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中的精神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1
ISBN:9787300048901
作者:康定斯基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艺术中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第一本系统阐发他的抽象艺术主张的理论著作。在这本书里,他采取身心二元论的观点,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家具备这种才能,是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觉察的“心灵震荡”,“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一版前言
二版前言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运动
第三章 朝向精神的转折
第四章 金字塔
第二部分 绘画
第五章 色彩的作用
第六章 形式的和色彩的语言
第七章 理论
第八章 艺术作品与画家
第九章 结语
形式问题
图版目录

编辑推荐

《艺术中的精神》: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康定斯基

前言

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在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诸流派中,最能体现分析时代之精神的是抽象主义(Abstractism),而抽象主义的开派画家之中最具理论色彩的又属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1944年12月13日卒于法国的纳伊。早年对绘画、音乐和民间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后入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经济学,曾获法学博士学位。1896年,康氏放弃莫斯科法学教授的职位,移居德国的慕尼黑,立志于绘画艺术,最初师从A.阿茨贝,后改师学院派画家F.凡·施图克。1901年离开学院,自辟新路。1909年与一批有革新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共同组成“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出任协会主席。1911年,康氏与画家马尔克从新艺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组建“青骑士”,编辑出版具有前卫思想的刊物《青骑士年鉴》,1912年他的第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艺术中的精神》出版,他的抽象艺术思想与理论主张通过展览和杂志逐渐在艺术界产生影响。1917年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被任命为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最终因为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苏维埃的文艺政策相左,于1921年接受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的邀请离开苏俄,直到1933年包豪斯学院被关闭,他都在包豪斯任教。

内容概要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早年从事法律工作,后移居德国慕尼黑致力于绘画艺术。曾组织思想前卫的“青骑士”社团,出版《青骑士年鉴》。他先后发表了《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具体艺术》、《点·线·面》等著作,宣扬抽象艺术思想理论。因此他被视为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

章节摘录

插图:这就是:那个内在声响可能在那个瞬间因不同的艺术门类而得到,同时,除了这种共同的声响外,每种艺术还额外地表现非它莫属的本质的东西。因此,总的内在声响会更丰富,更有力而单个的艺术门类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每个人都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现怎样的不和谐,出现这种和谐在力度和深度方面等值的甚或无限的结构,时而一种艺术占上风,时而是艺术不同的门类在其他门类宁和声响的基础之上其对比占上风,等等。常常听到一种说法:用另外一种艺术取代一种艺术(例如用语言,还有文学),就可能把艺术中差异之必需消除。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正如过去所说,准确地重复同一个声响是不可能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的。如果有可能,那么对同一声响的所有重复就至少是外在的,色彩也不会相同。不过,如果情况不是如此,如果用不同的艺术重复同一种声响可以极其准确地在每一次都(内在和外在地)产生那同一种声响,那么,类似的重复恐怕不是过分的。所以,不同的人具有在不同艺术领域中心的天赋(这些人是积极抑或消极的,亦即是传导或是领悟声响的)。如果情况不是如此,那就会因此使重复丧失掉自己的声响。重复那些声音,把它们堆积起来,就会浓缩感觉(甚或最细微的实体)成熟所必需的精神氛围,这就像各种水果的成熟也需要成熟必需条件的温室的浓缩氛围。这个方面某些例证就是人,作用、思想和感觉的重复最终会给他以巨大无比的印象,尽管他鲜有能力强烈地感悟单个的作用,等等,这就像织得很密实的布绝渗不过初临的雨滴。但是,不应该在这种几乎触手可及的例子中去设想精神氛围。它在精神上有如空气,后者可能是洁净的,也可能充满各种不为它见容的颗粒。组成精神氛围的因素不仅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行为、具有外在表述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还是“不为任何人所知”的隐秘的作用、尚未说出的思想、没有获得外在表述的感情(亦即发生在人的心里)。自戕、杀戮、强暴、不耻的卑劣念头、仇恨、敌对、自私、嫉妒、“爱国主义”、偏执——全是精神的形象、创造着氛围的精神本质。

