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巴比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重返巴比伦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03940767
作者:(美) 菲茨杰拉德,F. S. Fitzgerald
页数:214页

重返巴比伦

爱菲茨杰拉德,爱他的爵士时代的风情,但是这本小说集子不太对自己的胃口,至少没有‘本杰明的奇幻历程’那么的闪耀着旧日的光辉。“在他俩无意识地开始折磨着彼此的爱,将它撕裂成碎片之前,他曾是如此深爱着她。在最闪亮的时代也是最孤寂的时代,用带着悲伤的爱与希望去呐喊”

真心觉得不如用金山词霸来翻译

没看过英文原版,不知道怎么样的翻译是更好的。但是仅从中文语法来说差错也太多了吧,好纠结要不要读下去了。第一次被译文绊倒是这句话:P5 “虽然如此,他真正的优越感却阻碍了他过成功的学院生活——独立却被误认为以自我为中心,适当的敬畏拒绝接受耶鲁大学的标准,被以为贬低了所有那些具有这样标准的人”。适当的敬畏拒绝接受耶鲁大学的标准——主谓宾:敬畏拒绝接受标准?跳过,一目十行地到了第7页:“有一晚舞会之后,他们同意结婚了。”不追究舞会能不能用“晚”,他们同意结婚了?他们跟谁同意结婚了?他们彼此互相同意结婚了?她同意同他结婚了?他同意跟她结婚?据我浅薄的语文知识,同意这个词用法应该是谁同意谁吧?一目二十行到了12页我泪流满面:“经过与安森充满活力的四个月交往后,让所有男人相形见拙。”主语呢主语?句式杂糅吧这是!“他们的柔情蜜意与欲望已增强到了顶点。”好吧,我的愤怒与无奈也增强到了顶点。我我我。。。。。

翻译的鬼斧神工

看到前面的评论还在怀疑,有这么烂吗?读过之后,觉得果然很烂。自己很少有读不完的书,因为写过不完整的小说,才知道字斟句酌的痛苦,所以想尽量低尊重别人的脑力劳动,但是这本书,对不起了,真的是完全读不下去。到170页左右的时候,果断地弃了!不知道原作怎么样,但是这本书真的看不出翻译的用心。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的翻译,应该先理解,然后在做适当地变通。文学作品对于翻译的要求极高,要“信达雅”实在很难,但是语句通顺、句意清楚,让人读得懂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了,然而读有二十年阅读史的我,完全不知道小说想要表达什么。由此,我总结出,翻译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它可以成就一本书,也可以把一本优秀的作品糟蹋得体无完肤,此谓之“鬼斧神工”

巴比伦

几年前认识一个日本朋友大学读的是英美文学,聊到菲茨杰拉德的时候他推荐我看《重返巴比伦》。而当时我只看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上亚马逊也搜不到这本书,弹出来的结果都是各个版本的盖茨比,《重返巴比伦》什么的实在有够冷门,当时想。几年后的如今,某次需要凑单时突然想起来这本书,发现亚马逊已经有卖了。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写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也就是作者婚姻出现问题、生活境况愈下之时。八篇短小说,不少都反映了作者的家庭生活,确实都有一种浮华已去的凄凉感,然后还是看得到那一丝的希望。最喜欢的短篇是《重返巴比伦》和《长路漫漫》。才知道这里的巴比伦写的是巴黎,而故事讲的是一位前军官回到巴黎希望取得女儿的抚养权的故事,里面处处描述了战后的变迁与凋零,毁灭与绝望。这篇在国内并不很出名的短篇,被誉为作者写得最好的短篇之一。也被改编成电影《魂断巴黎》。而《长路漫漫》是个非常极短的故事,10页讲述一个疗养院的女子日复一日地等待已去世的丈夫来接自己,文中多次出现“明天”一词,明天总会来的,明天过去了还会有另一个明天。

