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大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摄影 > 光影大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
ISBN:9787563340361
作者:(美)丹尼斯・谢弗
页数:453页

作者简介

《电影馆:光影大师》介绍:
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的《电影馆》系列一直在大陆影迷心中占有崇高地位,但一直以来苦于价格过高而且难以寻觅,这套丛书始终是大陆影迷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收藏。拥有任何一本《电影馆》都是一件相当值得骄傲的事情,更会是朋友之间争相传看的垂涎对象。  电影馆是一系列讲述世界大师级导演个人经验的电影书籍,在台湾的电影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陆影迷心中也占有崇高地位。它的魅力在于它告别一般的电影讲义,以独特方式诠释有关电影艺术的一切。在这里你找得到几乎所有电影大师的名字,找得到所有电影细致分工的理论,找得到《推手》、《饮食男女》这样我们被熟知的电影分析,找得到你想知道的所有电影术语的含义。我们在这套书里可以目睹我们熟知名字的导演们陌生的电影制作过程,目睹他们具体生活中的困顿,目睹他们个人经验的形成,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如何抓住一闪而过的想法,把这些想法一点点充实,发展成后来我们接触到的影片。在书里,这些我们无数次只能景仰的大师还原成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困顿在电影制作中的人。这样的书籍,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平心静气的沟通,我们读着书,再看他们的电影,设想他们在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一点一滴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经验,于是我们更深入地进入他们的电影,对于他们的电影,我们不再利用一套文化理论话语,做出符号化的诠释。我们开始理解这些影象的来源,因为理解,这些电影不再是我们理论表述中一道熟悉的摆设,而是开始有些贴心贴肺的意思。 台湾远流电影馆丛书一共100多部,这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仅引进了其中的八部陆续出版。据悉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书籍引进。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戴锦华
享受阳光 林良忠
前言
第一章 阿尔曼德罗斯
第二章 约翰・阿朗索
第三章 约翰・巴利
第四章 比尔・巴特勒
第五章 迈克尔・查普曼
第六章 比尔・弗雷克
第七章 康拉德・霍尔
第八章 拉兹罗・科瓦克斯
第九章 欧文・罗兹曼
第十章 维多利欧・史特拉罗
第十一章 马里奥・托西
第十二章 哈斯克尔・韦克斯勒
第十三章 比利・威廉姆斯
第十四章 戈登・威利斯
第十五章 维蒙・齐格蒙

编辑推荐

  15位当代电影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成长细节的回放,关于摄影机及其主人面临的考验和曾经一起制作的华彩的慢镜头,一次用光影的方式结构电影世界的漂流。

