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精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刘震云精选集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40217679
作者:刘震云
页数:446页

作者简介

刘震云,当代知名作家,八十年代中期曾与池莉、方方等一同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引起全国性反响,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更因改编为电视剧而受人瞩目。其作品大多围绕权力与人性的关系展开,其代表作如《官场》、《官人》等,“故乡系列”历史小说则颇受圈内人嘉许,《世纪文学经典·刘震云精选集》收录了他的中短篇小说数篇,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文人型作家的绝代风采。

书籍目录

刘震云的大手笔
塔铺
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
口信
新兵连
头人
单位
一地鸡毛
温故一九四二
非梦与花朵
创作要目

编辑推荐

    华文20世纪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典藏百年精粹 全新精装精彩面世   世纪文学经典书系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每本精选集选目及开篇(万言)序言都由该作家的研究专家、著名文学评论家选定、撰写。 “世纪文学60家”,是从策划伊始就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大型图书出版项目,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常销精品书系。

前言

  刘震云的大手笔  摩罗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尽管不无驳杂声音,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条主流的血脉。这主流的血脉就是鲁迅开创的忧愤、冷峻、荒谬的传统。当这股血脉流进到世纪末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那种蓬勃、强劲的势头,这种势头在当时还很年轻的作家刘震云那里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  当我们在刘震云的笔下读到了鲁迅式的忧愤、冷峻和荒谬时,无论是兴奋、欣慰还是悲哀,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大手笔的作家。  大 感 觉  写小说要讲感觉。判定一个写作者是真艺术家还是假艺术家,主要的依据就是他所创造的文本中有没有显露出一定的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即是作者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一个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体验,首先会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出来。  刘震云的小说,有着十分独特的意象系列和情景氛围。大概没有哪位小说家曾经像刘震云这样赋予厕所以如此深刻强大的表现力。《官人》的开篇第一句便是“二楼的厕所坏了”。这篇描写中央机关官场生活的作品,选择这样一个又脏又俗的物象下笔,堪称惊世骇俗。接下来的渲染更见效果:“……屎尿涌了一地。天气太热,一天之后,屎尿就变成了一群蠕动的蛆虫。有人亲眼看见了一个大尾巴蛆,正在往厕所对面的会议室爬。”那一位位尊贵的官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个出场的。整个机关的存在和运作,都浸染于这种蛆虫遍地的氛围之中。作为物象的厕所,当然小于作为物象的机关。但厕所一旦被提炼为意象,就有巨大的涵盖力,它在小说中的存在就大于机关,大于人物,大于小说所展现的局部生活,而成为一种情调,一种象征,成为决定小说的意义与美学特征的关键因素。在《新闻》中,作者故伎重演,以厕所给小说一锤定音。“各报记者经过协商,决定十九点三十分至二十点十五分,在火车站收费厕所前集合。”可该在男厕所前,还是该在女厕所前,一时拿不定主意。大家一边吃着山珍海味,一边热烈地讨论。最后决定选择在“男女之间”。此后整整两章的故事,都是围绕这厕所展开的。所谓男女之间,即为不男不女。所谓不男不女,即为不伦不类。不伦不类者,小丑、败类、卑俗、丑陋之谓也。这帮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在厕所的背景下纷纷登场,开向不伦不类的社会,去干些不男不女、不人不鬼、不三不四的勾当。小说的这种主题,仅在开头的第一句话中,就凸然可触。《新兵连》以很大篇幅渲染军长的威武、庄严、慈善,然后刻意安排“我”与排长半夜上厕所时谈论军长,借助这个特殊的物象和氛围揭露出军长原来是个大流氓。下笔堪称狠毒。  厕所之外,还有一系列同样醒目的意象,成为刘震云小说的点睛之笔和神韵所在。《一地鸡毛》的标题意象,就十分耐人寻味。我第一次对刘震云肃然起敬,就因为听人谈到他的一篇小说名叫“一地鸡毛”,这个卑俗鄙陋的意象给了我强大的冲击,我立时认定刘震云是个精神阴暗而高贵、眼光毒辣而深邃的卓尔不群的作家。小说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馊豆腐意象。“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馊了也就馊了,刘震云却要让这一斤馊豆腐影响人物的情绪、夫妻的关系和家庭的气氛。