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南极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33930080
作者:[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页数:199页

作者简介

《南极》是爱尔兰当代最受瞩目的新锐女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的成名作《南极》,获得了爱尔兰隆尼文学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大奖。这不是一本寻常的短篇小说集子。15个故事,从爱尔兰到美国南部,从体面的中产妇女到一无所有的伐木工;或冷酷或温情,或细致或粗砺;却无一例外直接触动读者神经。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幻想一场美妙的出轨,而当艳遇来到,却发现一切无法控制;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饱受自责的煎熬,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妻子的心理折磨;一个留恋老屋不愿离去的孩子,多一刻的停留却失去了母亲;还有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一对计划外遇的男女,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关于等待、复仇、伤害、愈合,等等。每个故事都充满着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和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是“当代最精致写作的短篇集之一”。

书籍目录

南极冬天的气息千万小心燃烧的棕榈护照汤爱在高高的草丛水最深的地方跳舞课暴风雨唱歌的收银员烧伤男孩子的怪名字有胆量的就来吧男人和女人姐妹

编辑推荐

  克莱尔·基根的短篇小说有契诃夫的轻柔,有博尔赫斯的精致,有雷蒙德·卡佛的微妙。她的作品充满着冷冷的风景和颜色,比如白色的南极,比如蓝色的荒野,比如冬日单薄的阳光。而她那些看似平静却激流暗涌的故事(一个寻找性刺激的贤妻良母;一场失控的周日郊游…),似乎也已经完全融入了背景里的颜色、气味和温度,以至于小说中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掠过树梢的风,积雪从屋檐滑落——都弥漫着微妙而悬疑的暗示,而故事的每一个转折,每一个停顿,都像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般,既神秘,又自然。

内容概要

克莱尔·吉根(1968— ),爱尔兰当代最受瞩目的新锐女作家,跟博尔赫斯和雷蒙德·卡佛一样,她以精致动人的短篇小说见长。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的成名作《南极》,获得了爱尔兰隆尼文学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大奖。她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漫步蓝色荒野》则获得了英国重要的短篇小说文学奖,边山短篇小说奖。2009年,凭借发表在《纽约客》杂志的短篇小说《收养》,荣获由《爱尔兰时报》颁发的Davy Bynes文学奖。基根的文字简洁而又细腻,犹如冰凌,晶莹剔透直指人心。“情感”和“情欲”是她最重要的主题,在她的笔下,无论是夫妻、姐妹、父女,还是一夜情人,彼此都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而每每在看似宁静的风景和表情背后,却有微妙的激流暗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基根用简洁的词语写出简洁的句子,然后组合在一起绵延出简洁(却温暖而深邃)的场景。  ——村上春树  基根的作品与大多数心理惊悚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平静中渗透着丝丝不安的表现方式……她那平淡的叙述风格、善于暗示的艺术形式以及对爱尔兰南部生活的密切关注,无不使人联想到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因为有了如此优秀的写作,波澜不惊的故事也变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泰晤士报》

