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斜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电影的斜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63342501
作者:陆绍阳
页数:198页

作者简介

30年前,一个男孩被白布上出现的影像吸引,踏入电影的河流;30年后他对电影的爱历久弥坚,只是早年那懵懂的崇拜化作了现今理性的文字和深切的期待。他以亲身经历和对电影的独特感受,阐发了对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发展之思考,殷殷之情触手可及。正像作者所说:“这闪动的光线什么也不是,同时它又是一切。”

书籍目录

杂食动物或者堂吉诃德先生(序)

他们给20世纪中国电影留下什么?
中国写实电影的两个问题
中国电影中的人物塑造
中国电影中的弱者形象
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和现实空间
中国当代电影生态
公共舆论空间中的中国电影
影响中国电影进程的世界电影潮流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发展策略

附录1 我喜欢的101部中国电影
附录2 我喜欢的101部外国电影
热爱电影的日子里(后记)

编辑推荐

  作者在书里引用了戈达尔的一句名言:电影是“一枝枪加一个女人”。其实,这像是电影批评和电影作品自身的写照。我们需要“女人”,但也需要“枪”。诚然,除了对电影的热爱,中国电影实在需要这类不间歇的、持久的、及时的枪击!

内容概要

陆绍阳,1966年出生于浙江临海,198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2003年中央戏剧学院电视系在读博士。
曾出版专著《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韩国新星出版社)、《电影的斜坡》(广西师大出版社),另在《文艺报》、《电影艺术》、《中国电影报》、《南方周末》、《当代电影》、《电影通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影视评论三十余篇20余万字;
1994年执导中央台九集电视剧《碧海情未了》;1995年执导北京台电视剧《阳光路》(单本剧);1996年执导北影厂电视剧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你我一样》;2002年执导浙江台20集电视连续剧《青春问号》。
在中国电影论坛发表文章有:2000年:《媒体炒作时代的电影批评建设》(获奖)2001年:《20世纪中国电影的写实传统》2003年:《电影产业链中的明星制》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作者在书里引用了戈达尔的一句名言:电影是“一枝枪加一个女人”。其实,这像是电影批评和电影作品自身的写照。我们需要“女人”,但也需要“枪”。诚然,除了对电影的热爱,中国电影实在需要这类不间歇的、持久的、及时的枪击!

