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药理学基础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药学 > 医用药理学基础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2年2月
ISBN:9787506237291
作者:林志彬,金有豫等
页数:437页

作者简介

《医用药理学基础》为高等医学院校药理学教材,初版于1987年。这《医用药理学基础》第2版199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高等教材一等奖,第6版被教育部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6版是在前5版的基础上,根据5年来国内外基础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新进展,对这《医用药理学基础》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在本版编写过程中,除弃旧图新、删繁就简外,更加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加了许多近年上市使用的新药,以便学生学习和掌握。由于第6版采用双色印刷,全书化学结构图及附图统一绘制,图文并茂,更大大提高了这《医用药理学基础》的质量。

书籍目录

目录
第1篇 药理学总论
第1章 绪言
1.1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药理学的发展
第2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2.1药物的转运
2.1.1 被动转运
2.1.2 主动转运
2.2 药物的体内过程
2.2.1 吸收
2.2.2 与血浆蛋白结合
2.2.3 分布
2.2.4 药物的转化或代谢
2.2.5 排泄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3.1 时量曲线
2.3.2 药物的转运速率及速率常数
2.3.3 药物自血浆的消除 消除动力学及消除速率常数
2.3.4 半衰期
2.3.5 房室概念和房室模型
2.3.6 表观分布容积
2.3.7 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1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
3.2 药物效应的分析
3.2.1 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
3.2.2 直接作用与间接影响
3.2.3 选择性
3.3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
3.3.1 量效关系
3.3.2 构效关系
3.4 药物作用的机制
3.5 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3.5.1 受体的概念与配体
3.5.2 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3.5.3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后的细胞反应
3.5.4 受体的生理性调节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3.6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3.6.1 药物的治疗作用
3.6.2 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4.1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4.1.1 机体方面的因素
4.1.2 药物方面的因素
4.2 选择最佳药物
4.3 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4.3.1 药物的剂量
4.3.2 给药途径
4.3.3 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第2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5.1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5.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5.2.1 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的传递
5.2.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5.2.3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5.3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5.3.1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5.3.2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第6章 拟胆碱药
6.1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
6.1.1 完全拟胆碱药
6.1.2 M受体激动药
6.2 抗胆碱酯酶药
6.2.1 乙酰胆碱酯酶
6.2.2 抗胆碱酯酶药
第7章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7.1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
7.1.1 中毒机制及表现
7.1.2 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
7.2 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8章 抗胆碱药(I)――M胆碱受体阻断药
8.1 阿托品类生物碱
8.2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8.2.1 合成扩瞳药
8.2.2 合成解痉药
第9章 抗胆碱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
9.1 N1―胆碱受体阻断药
9.2 N2―胆碱受体阻断药
9.2.1 去极化型肌松药
9.2.2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第10章 拟肾上腺素药
10.1 化学结构和分类
10.2 α、β受体激动药
10.3 α受体激动药
10.4 β受体激动药
第11章 抗肾上腺素药
11.1 α受体阻断药
11.1.1 短效α受体阻断药
11.1.2 长效α受体阻断药
11.1.3 α1受体阻断药
11.1.4 α2受体阻断药
11.2 β受体阻断药
第3篇 中枢神经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理学
第12章 局部麻醉药
12.1 药理作用
12.1.1 局麻作用及其机制
12.1.2 吸收作用
12.2 体内过程
12.3 常用局麻药