章节摘录

  护照汤  弗兰克·科索已经不再期望什么了。他很晚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火也没有生。今天晚上,他拿来引火柴,点起炉火,烤了烤手。他煎了培根肉和青番茄做晚饭,在餐桌上放了一副刀叉。他妻子很少在家。在家的时候,她就坐在阳台上,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盯着沥青路,等着电话铃响。今天晚上她的旅行车没有停在汽车棚里。也许她正驾车行驶在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寻找。  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盒牛奶,倒了满满一杯,在黑面包上涂上黄油,把培根肉切成小块。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牛奶盒上的照片。那是一张小女孩的照片,女孩身穿粗蓝布工装裤,面带微笑,从咧开的嘴可以看到她掉了一颗门牙。照片下面写着“寻人”两个字,字很大,但字迹模糊。“伊丽莎白·科索,九岁,九月九日在位于俄勒冈州尤金市的家门外失踪。失踪时身穿红色长袖运动衫,蓝色牛仔裤。见到者,请拨打电话……”后面是弗兰克·科索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牢记的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他记得伊丽莎白掉牙的那个晚上。他让她把掉下来的牙放在枕头下面,告诉她说仙女会把那颗牙拿走,并且给她留下礼物。她睡着后,他在她枕头下面放了一张一块钱的纸币,却忘了把牙拿走。  “爸爸!爸爸!”第二天早上她喊道,“仙女来过了!”  弗兰克·科索没有了胃口。他把盘子推到一边,站起来,把印着女儿照片的牛奶盒放回冰箱,然后上了床。被单冷冰冰的。他听见一块雪从屋檐上掉下来,掉在窗户下面的雪堆上。雪不停地下,夜晚越来越冷。当他终于入睡时,早晨的阳光已经照亮了卧室的墙壁。  那是星期一。  星期二,当他回家时,他妻子的旅行车在车道上。她正在女儿的房间。他能听见她在那儿。她给女儿的小首饰盒上了发条,放起了音乐。他知道她正坐在女儿的床上,看着塑料小芭蕾舞女一圈圈地旋转,折磨着自己。他半推开门,朝房间里看去。妻子的目光径直穿过他,朝他身后看去,好像他身后有一幅画,被他挡住了。他成了隐身丈夫。  “嘿。”他说。  他走过去,坐在床上,伸出手臂搂住她。她把他的手臂甩开,拿起首饰盒,走出了房间。当弗兰克来到书房时,他能看见她坐在阳台上,他能听见音乐声随着弹簧变得松弛而渐渐慢下来。今天晚上他不想吃晚饭。他从酒柜里拿出一瓶苏格兰威士忌,拿了一份报纸,进了卧室。他读了报纸上的每一个字——标题,体育新闻,讣告,然后走进卧室里的卫生间,坐在马桶上。抬起头时,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放大了的女儿的照片,以前那儿没有挂照片。照片是她在他妻妹的婚礼上当花童的时候照的。她穿着一件白色缎子裙子,裙摆一直拖到脚面,脚趾从裙摆下面露出来,仿佛在向外张望。她手里捧着一束白玫瑰,衬着满天星。弗兰克·科索坐在马桶上,双手捂住脸,哭泣起来。  星期三他回到家时没有看见她的车,但是炉子里生着火,她还给他留了一张便条,便条上写着:“去看妈。很快回来。”伊丽莎白失踪前她就不给他写这样的便条了。这张便条让他受到了鼓舞。他洗了个热水澡,换上了睡衣。他打开女儿的房门。房间还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模样。他打开壁橱,看了看里面的衣服,把木衣架滑到左边,再滑到右边。他记得她穿这些衣服的样子,至少他认为自己记得。他闻了闻一件黄色毛衣的腋下:什么气味也没有。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着色本,一页页地翻过去。书已经旧了,买这本书时她还不太会用蜡笔,颜色涂到了线条外面。弗兰克躺到床上,拿起米老鼠形状的电话听筒,想给什么人打个电话。没有人可以打。人们和他失去了联系;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放下听筒,倾听窗外寒风在树丛间匆匆刮过。他想象着艾尔西在这样的夜晚在寒风中一个人在外面的情景。他希望,如果她还活着,她现在没有在外面。他宁愿他的小姑娘死了,也不愿意她一个人在这样的夜晚在外面。  “上帝原谅我吧。”他说。  他站在她失踪的玉米地里,寻找她,叫她的名字:艾尔西!