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馊豆腐里生长出来的。篇末,鸡毛终于出现了,小林梦见自己睡在一堆鸡毛中,小林的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整体感觉。这篇以馊豆腐始以鸡毛终的小说,正是刘震云所做的白日梦,其意义所在正与小林所做的梦一样。《单位》则是以烂梨为意象开头的。单位拉来一车梨,算是分给大家的过节礼物。可是,“梨是烂的。有的烂了三分之一,有的烂了三分之二”,而且是“大的大烂,小的小烂”。整个办公室嘻嘻哈哈哧哧拉拉吃烂梨的情景,将与《官人》中蛆虫遍地、臭气熏天的情景一起,标志着当代中国作家在审视时代审视生活上所达到的高度和表现时代表现生活上所达到的深度。  还有一个意象虽然颇为平常,可在刘震云的艺术世界中却独具表现力。那是一个近乎僵尸的瘫痪病人。《新兵连》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一群乡下来的新兵互相排挤争做新兵骨干。老肥、元首、王滴你追我赶明明暗暗争着班里两名骨干名额。元首甚至暗中告老肥一状,使老肥被退还家乡最后郁闷自杀。争做骨干的斗争最后落实为争进军部的斗争。王滴终于如愿以偿,却原来“军长他爹瘫痪了,让我去给他端屎端尿”!如此浩大的一场搏战,一场不惜伤害友情、良知、尊严、他人性命的搏战,其胜利者所得到的不过是去做一具僵尸的奴仆,去受一具僵尸的奴役。这与那个争权夺利,最后争来一堆烂梨,而且大的大烂小的小烂的故事,正好相映成趣。  将这样的意象系列还原为刘震云的感觉世界,我们从这世界中看到了广阔无边的糜烂、腐臭、肮脏、卑贱、瘫痪、无情无义、无可救药。对现实生活怀有这样的感觉的人,其内心的阴暗、痛苦与绝望是不言而喻的,其人也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他对这种糜烂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破译冲动。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是从什么样的源头、什么样的母体生长出来的?那个源头和母体曾经是什么样的质地、性能和状态?  大 蔑 视  我对刘震云的传记材料所知极少,可是一读《新兵连》,就感到这是个有来历的人,而且来者不善。《新兵连》是刘震云达到风格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它叙事的琐碎与冷峻,它对人性阴暗的开掘,它对功利心和权力欲的深藏不露的仇恨,它对生活的肮脏和生命的悲剧宿命的隐而不显的哀叹,都是日后刘震云一直坚持并不断加以发挥的风格特征。写出这样奇特的作品需要冰一样的情感和铁一般的意志。  有了《新兵连》叙述语调和角度的准备,刘震云迅速成熟起来。他借助那批面貌奇特的中篇小说,在文坛虎虎有声地闪亮出场。他不像有的作家那样,凭着一点小感觉,东一头西一棒地卖弄才华,而是以他的大彻大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他先将笔指向社会,奋力抨击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及与此相关的精神的沦丧、人性的夭亡。稍后,他腾出笔来指向历史,无情揭示权力至上的历史逻辑和由此演绎出的暴力倾向,叙写出非平等、非人文的历史本相和人在权力原则下凶残、懦弱、冷酷、卑贱、无良知、无意义的生存本相。在他所构建的艺术世界里,人的社会存在等同于物质形式,人的历史存在对应于权力形式,他通过对物质和权力的否定而否定了社会和历史本身,他的所谓仇物情结和仇权情结,说到底就是对社会和历史的蔑视感和批判冲动。  结合具体时代来理解,刘震云对社会和历史的蔑视,正是一个理想破灭、道德沦丧、固有精神价值土崩瓦解的时代所激起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所以他的批判冲动不是理性而舒缓的,而是带有咬牙切齿、决一死战的意味。他心中始终有个潜在的敌人,他的文学面貌很大程度受这个敌人的影响,因为他所批判的内容,正是与他所理解的敌人的特征一一对应的。当然,这个敌人并非是具象的,而是一个观念化的存在,所以这种对应性也是颇为隐晦的。你说形势大好,他说蛆虫遍地。你说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他说一地鸡毛。你说打曹操或打袁绍是为了人民幸福社稷振兴,他说是为了争一个小寡妇。你说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他说朱元璋是骗子和窥视隐私者。你说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他说那是饿殍遍野。你说是跟着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他说是为了争当支书和村长。你说是为了抗日,他说是报家仇。你说是斗地主,他说是为了奸污地主的老婆,等等等等。当他以这样的对应性构建起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他的批判是双重的:既批判社会与历史的非人本质,也批判人们为解说社会和历史所构建的话语体系的虚假性。二者之间,何者为重?在事物的存在和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之间,刘震云所注重的一直是后者。他固然批判社会与历史,但更多地批判对社会与历史的虚妄阐释。即是说,他既批判物质,更批判对物质的屈服;既批判权力,更批判对权力的崇拜与顺从。由于这种屈服与顺从,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人文内容,变得势利、卑怯、冷酷、麻木,成为无可救药的非人。这正是刘震云所有作品所共有的深层主题。他对这一主题的展现,乃是最冷酷最有耐心的。  大 义 愤  中国文学在起源上即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秦文学的政论色彩甚为显眼,秦汉散文名作有许多即是典型的政论。