赞!
  •     阎的那本士大夫是好书,鉴定完毕
  •       这部书收在“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里出版实际上掩盖了他的光芒。因为很多专业人士很认为其为“普及本”而不看他,实际上这是阎步克先生治史融会贯通后的深入浅出之作。一般而言,通论性作品往往比较肤浅,但这部书非同一般。在汉唐史的通贯性解释中,我认为他与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可以并论,而且在语言的思考性方面有过之。无论是玩票,还是专业人士,都值得认真细读。
      
  •     大众普及的东西写的烂就可以么,还最好的一本,你们的标准还是真是北大啊
  •     虽然号称“普及本”,但干货非常多,收获异常大。秦汉政治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史的历史中轴线: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而魏晋南朝则是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偏离了历史的中轴,成为短暂的“变态”,但又为唐宋大一统奠定基础。南朝是名门世族,北朝则是军功贵族,一文一武。但历史的结局,则是北朝成为了历史的出口。北朝孕育了唐宋的政治制度与军事制度,隋唐君主皆出自“六镇”。魏晋南朝士人崇尚清谈玄学,对实务多有鄙视,六朝金粉终于未能抵御北方铁骑。从价值判断上,当然可以说南方更自由更宽松,但历史的结局却是强者政治。从文化和经济上,南方对于唐宋以降影响或许更大,但从政治上说,北方是毫无疑问的重心所在。陈寅恪、钱穆、田余庆等先生的评论穿插其中,史学师承清晰可辨。社会学者与政治学者皆可从此书受益匪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