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团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六人团

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300065182
作者:让·鲁瓦
页数:197页

作者简介

不同于为人熟知的“俄国五人组”,法国六人团被称为“德国的逃亡者”,他们在埃克里·萨蒂的指导下,逃离了“德彪西主义”。乔治·奥里克、路易·迪雷、阿蒂尔·奥涅格、达律斯·米约、弗朗西斯·普朗克、热尔梅娜·塔耶费尔,六位法国音乐家,风格是如此的不同,但却能彼此感动而不相互伤害,他们清晰鲜明的作品反映了艺术理念的奇特统一,从复调音乐的复杂出发寻找简洁。本书首先概括叙述了六人团的创建过程与创作历程,继而一一展示了六位音乐家的艺术人生,集中呈示了法国音乐独特的美学空间。

书籍目录

青春年少和友谊  巴黎公鸡  在友谊的气氛下  让·科克托的想法  自由的空间乔治·奥里春色  讨厌的人  电影路易·迪雷  孤独  介入阿蒂尔·奥涅格  大卫王  犹滴和安提戈涅  巴西利的欢乐达律斯·米约  与克洛岱尔在巴西  在美国流浪  音乐的复调性  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弗朗西斯·普朗克  家世  斗兽者  牝鹿  曲调  加尔默罗会修女对话录  蒂雷西亚的乳房热尔梅娜·塔耶费尔  鸟贩子  一曲辛辣的乐章  叙事曲和奏鸣曲  与克洛岱尔和瓦莱里的合作结论附录  亨利·克莱的两篇文章  大事年表  主要作品  书目提要

内容概要

 张燕,1980年11月出生于福建永安。1998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专业,2002年毕业,现于福州从事法语教学及翻译工作。
  冯寿农,1950年11月出生于福建仙游。现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工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翻译过《包法利夫人》、《人间的食量》、《曾几何时(时间表)》和《替罪羊》等多部法国文学、文化作品。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令人赞叹的是1920年,诞生于偶然和友谊之下的六人团,实现了一种在时间和历史的视野中构成具有一致性的美学运动的悖论。    独立的趣味爱好是这些年轻音乐家的共同特点。让·科克托和埃里克·萨蒂,这两位支持者,陈述他们自由法则的第一条就是高唱每人都在各自的系谱树下。                                 ——丹尼尔·勒絮尔

图书封面


 六人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载于2014年3月19日《音乐周报》Francis Picabia所绘的萨蒂头像。并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极为优秀的多人物传记,无论是在朗朗书坊-音乐坊系列丛书中看,或是放眼到国内音乐人物传记出版领域中,它都是佼佼者。从外观看,书的图片、字体、章节长度安排得非常熨帖,不令人望而生畏;从内容看,法国作者让.鲁瓦的原文写得深入浅出,把法国“六人团”的六位作曲家的生平与成就纲举目张地讲述了一遍,没有过分的恭维,也无盲目的批判,而翻译张燕、冯寿农虽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然而用词之妥当,行文之流畅,在国内艺术类传记中亦属上乘。六人团最初的成立,始于1911年米约和奥涅格在巴黎音乐学院的邂逅,奥涅格的和蔼和米约的果敢一拍即合,接着加入的是塔耶费尔,一年之后奥里克从蒙彼利埃远道而来,他同样被米约吸引住了,普朗克和迪雷是最后加入的。大伙心中默认:米约是六人组的灵魂人物,每周六在他家中举行的聚会更成为了巴黎文艺界青年无忧无虑的“玩乐天堂”。令笔者印象最深的当属两点,第一点是书中将六人团六位成员的人物个性,乃至作品风格,描绘得呼之欲出。此话怎讲?书中认为,诞生于1920年的六人团最初出于“偶然和友谊”,但是他们各自恪守了一条自由法则——“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系谱树下”。比如奥里克表面克制,但实际上聪颖热情,是典型的“冷面滑稽”;迪雷审慎节制,最年长也最为神秘,在组内呆的时间最短;奥涅格受古典教育影响深厚,彬彬有礼,是六人组中争议最小的一位,但他时而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因此创作种类的多样性和复调作品的精密程度都堪称一绝;米约比起前几位,言辞激烈大胆得多了,他从小就在嘈杂的环境中长大,因而完全不畏惧在音乐中采用热情洋溢、对比色鲜明的音响效果,恐怕是六位中最有改革精神,且愿意突破自己的一位了;塔耶费尔是六人组中唯一一位女性,倔强但才华横溢;而普朗克待人真诚、坦率,同时有着不在乎别人评论的自信,但作品往往融合着快乐和忧伤,是“厌倦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的“明快音乐”的追求者。书中的第二个看点是,作者独具慧眼地撷取了同时代音乐家、作者和画家等对这六位成员的评论,而六人团对外界的反应倒往往有着法国式的洒脱,我们读着就如同走进了一间偶尔有小矛盾、但气氛大体融洽的中学教室——这就是20世纪初思潮涌动的巴黎。比如,当1922年有批评者传言六人组将解散,奥涅格就在《音乐邮报》上回应:“六人团既不是协会也不是俱乐部,解散嘛,除非我们的友谊破裂。”比如,有一位学生在米约幽默的讲座之后质问他:“您怎么能在这么轻松的情况下创作,一位艺术家是需要痛苦的!”可是,他并不知道,米约长期忍受着身体的病痛,只是他始终对命运报以微笑的面孔。六人团之所以可以整体言之,自然有其共性。就书中的观点,六人团首先都受到了作家科克托与作曲家萨蒂的巨大影响——前者提供了大量剧本及审美哲学,而后者提供了大胆的作曲技巧。他们六人的作品因而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包罗万象的“群景“,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六人团精神“是”从复调音乐的复杂出发去寻找简洁“,并从不看轻从勋伯格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任一近代音乐成果,因而创作风格和体裁更少受到局限。在作者的类比中,著名的”俄国五人组“虽然具有将民间音乐转变为优美管弦旋律的天分,但是在斯特拉文斯基这样”太阳“的照射下,他们几乎化作苍白的“灰烬”。我虽承认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自从读了本书,六人团独有的一种或活泼泼的美感,带点巴黎式的机敏与悠闲,始终萦绕心间,这恐怕是俄国五人组所不能及的吧。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译者不懂音乐,“多调性”翻成“复调”,非法国人名都按照法语翻译,最可笑的是让-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激情》。
  •     内容有点偏激
  •     六位音乐家的艺术人生,good
  •     毛边书分开买竟然比整套买还便宜:)但老实说,就这套书价格还是偏贵。
  •     挺精致挺喜欢的,又买了好几件
  •     没事慢慢读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