孔子“兴观群怨”的文学观更是影响深远。有人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从策论(面向国君)和社论(面向国民)中演变出来的。也就是说,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中国人着手创造一种新的文学时,不自觉地让它又一次从政治中生长出来。在这样的传统制约下,刻意让文学远离政治实在很难,以此博得广泛承认的作家,为数不多。跳进政治沦为附庸,又得不到较长久的承认。刘震云走的是第三条道路:迎着政治冲上去,纵身一跃,稳稳地站在政治之上,带着强大的穿透力和蔑视感,从容地玩味之,展示之。  刘震云的写作在整体上即是政治讽喻式的写作。他的非凡的智慧主要即表现在对中国生活的政治破译上。他的社会题材的小说,大多指向政治;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更是毫不隐晦其政治主题。始终揪住政治主题不放,同时又能穿透政治、超越政治而显得高贵辽远的中国现代作家屈指可数,也许只有巴金和刘震云这么两位。刘震云显然比巴金更透彻、更冷酷、更刻毒;而且,由于刘震云的文本背后没有巴金式的政治主张作为支撑,所以更具阴暗鄙陋的虚无主义色彩和举重若轻的叙述智慧。刘震云生活在一个政治热情受到极大伤害的时代,他的文体中总是表现出对政治的憎恨与恶心。他设法为自己的叙事抹上戏谑、滑稽、调侃的情调,以淡化其情感色彩。但内在的精神倾向是无法掩饰的。你控制了这种泄露方式,它会以另外的方式泄露出来。刘震云描写政治人物时那种居高临下的优势感即是泄露其倾向的主要方式之一。曹操和朱元璋不过是一边作报告一边放屁、用几块豆腐欺骗民众的人。慈禧乃是由一个智力低下丑不忍睹的柿饼脸村姑转生而来。陈玉成是个在瘟疫中受孕降生的满身瘴气的小无赖。负责曹操检阅大军事务的总管是个不会系裤腰带的人。朱元璋的宰相名叫王八(后加一蛋字则更有意味)。陈玉成的侍卫官小蛤蟆是个天天与母羊睡觉的性变态者。对村庄实行过较稳定的统治的赵刺猬、赖和尚、孬舅等人更是既怯懦又自私又低能的狗屎不如的流氓。他们的所谓政治行为,只不过是杀人、征粮、选美,他们所谓的政治改革只不过是决策方式由翻扑克牌改为扔钢镚,又由扔钢镚改为弹玻璃球——他们的文化想像力和政治创造力仅仅到此为止。可就是这种令人发指的小丑,决定着历史的面貌和民族的命运,成为中国生活的立法者和控制者。刘震云睥睨群丑的优势感使得他的叙事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驾驭历史犹如摆弄一钱不值的垃圾。更内在地说,这种优势感的深处,乃是强烈得无以复加、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的耻辱感。  大 想 像  如果我们对刘震云的讨论到此为止,如果我们仅仅关注他的痛切的感觉、高贵的蔑视、神圣的义愤,而不去进一步考察他的艺术世界的完整性与自足性,他审视生活的方式的独特性与开创性,我们就会对他的文学成就和文学贡献估价不足。我认定他为卓尔不群的杰出作家,绝不仅仅因为被他卑贱的体验、高贵的痛苦所打动,更因为他以艰辛的劳动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的艺术世界。一个作家要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审美发现,必须构建一个既相关于实存世界又独立于实存世界的艺术世界。  刘震云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是完整而又自足的艺术世界。将《新兵连》以后的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可以发现各部作品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所有作品则具有浑然一体的统一性。文学风格的形成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将刘震云的艺术世界与心灵世界对应起来,即可看到艺术世界与心灵世界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文学景观。刘震云的小说具有确定的主题——抗议物质对于精神、权力对于尊严、历史对于人性的威胁与摧残。与此对应的乃是刘震云对于现实人生和实存世界的确定性精神体验。刘震云的小说具有稳定的文学视角——展示人类心灵在饱受摧残和愚弄后所出现的阴暗、丑恶与麻木。这说明刘震云具有稳定的社会性格,那就是对黑暗麻木的生活的憎恨与恶心。刘震云的小说具有共同的意象系列——将实存世界最鄙俗、最污秽、最卑贱的物象供奉在艺术世界最重要最显眼的位置上。刘震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从每个细节看出生活的糜烂和人性的耻辱——由此得到了强化。刘震云的小说具有贯通的形象体系——或者在暴力与灾难的背景下展示生命的大面积毁灭,遍地尸骨成为最触目的景观;或者通过精神戕害与凌辱,展示心灵的堕落、尊严的沦丧、个性的消亡。这种波澜不惊而又鲜血淋漓的精神虐杀,构成刘震云小说形象和整个艺术世界的主要特征。这也是他通过自己的生存体验,从社会、政治、历史、人生中所把握住的主要特征。他抓住这些特征之后,不是认同之、承受之,而是要用艺术创造的方式来展示之,这说明他在认识这些东西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刺激和批判冲动,他要通过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展示,实现对这些罪恶因素的控制、否定、克服和超越。他的内心对于世界有一套自己独有的想像,那是一个仁慈、温暖、光明、自由、诗性的世界。他的经验世界与他的想像世界反差越大,他就越是要坚守和弘扬自己的想像世界。当他着手艺术创造时,他无法从经验世界找到合适的材料来构建他的想像世界,于是只好通过对经验世界的批判与否定来实现他对想像世界的肯定与拥有。他拥有想像世界的愿望越是强烈,他对经验世界的批判就越是急切而又狠毒。