艾尔西!她正在向他跑过来,从那条水很深的河边向他跑过来。他能听见她的呼吸声,小女孩气喘吁吁的声音。这时另一个声音从另一个方向传来,那个声音也在叫她的名字。她转过身去,转身背对着爸爸,循着那个声音走了。叫她名字的那个人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黑人,抓住了她的手。她爸爸大叫起来,叫她停下,但她却一直向前走,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他能看见干燥的土地上她留下的脚印(她失踪的那个夏天出现了干旱的预兆),他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变得刺耳,越来越刺耳。但她还在不停地走。他能感到身体里所有的细胞在相互撞击,告诉他的大脑赶快行动,行动,但他却动不了。他看着她,听着她的脚步声,听着那个陌生人向她保证着什么。然后,一切都渐渐消失了,消失在那片玉米地和那条河流那边的寂静之中。  黑暗中女儿房间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把弗兰克惊醒。他拿起听筒,但没有人说话。是他妻子。他知道是他妻子。他能听见她的呼吸,能感觉到她的憎恨正沿着电话线传到房间里来。  “做噩梦了?”她说,然后挂了电话。他听见她在另一个房间里,在另一根电话线上,挂了电话。他起身走回曾经是他们卧室的房间,好让她在成了她的卧室的房间里躺下来。  弗兰克·科索在自己家房子后面自己的玉米地里弄丢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事实。那天晚上的某个时候她在那儿,后来就不在了。事情就这么简单,这么冷酷。警察来了,侦探也来了。他们问他:你们争吵了吗?科索先生,你能不能再描述一遍事情的详细经过?别着急。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黑色的小笔记本,香烟,怀疑。弗兰克给出的仍然是同样的令人不满意的回答。后来搜索队来了,邻居们找遍了每一寸地方:田野里、一排排玉米间、牧场上、牛吃草的草地上。天色暗了下来。一支支火把在陆地上、沟渠里、篱笆间和树丛间照过。但是没有人叫起来,没有人跑过去,没有人喊“找到了”。甚至那些戴着水下呼吸设备潜到河底搜寻打捞的潜水员也没有发现什么。  弗兰克·科索掀开被单,下面是照片——十二张、十五张、二十二张照片。艾尔西坐在他腿上,艾尔西在外婆家,艾尔西坐在橡皮轮胎上荡秋千,妈妈抱着她,她倒骑着毛驴,她在迪斯尼乐园,她在吹生日蜡烛。他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照片拿起来,放进放袜子的抽屉,然后躺了下来。  星期四弗兰克没有回家。他离开办公室后,买了一份中国口味的外卖,住进了机场高速公路边上的一家汽车旅馆。他靠在枕头上,边用塑料叉子吃饭边看电视。他飞快地换着频道:采访曾在手术台上被判死亡的一个家伙的脱口秀,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一个女人在教观众如何训练狗狗坐下、取东西、直立。他换到关于战争的频道,一直把节目看完,然后开始考虑离开妻子。他心里的一大部分想要离开。家就像一个大停尸房。所有那些责备的话、负罪感、沉默。除了昨天晚上“做噩梦了”这几个字,九月份以来妻子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但是有可能,有一种微小的稍纵即逝的可能,伊丽莎白会回家来,如果她回来的话,弗兰克应该在那儿。也许她现在已经在家里了。也许她走进了冷冰冰的家里,头发上的雪花正在融化,她问爸爸在哪里。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妻子拿起了听筒。  “喂。”  “喂,”他说,“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今天晚上我在外面住。刚才我在想,你知道,我在想——”  电话断了。  星期五弗兰克回到家时,不仅炉子是热的,而且电炉上还煨着一锅汤,桌上的篮子里放着热面包。他脱下大衣,掸掉裤子上的雪,在地垫上蹭了蹭鞋。妻子正在摆餐具。三把叉子,三把刀,三只勺子,三只平底刻花玻璃杯。弗兰克坐下来看着她。她全身打扮一新,穿着蓝色晚礼服,长长的裙子一直拖到脚面。他以前看见过这条裙子,但想不起来是在哪儿了。她脖子上挂着一串玻璃珠子,珠串垂到了乳沟。这段时间的煎熬让她的头发失去了光泽,她比以前瘦了,但仍然很漂亮。  “发生什么事了?”  “我做了晚饭,”她说,“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他几乎已经忘了她以前说话的声音。  “你在等客人吗?”  “喝一杯怎么样?”她说,“我想喝一杯。你呢?”  “当然,”他说,“我来——”  “不!”她说,“我来。为什么不去把衣服换了呢?”  他走进卧室,松开领带,解开鞋带。他换上短跑时穿的裤子,高领毛衣,又找到拖鞋换上。他拉开羽绒被,但这一次被子下面没有照片。当他回到厨房时,妻子正在用一块布包着手把汤碗从烤箱里端出来。她递给他一只平底玻璃杯,杯子外面裹着一块餐巾,然后关了烤箱的灯。她把一块黄油放在盘子上,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汤勺。她站在他面前,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蒸汽在两人之间缭绕升腾。她笑了。她俯下身子去舀汤的时候,他从她裙子前胸往里面看去。她的双乳把蕾丝花边撑了起来。他呷了一口威士忌。他感到自己又像一个丈夫了。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也许他们能够走出这件事的阴影。也许他们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闻上去不错。”她刚坐下,他就边说边伸手去拿喝汤的勺子。然后他朝碗里看去。他把勺子放了下来,开始数,一直数到九。飘在汤上的是九张护照照片大小的失踪女儿的照片。九张油腻的已经变了色的照片。他把碗推开,把头俯在了胳膊上。  “我们家的特色菜:护照汤。”妻子说。  “别这样!”  “怎么了,弗兰克?难道你不喜欢吗?你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烧的菜。”  弗兰克把那碗汤扔在墙上,这时她的声音才变了,她才真正开始说话。  “你这个杂种。给艾尔西说仙女的故事,让她相信那些胡扯。你把她弄丢了,弗兰克,你把她弄丢了!你弄丢了自己的孩子。你这个没用的东西,狗娘养的!”  她走过去给了他一巴掌,用手背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然后又打了一巴掌。弗兰克跪了下来。跪在她面前。他抓住她的裙边。裙子是蓝色的。他把裙子紧紧地抓在手指间。他请求她原谅。她不原谅他。也许她永远也不会原谅他。她向后退去。他听见责备的言辞,刀片一般尖利的话像刀子一样从房间里飞过,从他头上飞过。那些把他割开的言辞。她在把他撕开,把刀插进去。她在转动着刀柄,转动着。但是弗兰克·科索感觉好多了。这是一个开始。这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图书封面


 南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今年真是蛮幸福的。年初读到了耶茨,就一直保持好心情。两个月前读了奥康纳,心情变得更加亢奋。而琪根让这种欢乐的感觉一直维持了下去。耶茨和奥康纳的强劲程度早就有了保证,只是国内刚刚关注而已。可是琪根不一样,她毕竟没有什么名气。这属于额外的福利。因为没有名气,所以要说几句废话。我自己对于琪根的喜爱源自于一种亲切感,我觉得她离我很近,和我读一样的作家,写出了我想要写出的风格(当然我是很废的,写不出来这么干净透彻的东西)。琪根的优势有三点:1. 她能够发现极好的故事,并且落实于纸面。2. 拥有相当爆棚的诗意,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个支持的强劲意象。3. 非常稳健的叙述技术。这三点如果这么概括出来,就和乱七八糟的吹牛逼枪文一样泯然众人了(现在一个2B作家也能扯到一个大师身上),所以我得仔细的谈一下。我是懒得打字把故事录入进来,但是下面已经有了一篇《南极》,我就集中用《南极》为例来讲一下。先从叙述技术来讲。《南极》这个故事是一个单线故事,写得好不容易。因为单线故事的先天弱势在于缺乏合声,写坏了就变成了纯线性的故事。这就是故事会的水准。琪根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方法:从坚硬线到逃逸线的脱轨。简单解释一下概念,坚硬线就是三点一线被束缚住的日常生活,比如起床上班吃饭回家睡觉。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柔软线,就是路上看到一个老头被70码了,或者SJ的妖精们拥堵了马路,于是你上班迟到了一下。柔软线就是生活中的无规则布朗运动,它使坚硬线表面上显得不同。而逃逸线就是逃脱这一切,进入了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状态,而这种反生活的状态恰恰的反应了人的本能欲望和心理状态。