图书封面


 电影的斜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多年前的秋天,我来到p大成为一名大一新生。在nsfz的熏陶下我当时认为自己最大的爱好是“电影”和“生物”,尽管这两样都与我的专业没什么关系,第一学期选全校通选课时我选择了生命科学学院顾红雅老师的《生物进化论》和新闻与传播学院陆绍阳老师的《世界电影史》。选课要投意愿点。投意愿点之前跑去参加陆老师的同学见面会,穿着印有暗纹的海蓝色短袖衬衫,光滑质感,发型微卷,音量保守,表情略带苦涩,给我第一印象没有什么好感。说话也很拽,说什么大一同学很难选上,搞得我紧张兮兮。最终我还是花45个意愿点选上了他的这门世界电影史课。之后他说话似乎变得很谦虚了。 于是,每周三晚上坐在理教103的教室里,我惬意地微微点着脚,凝视着讲台上的陆绍阳,听他讲他的文艺复兴、讲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讲让•吕克•戈达尔、伯格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陆绍阳瘦瘦的,很斯文的样子,长得有点淡淡的委屈和不经意的傲慢。他腼腆且自我,并不擅长将肚子里的货一股脑倒出来和大家分享。更多时候,他都是脖子上挂着精致的小话筒,双手背在身后站在台前,显得拘谨羞涩不知所措,仿佛这个讲台并不属于他。眼神很迷离、很随机地扫视着台下,瘦瘦的上半身孩子气地从左摇到右,如果留下轨迹,将会是一个120°角的扇形。他时不时用下牙咬一咬下嘴唇的左半边或右半边,用很轻很轻、自我陶醉的声音说话。他的话筒大概在衬衫第三个扣子处晃荡,关掉灯看电影教室里一片漆黑时话筒的小红灯时隐时现,常常让我吓一跳:以为他在抽烟。话筒既然很难发挥作用,声音本身又小,就造成了我所说的只有搬个椅子坐到他旁边才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的结果。学期渐渐过去,我发现陆绍阳的电影课开始在我周身形成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对我的心情总有戏剧性的扭转乾坤般的效果。有些电影看起来还算欢快,而有一天连续看的三部《红杏出墙》《雾码头》和《游戏规则》都埋藏着很深的忧愁,压抑着浓烈的怨恨,把人看得一点点绝望。然后陆绍阳在讲台上轻轻晃着,说起他下周三要去给金鸡百花电影节当评委,说起他去初恋的女孩家看到床头挂着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画,说起现在他已经记不起女孩的模样。这些总是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觉得这个世界神奇又冷酷,神奇的是电影,冷酷的还是电影,总是精准地让人回忆起过去的事情。12月的一天,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起,平平淡淡又带着忧伤的黑白电影《东京物语》被中断,灯亮,陆绍阳缓缓宣布下课,周围的人站起身收拾物品,教室渐渐喧闹,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悲伤,甚至是恐慌。一学期的电影课,舒缓而小资,有着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陆绍阳在眼前摇晃的电影课就这么结束了。以后不会再有机会坐在教室里看他放电影而忽喜忽悲,甚至也不会再有机会见到这个优雅而神秘的男纸。在大二大三的岁月里,我看了很多高逼格的电影,可能都是受陆绍阳的影响,虽然并不一定都是他推荐的。我的豆瓣“想看的电影”列表里,至今还有很多他在课上提到过的电影。大一第一学期上了一门世界电影史,用整个本科四年都看不完。大四下,课终于少了,我在校报编辑部当学生助理。有一天,我正埋头整理资料,忽然一个瘦瘦的身影映入眼帘,神色匆匆,和我们主编说了几句话。一种奇怪的熟悉感涌来,而我一时竟想不起他的名字。我直勾勾地盯着他看了几秒,他也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走了。主编坐回座位,嘟囔着“陆老师”什么什么,我才震惊地印证了自己刚才有点不敢相信的熟悉感——那不是陆绍阳吗?从大一上到大四下,横跨了八个学期,中间的每一学期都过得极其忙碌,很少有时间想起陆绍阳的模样和他的课带给人的心情。以至于一时间都认不出来了。这本《电影的斜坡》,是我大四下有一天回nsfz,从美女G老师那里搜刮来的。文笔很轻松易懂,既有浪漫的爱好者情怀又有犀利的专业态度,并且视角不局限在某一方面,政治社会文化历史都有。对中外电影的电影艺术本身,和发展、现状、语境做了一番梳理。记得当年的期末论文里我把黑泽明叫做“小明”,现在有点想再读一遍《蛤蟆的油》了。读书笔记可以上传图片了?放一张课上的偷拍。
  •     第一次接触陆老师并非和他面对面。2011年,十周年院庆的时候,我们搞了个节目,仿照非诚勿扰的形式,不过不是男孩子选心动女生,而是男导师选女学生。我负责这个节目的VCR。节目嘉宾有三位,每人录制的VCR风格迥异。刚哥在办公室指点江山,毫不掩饰自己对大富翁和沙龙巴斯的喜爱;阿老师在他富丽堂皇的家中大谈特谈中文、历史、法学和新闻错综复杂的关系。而陆老师,在一片绿荫掩映中,只说了短短四句话。他说,我对学生的要求,他能够,静得下心,吃得起苦,和沉得住气。这不仅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这样了,愿意灭灯就灭灯吧。 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起苦。三句话,十二个字。我以为,这不仅是陆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他本人最准确最凝练的评价。第一次深入接触陆老师是在上学期。修他的课,两门,一门专业必修视听语言,一门全校通选世界电影史。陆老师在讲台上,儒雅,大方,在电影诞生至今一百余年的长河中纵横恣肆,上至历史大势下至趣闻花絮信手拈来。他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句,饱含情感。他说话不多,干净利落,从不多说一句废话,简直惜字如金,但该点到的他偏偏一字不落。每次上课,陆老师总会提前十分钟左右来到教室。一言不发,打开电脑,放下屏幕,开始放本节课需要观看的影片。依旧一言不发,陆老师在讲桌前坐下,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一动不动,虽然那影片不知他已经看过多少遍。