刘震云的想像世界已经只是一具业已无望的尸体,它沉重地砸在经验世界的大地上,使经验世界因此而充满了死亡气息和绝望感。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他的由确定的主题、稳定的视角、共同的意象系列、贯通的形象体系所构成的完整的表象世界,即是这样一具砸向大地的生命残骸。刘震云的艺术想像,即是对这残骸的认知与审视,所以他的艺术世界是如此冷漠、冷酷、污秽可憎、荒寒彻骨——因为他写的不是现实的死亡,而是死亡的现实;不是人性的堕落,而是堕落的人性。这就是刘震云艺术世界的独特之处,也是他的艺术想像的独特之处。将这残骸稍作还原即可发现,被历史的天空所烧毁的,恰是那些对历史的无意义构成批判与否定的普泛的精神原则,诸如人性解放、尊严、平等、自由之类。这些原则即是刘震云关于人类命运、生命意义的大想像。他对于卑俗人生的冷酷审视,他对于社会历史的势不两立的仇恨,即是基于这样的大想像。  怀有这种大想像的人,对于实存世界不可能产生中国古代士大夫式的情趣,也不会满足西方中产阶级式的世俗享乐,当然,也不会对修补破烂式的社会改良抱着幻想,所以刘震云的小说表现得如此冷漠,如此干涩枯燥,如此绝望,直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他根本不屑于将他的大想像移植到他的艺术世界中,而宁愿让它虚虚缈缈地飘扬在无望的远方,以保它的清明与本真。  一个作家在穿透社会、政治、历史之后,在穿透中国生活的文化状态和精神氛围之后,在这世界上他还能看见什么?当然是人。接下来也许还可以问,在穿透了人之后,世界还有什么?但人似乎是个穿不透的东西,刘震云说过:“刀山火海并不可怕……但是我们怕人。”他对人保持着某种恐惧。他暂时不想自觉地去穿透人。他还需要以人作为他的立足点,以完成他对上述那些非人因素的审视与批判。但他又分明对人有点失望。在他的小说中,人是如此飘浮不定的东西,远谈不上自足自为的存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力把握自己。他不但揭示了人文事物(如社会、政治、历史)对人的决定作用,而且大量展示自然事物对人的限制与掠夺。在《故乡相处流传》的那场大迁徙大长征中,河流、暴风、暴雨、暴雪、瘟疫、饥饿、劳累等等,使得流民的生存困难重重,最后竟死去十分之九。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六年的两次大饥荒,更是刘震云小说中的重头戏。人的生存在他笔下永远是这么阴暗、沉重、无望。  在对人的生存的长久的审视中,如果他突然对人产生虚无感,他将怎么办?他的文学将怎么办?他是像王朔那样勇敢地将这虚无一笔捅穿,还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祈祷拯救之光,或者像安德烈耶夫那样痛苦得发疯?总有一天,刘震云会遇上这样的难题,中国文学会遇上这样的难题,刘震云所批评的中国生活也将遇上这样的难题。

内容概要

刘震云,男,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茫茫戈壁滩。1978年复员回家乡当中学教员,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农民日报》社工作。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反响越来越大。1989年考取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农民日报》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多部,多次荣获各种文学奖。

章节摘录

  塔铺  一  九年前,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用爹的话讲,在外四年,白混了:既没入党,也没提干,除了腮帮上钻出些密麻的胡子,和走时没啥两样。可话说回来,家里也没啥大变化。只有两个弟弟突然蹿得跟我一般高,满脸粉刺,浑身充满儿马的气息。夜里睡觉,爹房里传来叹气声。三个五尺高的儿子,一下子都到了向他要媳妇的年龄,是够他喝一壶的。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运气。爹不同意,说:“兵没当好,学就能考上了?再说……”再说到镇上的中学复习功课,得先交一百元复习费。娘却支持我的想法:“要是万一……”  爹问:“你来时带了多少复员费?”  我答:“一百五。”  爹朝门框上啐了一口浓痰:“随你折腾去吧。就你那钱,家里也不要你的,也不给你添。考上了,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准备考大学。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识,有的还是四年前中学时的同学,经过一番社会的颠沛流离,现在又聚到了一起。同学相见,倒很亲热。只有一少部分年龄小的,是七七年应届生没考上,又留下复习的。老师把这些人招呼到一块,蹲在操场上开了个短会,看看各人的铺盖卷、馍袋,这个复习班就算成立了。轮到复习班需要一个班长,替大家收收作业、管管纪律什么的,老师的眼睛找到我,说我在部队上当过副班长,便让我干。我忙向老师解释,说在部队干的是饲养班,整天尽喂猪,老师不在意地挥挥手:“凑合了,凑合了……”  接着是分宿舍。男同学一个大房间,女同学一个大房间,还有一个小房间归班长住。由于来复习的人太多,班长的房间也加进去三个人。宿舍分过,大家一齐到旁边生产队的场院上抱麦秸,回来打地铺,铺铺盖卷。男同学宿舍里,为争墙角还吵了架。小房间里,由于我是班长,大家自动把墙角让给了我。到晚上睡觉时,四个人便全熟了。三十多岁的王全,和我曾是中学同学,当年脑筋最笨、功课最差的,现在也不知犯了哪根神经,也来跟着复习。另一个长得挺矮的青年,乳名叫“磨桌”(豫北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腰里扎一根宽边皮带。还有一个长得挺帅的小伙子,绰号叫“耗子”。  大家钻了被窝。