12.4 局部麻醉方法
12.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第13章 全身麻醉药
13.1 吸人麻醉药
13.1.1 麻醉分期
13.1.2 体内过程
13.1.3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13.2 静脉麻醉药
13.3 复合麻醉
第14章 镇静催眠药
14.1 苯二氮艹卓类
14.2 巴比妥类
14.3 其它镇静催眠药
14.4 丁螺环酮类
第15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15.1 抗癫痫药
15.2 抗惊阙药
第16章 抗精神失常药
16.1 抗精神病药
16.1.1 吩噻嗪类
16.1.2 硫杂蒽类
16.1.3 丁酰苯类
16.1.4 其它类
16.2 抗躁狂药
16.3 抗抑郁药
16.3.1 三环类抗抑郁药
16.3.2 四环类抗抑郁药
16.3.3 NaSSA抗抑郁药
16.4 抗焦虑药
第17章 抗震颤麻痹药
17.1 影响多巴胺能神经类药
17.2 抗胆碱药
第18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8.1 概述
18.2 水杨酸类
18.3 苯胺类
18.4 吡唑酮类
18.5 其它抗炎有机酸类
18.6 解热镇痛药的配伍应用
18.7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第19章 镇痛药
19.1 概述
19.2 阿片生物碱类
19.3 人工合成镇痛药
19.4 阿片受体拮抗药
第20章 中枢兴奋药
20.1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20.2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第4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第21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21.1 正性肌力药物
21.1.1 强心苷类
21.1.2 β受体激动药
21.1.3 新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21.1.4 其它正性肌力药
21.2 利尿药
21.3 扩血管药
21.3.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1.3.2 硝基扩血管药
21.3.3 肼屈嗪
21.3.4 α1受体阻断药
21.3.5 钙拮抗药
21.3.6 扩血管药物的选择
21.3.7 用药注意事项
21.4 β受体阻断药
第22章 钙拮抗药
22.1 钙拮抗药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22.2 钙拮抗药的作用原理
22.3 钙拮抗药的药效学
22.4 钙拮抗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22.5 钙拮抗药的临床应用
22.6 钙拮抗药的不良反应
22.7 对钙拮抗药的评价
第23章 抗高血压药
23.1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23.2 交感神经阻滞药
23.2.1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23.2.2 神经节阻断药
23.2.3 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23.2.4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3.3 血管舒张药
23.3.1 直接舒张血管药
23.3.2 钙通道阻滞药
23.3.3 钾通道开放药
23.4 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和作用药
23.4.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3.4.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23.5 利尿药
23.6 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23.7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第24章 抗心绞痛药
24.1 硝酸酯类
24.2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
24.3 钙拮抗药
24.4 其它抗心绞痛药
第25章 抗心律失常药
25.1 心肌电生理
25.1.1 心肌细胞膜电位
25.1.2 膜反应性
25.1.3 有效不应期
25.2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25.2.1 冲动形成障碍
25.2.2 冲动传导障碍
25.3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25.4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选用
第26章 抗高血脂症药
26.1 血脂代谢与高血脂症
26.1.1 血脂代谢
26.1.2 高血脂症分类及其治疗原则
26.2 抗高血脂症药
26.2.1 主要影响胆固醇合成的药物
26.2.2 主要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
26.2.3 影响脂蛋白合成 转运及分解的药物
26.2.4 其它降血脂药
第5篇 内脏系统药理学及抗组胺药
第27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27.1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7.2 常用利尿药
27.2.1 高效利尿药(袢利尿药)
27.2.2 中效利尿药
27.2.3 低效利尿药
27.3 几种常见水肿应用利尿药的问题
27.4 脱水药
第28章 消化系统药
28.1 抗消化性溃疡药
28.1.1 抗酸药
28.1.2 胃酸分泌抑制药
28.1.3 粘膜保护药
28.2 止吐药
28.2.1 H1受体阻断药
28.2.2 M 胆碱受体阻断药
28.2.3 多巴胺阻滞药
28.2.4 5―HT3受体桔抗药
28.2.5 其它
28.3 泻药
28.3.1 容积性泻药
28.3.2 渗透性泻药
28.3.3 刺激性泻药
28.3.4 大便软化药
28.3.5 泻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8.4 止泻药
28.5 利胆药
第29章 抗喘药、镇咳药、祛痰药
29.1 抗喘药
29.1.1 拟肾上腺素药
29.1.2 糖皮质激素类药
29.1.3 茶碱类
29.1.4 M胆碱受体阻断药
29.1.5过敏介质阻释药
29.2 镇咳药
29.2.1 中枢性镇咳药
29.2.2 外周性镇咳药
29.3 祛痰药
第30章 子宫兴奋药
30.1 垂体后叶激素类
30.2 麦角生物碱类
30.3 前列腺素类
第31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31.1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
31.1.1 血液凝固的机制
