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100问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心理健康 > 灾后心理援助100问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506291347
页数:168页

作者简介

《灾后心理援助100问》主要内容: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四川汶县发生8级地震。灾难袭来,地动山摇,中国震动,世界震惊。地动天不塌。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常委会,部署抗震救灾。第一时间,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大灾显大爱,全体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全球华侨华人、全世界的友邦和朋友,都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作贡献。抗震救灾的事迹感天动地。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自助篇 1.地震之后,人们一般会有哪些反应? 2.我如何才能尽恢复地震之前的生活节奏? 3.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4.我什么时候需要心理辅导,以促进自我康复? 5.如何做到少一引起愤怒,多一些理解? 6.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出现怎样的变化? 7.失去亲人的老年人如何克服悲观情绪? 8.如何克服无助感找到自信? 9.我不敢在黑屋里待着,睡觉也不敢关灯,我该怎么办? 10.最近我总是睡.好觉,经常做噩梦,怎么办? 11.灾难过后,如何重拾信心,重建家园? 12.同事替我值班而遭不幸,我觉得是我害了他,我该怎么面对? 13.在孩子最的害怕去学校,父母该怎么办呢? 14.我一闭眼脑海里浮现地震当天的场面,怎么办? 15.最近我总是容易紧张,心跳、呼吸加速,我该怎么办? 16.公司在地震中没了,我一下子失业了,以后我该怎么办? 17.地震之后,我都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交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18.我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找谁说合适,怎么办? 19.如何理性看待夫妻双方在灾难后的差异反应? 20.最近老是发脾气,一点小事就生气,我该怎么办? 21.如何摆脱沉闷压抑,变得轻松起来? 22.如何让一直沉闷的家庭气氛活跃起来? 23.我总是担心地震会再度发生,反复回忆地震灾害场面,怎么办? 24.平时我特容易哭,这次地震之后却怎么也哭不出来,我到底怎么了? 25.我该如何面对亲友们过度热心的询问? 26.我的同事遇难了,如何告诉他的家人这个消息? 27.几天几夜的连续救援工作让我筋疲力尽了,压力很大,怎么办? 28.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怎么觉得自己那么没用啊? 29.我最近做事情总是恍恍惚惚的,我该怎样集中精神? 30.我总是过度卷入他人事务而不可自拔,怎么办? 31.在实施灾区援助时,常常感到撑不下去,我该怎么办? 32.面对大量遗体,我如何缓解自己的强烈负性情绪体验? 33.我经常感到迷茫,该怎么走我以后的路呢? 34.家人该如何相互扶持以度过创伤事件? 35.我的亲人去世了,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第二部分 助人篇 36.我的朋友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他非常悲观,我该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 37.如何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 38.地震之后,学龄前的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家长该怎么做? 39.地震之后,小学儿童会有什么反应? 40.地震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小学儿童? 41.地震之后,青春期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42.地震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 43.孩子在地震中落下了残疾,我该如何帮助他们? 44.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我该如何帮助他们? 45.帮助失去父母的孤儿该注意点什么? 46.亲眼看到同学遇难,自己也受了伤,这件事情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47.最近孩子总是不肯睡觉,怎么办? 48.孩子最近害怕去学校,父母该怎么办呢? 49.我的孩子很想去帮助其他人,他能做什么事情呢? 50.我该怎样向孩子解释亲人的去世? 51.向孩子解释亲人遇难有哪些禁忌? 52.对于年幼的孩子提出的“我要回家”的要求,应如何加以回答? 53.我该如何与年幼的孩子讨论地震这件事? 54.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 55.我的孩子总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是不是有人做错了什么,我该怎么跟他解释? 56.我担心学生会拒绝我的帮助,我该怎么办? 57.小学教师在灾后辅导学生应该怎么做? 58.中学老师在灾后辅导学生应该怎么做? 59.残疾人在地震之后会有哪些特殊需求?如何帮助他们? 60.老年人在地震之后会有哪些特殊的心理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61.女性有哪些特殊的需要,如何帮助灾区的女性? 62.受灾者落下终身残疾,产生轻生的想法,该如何处理? 63.我的朋友失去了亲人,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我该如何帮助他? 64.有的人失去了亲人也不感到悲伤.为什么? 65.幸存者的亲友下落不明,该如何稳定他们的情绪? 66.我的朋友是她家中唯一生还的人,我要怎么帮她? 67.我想帮助遇难者家属,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68.对于亲眼目睹自己家人遇难的人,如何抚平其心灵创伤? 69.我在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理支持时,他们却不冷不热,我该怎么办? 