重返巴比伦:喧嚣之后的终曲

没有什么能阻止生命的速朽与衰亡......生命的本质就是虚无......——题记他用摇曳多姿的笔触来描绘那个充满着“音乐感的欲望”的特定年代;他用最曼妙的语言勾勒出浮华世界背后的功利、爱憎、彷徨与失落。他的笔下,上流社会的红男绿女轮番登场,高贵阶层的趋炎附势触目惊心。他庆幸他生活的时代,他也毫不吝惜对这个时代的嘲讽。他犹如钢筋森林中头戴桂冠的“灵魂诗人”,在山峦的制高点俯瞰众生。在他生命的最好年华,他创作出了才华横溢、完美杰出、令后世惊艳的佳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成了美国“爵士时代”的最好注解。金光闪闪的舞池、冷艳疏离的贵妇与骄纵奢靡的夜晚,共同编织了“美国梦”这一席华丽的缎面。这部作品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一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了不起的盖茨比》饱蘸深情。或者可以说,这是菲茨杰拉德创作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杰作。时年菲茨杰拉德刚刚29岁,已近而立之年。在菲茨杰拉德早年创作阶段,他的生活一度沉迷于无休止的享乐与奢靡之中,而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往往都带有自传性质,这使得人们常常将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本人相提并论。事实上,菲茨杰拉德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世界(或者说美国)还没有遭遇到沉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可以说,1918-1929年这十年间成为了国人普遍感到迷惘的时期: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渐趋瓦解,人们沉醉在一派享乐主义的氛围中。菲茨杰拉德作为一名感受力敏锐的作家,强烈的捕捉到了社会的各种变化:物质主义大行其道,人心浮躁而空虚,他自然而然的被裹挟其间,深刻的诠释出这种表面繁华背后的人性的虚空与堕落。那些衣着光鲜的上流社会的年轻人之间微妙而深刻的感情是他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借用各种艺术的表达手法,他将身处社会上层的年轻人敏感而多情的性格特质以及他们理想主义的发展与幻灭传神的演绎出来,而夹杂与文字间的深深失落与无可排遣的惆怅,是他们无法逃遁的宿命。如果说菲茨杰拉德的长篇是爵士时代装饰音的话,那么菲茨杰拉德的这部短篇小说集则可称为是爵士时代的休止符。他的由8个短篇小说构成的短篇集《重返巴比伦》,已不复当年《了不起的盖茨比》辉煌灿烂,从某种意义上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如同绚烂的烟花一般,如此瑰丽却如此短暂;而《重返巴比伦》仿若银河系中闪耀着钻石光辉的星座,虽不及烟花千变万化,但它的魅力更为深沉也更为久远。《重返巴比伦》关注的焦点依然没有跳脱出他惯常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明丽可爱的淑女,稳重有成的绅士,他们之间“阴差阳错”的微妙关系(《富家男孩》);旧景重游,回忆往昔的青春岁月(《最后的佳人》);对电影从业人员所做的探究与描述,内容是讲一个身为好人兼好丈夫的演员,处于无法避免其他女人爱上他的喜闹困境(《魅力》);兴高采烈的一对夫妇乘船旅游,丈夫却倾心于船上一位18岁的少女,夫妇二人险些遭遇海难后又言归于好.....这些题材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新意和吸引人的特质,但菲茨杰拉德总能从平淡无奇的男女关系之间挖掘出可堪玩味的深意。用《富家男孩》里的一句话说:“这是因为我们全是古怪的人,全都藏在我们的面孔和声音之后。”的确,我们自己都无法辨明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我们需要摆出一副面孔,换一种声音来面对陌生的世界。很显然,《重返巴比伦》的第一篇短篇就暗示了这部小说的一种“沉沦感”和“颓废感”,因为菲茨杰拉德借用主人公——富家子弟安森的话来说:“我在想他永远不会快乐,除非有人爱上他,像锉屑回应磁铁一样,帮助他表达什么,对他期许些什么。我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或许他会期许这样:世上总有女人,她们会花费她们最明智、最鲜嫩、最珍贵的时光,来医护他内心所珍藏的优越感。”菲茨杰拉德的语言依然是那么精妙,但他笔下的主人公已不再意气风发,而是暮气沉沉。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篇,我们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菲茨杰拉德的自信满满;从短篇《富家男孩》里捕捉到了一个表面上拥有着优裕生活、事业无限风光的完美绅士的情感上的落魄。而他的另一则短篇《两个错误》则隐射了菲茨杰拉德夫妇的真实生活。无论哪一种人生,菲茨杰拉德都有勇气去经历,去将它们化为笔端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其实,创作短篇比创作长篇更需要谋篇布局的智慧和精打细算的考量,它要在一个字数的限定之内,既要完成结构上的完满、故事性的铺排,又要做出一种比长篇更巧妙的“余韵”和可供人们思索的空间。篇幅并没有拘束了菲茨杰拉德的才气,反而使他的短篇更富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慰藉。绚烂过后,一切终会归于平淡。