31.1.2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1.1.3 抗凝血药
31.1.4 抗栓药
31.1.5 纤维蛋白溶解药
31.1.6 促凝血药
31.2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31.2.1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31.2.2 红细胞生成素
31.2.3 骨髓细胞生长因子
31.2.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1.2.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1.3 抗贫血药
31.3.1 铁制剂
31.3.2 叶酸类
31.4 血容量扩充药
第32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
32.1 组胺类
32.2 抗组胺药
32.2.1 H1―受体阻断药
32.2.2 H2―受体阻断药
第6篇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第33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33.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3.2 盐皮质激素
33.3 促皮质素
33.4 皮质激素抑制药
第34章 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
34.1 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
34.1.1 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34.1.2 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34.2 雌激素类药与抗雌激素类药
34.2.1 雌激素类药
34.2.2 抗雌激素类药
34.3 孕激素类
34.4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34.4.1 雄激素类药
34.4.2 同化激素类药
34.5 避孕药
34.5.1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34.5.2 抗着床避孕药
34.5.3 主要影响子宫和胎盘功能的避孕药
34.5.4 男性避孕药
34.5.5 外用避孕药
第35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35.1 甲状腺激素
35.2 抗甲状腺药
35.2.1 硫脲 类
35.2.2 碘和碘化物
35.2.3 放射性碘
35.2.4 β―受体阻断药
35.3 促甲状腺激素
35.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第36章 降血糖药
36.1 胰岛素
36.2 口服降血糖药
36.2.1 磺酰脲类
36.2.2 双胍类
36.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第7篇 化学治疗药物及其它
第37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37.1 喹诺酮类
37.2 磺胺类药物
37.3 甲氧苄啶类
37.4 硝基呋喃类
37.5 硝咪唑类
第38章 抗生素
38.1 β―内酰胺类
38.1.1 青霉素类
38.1.2 头孢菌素类
38.1.3 其它β―内酰胺类
38.1.4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38.2 氨基糖苷类
38.3 多肽类
38.3.1 多粘菌素类
38.3.2 杆菌肽
38.4 四环素类
38.5 氯霉素类
38.6 大环内酯类
38.7 其它抗生素
38.8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38.8.1 抗菌药的严格选择与正确的应用方法
38.8.2 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38.8.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38.8.4 抗菌药与其它种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38.8.5 肝肾功能与抗菌药应用的关系
第39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39.1 抗真菌药
39.1.1 抗生素类
39.1.2 唑类
39.1.3 烯丙胺类
39.1.4 其它类
39.2 抗病毒药
第40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40.1 抗结核病药
40.1.1 常用抗结核病药
40.1.2 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40.2 抗麻风病药
第41章 抗疟药
41.1 疟原虫的生活史与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41.2 常用抗疟药
41.2.1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杀血液裂殖体药
41.2.2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继发性组织裂殖体和配
子体杀灭药
41.2.3 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原发性组织裂殖体杀灭药
第42章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42.1 抗阿米巴病药
42.1.1 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42.1.2 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42.2 抗滴虫病药
第43章 抗血吸虫病及抗丝虫病药
43.1 抗血吸虫病药
43.2 抗丝虫病药
第44章 驱肠虫药
44.1 抗肠道线虫病药
44.2 抗绦虫药
第45章 抗恶性肿瘤药
45.1 概述
45.1.1 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
45.1.2 抗肿瘤药物按细胞增殖周期分类
45.2 常用抗肿瘤药物
45.2.1 抗代谢药
45.2.2 烷化药
45.2.3 抗生素类
45.2.4 激素类
45.2.5 植物药及其它药物
45.3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第46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46.1 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
46.1.1 免疫应答反应
46.1.2 免疫病理反应
46.2 免疫抑制药
46.2.1 免疫抑制药的作用特点
46.2.2 临床应用原则
46.2.3 不良反应
46.2.4 常用的免疫抑制药
46.3 免疫增强药
药名中文索引
药名英文索引

