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斯大林格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决战斯大林格勒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802250659
作者:斯蒂芬·沃尔什
页数:299页

作者简介

1941年6月,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希特勒天真地认为,德军早期仅仅通过“闪电战”战术击败波兰、挪威和法国的一幕,将再一次在苏联上演,然而,无情的事实证明,他完全是在痴心妄想,德国终将陷入可怕的战争泥潭。

书籍目录

第1章 “巴巴罗萨”德国入侵苏联第2章 步步进逼1942年6月28日—9月10日第3章 首次交锋1942年9月14日—26日第4章 再度突击1942年9月27日—10月7日第5章 第三轮进攻1942年10月14日—29日第6章 “天王星”行动1942年11月19—23日第7章 激战高加索1942年7月25日—11月12日第8章 在劫难逃1942年12月2—28日第9章 最终覆没1943年1月1日—2月2日第10章 伟大转折附录1 苏德双方战斗序列附录2 斯大林格勒战役大事记附录3 苏德双方司令官生平

内容概要

斯蒂芬·沃尔什(Stephen Walsh),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战争学高级讲师、苏联军事史研究专家,他在英国和欧洲境内做了大量关于苏联军事历史的报告,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俄罗斯特种部队的演讲,还参与《军事年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计划丛书》的编写工作,目前居住在英格兰南

图书封面


 决战斯大林格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走向,那么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局的就是苏德战争,而斯大林格勒则是苏德战争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在伏尔加河畔进行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斗中,纳粹德国遭到重创,而仅仅在几个月前,苏联还处于崩溃的边缘。本书是我所见过的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详实的著作,作者是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俄国军事史首席专家史蒂芬·沃尔什,应该算得上是该领域的权威。该书囊括了会战进程中的种种细节,但并没有流于事件、资料的简单堆砌,而从深层次挖掘了隐藏在变幻莫测的形势背后的原因。作者对于德国的“闪电战”(“大规模歼灭战”、“通过一场战役取得战略性胜利”)和苏联的“大纵深”作战理念均有新颖的独到见解,并结合实际战况作了精彩点评。作者指出:1942年“蓝色方案”的失败与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的失败极其相似、一脉相承,究其本质所反映的其实是目标与方式(手段)之间的严重失衡。。。。。。。尽管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本书的翻译从总体上说还算专业、到位,基本能够反映作者的原意,不至于给读者的理解造成太多困难。此外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使得繁冗的战争进程描写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通病,变得极其生动、引人入胜。
  •     斯大林格勒之战与1937年的淞沪抗战有某些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围绕一个城市为中心作战;其次两次作战中都有一方背靠着河流而战;最后,战役都比交战双方原先预料的要惨烈。  但斯大林格勒战役比淞沪会战还要惨烈一百倍。1937年11月12日之后,上海还在,外滩的建筑还在,居民们的石库门还在,人们还在这里生活,只不过史书上这个时期上海叫做沦陷区。但是1942年9月之后,斯大林格勒已经成为瓦砾和焦土,真正的瓦砾和焦土,而不是那种漫不经心的成词滥调的夸张。德国第六集团军的坦克艰难地爬过这些瓦砾,苏联士兵则紧握着燃烧瓶躲在仅存的一堵墙后面伺机反击。有时候为了争夺一座在炮火中幸存的半塌的楼房,就能进行一天的战斗,付出无数生命。  西方人向来有贬低苏联在二战中贡献的倾向,但是即使是傲慢的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认,斯大林格勒之战是一场史诗级别的战役,美英士兵从来没有像在德国人和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那样殊死战斗过。德国人的作战意志和军队素质在这场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远远超出苏联人的预料。最危急的时候,苏联人已经被分割包围在伏尔加河边的几个工厂里。德军空地联合的攻击是如此难以抵挡,在重点攻击区域,一个苏联步兵师仅仅能支持一两天,然后就消失不复存在了。  苏联人的应对办法就是:再从河东岸运过去一个步兵师。苏联的一个集团军对应于德军的军,指挥更为灵活,一般只下辖6~8个师旅单位。但是崔可夫的62集团军在整个战役期间曾一共指挥过22个师旅单位。过河,战斗,消失;再运新的单位过河,战斗,消失,往复循环。苏联人摇摇晃晃,但就是不倒,死死守住了最后的几个点,直到把保卢斯拖进覆亡的深渊。  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阶段,苏军的高层指挥机构与各位将帅并没有什么奇妙的招数;苏军广大中下级军官士兵的技战术依然劣于德军。苏联之所有最后能保住斯大林格勒,完全依靠的是苏军令人惊讶的勇气和意志。一场棋局需要有同样水平的高手才能称得上名局,尽管德国人已经显示出他们日耳曼战士的铁血精神,但是苏联人的热血和悍不畏死依然让他们黯然失色。  精神的作用当然不是绝对的,1937年8月到11月,中国人也曾经在上海坚强地战斗过。他们的确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意志,但是没能守住城市,没能挡住侵略者,这不像斯大林格勒,仅是一段悲壮的回忆而没有胜利的慰藉。胜利不是单单能靠精神取得的,苏联的最终胜利当然可以找出各种实力和战略因素,但是只要出现胆怯和软弱,战役胜负难说不出现颠倒。《曹刿论战》中说,夫战,勇气也。 勇敢的人不一定是战争的胜利者,但战争的胜利者却一定是勇敢的人。  在1942年的秋冬,乘着浓浓的夜色的掩护,躲开德国轰炸机的骚扰,无数苏联年轻人乘船渡过冰冷的伏尔加河,去参加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后一场战斗,一去不返。他们中可能没有人会知道这一战会多么重要,这一战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将被永远写进历史教科书。年轻人都容易紧张,会思念家乡,所以可能没人会想这些。我们再也不能知道他们那时在想什么,而是仅仅知道:他们接到命令,出发,渡河,战死。如果这个世界依然要靠向战争之神献祭年轻人的生命来决定历史走向,如果这个社会依然尊重牺牲和责任的价值,他们应该被永远铭记:  Theirs not to reason why, theirs but to do and die.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从战略,战役,战术层面分析了围绕斯大林格勒展开的殊死战斗。战场的较量是两军官兵技战术与意志的较量,更是双方高级的军事思想的对抗,旗鼓相当的时候,少犯错误就是胜利之门。
  •     部队番号太多,没法仔细连贯看下去。
  •     想读懂,要对欧洲地图很熟..
  •     详细描述史上最震撼的战役,可读性稍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