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斯大林格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保卫斯大林格勒

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7001416
作者:[英]安东尼·比弗
页数:385页

作者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1942年7月17日—11月18日)和进攻战役(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     
苏军先后参加这次会战的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伏尔加河区舰队和斯大林格勒军级防空地域。
德军统帅部利用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东线军事力量。这就使德军能于1942年夏季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进攻,以进至高加索各石油区和顿河、库班河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物产丰富地区。为进攻斯大林格勒,从“B”集团军群调来了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保卢斯上将)。截至7月17日前,该集团军共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坦克约500辆)。第4航空队的航空兵(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从其预备队中把第62、第63、第64集团军调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2日,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戈尔多夫中将)。除上述3个集团军外,编入该方面军的还有原西南方面军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7月30日起,北高加索方面军的第51集团军也编入该方面军。其中第57集团军以及38、第28集团军(后以这两个集团军为基础组建了坦克第1、第4集团军)担任预备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520公里宽的地带内实施防御,阻止德军继续前进。方面军开始遂行这一任务时总共只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空军第8集团军有飞机454架。此外,远程航空兵150—200架轰炸机、防空航空兵第102师60架歼击机也在这里参战。德军人员比苏军多0.7倍,炮兵和坦克多0.3倍,飞机多1倍多。
方面军的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62、第64集团军在该处占领防御,制止德军强渡顿河并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无论是在防御战役准备期间,还是在实施过程中,军队都进行了大量党政工作。国防人民委员部1942年7月28日第227号命令提出的要求是开展党政工作的依据。命令所提要求的实质体现在“决不后退一步!”这一口号中。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团组织采取了一切措施。使每个军人都领会命令的要求。
斯大林格勒州的劳动者给了军队大力支援。在斯大林格勒各接近地构筑了4道防御匦郭,即外层围郭、中层围郭、内层围郭和市区围郭。这些围郭在会战开始前虽未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起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巩固民兵,加强城市消防,并使全州劳动者做好坚持敌后斗争的准备。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整个世界将为之屏气凝神 第一章 巴巴罗萨的双刃剑 第二章 “德国士兵战无不胜!” 第三章 “彻底粉碎这个腐朽的体制!” 第四章 希特勒的自大之举:推迟进攻莫斯科第二部分 重开巴巴罗萨行动 第五章 保卢斯将军的第一战 第六章 “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第七章 “决不允许后退一步” 第八章 “伏尔加河就在眼前!”第三部分  “决定命运的城市” 第九章 “时间就是生命”:9月的战斗 第十章 鼠战 第十一章 叛国者与同盟国 第十二章 废墟上的要塞 第十三章 保卢斯的垂死挣扎 第十四章 一切为了前线!第四部分 朱可夫的圈套 第十五章 天王星行动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困扰 第十七章 “没有屋顶的要塞” 第十八章 “曼施泰因来了!” 第十九章 “德国式的圣诞节”第五部分 第6集团军的覆灭 第二十章 空中桥梁 第二十一章 “绝不投降” 第二十二章 “德国元帅不会用一副指甲钳自杀!” 第二十三章 “停止跳舞!斯大林格勒已经失守” 第二十四章 死亡之城 第二十五章 斯大林格勒之剑附录A:参加1942年11月19日战役的德国和苏联军团附录B:有争议的统计数据一构成合围圈的第6集团军的力量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Stalingrad

内容概要

安东尼·比弗,英国历史学家、历史题材畅销书作者。在温切斯特和桑德赫斯特接受了军事教育,并曾作为一名后备军官,随军在德国和英国服役。结束军旅生涯后,他先写小说,后改写战争纪实,大概他发现,现实生活特别是战争时期生活的戏剧性总是超出人的想象力。比弗的绝大部分