图书封面


 艺术中的精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默默时,六月的暖湿气息夹杂着甘果甜润的滋味在都市车水马龙的人群中川流不息。南京的街头日渐燥热,上下班的路边,我又看到了荔枝的影子。一骑红尘妃子笑,李隆基甘愿担天下不齿只为博美人一笑。一笑经年,现代骨感的审美观叫嚣着摒弃杨玉环的丰腴臃肿,殊不知情有独钟。“玉环一笑”之于李隆基,正是这样的情有独钟,刹那芳华,美不胜收。 最近读完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不禁被书中思维的妖娆所折服。他说,“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美的体验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觉察的‘心灵震荡’,是一种包藏在自然形式下的心灵的特殊状态”。 美,是一种心灵的震动,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爱情还是仇恨。就像黄磊当日对鲁豫说起妻子孙莉时的一脸诚恳,“你无法否认,动心只是一刹那的事情。”之于你我,同样如此。 你可曾为一支简短的旋律潸然泪下;你可曾对一种熟悉的气息恋恋不忘;你可曾面对一方天井失神凝望…在你不知不觉的岁月中,心灵早已经历了种种震荡,牵动着感性的神经,于是你笑了,哭了,忧郁了,震撼了…只因为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刹那。可你仍不知,这一刹那之于你,却是独一无二。 当你试图对朋友描绘一种体验,或者是听肖邦的小夜曲,或者是赏梵高的向日葵,或者是品上好的西湖龙井,或者是触摸价值连城的南京云锦…你常常发现自己苍白平实的语言无法表达内心的波澜起伏,仿佛再华丽的辞藻,再妥帖的比喻都无法描摹出你彼时彼刻的真实感受。只因为,那种感受,仅仅属于那个跋涉了生命数十载,经历了岁月的斗转星移,在内心积淀了无数私密的情感的独特的你。无论是气息,温度,旋律还是色彩,这些感官的元素在特定的时刻以独自或者组合的姿态通过身体触动你的内心,牵连着你积淀在心灵深处的种种经验情感产生独特的共鸣。这一刹那,你便在这种“心灵的震荡”中沦陷了自己,却无法与他人说。 年少时爱念李清照,“多少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很多人说这个词特别疼。有如一个双鬓斑白的老人与你对视而坐,千万句感慨汹涌而来,徐徐开口,却只苦笑“罢了,罢了。”人有太多的遗憾和回忆,总是在昼伏夜出的时候最为清晰,当过往来势汹汹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从前的琐碎、挣扎、磨难在眼前的现实下变得温馨柔和,从前的欣喜、甜蜜、悸动在耳旁的嘈杂中变得幼稚可笑。此时此刻的你与彼时彼刻的你已然不同,成长也好,世故也罢,逝者如斯夫。过往的无数个“一刹那”也已然随着时光老人的剪刀变得支离破碎,无法还原。 康定斯基向人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某日傍晚回到住处,推开门的刹那,他被眼前的画面迷住了。夕阳透过厚重的红色窗帘爬满了墙壁,玻璃茶几上隐约反射着微弱的残阳,打翻在地的书和实物凌乱得恰到好处。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华美绝伦的画卷。于是画家赶紧进入画室,匆匆将刚才所见草稿在画板上,剩余出细节之处预备次日同一时间再往里填补。第二天,当画家终于等到同一时间,却已然没有了昨日的美感,无论再怎么搬挪摆设,变换角度,尽管夕阳依旧,内心却没有了昨日的一瞥惊鸿。 世界万千是琴上的黑白键,人的感官是敲打琴键的锤,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弦的钢琴。生活中的你我是一双手,通过这一或那一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的优美旋律中去。
  •     康定斯基在其《艺术中的精神》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核心的概念即所谓“内在必需的原则”。他认为所有绘画中色彩与形式的和谐都只能建立在相应的震颤人的精神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而这个基础就称之为“内在必需的原则”。以此他还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一般一幅画面上的色彩与形式是可以直接对精神发生作用的手段。色彩与形式就像是琴键,眼睛是键锤,精神是多位的钢琴,而画家是手,一只以某种琴键为中介相应地使人的精神发生震颤的手。但我们为何要画画,要有所谓艺术?我们又为何会有艺术欣赏的渴求?难道仅仅就是为了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上的震颤”?我们会追问:这个所谓“精神上的震颤”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所以,显然这个“内在必需原则”并非是一个最最根本的基础。