举几个例子来看,塞林格是善于写逃逸线的作家,西摩的那一枪是逃逸线,威格利大叔的“好姑娘”也是逃逸线。卡佛则善于写柔软线,他的写法是从柔软线回归坚硬线,就是无规则的生活细节反映出贫乏的生活状态。科塔萨尔是从柔软线到逃逸线,他的小说从零散的群像开始直到最后脱轨。这可以说是小说底层的基本技术。《南极》这篇小说前一半写得极为缓慢,每一步都像被设定好了严谨的路线。正在贫乏的生活理所当然的按照步骤前进之时,然而在某一点突然偏离了原有的生活方向。直到最后的崩溃。所以这个故事才产生了褶皱和落差。在后一半的故事里,琪根加快了语言的节奏和速度,而到了最后一段琪根加大了叙述的密度。火车那一瞬间的脱轨被定格成一张巨大的照片。就在这一点爆发出了强劲的诗性。我们来继续讲一下诗性的问题。实际上小说诗性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不同作家的操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诗意的美感也不同。小说的诗性可以从叙述的过程中产生,比如塞林格全篇极少使用意象,但依然通达到了诗意的最高点。而卡尔维诺和科塔萨尔就习惯于运用意象产生诗意,这更接近于诗歌。琪根的小说的诗性来自于两个方面:她每一篇小说都会找到一个支撑全篇的意象,而另一半的诗性又来自于故事和叙述本身。最好的例子是《爱在高高的草丛》,结尾那一句所绽放的几何美和静止感真是相当了不起,本来故事还是很低俗的,但她从发现了一个强劲的诗意点,并且精炼的浓缩了起来。其实上面这些呢,也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原因是小说就应该这么去写。这是最正统的短篇小说写作方法。连琪根的小说写法都无法把握的短篇小说家,是不配去写小说的。懂这些写法的小说家也不少,但是完成度达到了琪根档次的人其实也不太多。最为正统,其实也最不好脱颖而出。比如伏笔这种最为简单的底部技巧。欧亨利写出来就是乡土气息。菲茨杰拉德写出来就青春多了。到了耶茨那里已经完全日死任何装逼的叙事实验一千万遍的东西。技术是有完成度的。耶茨可以把“卫星间”和“嗡嗡嗡”这种东西都随便伏笔一下,而且荒诞而诗意,这个就太可怕了。这是傻子都知道的写法,但是写到了极致。琪根虽然还没有写出《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这样凶猛到一击毙命的短篇,但1/3都很耐玩味。和她对话的时候,我有问过她技术的问题。但她很轻易逃避开,用一个底层的母题来打发了我。她自己说,我写的是人类对真实生活的逃避心理。当然,作家是没有撒谎的。但从坚硬线到逃逸线的写法,本来就是符合这个母题的技术层。想写这种逃避有几千个作家,写得好的寥寥可数。所以你写得好,还是技术好么!不给我讲,一定是以为我是个外行。。。XD还有一点就是气质问题。当然这套小说是气质阴暗的。作家自己说,这是由Folk Story和天主教宗教故事而来。但我几乎觉得这就是复制亲爱的奥康纳大神!她也是奥康纳大神的书迷,这种血脉联系切不断的。但奥康纳大神也是天主教徒,所以我对她的说法还是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其实她的阴暗感还是不够好的,她脱轨写得够隐忍,但是那种阴暗的感觉还是有着纤细的气质。我觉得写阴暗要写的粗糙而肮脏,而且要直接。奥康纳的猪啦,树林啦,都是脏而粗糙的。味道就很对。琪根其实还是比较清澈的作家,阴暗也阴暗的清澈。恩,总结就是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从故事到诗意到微妙的情感体验都很丰满。像我这么懒的人为她写个书评就代表了我自己还是非常喜欢的。连卡佛和耶茨我都没去写。(其实耶茨是我觉得根本没啥好写的,这人就个技术帝,如果连耶茨的技术都没有发现还读个毛小说。。。)
  •     极短,但很能引发思考,有些篇看不懂,有些篇很有嘎然而止不过瘾的感觉,有些让我流泪,有些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值得看,只能分享感受,不能描述细节,因为这本决不是本肤浅的书。好喜欢那句:三个人就这样坐在那里等着,三个人都在等,等一个人离开