内容概要

  首先得研读剧本,之后和导演碰面,他会告诉你希望怎么来拍这个故事。不过,剧本本身就会告诉你了。《摩擦》是在纽约的布朗区拍的,我当然不会将它弄得像拉斯维加斯的凯撒宫一般。我也预先试拍并决定哪种滤镜适合这部影片,如果真需要用到滤镜的话。我拍《摩擦》时,用了一片雾镜,但我并不是常用滤镜的人.在大部分的场景中利用灯光来建立情绪。可是现在的底片都很锐利,拍起来又像幅图画,有时你得靠一点辅助工具。因此,我用了一下雾镜,过去我从不用低反差的滤镜,因为它们对我缺乏说服力。最近,我在拍摄女演员时,也开始使用滤网,我认为它是在传达情绪时最好的工具。拍摄《夺标妙女郎》(TheMainEvent)时,我开始在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身上稍稍地用了点滤网。在《复活》中,由于我们是在乡间拍摄,有时会大量地使用滤网。在《特技演员》中,除了在拍芭芭拉·赫西(BarbaraHershey)的特写时,我用了滤网之外,其他部分则用了雾镜。而在戴安·卡侬(Dyan Cannon)主演的《东岸到西岸》中,我也大量地用了滤网,而卡侬对镜头下的自己相当满意。你必须就故事告诉你的,赋予一份影像质地,必须决定灯光以及滤镜和滤网的使用,场景和服装也会帮你做决定,但重要的还是你所运用的灯光和滤镜。  这么说来,你用滤镜的机会并不多?  在我使用反射光之前,滤镜用得相当多。现在有了好用的反射光,已经不太依赖滤镜了。搞制作的人可能会告诉我这个摄影师用了珊瑚色的滤镜,或那个摄影师用了高速镜头,我总告诉他们,这些配件并不等同于品质,灯光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只要灯光有艺术倾向,那就错不了。你可以使用身边的各式配件,但如果没有艺术在其中,那就完了。这就好比一个画家,如果他缺乏原创性,就算是最好的颜料和画笔也帮不了他。  你是否对哪类电影有特别偏好?  这个嘛,基本上我比较偏好戏剧性灯光。我喜欢暗调的照明,也喜好阴影和突发性的感觉等等。如果我可以选择,这些是我喜欢的。我同时也喜欢爱情片,这种类型在灯光上也许不是那么戏剧性,但却可以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我最偏好的应该就是惊悚片和爱情片。不过最近也有不少导演找我拍喜剧。  你对影像的细节相当重视,和冲印厂是如何合作的?  我和冲印厂的合作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也有私人交情。拍片期间一定会与冲印厂保持电话联系,了解我的底片和冲印调光的状况,同时也借此告诉他们我所要的影像感觉。但对摄影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拍摄工作结束,冲印厂准备进行色彩校正和调光时,你一定要在场监督整个作业,以确保拍片时苦心经营的气氛、色彩不会走调。  举例来说,在《嘉莉》中,我将嘉莉母亲的家营得像幅古老的画,下了很深的橙色,尤其是母亲在屋里追逐小女孩的戏里。当嘉莉被钉上十字架时,我下了橙色、金黄色调,就像圣斯巴汀教堂的老图画一样。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灯上加滤色纸,不幸的是,在调光和色彩校正时,我并不在场,冲印厂的人将它调成冷调的蓝色,我当初经营的已大为走样。  那算是个错误吗?  不算是错误,只是调光的人所做的选择。  但你刚才还强调调光时必须在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供意见,让结果和拍摄时要求的一致。  没错,前面谈的事情是你在追求高品质摄影时,最严重的负面状况之一。你苦心经营了动人的效果,花了长时间去营造情绪,拍摄工作完成后,剪接花了6个月的时间,当剪接工作结束,开始调光时,却因要拍别的片子而无法参与。而负责调光的人对影像的调子有和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是他不清楚你要的是什么,我是说,也许你打了暗调的光,他们却把它当成补光,而非主光,于是这整个景就不再是暗调的了。不幸的是,摄影师很少有机会为自己的影片做调光和色彩校正。  我知道你喜欢用伸缩镜头,甚至在无需较高的感光度时,也会将影片增感一挡,为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绝大部分都是使用伸缩镜头,因为它赋予影像统一的质感。不同的镜头并不容易拍出相同的质感和色彩,而伸缩镜头在不同的焦距产生的影像完全没有差异。但是伸缩镜头不像高速镜头,光圈最多只能开到1/3。如果不增感的话,照明度得在50、60到100烛光之间。如果增感的话,只需50烛光。而在印片时,还可以增感一挡,也就是说,只需25烛光。因此,如果在35到50烛光,不太多也不太少的照明下拍摄,已经可以冲出相当好的影像,又可以保有自然光。如果不增感的话,就得用上100烛光的照明。而如果用标准镜头或高速镜头,就不需增感,但我很习惯用伸缩镜头,我认为目前伸缩镜头的品质已经很好了。  当你说“伸缩镜头”时,你并不是真的当它是伸缩镜头,而是把它当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  没错。很多人对我使用伸缩镜头感到困惑,事实上,这跟用定焦镜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它让你有更大的自由可以选择最完美的构图。你也可以在操作横摇镜头时,利用伸缩镜头对取镜的大小做些许的修正,以维持完善的构图。  ……

