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43852815
作者:中国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页数:662页

作者简介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1920-1949)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修史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总结为准绳,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湖南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反映了党领导湖南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湖南革命斗争在全国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及独特贡献,尤其是热情颂扬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专著,是一部凝聚了现代湖南近30年革命风云和数十万烈士鲜血的生动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创建时期(1920年11月-1923年6月)
第一章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诞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南社会状况
一、湖南人民的觉醒与辛亥革命
二、军阀混战不体的湖南政局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湖南经济
第二节 湖南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自发斗争
一、湖南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湖南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处境
三、湖南工人阶级的早期组织与自发斗争
第三节 五四前夕的湖南知识界和新民学会的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中湖南新旧思想的更替
二、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成立
三、蔡和森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第二章 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殛活动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湖南
一、五四运动期间湖南人民的反帝斗争
二、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
三、发动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一、马克思学说的最初介绍和传入渠道
二、湖南传播、研究马克恩主义的重要社团
三、马克思主义与湖南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第三节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
一、蔡和森、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二、毛泽东受陈独秀委托在长沙建党
三、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四、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三章 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和湘区第一次工运高潮
第一节 中共第一个省支部
一、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中共一大
二、创立中共湖南支部
三、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
四、创办湖南自修大学
五、改造湖南劳工会
第二节 掀起湘区第一次工运高潮
一、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套
二、贯彻中共二大精神,发起劳动立法运动
三、组织工会,准备罢工斗争
四、制定工远策略。掀起工运高潮
第三节 巩固、发展工运成果
一、率领各工团与赵恒惕政府进行说理斗争
二、湘区工运出现继续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节 建党时期的湘区党、团组织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
一、发展党的基层组织
二、建立社会义义青年团湘区执行委员会
三、开展理论宣传,扩大政治影响
第二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一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运动新局面的开创
第一节 帮助国民党重建湖南地方组织
一、中共三大和《外力 军阅与革命》
二、帮助建立各级国民党组织
三、中共湘区委改称湖南区委及争夺国共合作领导权的斗争
……
第三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四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五编 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8月)
附录 中共湖南省级领导机构及领导成员概览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1卷1920-1949)》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修史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新时期历次党代会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总结为准绳,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创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湖南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反映了党领导湖南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湖南革命斗争在全国党史中的地位、作用及独特贡献,尤其是热情颂扬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专著,是一部凝聚了现代湖南近30年革命风云和数十万烈士鲜血的生动教材。

章节摘录

  第一章中共湖南地方组织诞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后的湖南,既是南北军阀混战的战场,又是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中华振兴而奋斗的阵地。在湖湘文化熏陶下,湖南工业的曲折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新民学会的创建,均为中共湖南早期组织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第一节辛亥革命前后的湖南社会状况  一、湖南人民的觉醒与辛亥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军舰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炮声没有给中国送来近代化,而是把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中国人民身上套是了两副枷锁:一副是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另一副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地处江南腹地的湖南,亦同样难逃此噩。1899年,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的要求,辟岳州为商埠,是为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湖南的开始。随后,日、德、美等列强接踵而至。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瓦勾结,狼狈为奸。湖南连年征战,祸乱频仍,社会动荡,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湖南人民不可侮。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进入近代以后,继承并发展了崇尚实学,重视经世致用,抗敌御侮,推崇民族气节等积极进取的成分。当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而清廷懵于外事之际,湖南隆回人魏源第一个提出“睁眼向洋看世界”,主张“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一代风气之先河。  ……

图书封面


 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