而它可能仅仅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一个更基本原则的道路。仔细思考康定斯基提出的“内在必需原则”可以发现,这个原则实质上是暗示着一种人类更为本质的需要。作为作画者之所以作画,是基于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上的震颤”;作为欣赏画作的欣赏者实质也是基于渴求获得这样一种“精神上的的震颤”。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上体现着一种渴望相互沟通的内心需要,只不过这个沟通在此是通过画作建立的,画作通过对作画者与欣赏者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震颤”而将这样一种沟通建立起来。当一个人开始作画,就暗含有这样一种推动力:作画者的画作,绝不会单单是画给作画者一个人看的。作画者正是带着一种本能的激情,一种渴望找到欣赏者的冲动,才开始了绘画。这个他渴望找到的欣赏者并不仅仅指作画者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时,这个欣赏者甚至可能只是这个作画者头脑中所虚构出来的倾诉对象。至此,我们发现了这个“内在必需原则”实则是由于我们的精神沟通需要而引起的。接下来,我们还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精神沟通需要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暗藏于我们内心中与生俱来的孤寂感。我们渴望精神上的沟通实质都是希望淡化这种令我们害怕孤寂感,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确证。而我们这与生俱来的孤寂感又是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存在。我们的存在平时是被我们所忽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太基本太普通了,就好像呼吸需要空气一样,不易被我们所发现。而我们的精神却不是这样,精神总是在暗中寻找着我们存在的证明,这样方可支撑起我们的一切。但在面对证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上,我们的精神却常常遭遇到尴尬。原因也很简单,基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推断:我们自己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要想证明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并非来源于我们自身的凭借或介质。于是我们开始渴望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并通过沟通获得这样一种存在感。通过精神上的沟通来获得存在感与自我的确证,也并非仅仅只能依靠人与人才能完成,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与方式来形成这样一种沟通。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具有实现这样一种沟通的能力。绘画,亦是其中一种。它能让作画者与欣赏者都通过绘画作品来达到这种精神上的沟通,为彼此找到一种存在感,并克服精神上的孤寂,更好的去享受各自的人生。鉴于此,我亦不得不重新修正一下对美的认识。美,可能并非那么的神秘不可言说。在我这里:美,就是一种存在感!
  •     1、临摹毫无价值..................2、鉴定绘画好坏的原则是内在必需原则3、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呐喊刷新了我对绘画的理解,对艺术及艺术家的理解,也让我对颜色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渐入佳境
  •     真想把整本书背下来的说
  •     康定斯基推崇抽象的同时并不否定写实。
  •     个人认为学艺术的都应该看看。
  •     学艺术朋友希望都看看
  •     蛮不错的,,
  •     学艺术的必看书目之一。
  •     书虽然寄送错了,但当当的态度很好,在此购书很放心
  •     里面有张画让我心动~
  •     形式问题一章尤其好,今年想读更多关于音乐和建筑的书
  •     第一次读康定斯基的书,这是今年看到的翻译最好的书了@@@。。。摘录笔记上都要写不下了好吗。。
  •     书的质量没得说 值得大家认真阅读
  •     天真的精神结构主义,物质和心灵二元对立神棍
  •     艺术的必修书
  •     康定斯基的书,要表达是思想这本书都说了
  •     被翻译坑了
  •     是老师介绍的书,得慢慢研究哈。