章节摘录

  首先得研读剧本,之后和导演碰面,他会告诉你希望怎么来拍这个故事。不过,剧本本身就会告诉你了。《摩擦》是在纽约的布朗区拍的,我当然不会将它弄得像拉斯维加斯的凯撒宫一般。我也预先试拍并决定哪种滤镜适合这部影片,如果真需要用到滤镜的话。我拍《摩擦》时,用了一片雾镜,但我并不是常用滤镜的人.在大部分的场景中利用灯光来建立情绪。可是现在的底片都很锐利,拍起来又像幅图画,有时你得靠一点辅助工具。因此,我用了一下雾镜,过去我从不用低反差的滤镜,因为它们对我缺乏说服力。最近,我在拍摄女演员时,也开始使用滤网,我认为它是在传达情绪时最好的工具。拍摄《夺标妙女郎》(TheMainEvent)时,我开始在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身上稍稍地用了点滤网。在《复活》中,由于我们是在乡间拍摄,有时会大量地使用滤网。在《特技演员》中,除了在拍芭芭拉·赫西(BarbaraHershey)的特写时,我用了滤网之外,其他部分则用了雾镜。而在戴安·卡侬(Dyan Cannon)主演的《东岸到西岸》中,我也大量地用了滤网,而卡侬对镜头下的自己相当满意。你必须就故事告诉你的,赋予一份影像质地,必须决定灯光以及滤镜和滤网的使用,场景和服装也会帮你做决定,但重要的还是你所运用的灯光和滤镜。     这么说来,你用滤镜的机会并不多?     在我使用反射光之前,滤镜用得相当多。现在有了好用的反射光,已经不太依赖滤镜了。搞制作的人可能会告诉我这个摄影师用了珊瑚色的滤镜,或那个摄影师用了高速镜头,我总告诉他们,这些配件并不等同于品质,灯光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只要灯光有艺术倾向,那就错不了。你可以使用身边的各式配件,但如果没有艺术在其中,那就完了。这就好比一个画家,如果他缺乏原创性,就算是最好的颜料和画笔也帮不了他。     你是否对哪类电影有特别偏好?     这个嘛,基本上我比较偏好戏剧性灯光。我喜欢暗调的照明,也喜好阴影和突发性的感觉等等。如果我可以选择,这些是我喜欢的。我同时也喜欢爱情片,这种类型在灯光上也许不是那么戏剧性,但却可以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我最偏好的应该就是惊悚片和爱情片。不过最近也有不少导演找我拍喜剧。     你对影像的细节相当重视,和冲印厂是如何合作的?     我和冲印厂的合作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也有私人交情。拍片期间一定会与冲印厂保持电话联系,了解我的底片和冲印调光的状况,同时也借此告诉他们我所要的影像感觉。但对摄影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拍摄工作结束,冲印厂准备进行色彩校正和调光时,你一定要在场监督整个作业,以确保拍片时苦心经营的气氛、色彩不会走调。     举例来说,在《嘉莉》中,我将嘉莉母亲的家营得像幅古老的画,下了很深的橙色,尤其是母亲在屋里追逐小女孩的戏里。当嘉莉被钉上十字架时,我下了橙色、金黄色调,就像圣斯巴汀教堂的老图画一样。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灯上加滤色纸,不幸的是,在调光和色彩校正时,我并不在场,冲印厂的人将它调成冷调的蓝色,我当初经营的已大为走样。     那算是个错误吗?     不算是错误,只是调光的人所做的选择。     但你刚才还强调调光时必须在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供意见,让结果和拍摄时要求的一致。     没错,前面谈的事情是你在追求高品质摄影时,最严重的负面状况之一。你苦心经营了动人的效果,花了长时间去营造情绪,拍摄工作完成后,剪接花了6个月的时间,当剪接工作结束,开始调光时,却因要拍别的片子而无法参与。而负责调光的人对影像的调子有和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是他不清楚你要的是什么,我是说,也许你打了暗调的光,他们却把它当成补光,而非主光,于是这整个景就不再是暗调的了。不幸的是,摄影师很少有机会为自己的影片做调光和色彩校正。     我知道你喜欢用伸缩镜头,甚至在无需较高的感光度时,也会将影片增感一挡,为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绝大部分都是使用伸缩镜头,因为它赋予影像统一的质感。不同的镜头并不容易拍出相同的质感和色彩,而伸缩镜头在不同的焦距产生的影像完全没有差异。但是伸缩镜头不像高速镜头,光圈最多只能开到1/3。如果不增感的话,照明度得在50、60到100烛光之间。如果增感的话,只需50烛光。而在印片时,还可以增感一挡,也就是说,只需25烛光。因此,如果在35到50烛光,不太多也不太少的照明下拍摄,已经可以冲出相当好的影像,又可以保有自然光。如果不增感的话,就得用上100烛光的照明。而如果用标准镜头或高速镜头,就不需增感,但我很习惯用伸缩镜头,我认为目前伸缩镜头的品质已经很好了。     当你说“伸缩镜头”时,你并不是真的当它是伸缩镜头,而是把它当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     没错。很多人对我使用伸缩镜头感到困惑,事实上,这跟用定焦镜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它让你有更大的自由可以选择最完美的构图。你也可以在操作横摇镜头时,利用伸缩镜头对取镜的大小做些许的修正,以维持完善的构图。     ……