70.面对一直哭个不停、情绪激动的受灾者,我该如何帮助他? 71.对于那些遭受心理冲击的救援者,该如何给他们提供支持? 72.对于那些不肯去确认已故亲人身份的受灾者,该怎么办? 73.如何帮助家长度过孩子遇难后的第一个生日? 74.如何处理已故亲人留下的遗物? 75.我的孩子在意外后变得胆小,如何帮他变得勇敢一点? 76.如何妥善处理受灾群众之间的冲突? 77.如何疏导灾区群众内心的怨气?第三部分 原理篇  78.什么是心理应激? 79.心理应激包括哪几个阶段? 80.与地震灾害密切关联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 81.地震之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82.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症状? 83.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有哪些表现形式? 84.应该怎样调适创伤后应激障碍? 85.灾难之后人们会出现哪些应激的心理防御机制? 86.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分为哪些步骤? 87.心理重建要在什么时候开始比较适当呢? 88.什么人适合做心理援助工作? 89.与灾区人民互动过程中如何倾听? 90.心理危机及创伤处理工作者需要哪些方面的技巧? 91.什么情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正面临着心理危机?需要专业辅导? 92.救援者在离开灾区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93.心理援助者在临时安置点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94.如何避免给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 95.如何评估幸存者的自杀倾向? 96.心理工作者应该如何对灾民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97.居丧心理反应一般包括哪些阶段?如何帮助人们顺利度过居丧阶段? 98.和灾区人民交流时,如何表达我对他(她)的关注? 99.如何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100.团体心理干预的优势和意义在哪里?受灾者支持团体的作用有哪些?附:全国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热线

编辑推荐

《灾后心理援助100问》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自助篇1.地震之后,人们一般会有哪些反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每天的正常生活都是忙碌而平淡的,而遭受强烈地震肯定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灾难过后,无论是地震中的幸存者,还是参与救援的人员,甚至通过媒体报道获知震灾信息的非灾区居民,大多都会产生创伤后的心理反应。这是人类对异常环境和事件的正常反应:例如受灾者会因为在地震中失去所爱的人、家园和财产,或者自身留下伤残而使生活的希望、梦想和人生观受到打击;救援人员会因为面临地震中的悲惨场面和救援过程的艰难危险而产生内疚或者自责等等。灾难的压力给人带来了哀伤、抑郁、痛苦、内疚、愤怒、无助、丧失信心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经常是正常而又短暂的,并不是病态的,除非这些心理困扰持续时间太久、太过强烈或者明显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感受,减轻自身压力、寻求与他人倾诉等方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平复心态,避免出现长期的心理疾病;同时媒体也应告知公众如何正确认识人类对灾难的这种正常心理反应、如何适当处理这些反应,并倡导对某些症状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可以帮助我们尽快从创伤中复原并避免出现长期的问题。那些认为灾后会出现心理疾病蔓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一般而言,地震过后人们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反应:•情绪反应:焦虑和恐惧,对自身和他人缺乏安全感,容易生气,焦躁不安,悲伤、抑郁,做噩梦,有“幸存者”的负罪感,感觉无望、孤独、失落或被遗弃,对周围冷漠或情绪麻木,感觉亢奋或觉得自己无比英勇,觉得自己无能或自责。•认知变化:记忆出现问题,方向感不良,思维和理解混淆或缓慢,计算能力降低,做决定或做事情时无法分清主次,无法集中精力,注意广度受限,总是想起这场灾难或无法停止对自己的自责。·行为改变:活动性改变,行动能力降低,与他人沟通困难,愤怒爆发,经常与他人争辩,无法安静或松弛下来,饮食习惯、睡眠方式改变,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或与配偶的性行为方式改变,工作表现不同,莫名哭泣,吸烟量和饮酒量增大,社交退缩,沉默不语,对周围环境或自身安全时刻警惕,逃避那些可能会让自己想起这场灾难的活动或者场合。·躯体反应:心跳或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肚子痛,恶心或腹泻,食欲改变,体重骤增或骤减,盗汗或打寒颤,手或嘴唇颤抖,肌肉抽搐,听力、视力降低,感觉失调,头疼,肌肉酸疼,后背疼痛,感觉咽部有异物,惊厥,精力衰竭,月经失调,性欲改变,抵抗力下降,过敏症、关节炎发作,脱发。2.我如何才能尽快恢复地震之前的生活节奏?从某一程度而言,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都是受难者。灾难打乱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在任何一个灾难中,失落及创伤会直接影响许多人,使原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并且如问题1所说的,人们会出现从躯体到心理、行为的一系列改变。虽然这些反应都是对灾难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这些“正常”的反应长期保持下来的话,无疑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通过下面的一些手段能够减轻这些反应,并促使人们尽快恢复地震之前的生活节奏。·与其他民众一起分享关于灾难援助的准确的信息,并且寻求可能的帮助,但是一定不要轻信并散布谣言,并且确认你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尽可能多地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他们能陪伴我们度过这一困难的时段。