  •     作为讲述抽象艺术的书籍,康定斯基的这些小册子挺不错:思维清晰,思想独特,提供了一个独到(或者说个人?)的特殊角度~ 不过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语言本身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有些语句感觉有点奇怪(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但是部影响整体思维的理解哈~
  •     不是一般的抽象,但被他的天马行空和勇气感动。
  •     书很好,质的质量也很好,总之都挺好
  •     非常不错,我很喜欢,非常值得看看,大师的理论值得学习
  •     枯燥
  •     彩页的图很多,不错
  •     虽然没看太懂,但总觉着应该看完再去美术馆的。
  •     对现代艺术有兴趣的人,应该读读。
  •     好,很棒!!好,很棒!!
  •     主要译者——李政文——以文学翻译出身,其翻译部分实在是诘屈聱牙,魏大海翻译部分则要稍好,看在康定斯基的份上,就再加一星。建议读查立翻译的版本吧。
  •     首先呢,纸张质量相当好,装帧还算精美,是绘画书籍装帧风格,图文相间;其次,大师的论证,总是那么的精辟有张力
  •     还没有看呢,具体的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稍后看看!
  •     大学老师推荐的,直到现在才看,受益匪浅
  •     精神的三角形总是向前运动着 无论缓慢还是急速 而那些孤独地站在顶端的人 却一如既往地孤单。
  •     翻译没问题,就是看不懂,写作风格的问题。
  •     读了7遍才读完,然后又读了一遍。对于艺术最最最最...关键的预言出现在文末段落,一定要读,这个预言今天依然验证,但是,这个预言和中国所谓的当代艺术貌似无关。
  •     看了一整天,累并快乐着
  •     我看不懂
  •     只有那种以充沛的内在生活存在的画才是画得很好的画
  •     喜欢康定斯基关于色彩以及抛弃形式而寻求精神的论述。看得出来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的转变。
  •     这本书值得收藏,反复阅读
  •     之前在图书馆看过,觉得有必要买回来收藏
  •     书很不错,印刷还行!价格便宜
  •     《艺术中的精神》和《点线面》我都了中文版也买了英文版,原因是中文版翻译确实问题很大,而且原书为德文版,而中文版是从英文译本再次翻译而成。。。, 但却没有翻译英文版译者的序,个人觉得英文版作者的序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正文的理解很有裨益。可能是中文译者怕被认为是炒别人的剩饭吧。 感觉是不懂的学生翻译而成,很多重点地方被忽略或按字面意义潦草带过,几乎是应付任务的机器翻译,不带任何题注脚注引用,对理解正文很重要的信息如 “象征主义”“自然主义”“通神学”“现实主义”等完全没有提到参考,也没有做丝毫的解释,这与沈先生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中所体现出来 的敬业和专注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文版是原书《uber das geistige in der kunst》所有外文译本中最烂的,有辱原书的经典和 中国人学术作风
  •     没那本点线面好看
  •     这本我想近期认真写一篇书评什么的
  •     正打算读....听说是经典
  •     太片面,似乎只有抽象才是最高境界.
  •     好 值得读 推荐全民阅读
  •     这书质量挺好
  •     待重读
  •     彩图很多但是这玩意文字比点线面那本抽象多了,翻译完全没有能力hold住,即便除去理论语言,诸如“人只有在发展顺畅的时候,其负载的不同的对象和本质的特点范围才能永远十分广阔”这种难看的句子也不少,慎读
  •     也是挺奇特,我是说翻译。
  •     封面偏金色,比照片好看些
  •     148页 纸质印刷都不错 彩色的 为了了解下抽象艺术大师的思想 书中有大师的艺术思想 创作理念 对别的艺术作品的分析 整本书是在讲述艺术传达给观者的精神 艺术本身的精神 作者反映出的精神 大众理解的精神 希望看后在给学生讲抽象艺术没那么费劲不足:包装快递的师傅 心在细致些吧 爱书之人伤不起啊 包装挺严实 就是买的别的书小 这书大点 边边有点压折了 力度要是再大点书的一角就会掉了 555555 包上书皮吧 心疼啊
  •     一般,精神性文章
  •     推荐给热爱艺术的孩纸
  •     虽然内容高大上,但不表示翻译可以不说人话,我就不信就非得翻译成那么别扭。过几个月,再看一遍
  •     专业老师力推,当然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要反复推敲才能理解,值得珍藏
  •     质量内容都很好..比另一个版本的好很多..虽然贵了一点点 还是值得的..
  •     这是一本建筑系、美术系老师都会推荐的书,
    粗粗翻了一下,
    印刷、插图都很精美,
    文字比沃林格的《抽象与移情》要活泼、好看,