不时莞尔一笑。正应了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陆老师为电影陶醉,我为看电影的陆老师陶醉。“当年学导演的陆绍阳和我等练过拳击,也疯打过‘双扣’,曾经每天中午在电影学院宿舍一楼里叫嚣,要打遍楼道无敌手。不过他总有一些跟我等不同之处,比如他就我行我素地混在表演系学生中练过一学期健美,然后很认真地在我等面前亮出他的肱二头肌。”第一次看到《电影的斜坡》序言中章明导演写下的这段话,差点喷血而亡。实在无法想象这个章明笔下这个看起来无法无天的毛头小子是我所熟悉的轻声慢语沉静优雅的陆老师。把这段话拿给师姐看,师姐惊呼:我导也有如此奔放的青春。我虽懂得“每个文艺青年总会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二逼岁月”的道理,但总觉难以释怀。直到在《电影的斜坡》后记《热爱电影的日子里》读到这个故事。是年,老谋子的《红高粱》在柏林斩获金熊奖。一时间,“酒神曲”响彻大街小巷。当时,陆老师在浙江师范大学读大三。他无比苦恼,不知何时能有机会观看神作。有一天,听人说衢州要开一个全省电影公司经理会议,就在这个会上,将放映《红高粱》。于是乎,陆老师和其他三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登上了金华开往衢州的火车。六个小时之后,到达衢州之后他们方才知道会议要开三天,《红高粱》最后一天晚上才能看。没办法,住上三天,翘课三天,成了唯一的选择。陆老师这样记录他们三天之后看完《红高粱》的情形:“看完电影已经是深夜了,我们直奔火车站,搭上一辆过路的火车往回赶,一路上,几个极度兴奋的年轻人谈着‘我爷爷’、‘我奶奶’、‘高粱地’,豪气万丈地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没有一点睡意,仿佛这部电影是我们拍出来的!”读到这里,豁然开朗。在金华至衢州的火车上不知天高地厚的鲁莽少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宿舍楼道里天不怕地不怕的嚣张青年,和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任天崩地坼面不改色的满是书卷气的中年人,三者终于在我眼前统一成了“陆绍阳”。把他们贯穿起来的是豪气,或者换一个词,是情怀。一直以为陆老师是我院所有老师里最有学者气息的。其他老师也有很强的气场。比如徐总,多年的从业经验养成的习惯,讲课也是记者的气息;再比如说公主老师,那有完全是另一种适应了现代社会高节奏的商务人士范。陆老师不然,他的节奏是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节奏,留存着生活最真挚的痕迹,散发着生命最自由的精神。我也一直以为陆老师身上存在着厚重的民国范。我不能确切地描述什么是民国范,但我想,豪气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民国时代烙印。陆老师随着年岁的增长,积淀下了狂放与激情却豪气不减。章明为《电影的斜坡》作序时将题目定为《杂食动物或者唐吉可德先生》,将陆老师比作高举着长矛冲向风车的唐吉可德。我深以为然。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一个愤青的观影笔记,作者还是有点才华地
  •     斜的锋利!
  •     还行,挺适合写作文的时候搬上去的素材
  •     悲剧的诞生,是由于人的身上更深刻的醒悟而出现了某些超出自身的、不安分的追求。无论是生活在尘世中的人,还是在天界的神灵,都在为超出自身的追求而支付着或大或小的代价,有时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没有结果的守望,但是人们并没有望而却步。
  •     6月。即将毕业。
  •     爱电影的人。
  •     英文应该译为《朝圣搬上银幕》吧,名字很棒!
  •     没有注明每篇文章的写作日期
  •     这个出版社有很多好书,这一本一般
  •     作为一本独立成书的著作算不上佳作,文字的确好,但总觉得应该再等等,同时换一个思路更清晰的编辑⋯⋯不过!陆粉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前言有八卦,后记有温情!陆老师,我好想和你吃一顿白斩鸡!
  •     记得这是我小学时候读的 当时真的很喜欢= =
  •     不nice
  •     想再看
  •     这本书很适合电影爱好者看,没有专业的术语,讲述的都是作者对电影的一些直接的感受,
  •     第一张耐读一次而已。
  •     大一
  •     电影研究的一家之言
  •     拖拖拉拉一个月方才读完,感慨良多,择日写评。
  •     很真诚 很勇敢
  •     理论上并不够缜密 观点也落后 语气比较激昂
  •     陆老师是否有一天能够拿起摄像机,做一次导演呢?
  •     富有激情的评论 令人感动 2008年6月读完
  •     今天读来很多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很多观点可以一笑而过。
  •     陆老师的青年制作 于798再次拾得 观感颇不同于当年
  •     豆瓣里面竟然没有书评!不是高深理论但确针砭时弊,深入浅出,应该找个正经时间写点书评··
  •     柔软的愤青老陆
  •     很杂乱 看不进去
  •     以一个朝圣者的姿态完成对大师的膜拜,以一个中国电影人的身份完成批判,充满殷切希望的批判着
  •     写的太杂了,一样一点的回忆录米有意思 他要是单从早期国内的电影来写 应该还有点搞头
  •     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接触电影史,除去作者的主观评论,还是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作者推荐了不少好电影,已列清单,这个暑假有得忙咯。
  •     有空把书单给你们誊出来呵
  •     了解好多。。谢谢作者
  •     今天福州路上买的 12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