  •     《爱在高高的草丛》从P64-67页描写了女主人公的生活,像是《莎菲女士日记》一样,写她早上起来吃早饭,几页的生活片段,精细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所有的细节都给了我们悬念和期待。第一段的最后,一系列的镜头捕捉式的生活描写之后,“过了今天,一切都将改变。”简练的语言平淡地描述出那个转机,平白的句子,直接吸引读者。上一部分结束以后,从女主的角度开始回忆从前,描写地像侦探片一样审视没一个细节,情节的进程就变得冷静而缓慢,这也是吉根这一本《南极》的统一特点。前半部分平淡细致,缓慢铺开一个很小的口子,让你进入文本。细致到要写主角哪一只脚出门,导致了很多读者没有办法继续读下去,因为所有的内容和情节都被作者藏在了后来的奇峰突起,故事急转直下,然后收在让人惊异的地方。我一直觉得翻过去应该还有内容,但是,吉根就这样戏剧化的收尾了,甚至都没有交代清楚。但是,所有的细节都不是白写的,比如:“医生的妻子爬上了阁楼”。淡淡的句子构成了整个故事转变的棱角,但是描述地平淡自然,冷静毫无意料之外或者多余的任何一个词语,像是在描写正常人的生活一样,后文的节奏从这一句开始变得一张一弛,时快时慢。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他们一起听着潮水声,海浪声,数着剩下的时间,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所以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三个人就坐在那里等着:科迪莉亚,医生,他的妻子,三个人都在等,等一个人离开。除了故事叙述的女主的角度,其余两个人都是没有名字的,暗示了这个故事可以扩大到每一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去。三个人都在等,等谁可以退出这个故事,好让所有的伤口都闭合。只不过,吉根没有给我们答案,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等到了有人退出去的情况,更加不知道,是谁,走出了这三足鼎立的圈子。每个人都有伤,而三个人的第一次全部聚合,就会发现他们之间都有相互的交往,很多线横在他们他们之间,虽然杂乱,但是有线索可循。第一次站在一起,却异常地平静安和,也就是这样结了尾。“三个人都在等,等一个人离开。”隽永而精致的细节。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简洁有力的文字,简洁有力的情感,很强却又很淡的感染力
  •     不知道是为什么买的了,但是买对了,一口气读完,真的很惊艳。特别是同题小说《南极》,那种绝望缓缓流淌的冷,就像闪闪发光的钻石,美得令人屏息静气。
  •     “假装你是美洲,而我是哥伦布。”很难想象那么短的篇幅里居然容得下神秘、隐晦、惊奇、微妙,细腻的文字、意外的结局、极简的风格,让人记住了克莱尔·吉根,也让人爱上了爱尔兰。
  •     曾经在图书馆随手翻到的书,每个故事都有让人窒息的紧促。
  •     微妙的悬疑和淡淡的讽刺
  •     原来不曾意识是我的问题
  •     我似乎彻底失掉了对小说的兴趣,这些小说写得很不错,但是我感到审美疲劳
  •     我现在的感受呢,就是想把我写过的短篇都删了。每一篇都很戳中我,怎么讲呢,没有抒情,但字里行间又冷又绝望。很克制的白描,全是生活片段,所以更考验功底。这种极端冷静的叙事方式我真的蛮喜欢,也不像一些现代小说那样用很复杂的技巧,所以挺适合我这种看书不动脑子的人的XD最喜欢的是开头几篇,后面有一些就戛然而止得有点突然,不太明白。护照汤、南极,还有那个和朋友去钓鱼的真的看的我超级绝望……
  •     小精装又一例
  •     这次,这本书我看了好像是第五遍了。感觉自己被置于冰凉的海水之中。阳光因为穿透海水而变得遥远模糊。印象深刻的是 《燃烧的棕榈》。
  •     物美价廉的好书,五颗星好评 很喜欢,
  •     吉根的小说很易读,篇幅短,蹲一个大号的功夫就可以读完一篇。情节也抓人,不是伍尔夫那种读来想死的枯燥情节,加上悬念运用的炉火纯青,非读到最后不知真相何如,颇有侦探小说的范儿,但又比其更深刻。气氛烘托也臻入极致,像南极结尾女主角被捆在床上;棕榈树结尾外婆一把火烧掉房子……如同高潮后突然戛然而止,只留韵味十足。吉根如果去写剧本或侦探小说,也绝对是好手!不过对这种重情节轻人物的小说,我真说不上有多爱。或许是个人口味原因,情节是依附于人物身上的,如果人物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情节也没了着落,轻飘飘的。
  •     克莱尔的小说语言冷峻,情节总是出人意表,常常急转直下或者戛然而止,却无时无刻不在铺陈人生的残酷与苦难,惊心而动魄。
  •     1609 描写细节赞。还是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的
  •     细思极恐系…
  •     因为最后一个小说,四星改五星。
  •     絮絮叨叨
  •     短篇小说还是请这样写吧
  •     清冽啊,细腻啊,这货的书买不到啊,妈蛋
