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旋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建筑艺术 > 凝固的旋律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2538102
作者:刘天华
页数:298页

作者简介

建筑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冰雪的必要生活设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世界各地保留的各种建筑遗址和古建筑,如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无论在形象内涵,还是风神情调上,都存在着很人差异。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框架。它并不突出某一建筑的单体,而是将院落、围墙、建筑组合起来,以实和虚互相搭配的群体效果取胜。而西方建筑则均以石材或砖作为建筑的承重传力构件,它们的外形虽然因地区,民族或宗教的不同而极为多样,但总体上看,都以构图严密的单体建筑为中心,并且常常在垂直方向加以扩展和强化,以高耸的穹窿、钟楼和尖塔来渲染艺术特性……
对于中西建筑为什么会现出如此不同的风貌,不少学者从客观物质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去寻找原因,认为建筑形式和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及材料物产密切相关。地球上各个角落,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要盖房子,用得最多的必然是当地最丰富的建筑材料,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建筑的屋顶、墙身等形式以及门窗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情况。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那些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大量篇幅的艺术精品,如为国家权力服务的宫殿和政府建筑,以及为信仰服务的神庙和教堂,上述解释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譬如,中国各地均出产优良的建筑石材,在古代也造出了像赵州安济桥那样技术高超、造型优美的石拱桥。但几乎从不用石材来建造宫殿、官衙和庙宇,至多只是用石来铺路做台基。再如,西方古建筑每每造得高大雄伟,向天空发展;而中国建筑除了佛塔之外,一般只造一、二层,但却贴着十地向四周铺得很开。显然,除了物产和环境之外,造成中两建筑差异的还有着深层次的其他原因。如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群体心态、伦理思想、道德标准、宗教感情、审美趣味等等。这些构筑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的基本要素,在建筑艺术特性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本书通过一些中西方艺术史上著名古典建筑的介绍和历史背景的阐述,旨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建筑艺术的主要类型中,西方建筑和我国建筑所表现出的个性和差异,并试图从传统文化人手,去探求其中的某些原因。对于“西方建筑”范围的确定,本书与一般建筑史书也稍有不同。按某些西方建筑史家的分类法,将东亚建筑(主要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南亚建筑(指印度次大陆建筑)以及西亚建筑(主要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建筑)称之为东方建筑的三人类型,而将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称之为西方古建筑的三大类型。这是以欧洲为地理本位的划分。“东”与“西”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书以建筑的形象特征为基点,将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北非、西亚的建筑统称为西方建筑,有时也包括印度的著名古建筑。实际上,纪元前的北非、西亚建筑与古希腊、罗马建筑本来就是一个大系统的三条分枝;而在公元六世纪后崛起的伊斯兰建筑又直接受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并在很长时期内对西班牙等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印度建筑亦属于砖石结构系统,由于它与西亚邻接,十一世纪初起又逐渐被回教征服,成为伊斯兰国家,有不少古典建筑继承了西亚的风格。这样,本书所介绍的西方建筑就存在着一个较广博的地域宽度,有丰富多样的地方风格。
为了使读者对中西建筑文化的同异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在进入正文之前,有必要对中西建筑的两个较重要的差别作一点简单的说明,这就是建筑文化的变革和稳定,以及对建筑价值的不同追求。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国家权力的凝固  中国宫殿与政府建筑比较  一 古代西方皇宫    米诺斯迷宫    西亚和波斯的古王宫    猎庄式离宫    罗浮宫和凡尔赛宫    其他欧洲王国宫殿  二 大会堂和市政厅    巴雪利卡和古代文明    中世纪的市政厅    文艺复兴后的政府建筑    庄严的议会大夏  三 中国历史皇朝的宫殿    美宫室 高台榭  大唐帝国的气派  表达崇高诗意的建筑序列  全銮殿和午门  中西宫殿建筑的同异第二章  信仰力量大无穷  中西宗教建筑比较  一 古典神庙和中世纪教堂    古埃及神庙    雅典女神庙    万神庙的贡献    拜占庭教堂    罗马风和哥特式    伊斯兰清真寺  二 文艺复兴和教堂建筑    建筑艺术复兴的里程碑    圣彼得大教堂    美迪奇家庙和巴洛克风格    开遍欧洲的教堂教材之花  三 中国宗教、礼制建筑掠影    宗法思想和建筑形式    ……第三章  地上地下相辉映  中西陵墓与纪念性建筑比较  一 多样的西方古代陵墓  二 中国历代陵墓建筑  三 纪念性建筑不同的形和意第四章  都市文明的凝集  中西城市规划、公共建筑和住宅比较  一 规划思想和城市风貌  二 城市公共娱乐建筑  三 中西住宅建筑的同异第五章 多彩的人间天堂  中西园林比较  一 自然观和园林形式  二 西方古典园林的演变  三 中国园林的发展与成就结语