    康定斯基曾在包豪斯教学,
    所以建筑系的学生们会比较熟悉他。
  •     深奥的理论
  •     康定斯基的著作,没的说。
  •     康定斯基把美术、音乐、文学等等所有融会贯通来说,打通了艺术领域之间的隔阂。而且把艺术和心灵联系起来,提出内在需求原则、心灵震颤等说法,都是极具水平的。PS:庆幸自己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
  •     给孩子买的,书的质量很好。
  •     艺术爱好者必读
  •     一本非常好的书,很有价值。
  •     不错哦,弟弟说很好
  •     我是学书法专业的 本来也是抽象艺术 望在书中找到一些启发 或者说是康定斯基对于抽象艺术的一些看法
  •     读过:好吧,我承认,很难读。
  •     现代抽象艺术理论的经曲之作,值得一读
  •     全彩的书,很漂亮,有助于理解
  •     手上拿到的书有几页油墨太重重影了……
  •     挺薄的,可是内容很充实··总体来说,,,可以
  •     和论艺术和艺术家中的观点一样,多了论述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跟着内心的呼唤创作,精神和内在是要表达的内容,外在形式完全服务于内在,时代民族个人风格的烙印不应去刻意追求,注重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家都是傻逼。关于康定斯基对学院教育和评论家的精彩论断原来是出自这本书。书中的论述过程有些很晦涩,没太看明白,我觉得和翻译也有关系。翻译应该转化成最适合的汉语,而不是完全的直译
  •     刚有点啥想法 一看作者名我就笑瘫。。。扶额 无药可救 以后也无法直视森山大道了- -
  •     不知自己是否懂了、明了了。
  •     书的质量很不错,图文很好,阅读很带劲。
  •     康定斯基不愧是构成的伟大人物,影响后人至今
  •     就这翻译,咋刷出这么高分的,连最简单的色彩理论部分都翻得驴唇不对马嘴,又是白花钱,果断换社科院版的。PS:这种书出版社简直就是浪费原材料,还不如让读者直接看原版,多一颗星给彩图。
  •     翻译确实不好 但我还是意会了~
  •     不论质量 手感 内容都很棒
  •     联觉与通感。
  •     这本书是康定斯基的经典之作,写的好,原以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会出一个不错的版本,包装倒是不错,珍珠纸印刷,但是翻译也太差了吧,就像是翻译软件出来后没有经过修改直接出书的感觉。能不能先修稿语文再翻译文集呢?
  •     噢Kandinsky是男神。
  •     可能翻译问题,部份章节段句稍有晦涩。但作者强烈的激情在神秘主义的逻辑里得以诚实的表达,收获不少~作者轻形式重精神的态度和我不谋而合~
  •     翻译的太查了,不要读这本
  •     这个版本不错。
  •     只是比较枯燥而已
  •     经典的作品,还有那本点线面也很好
  •     才看了10页就看蒙来情绪了,还以为自己理解力变差了,找到查立版本PDF,只对比了一段话马上就发现了,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这个版本翻译不适合我,看得我混乱无比。
  •     高中时期周末被老师抓到学校录一期音乐公开教学课。其实讲的就是这
  •     借阅
  •     专业领域推荐,了解重要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     本次购买最喜欢的书之一,不错的书。 纸张印刷都不错
  •     要慢慢读~~
  •     不负责评分…因为没看懂…
  •     一杯清茶慢慢品读朋友说很不错
  •     感觉康定斯基其实挺理工性思维的,注重抽象内在本质,转而变为原则指导...理性思维比较重的人到了一定瓶颈期无法突破的时候,大概都会尝试转向艺术/宗教/哲学等主观领域,尝试创造自己的理论吧...某种程度上来说算一种逃避/放弃吧...
  •     艺术家如果不仅能创造好的艺术作品,同时又有很高的修养,已是难得;如果他一边创作一边探索,同时还能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就更加了得。康定斯基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有很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在艺术道路上的积极探索是自主的,有意识的。从尚能分辨形体的表现主义到完全的抽象,一步步的以实践践行理论,而理论赋予实践更有目的的探索。这是艺术的精神,同时也是艺术家的精神。色彩、线条,纯粹的形式,是艺术的自由,也是艺术家的自由。艺术家成为艺术的主人,而非艺术的附庸。又说到翻译,不时有几句精彩的诗意的语言令人称道,但多数晦涩,艰深。嚼别人的饭,又有什么好争辩的呢?
  •     帮爸爸买了这本书,开始以为是说摄影类型的,拿到书后发现原来是说油画的。书不错,纸张很好,第一次买的时候不小心被我弄掉了,后来又买了一本
  •     书很出名,适合当代的画,搞传统绘画的人看这个很痛苦。
  •     颜色有点偏灰
  •     艺术不仅根植于时代,还应该蕴含着催人醒悟和预示未来的力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