  •     除最后一篇外,总体不太好。作者有点海明威和卡佛的影子,也就是若干“藏”的技巧。但海明威和卡佛有深厚的生活经验,所谓“藏”,其实是暗示他们还有比表面展示出来的多得多的东西,比较耐嚼。但这位作者经验匮乏,又要刻意去“藏”,就显得故弄玄虚了。可以用集子中的一个故事来概括作者的“藏”。有个女的发现丈夫神神秘秘地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坚硬的外壳,她花了十年时间去揭这个外壳,结果发现壳里竟然是空的。最后,她崩溃了。
  •     只读了第一篇小说,《南极》;印象深刻的是文中说:你是个中产阶级妇女。意味着,你想要去挣脱沉闷的生活,但是又不敢冒太大的风险。
  •     <护照汤> <爱在高高的草丛> <姐妹>
  •     克制。多难啊。
  •     前后居然读了半年。。。。。主要是因为前面有几篇当时觉得不太合胃口,有种后继无力的阅读感而且杂事太多就把书还回去了。最近重新借回来,居然觉得后面几篇很好读。最喜欢的包括<爱在高高的草丛><男人和女人><姐妹>。Keegan在探索女性人物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方面的功力真是深厚,明明都是最平常不过的日常琐事,底下都是心里隐隐的伤痛和委屈,最后的结局才会出现让人回味悠长的catharsis,说到底生活也不过如此。但是还是有好几篇作品感觉自己抓不住点,看得迷迷糊糊。
  •     图书馆书架上这本不起眼的书,阅读它带给我太多的震撼,这份感受又大多是冷的。作者吉根是第一次遇到,她小说中那种精致的情感酝酿,像是一把冰冻着的利刃,噬舔着流血、腥味十足。护照汤,男人和女人,夹杂着尴尬和爆发,真是短篇极品。不过,说到底,这些生活中所要触及的惨败、都已成铁的心酸和不耻,修行不够的人们都早已冻成冰棍,或是生来麻木天生免疫,可我又偏不是那种人,我只是看清。
  •     是我喜欢的那种小说。
  •     还不错
  •     生活慢慢杀死你
  •     喜欢浙江文艺
  •     近年读过最好的短篇
  •     写挺好的,但没有区隔
  •     新锐作家
  •     那些表面平静又突然摆脱掌控的瞬间。
  •     非常喜欢吉根,所以必须打五星
  •     《姐妹》很棒
  •     名家名作加不错的译文,值得一读
  •     想想看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所有的沙滩,采砂场,海底,沙漠。装在一个沙漏里。每年只有一粒沙漏下,永恒就是所有沙漏完的时间。 翻译差,作者的世界是死的。
  •     冰和雪,地狱,是永恒。
  •     年度之最
  •     值得一购,值得一读
  •     节奏掌握得很好 从小事细节出发 平静中的波涛
  •     阅读优秀的短篇小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吉根的小说无疑名列期间。/ 相比处女作《南极》,作者的第二部短篇集《漫步蓝色荒野》更好。
  •     “没有了头发,她什么都不是”
  •     文字极具质感,但是略平淡,缺乏韵味,喜欢最后一篇。
  •     太好看了..
  •     so nice to read
  •     这么冷的天读这本书还真是应景
  •     评论里说《南极》等篇结局出人意料太精彩,我倒是觉得太刻意和雕琢了。
  •     “我想要你说你爱我,尽管我并不爱你。这可以恢复平衡。如果我必须留下腹中的孩子,那么你所能做的最起码的事就是爱我。……我会靠水桶过日子,仔细观察天气。我会学会分辨十五种风,根据风拂过悬铃木树叶时发出的声音判断明天的雨水会有多大。做荨麻汤,烤蒲公英面包,别无他求。我不会伺候你。我不会像那些女人保护自己的男人如保护小男孩一般。她们的做法会在我这里终止。”
  •     爱尔兰的Raymond
  •     刚读吉根的书一开始会被她震住的,她笔下有暴露在凛冽寒风中的带着伤口的生活和寂寥潮湿的心境。读完半本几乎要停下喘口气,后面却一路缓和,甚至有两篇读完直呼“太帅了”的过瘾(有恐高症的女子和相亲男坐上游乐场的高空椅;活在自私势利的妹妹阴影下习惯沉默付出的姐姐揭穿妹妹的谎言并一把剪了她的头发),满喜欢她的。爱尔兰作家藏龙卧虎,各有特色哇!
  •     终于。有两篇五星~
  •     《姐妹》棒。间或漂亮的小句子是惊喜。
  •     第一个故事就让我惊艳到失眠!
  •     我承认她很好,但我比较讨厌她比博尔赫斯还博尔赫斯的说法。直接剪掉一颗星。
  •     现实在她的文字里如诗般缩放又萎谢,没有经历过故事中的生活,可文字中的感觉是如此似曾相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