编辑推荐

《医用药理学基础》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章节摘录

第1篇 药理学总论第2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将药物应用于人体之后,药物可以从用药部位进入机体,最后亦必然要离开机体,其间一般要经过几个过程: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代谢(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和排泄(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离开机体)。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过程。从理论上,药物的处置又可以概括为药物的转运和药物的转化。吸收、分布、排泄属于转运;代谢属于转化。由于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以致在用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药物在体内、血浆内或细胞内(特别注意的是在血浆内)发生浓度的变化(时量关系),而药物代谢动力学就是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即研究药物在体内转运和转化的速度,并以数学公式或图解表示。药物在其发挥作用部位或在血浆中所形成的浓度与其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见第3章),为了发挥并维持药物的作用,形成和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就必须按照药物的体内过程的规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制订给药方案,如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等。药物的转运和药物的转化各具特殊规律,它们与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动力学特点有密切的关系。现就转运的规律讨论如下,至于药物的转化规律,则于体内过程一节的“代谢”项下一并讨论。

图书封面


 医用药理学基础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还好,自己的丢了,再买一本
  •     买的时候 有点不安
  •     买了很多遍都没有买到~
  •     药理学的教材比较好的一本
  •     包装不好,感觉有点旧呀,和其他同学买的比起来纸张有点黑。印刷时间早了两年……
  •     作为教材,我很满意了。就是存货不够多。
  •     很好啦,便宜,学习用书
  •     每每开学要买教材的时候都来当当选 很棒
  •     非常好,下次还在这买
  •     快递需要我跑了一上午自己去取 书还都压坏了
  •     与实体书店看到的一模一样,发货也很及时。就是库存量少了点儿,还想买,但是缺货了
  •     看着还不错。。。。。。
  •     很好 就是我想要的 收到无破损无污染 很满意。
  •     就是没有缩略图,幸好是我要的,无图无真相啊
  •     建议尽快添加封面,虽然是第六版的,可是没有封面让人很不安。
  •     上课要用的教材,没有没在学校订,就到当当上来买了。书本应该是正版,纸张很好,印刷也很不错,没有模糊的地方。更同学一起买的,还满100减20,感觉很划算,好评!
  •     好用,是正版!
  •     书还可以,正是我需要的
  •     买的所需教程~还不错哦~
  •     收到很快的
  •     因为当当上没有这本书的图片所以就根据价格和出版社名称忐忑的买了一本,结果没让人失望,的确是我想要的那本。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第6版,主编林志彬 金有豫。
  •     收到啦!
  •     嗯,对学习很有用!
  •     是正版的,和学校的一样
  •     里面有缺页。后来学习的时候看见的
  •     包装弄破了,书都卷边了,这是给别人的书。
  •     专业书,快递保存的也很好。
  •     纸张质量很好,绝对正版。
  •     书页有些泛黄,但文字没有问题
  •     很感谢他有货,能让我们一个宿舍的同学都能买上啊。
  •     送货很神速,昨晚上定的,今天早晨就送到了,书是正版的,比在学校买便宜。
  •     这是教材啊,一两下能看完吗?大概很好吧,这么专业的书我业余的不好评价。
  •     不错很好,专业的
  •     书质量很好,物流很快,隔天就到了,将继续支持!
  •     买来当课本 跟同学一人一本
  •     很好 第六版 发货很快1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