内容概要

刘天华,甲申岁尾生,196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后又师从著名建筑史家东从周教授研读建筑理论。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建筑美学和中西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园林美学》、《旅游美学》、《巧构奇筑》、《画境文心》、《华夏园林》等十数种。

图书封面


 凝固的旋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西建筑如同文化一样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貌。中国的建筑多木制,应用石料限于台阶、路基而已,但西方主体建筑多为石砌;西方建筑每每造得高大雄伟,而中国建筑除了佛塔外,多为一、二层,贴着地面广广地铺开;西方建筑多以单体建筑为中心,呈现垂直方向的扩展,而中国建筑将院落、围墙组合起来,逦迤相连,以建筑群落称是。西方建筑中突出“改革”,而中国建筑力求“稳定”。西方早在公元前就舍弃木料,改用石料作为建筑主体材料,而中国木料的使用却一直持续到近代。在西方建筑中,随处可以寻找到演变的影子。经典的希腊柱式变化,从陶立克柱式到爱奥尼柱式,再到科林斯柱式,其中充满了探索和求新的光芒。在我国,只要建筑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就不再考虑改变它了。从上古到清代,木料一直在用,梁柱式结构一直在用。木料本身易腐,易燃,所以随着工具的改进,就会被石料替代。而在中国,这种替代在主流的建筑群落中,却一直没有出现。五行“金木水火土”,体现了建筑材料中的一些元素,而其中并没有“石”材。建筑学(Architecture)被亚里士多德奉为第三类“诗的科学”的首位(其它两类是政治学和逻辑学),所以由此对数学等科学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而在中国,建筑始终排在百工杂艺之中。中国似乎并不缺少能工巧匠,但对这种原始科技的承认和利用仅限于宗庙之事了。在西方,建筑辅助衍生科学;在中国,建筑直指风水。在西方,建筑学体现了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勇气,《巴比塔》的故事中,人类建造高耸入天的巴别塔,挑战上帝的威严;挺拔的金字塔突兀在平原上;各种神庙、祭坛往往超脱于周遭的自然之外,傲然独存。而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论调不绝于耳,亦入木三分。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说:“在历史上,其它与中华文化约略相同,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以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读到这里,我更感到悲哀。我们四千余年,毫无进数。我们的建筑已经被世界关进栏中,围上栅栏,指指点点作为文物了。我们的人呢?我们的文化呢?梁所言的“一脉相承”,便是不革新,所谓的 “一气呵成”,便是苟延残喘了。
  •     陡然发现这就是“多一字啰嗦 少一字不明”的境界 刚写完论文 对付着就答辩了 一直觉得就那样就凑合了 已经对的起导师对的起党了好久没看闲书 看了下这本 好感动虽然都是长句(引言 引言 后面还没开始看 写完这些就去看)但是没有一点憋气的地方虽然第一章讲得大多是约定俗成的背景知识但是读起来没有一点令人厌烦的地方果然还是老先生们的书可读啊继续去看去。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有社会教育价值适合大众阅读的建筑文化读本。可惜,历史资料过于浅显,建筑科学的论述居多,建筑美学范畴的东西寥寥。
  •     三星半一般般。多点图片就好了。
  •     建筑,凝固的旋律。高迪,我爱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