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国医学 > 中医药学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309035100
作者:王文健 编
页数:393页

作者简介

《中医药学》是根据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的授课时数和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而撰写的。教材的编写目的: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中医药知识有概括的了解;②传授一些在临床上能学以致用的内容;③为部分有志于中西医结合探索的学生打下初步的中医理论基础。
根据上述原则,《中医药学》对属于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如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等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对临床各科的治疗则选择一些代表病种作介绍。在介绍基础理论时,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对照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医学内容的理解;在介绍临床疾病的治疗时,增加了“中西医结合思考” 的内容,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进展情况,分析在某一具体疾病治疗中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所在,让学生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在方药篇中,增加了常用中成药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临床上合理应用中成药。
《中医药学》的另一特点是增加了“中西医结合篇”,概括而又较系统地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作了介绍,这对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关注和提高他们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兴趣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根据医学院校长期在中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感到有必要重新编写或修订一部更贴切适合于西医院校特点的《中医药学》教材。故此次编写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  1.西医院校学生缺少医古文基础与中医经典著作的授课,因此少写引经据典的词语,但少写不等于不写,必要而又易懂的仍可引用以加深理解。  2.西医院校学生有志于进一步了解中医与研究中医,一般是循着“西学中”的道路,因此除各章节中收入成熟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概念及内容外,临床各篇后大多附有“中西医结合思考”,并专加中西医结合篇,以便开设选修课之用。  3.教材将中药与方剂的内容合为方药篇,并打破药物和方剂的界限,改变以往将药物和方剂分章讲授的做法,将同一类中药与方剂放在一起,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增加了中成药的讲课内容,以指导学生在临床的准确应用。  4.一般医学院校中医学的教学时数不到100学时,教材字数应与教学时数相对应,故中医学内容不能求全,繁杂古奥不切实际的内容宜从简。中医学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上临床前的学年度,为加强对中医药学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上临床与将来进入社会的需要,多附有思考题与病例以活跃思路,可作为示教、课堂讨论或课外研讨参考之用。

内容概要

  王文健,男,194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 1971年起在甘肃省卫生局西医离职学习班和甘肃省医科院学习和工作,在实践中追随多位名师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1978年起入上海医科大学,师从沈自尹院士、姜春华教授攻读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教育部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科带头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和中医理论肾本质的研究。在老年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作为课题参加者或项目负责人,曾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科委的研究课题10余项,获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或合作主编《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中医实验研究》、《中医学》等专著和教材,发表论文40余篇。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培养石页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章节摘录

  第三节 解表方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本类药物大多味辛质轻,能通过发汗达到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解表药具有发汗、解痉、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解表药按其性能和功效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类。  凡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解表剂具有解肌发表、疏解外邪的作用。无论是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麻疹、疮疡、浮肿、痢疾、疟疾等,凡初起阶段见有表证时,均可用解表剂治疗。外邪侵表,主要表现为风寒、风热两种证候类型,故解表剂亦随之分为辛温、辛凉两大类。  一、辛温解表方药  (一)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某些药物可适用于浮肿、咳喘、麻疹、风湿痹痛兼有表证者。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香薷、细辛、羌活、白芷、生姜等。  麻 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新疆等地。秋分前后采割,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  1.发汗解表用于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紧等风寒感冒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以增强发汗解表功效。  2.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等支气管哮喘实喘证,通常与杏仁配用,加强平喘的作用。若热喘配石膏;寒喘配细辛、生姜等。  3.利水消肿 用于恶寒、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等急性肾炎,每与连翘、生姜、白术相伍。  【用量用法】3~10 g。煎服。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  【注意点】麻黄发汗力较强,用量不宜过大,凡体虚汗多、虚证咳喘者忌用;麻黄尚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升高血压作用,因此失眠、高血压患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及少量挥发油。有发汗、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尿、收缩血管并升高血压的作用。

图书封面


 中医药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哈哈,阴阳五行,当年老师好可爱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