图书封面


 光影大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了这本跟著名摄影师的对话录,感悟很多,这些拍电影的经验有很多已经被实现到现代摄影里去了,--而每一场难忘的电影中抽出来的剧照,都自成一幅美妙的摄影作品。    因为是九十年代初期写的书,书里没有什么数字合成等特效的介绍,很不好意思,作为一位爆米花爱好者,对话录里几位大师的作品我只看过有限的几部,而且说起来,一个场景都想不起来。    几乎每一个摄影师都在讲光线,拍摄场地里自然的光线,和必须人工铺设的光线,因为电影中连贯性的需要,人工布光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好奇那些dogma 95的摄影师们如何对付这个问题。其他设置如光圈,胶片速度,都是为达到完美光线服务。    因为大部分镜头是人工布光,这些摄影师对光线的思索,比拍照片儿的摄影师们通常更全面些,比如说在房间里拍摄的镜头,通常会用反光板从窗外打亮,一个美女明星,一定要有另外的光把她打得更亮一些,很多摄影师非常看好反射光,觉得比直接光源更好看些,但是也不能滥用反光使得整个场景太平。    这些摄影师作为好莱坞工会成员,大多技术高超,思路比较保守。正巧我几年前读了一篇杜可风拍摄《英雄》的访谈录,相比之下杜可风的手法就现代得多,比如这些工会摄影师在停机之后,大多不会参与后期制作,而《英雄》里浓艳的色彩,都是杜可风追到冲片厂亲手调出来的。在导演,制片厂和电影制作的种种限制下,一个摄影师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也不容易。    除了几位欧洲搬来的新移民,这些摄影师也不亲自操作摄像机,看来电影镜头里的“构图”更多是中规中距的次要因素,只有其中一位跟波兰斯基合作拍摄恐怖片的摄影师,说,有个场景里小演员坐在床上打电话,我把摄像机正对着他,波兰斯基却叫我把摄像机移到门框中间,我说,那不行,我们就拍不到她全身了,最后导演执意如此,影片放映时我看到这个镜头,感觉到全场观众的头都在努力伸到门框背后,才发现他的用心巧妙。    当然,几乎每一个摄影师都在讲钱。。。    这本书似乎是用台湾翻译的版本直接引进的,里面很多常用术语跟我们熟悉的翻译方法都不同,比如说"zoom lens"我们叫“变焦镜头”,书里译为“可伸缩镜头”,很多影片名也需要对照英文原名才想起来。还好书后有详尽的术语列表,印刷质量也非常高级。对于电影这门复杂而耗资巨大的艺术,可略览其中些许奥妙,实在是热爱影像者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     终于看完了全书,虽然只有三十多万字,但看起来并不顺畅。受林良忠写的引读的误导,我也是从中抽取来看,因为我发现作者的排序居然是根据姓氏排序,所以随机抽取来看应该不影响。而事实证明抽取式读法和普通读法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除了电影摄像从业人员,我估计很少人会对这十多位名家有所了解,有些甚至名字是第一次听说的。因为书中的内容对一般读者来说较深,有很多专业内容,但字字珠玑,很有参考性。翻译一般,据楼下评论说是转译自台版,读起来译者似乎缺乏电影和摄影知识,只能译出普通词汇,专业用语译起来就很别扭了。而且非专业部分读起来也就像是机译的水平。