如果你的家庭不在地震地区,你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亲友进行交流。如果你有孩子的话,要鼓励孩子跟你分享他们对于地震的感觉。·照顾好自己。尽可能多休息,并且吃好。如果你吸烟或喝浓茶、咖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摄入量,因为尼古丁和咖啡因等物质也能增加压力。避免饮酒,虽然酒精能让人暂时忘记痛苦,但是,从长期的角度看,它只能增加问题的严重性。·减少对地震场景的接触,不断地看报纸或电视上的地震新闻只能增大我们的压力。·找时间进行一些我们所喜爱的活动。例如,阅读书籍、看电影、进行体育活动等等。这些健康的活动能够帮助我们驱除脑海中关于地震的印象。·不要让我们自己变得被动,并且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参与那些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的决策,并且尽可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就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承担自己在家庭中应有的角色。·不要把自己与别人孤立起来。在坦诚地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真诚地帮助别人。做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如献血、参加地震重建工作等。通过帮助别人,能够弥合由地震带来的“失控感”。·在有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摆脱地震感受,告诉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与他们讨论你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一事件。不要试图自己独立面对,一定要记住,寻求帮助并不是弱者的表现。3.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经历地震之后,大部分的人都会产生害怕、担心、内疚、抑郁、不安、愤怒等感觉,情绪也会变得激动。对我们而言,这些体验是必经的阶段,也是正常的反应。不要刻意压抑或者隐藏你的感觉,要知道这样的心情别人也会有,试着向别人说出你的感受,让家人、孩子、朋友和共同经历这次灾难的人分担你的心情,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请放松地表达自己,如果过度压抑这些情绪,反而会造成心理紧张与身体不适,使复原的时间延长。以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平静自己的心情:·移除心理压力的来源,例如暂时离开灵堂或灾区,深呼吸,告诉自己天灾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向家人表达你的情绪,鼓励孩子一起分担此刻的悲伤,与亲友聚在一起,不要落单。·告诉自己现在已经安全了,现在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就会转好的。·有意避免和别人讨论自己在地震中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事情,不要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情景,释放自己,试着向别人表达你的需要。·适度地进行慢跑等节奏较慢的运动,这样可以帮你消除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感到疲倦时就睡觉,吃好睡好会让你保持足够的体力。·情绪的痛苦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时刻围绕着你。当平静的时刻来临时,我们要试着谈话或做事,可以帮你将情绪转移到正常的轨道。·尽可能做一些轻松的事情,例如听听舒缓的音乐、看一些休闲的书籍或杂志,听听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放松训练,或者将自己的心情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并把这个日记本保管好。4.我什么时候需要心理辅导。以促进自我康复?灾难后的压力及哀痛反应是在非常态状况下的正常反应。大部分的灾难亲历者原本都是正常人,然而,承受重大灾难的压力之后,大部分的人都会有一些情绪或心理上的耗竭反应。这一系列的身心反应,是一种在异常或非常态状况下可能出现的正常情况,亲历者及救灾者可能都会体验这些反应。这种过程是自然而又正常的,不该被贴上病态的标签(比如说这是一种病),除非它持续太久、停滞,超过可以忍受的范围,或者明显影响了日常的生活。比如严重的忧伤、方向感混乱、无动机或以前的心理问题恶化等严重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以下的状况并且超过一个月,需要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持续存在身体症状与心理担忧,状况一直无法改善。·失去对平常事物的兴趣或欢乐,饮食习惯改变(改变食欲和体重的增减)。·工作不顺利或是人际关系变差,生活秩序一片混乱。·药物滥用,过量地抽烟、喝酒或吃药。对于在灾难中失去亲友的哀痛者,当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辅导:如果哀痛者因为过度的悲伤、绝望而出现自杀意念时,或是由正常的哀痛历程演变成为忧郁症的情况时,往往就需要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除了自杀与忧郁症之外,还有一些异常的哀痛历程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包括持续地否认亲人死亡的事实、延迟的哀痛历程(有些哀痛者,虽然没有完全否认亲人死亡的事实,却在情绪上显得过于平静,或过度压抑悲伤的情绪)、对死者的病态认同、无法逐渐复原的哀痛历程(如果哀痛者在一两年之后,仍明显地活在沮丧、忧郁、自我封闭、与外界脱节或仍持续有强烈罪恶感的状态中,而使他的生活或工作无法逐渐恢复)等。5.如何做到少一些愤怒,多一些理解?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强烈的、对人类生活摧毁能力最大的一种灾害,经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地震救援投入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数不清的解放军、公安干警、武警部队、医护人员、志愿者都夜以继日、奋不顾身地开展救援工作。即使是这样,这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亲人、朋友。