由于新聚到一起,都兴奋得睡不着。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拉扯着俩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放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把人整个贼死!小白脸“耗子”手捧一本什么卷毛脏书,凑着铺头的煤油灯看,告诉我们:他是干部子弟(父亲在公社当民政),喜爱文学,不喜欢数理化,本不愿来复习,是父亲逼来的;不过来也好,他追的一个小姑娘悦悦(就是今天操场上最漂亮的那个,辫子上扎蝴蝶结的那个),也来复习,他也跟着来了;这大半年时间,学考上考不上另说,恋爱可一定要谈成!最后轮到我,我说:假如我像王全那样有了老婆,我不来复习;假如我像“耗子”那样正和一个姑娘谈恋爱,也不来复习;正是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说完这些话,大家做了总结:还数王全的动机高尚,接着便睡了。临入梦又说,醒来便是新生活的开始啦。  二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土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塔有七层,无顶,说是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无意间袖子拂着塔顶拂掉了。站在无顶的塔头上看四方,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可惜大家都没这心思。学校在塔下边,无院墙,紧靠西边就是玉米地,玉米地西边是条小河。许多男生半夜起来解手,就对着庄稼乱滋。  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当当”一阵钟响,教室安静下来。同桌的“耗子”捣捣我的胳膊,指出哪位是他的女朋友悦悦。悦悦坐在第二排,辫子上扎着蝴蝶结,小脸红扑扑的,果然漂亮。“耗子”又让我想法把他和女朋友调到一张桌子上,我点点头。这时老师走上讲台。老师叫马中,四十多岁,胡瓜脸,大家都知道他,出名的小心眼,爱挖苦人。他走上讲台,没有说话,先用两分钟时间仔细打量台下每一位同学。当看到前排坐的是去年没考上的应届生,又留下复习,便点着胡瓜脸,不阴不阳、不冷不热地一笑,道:  “好,好,又来了,又坐在了这里。列位去年没考中,照顾了我今年的饭碗,以后还望列位多多关照。”  接着双手抱拳,向四方举了举。让人哭笑不得。虽然挖苦的是那帮小弟兄,我们全体都跟着倒霉。接着仍不讲课,让我拿出花名册点名。每点一个名,同学答一声“到”,马中点一下头。点完名,马中做了总结:“名字起得都不错。”然后才开讲,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黔之驴。”这时“耗子”逞能,自恃文学功底好,想露一鼻子,大声念道:“今之驴。”下边一阵哄笑。我看到悦悦红了脸,知道他们真在恋爱。这时王全又提意见,说没有课本,没有复习资料。马中发了火:“那你们带没带奶妈?”教室才安静下来,让马中拖着长音讲“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课讲到虎驴相斗,教室后边传来鼾声。马中又不讲了,循声寻人。大家的眼睛都跟着他的目光走,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大家以为马中又要发火,马中却泰然站在“磨桌”跟前,看着他睡。“磨桌”猛然惊醒,像受惊的兔子,瞪着惺忪的红眼睛看着老师,很不好意思。马中弯腰站到他面前,这时竟安慰他:  “睡吧,睡吧,好好睡。毛主席说过,课讲得不好,允许学生睡觉。”接着,一挺身,“当然,故而,你有睡觉的自由,我也有不讲的自由。我承认,我水平低,配不上列位,我不讲,我不讲还不行吗!”  接着返回讲台,把教案课本夹在胳肢窝下,气冲冲走了。  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磨桌”扯着脸解释,他有一个毛病,换一个新地方,得三天睡不着觉,昨天一夜没睡着,就困了。“耗子”说:“你穷毛病还不少!”大家又起哄。我站起来维持秩序,没一个人听。  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惟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和悦悦同桌,二十一二年纪,剪发头,对襟红夹袄,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中午吃饭时,“磨桌”情绪很不好,从家中带来的馍袋里,掏出一个窝窝头,还没啃完。到了傍晚,竟在宿舍里,扑到地铺上,“呜呜”哭了起来。我劝他,不听。在旁边伏着身子写什么的“耗子”发了火:“你别他妈在这号丧好不好,我可正写情书呢!”没想到“磨桌”越发收不住,索性大放悲声,号哭起来。我劝劝没结果,只好走出宿舍,信步走向学校西边的玉米地。出了玉米地,来到河边。  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我想着自己二十六七年纪,还和这帮孩子厮混,实在没有意思。可想想偌大世界,两拳空空,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叹息一声,便往回走。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仔细一打量,不禁吃了一惊,这姑娘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我便走过去,打一声招呼。见她五短身材,胖胖的,但脸蛋红中透白,倒也十分耐看。我说她今天课堂表现不错,她不语。又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二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费。