图书封面


 保卫斯大林格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不偏不倚的描写了两头野兽之间毫无规则可言的残酷战争。大量的细节描写让人们意识到,抛开一切规则后,失去约束的战争是多么可怕。很多牺牲都是无谓的。如果纳粹军队遵守规则,在伏尔加平原上重创俄国主力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也许就是能避免的;斯大林格勒巷战开始后,也许俄国人很快会士气崩溃选择投降的。但纳粹愚蠢的种族政策和嗜血的野蛮本性把普通俄国士兵逼上绝路,甚至把反斯大林的众多潜在盟友逼到和斯大林一条战线上。如果俄国人讲战争规则,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战斗会更快结束,很多俄国士兵和包围圈内的德军也不会无谓送命。很多黄德和黄俄都不喜欢这本书,尤其是无耻的黄俄,他们容不得对他们精神祖国的任何批评,他们逮住这本书归类到“文学类”上大做文章。他们在细枝末节上挑刺,但除了重复苏联时代就存在的陈词滥调的宣传口径,怯懦的黄俄们却从不从主要情节上来否认比弗这本书所揭示的可怕事实。此外,个人认为,43年那个可怕的春田病死饿死大批德国战俘,纯粹是活该。德国的入侵严重打击了俄国原本脆弱的农业。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写的还可以,就是作者很多时候站在老毛子的立场上了,没有把中立的立场很好体现出来
  •     意识形态上有点偏。
  •     、 残酷的战争,苦难的人民,頑强的军队。那怕你拥兵百万来势汹汹,我自有铜墙铁臂化
    敌苍穹。
    作者戴着有色眼镜抨击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谴责了斯大林的残酷镇压、
    无情打击政策;揭露了战争中斯大林的错误。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苏联在科学计术、工业
    建设、教育事业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取的成就。不得不承认苏联在战争期间动员人民群众参
    与防空观察、修筑工事和组建志愿师等方面的组织能力。
    作者大量采访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幸存者和普通市民,对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
    以及苏军在战争初期迅速崩溃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大肃反使5位元帅中有3名被杀、16名红军司令官有15人被杀、
    67名军团司令官有60人被杀、70%的师级指挥官和大批高级政治委员及数千军官被捕。
    战争前夕,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错误估计了形势和红军
    的实力。对大量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不重视。从而导致1941年6月22日战争开始后的四个
    星期里,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境内数百英里。大量飞机坦克被毁,数十万红军官兵成为战俘。攻
    击目标直指苏联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基辅、莫斯科。
    苏联进行了大量工厂、农场、学校、艺术团体以及民众大迁徙。莫斯科动员了上百万市
    民参加志愿师上前线和参与民防并修筑工事。到10月13日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在又一次志
    愿师组建中,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组建的一个营只有二十五名男性。
    莫斯科人民为保卫家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作者说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官兵死亡92.6万,不
    包括伤员。他强调这一战役苏联的伤亡数字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伤亡人数的总和。
    他在书中承认,美英联军登上欧洲大陆,已是战争爆发的第三年。而且是在苏联军民抗击
    着三分之二德军,已经取得三个大战役胜利后。不然盟军不可能在法国登陆。
    由此,我们看到了俄罗斯人的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按书中的说法斯大林是暴君。受苦
    受难的人民为什么没有利用战争起来推翻苏维埃政权呢?又是什么原因让苏联人民愿意为一个
    独裁者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呢?一位曾经是沙皇时期军官的老人对古德里安说:‘要是二十年
    前你们来,我们都会举双手欢迎。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正准备站起来,而你们来了,要
    把我们推到二十年前,这样我们就不得不从头再来一遍。现在我们为俄国而战,在这个事业中,
    我们团结一心。'
    德军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     第一次在当当上发表评论,实在是被本书的翻译何旋先生给逼的,且不说其文采如何,就基本的军衔、编制等专业术语,根本令人无法产生读下去的愿望。海南出版社的书,选材都是不错的,比如几年前的时代版权的二战系列。但是海南出版社的翻译以及校对,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今后只能敬而远之了!奉劝没买此书的兄弟,千万忍住!
  •     在地理和军事名词上又出现大量的问题,又一本被糟糕的翻译所祸害了的书
  •     沃尔夫森历史奖。书中引言说本书在同一题材中十年内很难超越。目前来看不像空话
  •     还算为冷静客观吧
  •     谁都没有错,战争就是这样。但看到图书开头图片里的意气风发的德军,想到没多久就变成了白骨,非常的惋惜,都是好男儿啊。
  •     作者反苏亲德的情绪太明显,导致他内容的可信度下降。
  •     翻译的太烂了
  •     做为女生,对里面提到的战略战术及两军对垒图,实在是看不明白,只能匆匆带过了。
  •     较无感情色彩!
  •     没内容,战役描写简单,没体现战争残酷!
  •     详细的资料,独特的视觉,精辟的论断,对偶帮助很大,是二战迷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     忽然发现对二战中苏联的历史毫无细节的概念...