还有一些电影名称译出来并不是一般译法,像“飞跃杜鹃窝”,普遍译法应该是“飞越疯人院”吧,像这类的非致命错误有不少。不过人名和部分专业词汇有英文标注,这是国内出版物值得学习的。书是用薄型牛皮纸印刷,淡黄的书页很耐看,但纸张较硬,且这本书那么厚,翻起来就不好翻。十五位名家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一次性读完,容易消化不良,因为你会不知道接受哪一种观点,每个都有道理都能成功,但对于一般人士,就变成什么都学不了,要从十五位之中汲取精华并融会贯通,需要很多年的修炼才行。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翻译后的书确实难读
  •     收获不多 开阔眼界
  •     专业人士多说不专业的事情
  •     大学在图书馆看完的电影馆系列。
  •     电影爱好者必备之书
  •     挑着读了读
  •     看不太懂。
  •     读起来很痛苦
  •     |103:121|
  •     没有搭配电影来看的话 这本书的信息只能接受20%
  •     好书,只有当当有货,送货也及时,自己买了一本,又帮同事买了两本.
  •     翻开书看到那些名字,我真的一个都不认识,我承认我土
  •     没有把所有摄影师都读完整 最详细的看了戈登·威利斯和阿尔曼·德罗斯 个人很喜欢这两位大师的作品
  •     起初以为是图片摄影师的书,结果,看了发现是电影摄影师的书。不过也不妨碍他的好看。因为摄影和电影都有其共通之处
  •     喜欢摄影的你有没有想过与«教父»«安妮霍尔»的摄影师聊聊,听听他们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并且成为杰出摄影师,在工作中如何与各个部门配合完成一部电影的创作。这本书让你有机会与十五位杰出摄影师对话。
  •     很好的书
  •     相见恨晚....
  •     四楼右拐
  •     “红花郎杯”我最喜欢的三位欧美摄影师:1.维尔莫斯·齐格蒙德2.戈登·威利斯3.维多利奥·斯托拉罗
  •     囫囵吞枣读的 想拍电影的日子也囫囵吞枣的过去了
  •     很好的书。废话不多说了。
  •     金老师让我们读的书
  •     2 电子版
  •     当摄影师成为“作者”……
  •     我看过的谈电影摄影最好的一本。虽然有很多技术名词不懂,但还是不影响阅读。这些摄影师一般都是60、70年代拍剥削片出身的。
  •     其实摄影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心灵之眼
  •     看完也不记得。。
  •     现在漫漫看懂一些
  •     没看完~~
  •     摆在床边的书
  •     名電影攝影師訪談錄
  •     很一手的
  •     摄影师
  •     就看到两个字 干劲
  •     技术流啊,技术流。
  •     很多经验值得学习,胶片时代
  •     PDF打印版
  •     恩很好,收获很大
  •     是电影馆丛书里最引人入胜的一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