我叹息一声,说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  “现在好多了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我才十五,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才不是滋味。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听了她的话,我默默点点头,似乎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  晚上回到宿舍,“磨桌”已不再哭,在悄悄整理着什么东西。“耗子”就着煤油灯头,又在看那本卷毛脏书,嘴里哼着小曲,估计情书已经发出。这时王全急急忙忙进来,说到处找我找不见。我问什么事,他说我爹来了,来给我送馍,没等上我,便赶夜路回去了。接着把他铺上的一个馍袋交给我,我打开馍袋一看,里面竟是几个麦面卷子。这卷子,在家里过年才吃。我不禁心头一热,又想起河边那个女同学,问王全那人是谁,王全说他认识,是郭村的,叫李爱莲,家里特穷,爹是个酒鬼;为来复习,和爹吵了三架。我默默点点头。这时“耗子”搀和进来:  “怎么,班长看上那丫头了?那就赶紧!我这本书是《情书大全》,可以借你看看。干吧,伙计,抓住机会——过这村没这店儿,误了这包子可没这馅儿了……”  我愤怒地将馍袋向他头上砸去:“去你妈的!……”  全宿舍的人都吃了一惊。正在沮丧的“磨桌”也抬起头,瞪圆小眼睛,吃惊地看着我。  三  冬天了。教室四处透风,宿舍四处透风。一天到晚,冷得没个存身的地方。不巧又下了一场雪,雪后结冰,天气更冷,夜里睡觉,半夜常常被冻醒。我们宿舍四人,只好将被子合成两床,两人钻一个被窝,分两头睡,叫“打老腾”。教室无火。晚上每人点一个小油灯,趴在水泥板上复习功课。寒风透过墙缝吹来,众灯头乱晃。一排排同学袖着手缩在灯下,影影绰绰,活像庙里的小鬼。隔窗往外看,那座黑黝黝的秃塔在寒风中抖动,似要马上塌下。班里兴了流感,咳嗽声此起彼伏。前排的两个小弟兄终于病倒,发高烧说胡话,只好退学,由家长领回去。  这时我和李爱莲同桌。那是“耗子”提出要和女朋友悦悦同桌,才这样调换的。见天在一起,我们多了些相互了解。我给她讲当兵,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酒,喝醉酒就打人。妈妈怀孕,他还一脚把她从土坡上踢下去,打了几个滚。  学校伙食极差。同学们家庭都不富裕,从家里带些冷窝窝头,在伙上买块咸菜,买一碗糊糊就着吃。舍得花五分钱买一碗白菜汤,算是改善生活。我们宿舍就“耗子”家富裕些,常送些好饭菜来。但他总是请同桌的女朋友吃,不让我们沾边。偶尔让尝一尝,也只让我和王全尝,不让“磨桌”尝。他和“磨桌”不对劲儿。每到这时,“磨桌”就在一边呆脸,既眼馋,又伤心,很是可怜。自从那次课堂睡觉后,他改邪归正,用功得很,也因此瘦得更加厉害,个头显得更小了。  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竟觉山珍海味一般。我没舍得吃完,留下一个,晚上在宿舍悄悄塞给“磨桌”。但“磨桌”看看我,摇了摇头。他已执意不吃人家的东西。  王全的老婆来了一趟。是个五大三粗的黑脸妇人,厉害得很,进门就点着王全的名字骂,说家里断了炊,两个孩子饿得“嗷嗷”叫,青黄不接的,让他回去找辙。并骂:  “我们娘儿们在家受苦,你在这享清福,美死你了!”  王全也不答话,只是伸手拉过一根棍子,将她赶出门。两人像孩子一样,在操场上你追我赶,终于将黑脸妇人赶得一蹦一跳地走了。同学们站在操场边笑,王全扭身回了宿舍。  第二天,王全的大孩子又来给王全送馍袋。这时王全拉着那黑孩,叹了一口气:  “等爸爸考上了,做了大官,也让你和你妈享两天清福!”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有天晚上,回来得很晚,嘴巴油光光的。问他哪里去了,也不答,倒头便睡。等他睡着,我和王全商量,看样子这小子下馆子了,不然嘴巴怎么油光光的?可钱哪里来呢?这时“耗子”插言:“定是偷了人家东西!”我瞪了“耗子”一眼,大家不再说话。  这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有天晚自习下课,回到宿舍,又不见“磨桌”。我便一个人出来,悄悄寻他。四处转了转,不见人影。我到厕所解手,忽然发现厕所墙后有一团火,一闪一灭,犹如鬼火。火前有一人影,伏在地上。天啊,这不是“磨桌”吗!我悄悄过去,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舌头舔着嘴巴,不时将爬出的蝉重新投到火中。一会儿,火灭了,蝉也不知烧死没有,烧熟没有,“磨桌”满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我见此情状心里不是滋味,不由向后倒退两步,不意弄出了音响。“磨桌”吃了一惊,急忙停止咀嚼,扭头看人。等看清是我,先是害怕,后是尴尬,语无伦次地说:  “班长,你不吃一个,好香啊!”  我没有答话,也没有吃蝉,但我心里,确实涌出了一股辛酸。我打量着他,暗淡的月光下,竟如一匹低矮低矮的小动物。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  “‘磨桌’,咱们回去吧。”  “磨桌”也眼眶盈泪,恳求我:“班长,不要告诉别人。”  我点点头:“我不告诉。”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不时喊叫,指点着谁碗里多了一个肉片。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她。她抬头看着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便眼中也想涌泪,扭身出了教室。等晚上又去教室,却发现她不见了。  我觉出事情有些蹊跷,便将王全从教室拉出来,问李爱莲出了什么事。王全叹了一口气,说:  “听说她爹病了。”  “病得重吗?”  “听说不轻。”  我急忙返回教室,向“耗子”借了自行车,又到学校前的合作社里买了两斤点心,骑向李爱莲的村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知道。  