富家男孩的故事

写这个书评前,首先反思下自己大学时对欧美文学避而不见的态度。那时《外国文学》是必修课之一,但因为对译文感觉拗口,自己在阅读文字时有困难,且私下认为翻译的文字表达不出原文的意蕴,同时自己英语实在太蹩脚,所以一开始就抱定放弃态度。我至今仍记不起这门学科写的是哪篇作品的论文----算是混过去的,唯一记得的,就是认真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恰好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而这也是我在京东没看简介就买下其五本作品集的原因。如今重读欧美文学,跟重拾欧美电影、音乐的心情一样----实在太迟了,当年怎么那么排斥呢?但幸好,现在再读也不迟。我不知道译林翻译的版本会不会好点,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有点小问题,刚看一页,就发现有文字错误(第一页某段某行多了一个“他”字,没办法,以前做编辑落下的习惯),而且翻译得不是很通顺,读着拗口,难理解。(深信错过了某些经典对白),直到读到后半部分,才慢慢习惯这样的翻译方式。另外,我不得不说,由于记忆力下降,非常容易忘记男女主角的名字(特别是外国姓名),因此不得以在小笔记本上记下重要人物的姓名和关系。另为了加强故事记忆性,我把安森、波拉、多丽等角色代入我刚看着的《吸血鬼日记》的主角里面(但安森绝对没有达蒙或史蒂芬的帅气,书中描述他不算英俊,波拉也不会是艾琳娜,因为她是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子),当然,不久我发觉这样的做法好玩又好笑。回到故事中。关于安森爱上波拉的过程,以及后来又分又合最终波拉另嫁的故事不想多说,谁明白美国20世纪20年代是怎么一回事(至少我已经忘记美国文学史,只隐约记得前序有介绍这是个“爵士时代”),他的挣扎,优越感,徘徊,改变一如我对名著改编的欧美电影感觉一样----真心不明白这些宴会礼仪和交往方式。(一如外国人看中国明清小说一样迷惘吧)我对故事入心的感觉,是安森猛然发现自己很孤独,年近三十打电话想找人聊天却没有人再像以前一样需要他的桥段一样。我感觉自己现在太像他的写照了,想当年闺蜜甚多,大家都给我说秘密聊天逛街,结果刚有男朋友的,就随便找借口打发我,结婚的更不消说,十有八九以家庭为重,把我忘记到天涯海角去了。其实,那种感觉,真心受伤。说说我对安森的感觉。高富帅,有条件,严重的个人优越感,被打击一次就不相信爱情不愿付出(其实他应该不爱波拉,只是波拉先他一步下手,嫁给他人,让他不甘心被人遗弃,宁愿错误归类自己爱她的情感,其实他不过是个虚伪份子,抵不过自尊的创伤),他圆滑,会处世,以为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同,但实际上别人需要他的时候当他是神,不需要他的时候绝对可以成为轻视的对象。结局可想而知,可悲的人,应该是看不到幸福的曙光了。你说,爱情是像波拉一样二嫁过后跟安森重逢,说自己没有忘记他但现在很幸福的样子吗?或者像多丽一样,迷恋着他却突然嫁给佩里,又或者,像安森一样经过波拉这座巫山再没心情找另一团云代替?都不是吧,爱情纯粹些多好啊,那么多家庭、生活圈、观念等纠结乱缠,看着都让人心烦,但谁说这又不是现实呢?看自己身边,这样的狗血事情不就经常上演吗?或者有一天,自己也逃不开这样的怪圈吧。-------------------------------------------------------------------------------------最近重拾生活,戒网戒博客,愿能清心纯粹,认真看书。


 重返巴比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