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通过广播等新闻媒介了解这次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发布的抗震信息,也要全面了解救援工作开展的全过程;然后,我们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体会到救援工作是多么地艰苦和不易。当自身存在不良情绪的时候,该哭时就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聊聊,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宣泄一下都是很好的疏解方式;同时,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即将爆发时,你要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不要把这些心情转移到他人身上(比如自己的家人),也不要攻击那些想要给予援助的人,误解、敌视和愤懑不能为我们挽回逝去的亲友,反而会让你推开他人伸出的温暖之手,也会让你陷入更加痛苦的情绪之中;还可以多与家人或其他的幸存者进行交流,可以加入相关的互助团体,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我们还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上,多体会在地震发生之后身边发生的人与人相互关照、抚慰、支持的情景,主动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人,将精力放在学习、工作和重建家园上。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存在而且难以排解,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帮助你宣泄愤怒的情绪。6.灾难过后,人们的反应将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出现怎样的变化?一般来说,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反应也各有不同。第一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一段较短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生存是第一要务,受灾群众会进行自救、营救他人,并从灾难中尽可能地抢救财产。在这一阶段,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灾难。大部分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能自立自济、掌控一切,乐观地认为会很快回到灾害之前的情况,心理问题并不明显。那些没有亲人去世的人可能充满了幸福、利他、乐观而非悲伤的感觉。在灾难后的早期,英雄主义、利他主义以及乐观态度会让人觉得“我的境况比其他人强多了”。可以说,这个阶段属于“英雄主义”阶段,或“蜜月期”。第二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由于灾难破坏了日常生活的许多层面,许多幸存者面临的问题是迫切而又实际的。人们可能需要协助寻找失踪的亲人、寻觅暂时的住所、衣服及食物;找到交通工具;申请经济补助、失业保险、确认灾民身份;医疗服务、补充药物;房屋拆除、挖掘以及清理等事情。灾民经常会对一些规定、繁琐的手续、争论、拖延感到失望并烦恼。对于那些灾难前很有竞争力以及很有效率的人而言,他们突然要经历一种自尊以及自信的严重侵蚀,会有无助感和愤怒也是很平常的。这一时期是灾难的“清理期”,人们可能忙于清理及应付一些现实的要求,而忘记寻找可提供协助的资源。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伴随相应的心理援助,灾民马上就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感到强烈的失落。只有“心理救灾”与“物质救灾”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救灾效果。第三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特大的地震灾害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的,许多幸存者的情绪反应来自灾难所造成的生活问题,他们也会表达挫折及愤怒的感受,同时,善于利用内、外部资源的灾民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7.失去亲人的老年人如何克服悲观情绪?在这次地震中,不少老人失去了亲人,从而觉得生活没有了指望。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儿女的骤然离去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伴随而来的是悲伤与悲观的情绪。这是面对生活中的挫伤、压力、变迁与失望时的自然反应。但是,我们知道,情绪是一种行为驱动力。忧郁伤肝脾,可使气血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外邪乘虚而入,身体会出现急剧变化。老年人自我调节悲观的情绪,会使行为指向正确的方向。·要正确对待死亡。死亡是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借由传统的仪式如丧礼,可以帮助生者接受失落的事实,生者也可借由互相的谈论抒发对逝者的哀思。·自我宽慰,由消极的思考模式进入积极的思考方式。同样一件事情,乐观地说大有前途,悲观地说没有希望。思想模式的不同,可以决定你对人生“苦难”的积极或消极响应。·丰富生活内容,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克服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充实生活内容,并结识一些老年和中青年朋友,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避免离群索居,保持与亲戚、朋友的经常联系,交淡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图书封面


 灾后心理援助100问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只是本人看后的感觉,不喜欢~
  •     在全国人民面临巨大心理挑战的时候,这本书非常及时,也是全民心理素质提升教育的好机会,为以后面对困难调适心理、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开了个好头,值得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