李爱莲的家果然很穷,三间破茅屋,是土垛,歪七扭八;院子里黑洞洞的,只正房有灯光。我喊了一声“李爱莲”,屋里一阵响动,接着帘子挑开,李爱莲出来了。当她看清是我,吃了一惊:  “是你?”  “听说大伯病了,我来看看。”  她眼中露出感激的光。  屋里墙上的灯台里,放着一盏煤油灯,发着昏黄的光。靠墙的床上,躺着一个干瘦如柴的中年人,铺上满是杂乱的麦秸屑。床前围着几个流鼻涕水的孩子;床头站着一个盘着歪歪扭扭发髻的中年妇女,大概是李爱莲的母亲。我一进屋,大伙全把眼光集中到了我身上。我忙解释:  “我是李爱莲的同学。大伙儿知道大伯病了,托我来看看。”接着把那包点心递给了李爱莲的母亲。  李爱莲母亲这时从发呆中醒过来,忙给我让座:“哎呀,这可真是,还买了这么贵的点心。”  李爱莲的父亲也从床上仄起身子,咳嗽着,把桌上的旱烟袋推给我,我忙摆摆手,说不会抽烟。  李爱莲说:“这是我们班长,人心可好了,这……这碗肉菜,还是他买的呢!”  这时我才发现,床头土桌上,放着那碗我吃了一半的肉菜。原来是李爱莲舍不得吃,又端来给病中的父亲。床头前的几个小弟妹,眼巴巴地盯着碗中那几片肉。我不禁又感到一阵辛酸。  坐了一会儿,喝了一碗李爱莲倒的白开水,了解到李爱莲父亲的病情——是因为又喝醉了酒,犯了胃气痛老病。我叮嘱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向李爱莲说:“我先回去了。你在家里呆一夜,明天再去上课。”  00这时李爱莲的妈拉住我的手:“难为你了,她大哥。家里穷,也没法给你做点儿好吃的。”又对李爱莲说:“你现在就跟你大哥回去吧。家里这么多人,不差你侍候,早回去,跟你大哥好好学……”  黑夜茫茫,夜路如蛇。我骑着车,李爱莲坐在后支架上。走了半路,竟是无话。突然,我发现李爱莲在抽抽搭搭地呜咽,接着用手抱住了我的腰,把脸贴到我后背上,叫了一声:  “哥……”  我不禁心头一热。眼中涌出了泪。“坐好,别摔下来。”我说。我暗自发狠:我今年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考上。

图书封面


 刘震云精选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刘震云老师的经典之作,特别喜欢。从琐碎写起挺考验作者功底,题材是个小人物写得确实非常好看。但转了好多书店买不到啊
  •     看评论里有人说《新兵连》太长,不喜欢。可能换做是几年前,甚至不过是一年前的自己,看这篇小说也难免会觉得有些拖沓。可今时今日,却是个中滋味,别有体会。新兵本都是打麦场上睡觉的朴实后生,可到了部队都学会了打自己的小算盘,抢扫帚把积极表现、巴结领导、为当“骨干”争风吃醋这都已经不算什么,他们甚至学会了举报同伴,不惜断送他人的前程。几年前的我,从小说里读出的可能是人性丑恶世风日下,可今天的自己,心里却忽然多出了几分悲悯。他们是坏人么?我没资格下定论,他们来自吃不上肉菜的农户家庭,出来当兵都是背负着家族的荣誉和希望,不争、不抢、不混出个人样,便是对家人的“恶”。李上进为了心爱的胖姑娘,一心一意不过是想解决个“组织问题”,所有人你争我抢,不过是为了争个“进步”,分个好连队,给家里写信时脸上有光。然而命运总是最好的黑色段子手,你争我抢了那么久,真正决定每个人命运的却是“身高够不够1米75”、“领导的老爹瘫没瘫痪”这样的理由。我没心情谈什么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之类的辩证哲学,我只是感同身受地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和小说主人公一样。渺小得那么可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话算是刚刚品出了一点滋味。
  •     之前看过电影《我叫刘跃进》,是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觉得挺没劲的。拿起了这本精选集,写的依然是普通的事,皆知的事,是的,他的作品没有新鲜感,没有预料之外,可是,却能把体会挖掘,再次细酌这些常事,再次看看现实。有几点小体会《塔铺》 过的贫,爱的纯《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 艺术家是有阶级差异的《口信》 一句话连带出一大堆曲折人生《新兵连》 哦,部队里也是这样的啊《头人》 谁当领导也一样不好当,当了领导谁都一样《单位》 混机关的游戏攻略《一地鸡毛》 梨开始烂了,也开始会混了《温故一九四二》一段悲惨的历史,谁造就的《非梦与花朵》 作者疯狂的思维结合上了几个绝望的农民转自本人博客 www.zai-lushang.com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太好看了,《单位》和《一地鸡毛》。就是最后的《非梦与花朵》实在没有耐心读了。
  •     中间两篇画风转变太快,是一个人写的么。。。
  •     跟阿城风格有点类似吧,像是在看故事会(像故事会是很好的评价啦吧至少读起来蛮有意思啊←
  •     包装精美,很经典的一本书!
  •     刘震云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讲得故事引人入胜,听完又会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看得出来他对生活,人性的理解是很透彻的。
  •     他在前几篇以高讽的笔触描写我们人生无能软弱又可怕的生活。在《温故一九四二》写出人类和政治软弱又残酷的真相。在《非梦与花朵》写出他心里的乌托邦——一个存在于人类灭绝前一天才出现的意识里的乌托邦。清淡冷峻。不为所动。
  •     非梦和花朵到底在讲什么啊?不明觉厉。
  •     后悔读刘震云读得太晚了……
  •     大一好像被老师安利了不少当代作品,然幷不……
  •     不错。质量好。质量好。。。
  •     风格最像钱钟书的在世作家,之后呢,还会有谁?
  •     刘震云的书值得一读!