  •     Beever
  •     某些地方有些错别字,但不影响阅读,文章不错,从全新的角度记录战争,书印刷精美,总的来说是值得一看的,不过感觉翻译水平一般~~~
  •     写的很生动的战史!!
  •     翻译很成问题! 尽管如此,也没能毁了这本书。
  •     内容详实,视角客观;俺相信此书的历史价值绝不亚于芭芭拉.塔奇曼女士的<八月的炮火>,而且比<八月的炮火>触目惊心得多
  •     名不符实,比较沉闷
  •     书四星。尤其作者对苏联的态度,是我们应该听一听的另一种声音。冲这个应该给五星。但是翻译和校对的水平可以减一星甚至两星!
  •     去年网上看了BBC一部四集的东线战争纪录片,专门一集讲斯大林格勒。读了比弗这本书,感情纪录片就是本书的影音版。可见本书影响力很大。本书内容很丰富,其中完整讲述9月到11月“老鼠战”。但是毕竟是纪实文学,个人读完感觉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还可以吧,毕竟这年头不能对翻译要求太高,有本事就读原著吧。
  •     如果不从战争中汲取教训,那逝去的生命将毫无意义;德军士兵纯粹是枉死了。
  •     书写得还说得过去,就是翻译得太差。尤其是刚刚看完张岱云先生翻译的《八月炮火》,不由感叹:如今学外语的越来越多,翻译水准越来越差。
  •     两个野兽之间的战争,都存在着自己的潜规则。如果当初纳粹讲战争规则,也许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德国的侵略真是大大打击了俄国脆弱的农业。 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是真实的。
  •     内容扎实,翻译不佳,呼吁重译。
  •     是的,内政部和斯大林要为1200万苏联军民160万德军俘虏的非正常死亡负责。如果你对给普京舔屁沟美化二战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发觉疑点颇多,不妨找来这本翻译粗糙和排版外行装帧设计业余,38元定价简直丧尽天良的“烂书”看看。
  •     两个疯子的对决。虽然都是疯子,但斯大林略微正常一些,“希特勒永远陶醉在自己的想法中,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并且一刻不耽误地传达着自己的神圣命令,以此来远程遥控前线的每一支军队,将每一次战事行动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和蒋介石一样,是瞎指挥的拙劣统帅。
  •     翻译比较不到位,水平有限!
  •     好书。大学第一次读完一本英文书。
  •     也只有苏联能挺过来
  •     翻译的比较差
  •     细节详实丰富,全方位展现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残酷的一场战役。但达瓦里希的中文翻译素养实在不过关……
  •     作者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直书了那些战争中和战场上的细节,双方军官的冷酷无情,士兵的挣扎和幻灭,让上百万人在冬季严寒的斯大林格勒这个活地狱中化为齑粉
  •     当天就看成了“旧书”,哈哈!
  •     退了~
  •     尤不喜德方50万中幸存下来的5千人大多是中高层军官。双方老百姓满怀至诚为国捐驱,没想到苏军的战法是这样吧?没想到自己的军事价值和被俘后的政治价值是如此微乎其微吧?
  •     翻译太差
  •     为翻译减一星
  •     这本书的翻译出错率简直骇人听闻~而且很多都是低劣的常识性错误~按照相关出版法规~<保卫斯大林格勒>和<攻克柏林>两本书都应该回炉~
  •     两头野兽的撕咬,万千生命的灰飞烟灭
  •     非常棒的一本书,详细记载了史达林战役的每个细节,让人仿佛回到当时的战场。是历史,军事,人类学爱好者必读书籍。同时推荐该作者另一本《攻克柏林》同样的超级棒!!
  •     虽然免不了对苏军的丑化,但是就是特别喜欢比弗这种夹叙夹议的文学性笔法,可惜国内翻译的他的书太少了
  •     对此书NKVD的描写,印象深刻
  •     两头野兽之间的残酷战争,只是不应该分出胜负。英美介入过早。
  •     nvn
  •     内容很详实,基本再现了历史,但作者刻意不带立场观念,反而显得处处在维护胜利者。很多战争的细节的前因后果再描述清楚点就好了算本好书,起码比中国人写的战争历史强
  •     别的都行,就是请运货的人注意不要把书角弄坏
  •     挺震撼的,战争的残酷
  •     第一次读这种纪实类文学,读完以后真正的感受到了冷冰冰的战争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世人皆知作者作为一个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学者,虽然调查极为充分,仍然走不了西方史学的怪圈另外我个人感觉翻译不是特别好,很多资料需要自己再去查找到。说明注释做的不好很多话语都不通顺,有语病,造成整个感觉不佳整体感觉这本书盛名之下难符其实
  •     没看完,因为最近看二战书籍看到要吐。
  •     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军事纪实文学作家应该就是这位安东尼比弗了,具有英国传统作家特有的大局观和冷静思维(美国作家略逊一筹),搜集资料之全面、叙述文笔之精湛、立场观点把握之严谨,即使在盛产非虚构文学大师的英美也是首屈一指的,这本斯大林格勒是其代表作,尤其是后半部对被围困德军惨状的逼真描绘,那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那种宏大歌剧感的震撼力度,完全达到了世界名著的层次。书中既有宏观的战略剖析,也有微观的人性放大,极端环境下大量血淋淋的细节令人不寒而栗。当然西方作家对苏联的偏见还是根深蒂固的,虽然比弗也尽可能客观表达对普通红军官兵的尊重。读罢此书之后对残酷战争的深刻印象,令人久久难以忘怀。PS:此书翻译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豆瓣短评里几个装逼犯自命清高,胡乱贬损,令人不齿
  •     作者不偏不倚的描写了两头野兽之间毫无规则可言的残酷战争。大量的细节描写让人们意识到,抛开一切规则后,失去约束的战争是多么可怕。很多牺牲都是无谓的。如果纳粹军队遵守规则,在伏尔加平原上重创俄国主力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也许就是能避免的;斯大林格勒巷战开始后,也许俄国人很快会士气崩溃选择投降的。 但纳粹愚蠢的种族政策和嗜血的野蛮本性把普通俄国士兵逼上绝路,甚至把反斯大林的众多潜在盟友逼到和斯大林......
  •     不错吧
  •     血与火的交织,斯大林格勒,不再是城市,而是绞肉机;不是战争,而是东西两位独裁者之间的决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