  •     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集,单位,一地鸡毛等着眼于身边小事,却不啰嗦。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
  •     序写得不错。
  •     以往觉得旧时代的故事和小市民的眼光平淡无趣,脱离现状,如今趁着假期在家读完,轻松愉悦,笔调克制,尤其对《一地鸡毛》《单位》,尤是心有戚戚
  •     作品耐读
  •     新兵连,单位,头人,都有印象
  •     写的很现实。自从读了平凡的世界就对这类书很喜欢
  •     在那个单位里,一地鸡毛。把早几年之前的机关单位刻画的入木三分,那些故事,相信在每个单位都曾发生过。现在具体环境变了,但人性不会变。
  •     《单位》《一地鸡毛》很好,善于描写现代小人物的悲剧,一箱描写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看了让人厌世。但最后那篇花非花雾非雾,不怎么好。
  •     文字朴实但是没有质感。
  •     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要舒服。
  •     最近看了他的《塔铺》、《新兵连》,真的让我领略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当代文学。刘震云老师的文字也是那种能让我脑海浮现万千镜像的那种,时而细腻,时而广阔,仿佛我就在这个主人公的身边,跟他一起经历了这些一般。不浮夸于现实,不拘泥于苟且。
  •     2015 非常好看,土塬鼓点后和口信让我印象深刻。
  •     读过《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对刘的前期作品不算满意。
  •     新兵连,头人,单位,一地鸡毛。琐碎中见真章
  •     《口信》、《头人》都是传承式结构,朴实有趣 《新兵连》、《单位》都是对权力控制下人性的嘲讽 《温故一九四二》加入史料和心理分析,不至于冷眼旁观,颇有新意 最喜欢《一地鸡毛》,文字干涩枯燥,生活琐碎但深意无穷。 相比之下,《塔铺》有点幼稚,《土源》、《非梦与花朵》没啥意思
  •     just so so
  •     把生活中一些很小的点放大化去写,《新兵连》《一地鸡毛》印象都挺深,小人物的塑造很棒,不过《非梦与花朵》真心看不懂,真心看不下去,不知道讲什么,看的好心塞。。。
  •     开始喜欢 是从他的《一地鸡毛》开始,所以一直想要本书收藏一下。今天看到,而且5折哦,当然就下单啦,啦啦啦啦~~~~
  •     有意思
  •     嗯,头人,很喜欢。
  •     书到的比较快
  •     喜欢
  •     看了几本方方和刘震云,撇开“新写实”,男女性作家观察社会/历史的视角、兴趣、优势差异甚大,过于琐碎、连续的生活化细节或许符合对基层现实、权力的剖析,要想如评论所言“批判现实/历史的阐释”恐怕力有不逮。同时,如刘震云(此本选集中)的创作模式也很容易走向虚无。
  •     把鸡零狗碎放大了,真如显微镜下的细菌。
  •     文字平实、和蔼,读这些故事后会发现现在的我们和我们的祖辈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人性的善与恶似乎从没有发生过变化,日子还是要那样一天天的过下去。
  •     《非梦与花朵》没看下去...其余篇篇是精品
  •     为看《温故一九四二》读的 却喜欢上了《一地鸡毛》 最后一篇《非梦与花朵》没读
  •     尤其喜欢其中“一地鸡毛”“口信”“温故”。都是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之小,小到命和运似乎都是一种奢侈的东西。
  •     都是刘震云最好的中短篇
  •     一地鸡毛最好
  •     一个人的文字,看多了,变觉得厌烦。一地鸡毛和单位还是不错的。
  •     原来我很久以前就看过他的《塔铺》,原来《单位》和《一地鸡毛》里面有同一个小林,原来《温故一九四二》长这个样子。
  •     温故一九四二还好,其他的……
  •     一山一世界,小人物身上,有你有意无意忽略的现实
  •     用轻松戏谑的口吻讽刺社会现实。特别是《一地鸡毛》真是让人感慨人生的琐碎与无奈,似乎忘了生活本来的颜色。
  •     中国人的孤独是体现在细节上的。西方是人神社会,人可以对神忏悔,对神倾诉,人神社会的孤独是倾诉之后的孤独。但中国是无神的人人社会,就只能找人说话,人人社会的孤独是无人倾诉的孤独,特别原始,漫无边际,话没有落处。-----刘震云【刘震云:中国人的孤独是无人倾诉】
  •     《非梦与花朵》到底在讲什么?看得我七上八下的。《塔埔》《头人》《新兵连》《口信》我都能接受,末了给我来了个新世界,真的理解不透这篇语言冗杂的魔幻现实?还是超现实?的故事。
  •     很亲切,很熟悉,身边人身边事,就像看自己走过的路
  •     冰冷的笔触
  •     最真诚的文学。
  •     看了心里不好过,总得看一篇歇一天,下次再看另一篇。尤其《一地鸡毛》,磨砺人心的往往不是大的翻山越岭,而是身边琐碎的小事,一点点侵蚀,从骨子里开始毁坏。
  •     老刘的自说自话风格在这篇精选集里有所收敛 <口信>一篇中荒诞的情节与转场看到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影子 不仅如此<新兵营><单位><一地鸡毛>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又造化弄人的讽刺每每读完都不禁一身冷汗 最后一篇像是老刘的梦话 完全没看进去
  •     有些戚戚然,对现实的无奈,人心的大坏,躲不过来,感觉这社会好没意思。描写官场很好,看得空气稀薄,透不过气。
  •     非常普通和一地鸡毛的社会
  •     书中收录了很多篇刘震云的作品,每篇都可以耐着性子读下去,可其中我独爱《1942》。问什么呢,我喜欢真实的东西,哪怕它是血淋淋,脏兮兮。那也比艺术创作的更具震撼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